首頁 女頻 重生大宋做權臣

第一百二十九章 準備

重生大宋做權臣 吳仲達 4410 2024-01-31 01:14

  張家的水軍被張寶一分為二……确切的說應該是一分為四,除了李俊、阮小七所統領的南北兩支水軍外,王定六的新兵營以及張順、歐鵬所率領的耽羅島水軍同樣也應該計算在内。分兵的壞處,是戰鬥力會有所下降,而好處同樣也是顯而易見,以原有的五千水軍為骨幹,這回張寶一口氣将水軍的人數上限提高到了兩萬,隻要假以時日,這兩萬人就會成為一支不容小觑的力量。

  而除水軍外,張寶對于陸上的戰力同樣也沒放松,二龍山、四明山、登雲山三座山頭的總人數雖比不上水軍那樣人數衆多,但也有五千餘人可供張寶的差遣。而且張寶也并不滿足于眼下這點成績,耽羅島是已經十拿九穩,但想要拿下高麗卻并不容易。與高麗相比,耽羅島就是一個村鎮,而高麗,麻雀雖小,五髒俱全,想要拿下高麗,沒有一個萬全的準備,張寶是不打算過早動手的。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眼下的張寶還處于收集情報階段,等到弄清楚了高麗内部的虛實以後,張寶便會開始挑撥離間,想辦法讓高麗陷入内鬥的漩渦,等到高麗被内鬥搞得筋疲力盡以後,張寶才會出手一戰而定。但想要達到這一效果,除了要擁有一支強大的水軍外,一支強大的陸軍也是必不可少。

  隻不過眼下張寶的身份沒辦法讓他光明正大的訓練他張家的陸軍,隻得化整為零,每一座山頭,就是張家一營的人馬。眼下隻有二龍山,四明山以及登雲山三營人馬,遠沒達到張寶心裡所要求的數量。

  兵貴精而不在多!這話還是有一定道理的。至少對目前的張寶來說,走精兵路線是必要的。不要以為大宋對外慫的跟個蛋似的就好對付,大宋防範武人掌握兵權比起抵禦外辱這事還要上心。之所以張寶的水軍沒人管,一來是水軍在大宋不受重視,大宋的敵人多在陸地上,建立一支強大的水軍派不上多大用場;二來便是張寶的水軍是張家自籌,從軍械到糧饷,朝廷不需要掏一分錢,張寶的水軍在朝廷眼裡就跟白撿的一樣,隻要别添亂,人多人少無所謂。

  可陸軍就不同了,張寶起初建立水軍所用的借口是護衛張家商船,但護衛商隊自有大宋陸軍可以勝任,張寶若是真光明正大的為陸軍招兵買馬,朝廷對張寶的意圖就會有所懷疑,對張寶的打壓也就不會像現在這樣還是藏着掖着,顧忌一點表面的面子。

  能在朝堂上混的官員無一不是人精,就算是奸臣那也不例外。隻是可惜很多人把自己的聰明才智用錯了地方,才導緻大宋外不能安邦,内不能治國。而且更要命的是,鑒于大宋當年得天下的手段不怎麼光彩,對于兵權一事,大宋君臣都十分敏感。

  張寶的水軍再強大也不可能把戰船開上陸地,危機不到大宋的核心利益,所以大宋君臣對張寶的所作所為睜一眼閉一眼,可一旦張寶在陸地上招兵買馬,那張寶的危險指數就會呈直線上升,張寶也就無法再像現在這樣輕松。

  廣積糧,緩稱王,這六個字是張寶所堅持的行動方針。眼下高麗未得,耽羅島上的百姓也尚未達到十萬,此時與朝廷翻臉,雖然可以保證偏安一隅,但張寶為自己所定下的目标也就再難實現了。按照張寶的構想,拿下高麗作為存身之地,遷民百萬作為養兵之基,唯有達到這兩個條件,才有底氣跟大宋說分手快樂,而在這之前,張寶還需要忍。

  無論是二龍山、四明山還是登雲山,這三處人馬都将是張寶日後用來攪亂高麗内政的主力,而除了這三處人馬之外,張寶還在考慮建立第四處、第五處乃至第N處“兵站”。以一個山頭為一營兵馬計算,張寶如今也不過隻有三營人馬,而且第三營還是初建,與張寶事先預計的數量相去甚遠。

