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漢鼎

第464章 天下有雪(2)

漢鼎 南海十四郎 4202 2024-01-31 01:14

  第464章天下有雪(2)

  老天仿佛要将這個冬天的大雪,全部都在光啟四年的最後幾天傾灑下來,兩個時辰過去了,依然沒有停止的迹象,雪花反而是越來越密集了。外面街道山的積雪,已經淹沒了腳踝,如果今晚還繼續這樣下雪的話,恐怕明天早上積雪就要淹沒膝蓋了。城牆上的積雪,也已經妨礙了正常的行走。

  孫卡開始指揮宣武軍清掃積雪,保持道路暢通,秦邁也帶着鷹揚軍的人加入到清掃積雪的行列,還派人檢查城中的危房,如果發現有被積雪壓垮的危險,則主動将裡面的民衆轉移出來。宣武軍以前沒有做過這樣的事情,都覺得很新鮮,又有點不以為然。

  劉鼎靜靜的站在窗前,想着徐州的事情。

  李怡禾有點忐忑不安的說道:“大人,你說徐州會歡迎我們的到來麼?”

  劉鼎不動聲色的說道:“你說呢!”

  李怡禾有點擔心的說道:“老實說,屬下擔心徐州給我們吃個閉門羹。要是我們突然殺到徐州的城下,給他們來個措手不及,也許還有話說。但是咱們現在先禮後兵,這不是給時間讓徐州做好準備嗎?咱們都是騎兵,如果真的打起來,咱們奈何不了徐州吧?”

  劉鼎笑了笑,自信的說道:“不會的。這仗,是肯定打不起來的。”

  李怡禾不太相信的說道:“為什麼呢?難道徐州真的會打開城門歡迎我們?”

  劉鼎自信的說道:“如果徐州城拒絕我劉鼎入城,那隻能是讓天下人小觑宣武軍而已,朱溫也将因此被人恥笑。要是徐州連這點膽量都沒有,以後宣武軍都無法在鷹揚軍的面前擡起頭來,謝瞳不會不明白這一點。”

  李怡禾若有所思的點點頭,卻又覺得劉鼎的解釋未免有點牽強。

  徐州城拒絕你劉鼎進入,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在這種微妙的情況下,宣武軍隻要不主動挑起戰鬥,一切都是有可能的。劉鼎帶領的都是純粹的騎兵,如果徐州城真的拒絕他進入,他也的确奈何不了徐州城啊!至于朱溫的面子問題,朱溫既然連幽雲十六州都可以割讓給契丹人,還有什麼面子可言?

  其實,劉鼎都徐州城的反應,是非常清楚的。如果是葛從周等人主政,或許真的會緊閉城門,委婉的拒絕自己入城,以免遭受朱溫的猜忌,但是現在主政的人不是葛從周,拒絕自己進入徐州城,就沒有正當的理由了。要知道,現在的鷹揚軍和宣武軍,還是友軍協作的關系,他堂堂鷹揚軍節度使,如果遭到宣武軍的閉門羹,天知道他會做出什麼樣的反應?

  在徐州,宣武軍的指揮官名義上是葛從周、孟絕海、鄧天王三人,但是事實上,真正的話事人卻是朱溫的心腹謀士謝瞳。葛從周向來是隻關心打仗,不參與政治,孟絕海和鄧天王兩人,在這個敏感的時候,也顯得比較忌諱。因此,徐州到底歡不歡迎劉鼎的到來,隻有謝瞳才能做出決定。

  和葛從周等人不同,謝瞳是靠腦子吃飯的。既然是靠腦子吃飯的人,就容易想得太多。現在謝瞳肯定會在千方百計的猜測劉鼎到來徐州的目的,然後根據劉鼎的目的做出恰當的反應。平心而論,謝瞳的确不會歡迎劉鼎到來徐州,鬼才知道劉鼎到徐州來做什麼,但是劉鼎堅信,即使謝瞳很不願意,他也不敢公開拒絕劉鼎入城。

  如果劉鼎來了,連打開城門的膽量都沒有,那麼宣武軍也太慫了。天下争霸,士氣和信心是很重要的,如果他作為朱溫的主要心腹,對劉鼎都是如此的恐懼,将會在宣武軍裡面,産生難以衡量的負面影響,以後宣武軍和鷹揚軍如果真的發生戰事,宣武軍的士氣,也将受到沉重的打擊。

