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将軍,主公出了什麼事情了。”
門帳外,一儒生模樣,五官端正,一臉正氣之像的人對這曹仁問道:“為何如此痛苦?”
曹仁嗚咽地流出了眼淚,道:“剛剛得報,曹老太爺被賊人們殺害了。”
此人疑惑不已:“昨天還接到老太爺的口信,說徐州刺史陶謙派兵将親兵前來護送,今日便可抵達兖州,與主公父子回合,這怎麼會被賊人所殺害呢?”
曹仁嗚咽道:“殺害老太爺的,就是給他護甲的張闿啊!”
“诶呀!”那儒生憑空揮了一拳,怒斥道:“這個陶謙,真是愚昧到家了,觀人不明,馭下無方,竟然鑄此大錯!”
此話剛剛說完,又聽到門内傳出一聲高呼:“父親啊!孩兒不孝!孩兒對不住你啊!”
曹仁嗚咽着道:“荀彧啊!主公在裡邊痛苦萬分,捶兇頓足,吾等亦是怎麼勸也勸不住啊,還請你到裡邊安慰一下他吧,他可是最聽你的話呀。”
此人便是大名鼎鼎的荀彧荀文若,隻見他若有所思,皺着眉頭道:“不急不急,且讓主公在哭一會兒吧。”
那曹仁吃驚道:“你這!”
随後便見荀彧扭頭離去,門帳内又傳出了曹操的痛呼之聲。
……
“可恨!可恨!”曹操在廳内大喝道。
曹仁勸告道:“事已至此,還請主公節哀自重。”
又有一人說道:“請主公下令,末将隻需要三千精兵,五日之内,必能踏平五鳳山!”
(五鳳山,乃是張闿落草為寇的地方。)
又有一人站了出來,道:“末将保證生擒張闿。拿他腦袋來給曹老太也祭靈。”
這時候荀彧走了進來,手中拿着竹簡說道:“不……為何要征剿五鳳山啊?殺害曹公的雖然是賊人張闿,但是罪魁禍首,卻是那徐州城裡的陶謙。”
說完這話,荀彧回頭看了一眼低着頭的曹操,便心中打定,說道:“主公遭此大難,已經是肝腸寸斷,列位可否退下?讓主公稍作休息。”
曹仁拜别,随後說道:“走把走把。”
待到廳内隻有曹操荀彧二人之時,荀彧拱手,小聲說道:“在下一者,為主公悲傷,二者為主公道喜。”
此時曹操披頭散發,緩緩地睜開了雙眼,擡起了久垂的腦袋,淡淡道:“荀彧,你胡說什麼,家父剛剛過世,吾何喜之有?”
荀彧微笑道:“福中有禍,禍中有福,福禍相依,大事可期。”
曹操一雙眼睛就那麼看着荀彧,淡淡道:“汝所說的禍中之福,指的是什麼?”
荀彧微笑道:“主公心如明鏡,何必要問在下。”
聞言,曹操忽然打起了精神,露出了耐人尋味的表情。
荀彧道:“主公自騎兵兩年以來,勢如破竹,威震四方,但卻有一樁難言之隐,那就是雖然擁兵二十餘萬卻隻能蟄伏龜居于兖州一地,主公要想成就大業,首先要圖霸中原,中原守望之地,當屬徐州六郡,因此,主公心裡早就惦記着徐州了,否則的話,主公剛才的痛哭聲中,怎麼會帶有這麼淩厲的殺機呢。”
“嗯!”曹操摸着下巴道:“讓你說對了。”
“我就是想讓他們把我的悲傷之情傳了出去,傳給天下諸侯,陶謙殺了我爹,我痛不欲生。”
荀彧道:“此時此刻這個消息已經順風傳出了百裡外,但是主公啊,徐州不好取……”
曹操道:“繼續說……”
“在下以為,取徐州有兩難,這第一難嘛,徐州刺史乃先帝欽命,此人政治以寬厚待人為本,馭民以厚德著稱,雖然與那劉天機較之差了點,但也不得多讓,因此取之不易……”
聽到荀彧說道了劉天機,曹操淡笑了一聲:“哈哈!!相當日劉平不過門前一小衛,愣是道出了吾的玄機,跟着吾一同刺殺董卓,怎料得刺董賊失敗,倉皇逃命,如今卻成了宛城之主,那張繡居然也舍得把宛城讓出來,難得啊。”
荀彧也聽聞過劉平事迹,緩緩說道:“劉平不能以常人來判斷,聽聞他消失了數月,又在年前出現在宛城,還把宛城發展能如同昔日洛陽一般富庶,什麼紅糖,白糖,就連書紙都是他啊一人所為,簡直是不敢相信,還實行了什麼均田制,得到了極高的人望,不少百姓都主動的前往宛城居住,甚至有些大商賈之人也跟着過去。”
曹操歎了口氣道:“你繼續說吧。”
荀彧道:“這第二難,是冀州的袁紹,南陽的袁術,平原的公孫瓒,荊州的劉表,都對徐州的垂涎三尺啊……”
曹操低沉着聲音說道:“汝還露了一人。”
荀彧道:“主公所言可是劉平?”
曹操點頭道:“正是,此人雖然表面看起來溫和無比,治下有方,但一不小心,他便會在後背捅你一刀,不得不防。”
荀彧說道:“這便可以不用擔心,他們隻是望風止步,探而不取,就是怕觸犯衆怒,樹敵于各路諸侯啊,而主公擔憂的那劉平更是不敢,雖然城池富庶,但兵甲依舊少,不過五萬之衆,中原也,牽一發而動全身,隻要那劉平敢一動,南陽袁術,上黨張揚必定兩面夾擊,這劉平必死無疑。”
曹操點了點頭,一臉正經地看着荀彧,淡淡道:“那你說我是取,還是不取呢?”
荀彧微皺眉頭道:“陶謙命部下殺害主公家父,此仇不報,天理難容啊,此外陶謙厚道近乎迂腐,寬仁如同昏昧,像這樣的人他能配據有徐州嘛?徐州乃中原重鎮,扼黃河而望泰山,得之可縱橫南北,蒼天送徐州給主公,如同送一杆大旗給狂風,送一把寶劍給劍鞘,主公不取何待?”
二人又商讨了一會兒後,曹操說道:“傳命三軍,明日辰時起兵讨伐陶謙。”
“遵命!”
……
這是遠在宛城劉平收到一封書信,是曹操派人傳來的,劉平坐于主位之上,看了之後,便遞給身旁的兩人看,并且說道:“文和,子奮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