  三座山頭,其中二龍山的戰力最強,四明山次之,登雲山最末。當然在武将的戰力上三者屬于不相上下,這裡所指的戰力是兵馬的戰鬥力,而不是指個人的武力。

  在确定了水軍分家的章程以後,張寶便帶着重新回到自己身邊的焦挺離開了靈山島。趁着自己還有一段時間的自由,張寶想要分别去一趟二龍山、四明山以及登雲山。若是能夠在路上遇上個“在野”的大将之才,那就是意外之喜。大宋境内的山頭很多,隻是張寶手裡能起到“定海神針”作用的大将隻有三人,一是鄧元覺,一是栾廷玉,還有一個便是石寶。像貝應夔、龐萬春二人,一個人望不夠,一個資曆不夠,距離獨擋一面還有一定距離。

  貪多嚼不爛,三營人馬是有點少,可張寶不希望濫竽充數,設立一個“兵站”,那就要保證這個“兵站”在将來能夠随時派上用場,否則還不如不設。找不到足以擔當大任的武将,張寶不會輕易決定擴軍。

  想要走一趟三山,一是讓三山的人馬知道自己需要效忠的對象是誰,二便是希望可以借機尋訪一下有本事的人,有棗沒棗先打三杆子,萬一瞎貓碰個死耗子呢。

  頭一站,便是四明山。張寶不喜歡跑冤枉路,所以在離開靈山島後他是乘船南下,先去四明山,然後是二龍山,最後才是登雲山。等去過登雲山以後,算算時間張寶差不多就該返回汴梁了。

  百日孝期過後,張寶的禁足令也得到了解除,要不然張寶也不能離開汴梁跑去靈山島。但解除禁足令是需要張寶付出代價的,如今張寶已經十六,當今官家趙佶為了不授人口實,暫時收回了張寶身上的官職,讓張寶參加明年的科舉,等到科考過後,朝廷再予以重任。

  張寶雖不在乎大宋的官職,但眼下他還需要依靠官職來維護自家的産業,沒到可以視官職如糞土的時候。這次離京,就是張寶在參加下一次科舉前的最後一次“放風”,等回到京城以後,張寶就需要埋首書林,争取下一次科舉能考個好成績,即便考不到狀元,也不能名次太差。

  到達四明山後,張寶先是檢閱了一下四明山的人馬,随後又将栾廷玉、龐萬春二位四明山主将叫來密談了一番後才離開了四明山。四明山有栾廷玉負責練兵,人馬的戰鬥力不需要張寶操心,龐萬春雖然眼下隻有箭術這一項可以拿得出手,但龐萬春十分好學,在栾廷玉的幫助下進步很快。當初與張寶剛剛認識的時候,龐萬春還隻是個大字不識一籮筐的半文盲,但這次再見到的時候,龐萬春不僅已經可以獨立書寫,更開始研究其兵法了。假以時日,張寶相信這龐萬春肯定能夠獨擋一面。

  四明山一行讓張寶驚喜不小,而緊跟着的二龍山之行更是讓張寶暗自懷疑自己是不是已經無意中開啟了主角光環。當初決定化整為零,以山頭為單位進行練兵的時候,張寶就曾交代鄧元覺讓他留意流落民間的高手,要是有機會招攬過來就盡力招攬。可讓張寶沒想到的是,自己在二龍山竟然遇到了一員大将。

  按照水浒傳裡的說法,卞祥應該是屬于田虎一方,後來梁山征讨田虎,卞祥便降了梁山,在梁山征讨王慶時陣亡。可讓張寶怎麼也想不明白,原本應該出現在日後田虎陣營的卞祥為何此時出現在二龍山,他是怎麼個原因才出現在這裡的?

  “什麼?你是我師兄介紹來的?”等聽了卞祥的解釋後,張寶更是吃驚不小。對于自己的“志向”,張寶倒是沒瞞着盧俊義,而按照張寶的想法,盧俊義好端端的大名府第一财主,應該不會放着好端端的日子不過偏偏要來趟自己這裡的渾水。沒想到,大師兄對自己的“志向”倒是很支持。

  “既然是我師兄介紹來的,那卞祥兄弟就是自己人,有些話我也就不藏着掖着了。”

  “東主請說。”

  “卞祥兄弟,有沒有信心為我獨擋一面?”