  果然,快要天亮的時候,徐州傳來消息,歡迎劉鼎的到來。

  孫卡一顆懸着的心,這才放下來。徐州方面傳來的命令,是要孫卡陪着劉鼎一起到徐州,蕭縣的宣武軍,也全部撤回徐州,這也就意味着,宣武軍是放棄蕭縣這個軍事據點了。至于是不是還有讓孫卡監視鷹揚軍的意味,孫卡就揣着明白裝糊塗了。

  第二天早上,孫卡馬上引領劉鼎等人前往徐州。

  鵝毛大雪依然是紛紛灑灑的落下,将大地變成了一片的純白色,所有的山脈、河流、房屋、樹木,全部都挂上了晶瑩的雪花。地上的積雪已經漸漸的變厚,有些低窪地的積雪甚至到了膝蓋,鷹揚軍騎兵行進的速度并不快。飛騎軍的戰士們還是第一次在雪地上行軍,還帶有學習的性質,很多戰士都覺得既新鮮又緊張。

  隻有狄火揚等幾個斥候在雪地上疾馳,動作娴熟無比,羨煞旁人。他們是昨晚趕到蕭縣和劉鼎彙合的,在這之前,他們一直在微山湖的兩側活動,偵察宣武軍的動靜。在微山湖的周邊地區,朱溫調集了相當數量的宣武軍,大部分都是新收編的軍隊,和鷹揚軍之間沒有絲毫的聯系。

  劉鼎也不着急,一邊走,一邊和孫卡随意的交談着,盡可能的了解徐州的情況。孫卡仰慕劉鼎,自然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由于宣武軍也是剛剛占領徐州城,所以裡面的秩序還比較亂,謝瞳、葛從周、孟絕海、鄧天王等人,相互間相處得并不是很融洽。

  快到中午的時候,鷹揚軍騎兵到達七裡亭。

  這裡是徐州西面的長亭,迎來送往都在這裡進行。

  謝瞳已經在這裡等候劉鼎的到來。

  劉鼎遠遠的看過去,發現謝瞳的個子其實不高,甚至有點矮矮的,好像有點發福的樣子。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軍師一般都是山羊胡子,高高瘦瘦的,謝瞳明顯是個另類。如果不注意的話,還以為此人隻是普通的小商賈。隻是此人的眼睛異常的深邃,讓人不敢小觑。

  謝瞳遠遠的看過去,同樣看到了劉鼎。他暗罵宣武軍的情報人員,人雲亦雲,全世界都在說劉鼎受了嚴重的内傷,不能和人動手,但是經過他的觀察,發現劉鼎雖然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勇猛,可是一點都看不出受傷的痕迹。他臉上的受傷的面容,一看就知道是裝出來的。這家夥也太會裝了,已經憑着卑鄙的僞裝,不知道害死了多少人。

  下一刻,劉鼎和謝瞳笑呵呵的握手言歡,互相問候,親熱至極。在不知道内情的人看來,兩人好像失散多年的好友,喜極而泣。但是在知道内情的人看來,實在是不得不佩服兩人的演技,實在是太栩栩如生了。不過想到劉鼎和朱溫兩人也能把酒言歡,這樣的場面也就不在話下了。

  謝瞳微笑着說道:“大人遠道而來,未能遠迎,實在是失禮啊!”

  劉鼎說道:“哪裡哪裡,要謝先生出城迎接,實在是惶恐,惶恐啊!”

  謝瞳說道:“大人如此說話,就是折殺在下了。”

  劉鼎說道:“你們葛将軍呢?”

  謝瞳說道:“出去視察去了。”

  劉鼎說道:“孟絕海呢?”

  謝瞳說道:“也出去視察去了。”

  劉鼎說道:“鄧天王呢?”

