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王谧再助
p
王谧這個人雖然沒什麼過人才能,但其看人眼光一流,投機做官更有過人之處。
在衆多投機鑽營者之中,王谧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他具有敏銳嗅覺、超常眼光,是一個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聰明人。
值此之時,桓玄已成功取代會稽王執掌朝政。
此時,有很多人對桓玄趨之若鹜,唯有王谧看透了桓玄本質,認定桓玄不會長久得勢。
正是有了如此認識,使得王谧哪怕深受桓玄重用,他依然有意無意地跟桓玄一黨劃清界限。
在朝廷堂上,他更是一味順從、附和桓玄,卻從主動表态。
同時為了生存,他使盡各種手段讨桓玄歡心,又用歌功頌德來博取桓玄青睐。
于是,當很多人都倒黴時,隻有他依然風光無限。
雖然這樣看起來很沒節操,也被很多大臣暗暗鄙視,但這一招十分赢合桓玄口味。
這讓王谧在桓玄入主京師後不僅沒有受到沖擊,反而愈發混得如魚得水。
沒過多久,便榮升中書監,再升司徒,頓成朝廷重臣。
一時之間,王谧成為朝中冉冉升起的政壇新星。
外圓内方、與人無忤是王谧的處世哲學,曾經幫他屹立官場數十年不倒。
表面看,王谧八面玲珑、左右逢源,幾乎與任何人沒有矛盾,還在達官貴人中擁有極好口碑。
但實際上,王谧很有自己想法,隻是極少能被外人看明白罷了。
然不巧的是,劉穆之恰恰是能看透王谧心思的人之一。
王谧這個人最大軟肋便是琅琊王氏,不管他左右逢源也好,與人為善也罷,統統是為了讓王家有個良好環境。
因此,王谧看得十分清楚,與桓玄交好隻能保王家一時平安。
若想讓琅琊王氏長久富貴,還得抱緊雍王或劉裕這兩根粗大腿。
這天,王谧剛下朝歸來,剛要擡腿向後院走去,卻見兒子王球攔住了去路。
“怎麼?你有事?”
“禀父親,河西劉穆之拜見。”
“什麼?劉穆之來了?他人呢?”
“正在廂房等候。”
聽說劉穆之來找,王谧心中猛地一跳,疾步向廂房走去。
他如此着緊劉穆之,自是因為對方背後杵着雍王。
在王谧心目中,雍王衛朔無疑是目前最粗壯的大腿,比桓玄粗得多,也是日後琅琊王氏最可靠的退路。
來到廂房内,王谧不顧身份尊貴,笑盈盈地招呼劉穆之,絲毫未因榮登司徒而怠慢對方。
兩人并肩拾階而上,重新來到客廳坐定。
劉穆之拱拱手,向王谧表示祝賀。
“恭喜王大人榮升司徒。”
“道和你這是在笑話老夫麼?”
“說實話,老夫頗有自知之明,這次榮升司徒不過是南郡公安撫世家之意罷了。”
升了官,王谧固然很高興,但他始終保持着清醒,為人處世依然十分低調。
聞言,劉穆之拊掌大笑道:“果如雍王所言,王司徒一如既往的謙虛、低調。”
“不知道和今日前來所為何事啊?”王谧笑着問。
自打上次王谧暗中幫了衛朔一把後,從此王谧算是跟河西扯上了關系。
王谧需要提前投資,以确保将來家族有後路可退。
而河西更需借琅琊王氏影響力,來為自己謀取利益。
站在王谧角度來說,他并不怕河西開口,反倒怕河西對他無動于衷。
因此,當他得知劉穆之來訪時,心中别提有多激動了,比當上司徒還興奮。
劉穆之沒有回應王谧,而是端起茶盞喝了口茶水,問了一個極其敏感的問題。
“敢問司徒,您如何看待南郡公?”
此時王谧已對桓玄失去信心,聞言不住地搖頭歎氣。
“南郡公不是成大事之才。”
“剛開始還像個樣子,可這才過了多久?便開始排斥異己、堵塞賢路,跟會稽王父子乃一丘之貉。”
“如今朝野内外看似大局已定,實則危機四伏。”
“東南劉裕、西南毛璩等各地諸藩,哪一個是好惹的?”
“南郡公若不自矜,難保不重蹈會稽王覆轍。”
“司徒,假若……假若将來西南亂了,不知河西能不能借機入主蜀地?”