  “東主,不帶你這樣的,這剛來沒多久就想着挖人啊?”一旁的鄧元覺聞言笑道。

  “都是自家人嘛,除了媳婦,還有什麼要分你我的?”

  鄧元覺聞言不由搖頭,張寶見狀又看向卞祥道:“卞祥兄弟,你我雖是初次見面,但我有一種直覺,認為你有大将之才,留在二龍山并不足以讓你發揮全部的才能。”

  “……願聽東主吩咐。”話說到這份上,卞祥也就不好推辭了,上司看重,有意委以重任,這時候猶豫豈不是不識擡舉。

  聽到卞祥這話,張寶不由高興的說道:“眼下尚未到與朝廷撕破臉皮的時候,所以招兵買馬這事咱們還需要小心一些。我也不瞞你們,随着耽羅島逐漸被我們完全控制,咱們的下一個目标就是高麗,最遲明年秋天,就是我們發兵高麗的時候。”

  “東主,這時間是不是倉促了一點?高麗雖彈丸小國,但國内也有數十萬兵馬,而咱們手裡的兵馬……”一旁的貝應夔聞言皺眉道。

  “怪我沒說清楚,咱們這次出兵高麗隻是一場奇襲戰,目的是讓高麗内部各方勢力陷入内鬥,而我們則穩坐看台靜待時機。等到高麗國内各勢力鬥得筋疲力盡,民心浮動的時候,我們才來最後一擊。”

  “原來如此,那不知東主準備攻打高麗的哪裡?”

  “還能是哪?當然是高麗的王都,到時攻破王都,将高麗王或擒或殺,然後就讓高麗人自己去為了王座這個誘人的位置鬥去吧。”

  “可若是從耽羅島登陸高麗的全羅道……我明白了,東主是準備利用水軍,直撲高麗的王都開京。”貝應夔話說到一半突然道。

  “聰明,這種斬首戰術我想高麗人還沒有經曆過,所以成功的把握很大,隻要拿下了開京,高麗人也會投鼠忌器,不敢輕舉妄動。而我們,除了可以達到預想的目的引起高麗内亂外,還有可能收獲大批的錢糧。所以,卞祥兄弟,你若想明年秋後能随我一同去高麗王都一遊,那就要抓緊時間開始準備,若是飲馬川的人馬達不到我的要求,這次出戰的機會可就沒你份了。”

  “東主放心,卞祥一定盡力而為。”

  “好,你也在二龍山待了一段時日,具體要做些什麼,我即便不說你心裡也有數。事不宜遲,給你幾天準備的時間,然後你就動身吧。”

  “卞祥明白。”九尺大漢沖着張寶一抱拳,高聲領命道。

  的确就如張寶所說的那樣,卞祥對于張家軍的要求,心裡有數。卞祥本隻是一農家漢子,年幼時曾偶遇一異人,才習得了一身的本領。但由于出身的原因,卞祥一直過得不如意。後來家鄉遭災,為了生計卞祥不得不背井離鄉。

  隻是在家萬事好,出門萬事難,當卞祥流落到大名府附近的時候,他已經身無分文,并且還倒黴的遇上了一家黑店,萬幸當時正好遇上盧俊義、燕青從城外打獵歸來。在試過卞祥的武藝以後,盧俊義便替張寶招攬了卞祥。

  學成文武藝,貨賣與識家。卞祥并不在意上山落草,他本是老實本分的莊稼漢,可就因為當地官府的救災不力,這才讓他不得不背井離鄉,在遇到盧俊義之前,卞祥每受一次苦,對朝廷的不滿就增加一分,而從盧俊義口中知道了張寶的“志向”以後,卞祥對這個尚未見面的“東主”很感興趣。

  卞祥是個有骨氣的人,他不願意依靠盧俊義的推薦而得到張寶的重用,他希望能先做出一點成績,證明自己的能力,然後再得到張寶的重用。隻是讓卞祥沒想到的是,張寶頭回跟他見面便對他委以重任,讓他不由生出一種士為知己者死的感覺。

  張家軍的規矩卞祥清楚,有足夠的錢糧保證,卞祥相信自己完全可以為自己的東主訓練出一支可戰的兵馬,帶着這個信念,卞祥帶着鄧元覺、貝應夔為他挑選的二百人馬離開了二龍山,趕赴飲馬川建立張家的第四個“兵站”。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