  謝瞳說道:“都出去視察去了。”

  劉鼎問的很是随意,好像隻是漫不經意的問起,謝瞳的回答也是淡然自若,不露絲毫的痕迹。

  李怡禾在旁邊暗皺眉頭,這個謝瞳,鬼點子還真多。他一下子就猜到了劉鼎的來意,故意将這三個人都差遣出去,讓劉鼎即使到了徐州,也無法見到他們三個,這樣一來,劉鼎到來徐州的計劃,就全盤落空了。姜還是老的辣,果然名不虛傳。

  想挖我們宣武軍的牆角?做夢!

  劉鼎有些惋惜的說道:“我這次到來徐州,本來是要和昔日的老朋友叙叙舊的,沒想到他們都不在徐州,實在是太遺憾了。不過這樣的大雪天,各地都可能發生變化,是要出去視察視察,才能保持地方上的穩定。隻是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才能回來?”

  謝瞳歉意的說道:“不瞞大人說,他們都去了很遠的地方,恐怕在未來數天的時間内,是回不來了。”

  劉鼎似乎有些失望,惋惜的問道:“有多遠?”

  謝瞳泰然自若的說道:“葛将軍去了沛縣,孟将軍去了符離,鄧将軍去了蕲縣……”

  劉鼎若有所思的點點頭,無奈的說道:“看來是夠遠的,現在還在前往目的地的路上吧?”

  謝瞳微笑着說道:“正是。”

  劉鼎隻好惋惜的笑了笑,随即關切的說道:“這樣漫天大雪的,消息不通,他們都不在徐州,萬一徐州遭到武甯軍的反擊,怎麼辦呢?”

  謝瞳淡然自若的說道:“這不是有大人率軍前來增援嗎?”

  劉鼎深深的盯了謝瞳一眼,然後溫和的笑起來,微笑着說道:“有道理,有道理。”

  心裡卻在暗罵,謝瞳你這個老狐狸,老子總有整治你的時候。

  謝瞳是朱溫身邊最早的親信,甚至比敬翔來到朱溫的身邊還早,他對朱溫的影響力,可能比敬翔還要深。當初朱溫叛變起義軍,就是此人策劃的。他如果要清算朱溫,肯定要将此人拉上。隻是此人城府極深,陰險狠毒,口蜜腹劍,笑裡藏刀,對朱溫也是忠心耿耿,想要從他口中得到什麼有價值的消息,恐怕很難。

  朱溫讓他跟随葛從周、孟絕海、鄧天王三人前來攻打徐州,名是輔助,實為監視。看他能夠在半個晚上,就将葛從周等人全部從徐州支走,表面上卻不動聲色,實在是一流高手。看來,這條毒狼不太好對付啊!

  劉鼎看看天色,說道:“既然如此,我們入城吧!”

  謝瞳讓開身子,側身做了個請的手勢,恭敬的說道:“請!”

  安仁義、王彥童、昆侖風等人已經提前派遣騎兵入城,沒有發現謝瞳在城内埋伏刀斧手的痕迹,城頭上固然有宣武軍在駐守,卻似乎不太具備危險性,從表面上的各種迹象看起來,謝瞳沒有在徐州暗殺劉鼎的計劃。當然,謝瞳非常善于僞裝自己,深藏不露,他們還是非常小心謹慎的。

  在夏可舞等人的簇擁下,劉鼎和謝瞳聯袂入城。

  飛騎軍也相繼進入城内,鷹揚軍的旗幟,也第一次插到了徐州城的城樓上。

  徐州,古稱彭城,帝堯時彭祖建大彭氏國,彭城因而得名。夏商時期,大彭氏國很強盛,曾為五霸之一。大彭氏國的創始人彭祖活了800歲(古人吹牛不用上稅,按現今時間換算為130歲),是中國烹饪和氣功的創始人。彭祖在曆史上影響很大,曾被孔子推崇備至,也被道家奉為奠基人之一。彭祖的飲食養生之道,對以後漢文化的形成和發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春秋戰國時期,彭城為宋邑,徐國國都、楚國國都。秦漢之際,西楚霸王項羽建都彭城。彭城還是西漢、東漢、三國時曹魏和西晉等三朝封國的國都,長達500多年。從這裡走出的布衣皇帝漢高祖劉邦則一統天下,開創了曆史上輝煌的漢王朝。西漢時期,彭城為劉氏同姓王的重要封國――楚國和彭城國。東漢末年,曹操遷徐州刺史治彭城,始稱徐州。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