王谧頭腦何其敏銳,他一下子從劉穆之這句話中猜到了河西真正目标是什麼,心中不由掀起滔天巨浪。
怪不得至今河西也沒有對荊揚沖突發表過任何看法,原來雍王正盼着江東大亂,好讓他謀取天府之國。
王谧既忐忑又興奮地問:“不知雍王打算讓老夫做些什麼?”
“雍王有話讓在下轉告司徒,想讓您幫河西拿到征讨蜀中的大義。”
“難得雍王打算站到桓玄一邊?”王谧皺眉道,他以為河西要征讨毛璩。
“不不不,司徒誤會了,雍王豈會跟桓玄同流合污?”
“據可靠消息,蜀地即将大亂,毛刺史恐命不久矣,河西隻是想助朝廷平亂而已。”
王谧驟聞蜀中将亂,頗感意外。
他有些不安地站起身來,大廳内來回踱了幾步。
途中,他驟然轉身看向劉穆之道:“請道和放心,某會想法促使雍王達成心願。”
劉穆之忙起身稱謝道:“讓司徒費心啦。”
……
在處置完會稽王一黨後,桓玄繼續撥亂反正,又要求天子給王恭平反昭雪,下诏追贈王恭為侍中、太保。
距今為止,對于桓玄來說,一切都進行得十分順利。
連原本沒什麼把握的戰争,也輕易地擊敗了對手。
更讓桓玄高興的是,在他剛剛拿下京師,天師道叛軍便對劉裕部展開了猛烈攻勢。
據說,最後是靠劉裕大發神威,一人斬殺了近千叛匪,才最終擊退了長生軍。
但北府兵也因此損失慘重,暫時無力發動反擊。
本來桓玄還擔心劉裕北上勤王,如今好了,對方被天師道死死纏住,再無暇顧及建康。
沒了劉裕威脅,桓玄愈發志得意滿,随後他讓出了丞相、荊州、江州、徐州刺史的職,改任太尉、都督中外諸軍事、揚州牧、兼豫州刺史,總百揆,增班劍為六十人,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奏不名。
為了迷惑外人,他又任命天子弟弟琅琊王司馬德文為太宰,并大赦天下。
等處理完朝中諸多大事,桓玄準備效仿其父桓溫,駐軍姑孰遙控京師。
于是他下令在姑熟大興土木,修建華麗府邸,準備過些日子離開建康,前往姑熟。
……
自孝武帝司馬曜死後,東晉政局一直處于風雨飄搖之中。
先是王恭兩次起兵,後是孫恩之亂、桓玄崛起,至今司馬道子被殺。
江東百姓早已厭倦了戰争,一心指望着桓玄能夠讓國泰民安。
但可惜的是,桓玄并非匡世濟民之人,他誅殺會稽王父子,僅僅為了争權奪利。
因此,當掌握了朝廷大權以後,桓玄與司馬道子父子一樣窮奢極欲,大興土木。
而桓玄的一舉一動都被有心人看在眼中,其中自然包括北府大帥劉裕。
此時司馬元顯兵馬散盡、與父同死的消息已傳遍江左,不過這都在劉裕意料之中。
如今他蟄伏東南,正在耐心地等待機會。
月亮從東邊大海上慢慢升起,月光像水銀似在海面上留下一片波光粼粼。
劉裕一個人府中後花園内悠閑地散步,大腦則反複思考今後的路該怎麼走。
不知何時,索承明、魏詠之、趙倫之三人悄悄地走了進來。
索承明上前關切地問:“主公,您又在為當前局勢煩憂?”
“是啊!”
劉裕擡頭看看天上月亮,慨然歎道:“沒想到權傾天下的會稽王父子說完就完了。”
“這叫天作孽,猶可存;人作孽,不可活。”
“如今晉室徹底沒救了,主公也該為日後前途好好謀劃一番了。”
索承明早對晉室失去信心,又是劉裕心腹,說起來毫無顧忌。
劉裕對朝廷的失望不亞于索承明,一想起那個白癡天子,他怎麼也提不起精神。
“哼!像晉室這種毫無進取心的朝廷,人人可取而代之。”魏詠之也憤然道。
劉裕沒有接下茬,而是定一定神,故意岔開了話題。
“諸位,眼下桓玄勢大,且其罪行還未顯露出來,我們暫時還不能露頭。”
“先繼續拿天師道叛軍做由頭,然後暗中将義興、吳興、吳郡三地盡快掌握在手。”
“等将三吳打造成另一個淮南,便是我等起兵驅除桓玄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