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聽他的語氣,似乎是有把握說朕,他還真當自己是神仙了!”當瑞帝聽到蔡元明的言論之後,很不以為然的說道。
而後又問李敢道“你對此事如何看?”
“臣隻聽令于皇上,皇上讓臣做什麼,臣便老老實實去做,盡臣子的本分。”李敢答道。
“嗯”瑞帝對李敢的這個回答很滿意,而後眉頭又緊了緊說道“朕也聽有些人私下對此有些抱怨,這又是為何?”
“臣一介武夫,實不懂大人的言論,不敢妄評。”李敢想了想說道。
瑞帝口中的有些人是以大學士劉仁山為代表的反對者。
自得知瑞帝有不接受契丹和談,打算滅掉契丹的想法後,大學士劉仁山便上書明确表達了自己的态度,那便是反對,勸瑞帝趁時機有利于瑞朝,接受和議。
“朕看那些腐儒還不如你這個武夫,竟建議朕對那些蠻夷之族講仁義,用仁德去感化那群蠻夷?那些蠻夷若是能用德感化,朕今日又何必動武?”
瑞帝想起劉仁山突然氣憤難當,他就不明白當初那麼圓潤的劉大學士,怎麼突然就變得和他的前任趙理一樣了,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皇上,您别氣,大人們上書表奏異義,也是盡本分。”
李敢見瑞帝突然動怒,勸慰道,他跟在瑞帝身邊多年,隻感覺瑞帝最近變了,以前那些臣子們說再難聽的話,瑞帝也隻是一笑了之,平易近人,而如今瑞帝在外面仍然平易近人,隻是李敢卻感到瑞帝越來越喜怒無常了。
“盡本分,他們盡的什麼本分!朕将這大瑞治理的如此昌盛,他們還不滿意,覺得朕德性不夠,說朕不夠愛民!趕情他們都拿着雙眼盯着朕,隻要朕行事一點不合他們心意,他們就上書說朕這不夠,那不好,他們就是這樣盡的本分!”
瑞帝恨恨的說道。
李敢見瑞帝越說越氣,也就不敢答話,心中想規谏皇上,也是大臣們的職責啊,不過轉念一想,一個皇上,每天被臣子們挑錯,也是夠委屈的。
難怪皇帝們都喜歡用佞臣呢,佞臣們說話好聽啊,天天被人罵,誰都希望聽幾句好話來緩緩氣。
李敢突然被自己的這個念頭吓住了,他們英明神武的皇帝才不會被佞臣迷惑呢。
瑞帝還沉浸在自己的憤怒之中,而後又自言自語的說道“這個劉仁山,以前是個極為通達之人,這陣子朕做什麼,他就反對什麼?還有這蔡元明,自知多管閑事,還要多管閑事,為什麼他們都要與朕作對呢?”
李敢對瑞帝的這個問題自然也保持了沉默,但心中已經開始打寒顫,他跟在瑞帝身邊這麼多年,對瑞帝的性情也能揣摩十之八九。
這兩個人都是那個女子有關系,或者更确切的說這兩個人都是瑞帝曾經背叛的人有關系。
雖然周夢是瑞帝安排給劉仁山當學生的,可是當劉仁山對周夢給予尊重和關懷時,瑞帝根被他特意忽視的神經便隐隐作痛。
這個世上,隻能他能夠關懷周夢這個前朝遺女,其他人總能勾起他的疑心。
瑞帝思忖了會說道“既然他們反對朕,朕就給他們一個反對朕的機會。”
蔡元明正考慮用什麼理由去觐見瑞帝,不想卻接到了瑞帝的召命。
當蔡元明懷着緊張興奮的心情随着宮中太監向内走時,方才發現并不是瑞帝常常召見人的禦書房。
“皇上不在禦書房?”蔡元明忍不住問道。
帶路的太監點了點頭,算是回答。
蔡元明見那小太監并沒有搭理他的意思,也便識趣的不再追問,跟着走便是。
不過蔡元明從這太監對他的态度中推測,如他意料一般瑞帝對他大概是不滿的。
這些太監日日守在皇帝的身邊,想生存,那便必須要揣摩皇帝的心思,久而久之便将皇帝的心思摸透了,皇帝喜歡誰,對誰不滿了,他們都是最先知道的。
蔡元明就這樣一路想着來到了最終的目的地:講經閣。
這下,蔡元明更困惑了,這講經閣是做學問的地方,瑞帝總不會找他來探讨學問吧!
當蔡元明滿懷疑惑之情走入閣内時,并沒有看到瑞帝,看到的是跟他一樣疑惑的瑞朝大臣,明确的說應該是文臣,蔡元明也不敢做聲,隻是随着太監将他帶到坐席上。
瑞朝的大臣有的是見過蔡元明的,此時見到蔡元明進來,也是有些莫明其妙,低聲談論。
過了一會,蔡元明便聽到殿外又響起了腳步聲,聽聲音不是瑞帝的,“也不知道來者是誰。”,蔡元明心中想到。
當腳步聲越來越近時,那些大臣們也紛紛扭頭像剛剛看蔡元明一樣望向門口,這次他們更是驚奇,來者是一個和尚。
那個和尚見了殿内的人,臉上的驚訝很快變成驚懼,而蔡元明還有大學士劉仁山見到那和尚,仿佛想起了什麼事,臉上露出憂慮之色。
殿内的議論聲越來越雜,接着随着一聲“皇上駕到”而瞬間安靜。
瑞帝大步走上了寶座,跟在瑞帝後面的是周皇後,衆臣行禮。
瑞帝掃了眼下方,眼神落到那和尚身上淡然說道“無慧和尚你來了,朕還道你一心向佛不管人間事了呢。”
“小僧雖身在佛門,但也身在這世間,如何能脫得了人間事,更何況是皇上的召令。”無慧恭敬答道。
“好了,此次召你來并非朕之意,是皇後之意,而且并非什麼俗事,說出來也是件雅事,就是聽你們談經論道而已。”
瑞帝輕聲說道。
衆人皆訝然,瑞帝向來是務實之人,雖是以儒制國,但極不喜歡聽人長篇大論,今日竟然有這等雅興。
“你們都知道,朕是個粗人,談經論道是你們文化人的事,朕隻管将朕的天下治理妥當就行了。這些年,也多虧了你們這些儒學之士,我大瑞才有了中國該有的氣象。”
“可是,最近,朕卻聽說腐儒害人誤國,朕也不是很明白,所以召你們來說道說道,到底儒能治天下,還是佛能安天下,還是道能久天下。”
瑞帝說的輕描淡下,下面個個大驚失色。
作為“腐儒”的領頭人大學士劉仁山聽出了瑞帝大有改弦易張之意,立刻激動的說道“皇上以儒治國是國本,萬萬不可動,佛老以虛空誤人,萬萬不可!”
“呵,愛卿不必激動,腐儒此話并非佛道之人所言,再者你有理說理,大殿内也有佛道高人,不得诋毀,你且說說佛道如何誤人。”
瑞帝淡然說道。
大學士劉仁山話已出口,便知上當,腐儒,如今由于瑞帝推行,儒家獨大,怎會突然有人攻擊儒士。
真有人,也是瑞帝自己。
現在皇上卻好,不動聲色,請來兩個佛道高人,來敲打他,而劉仁山卻一時激動,上來就将請來的兩人得罪了。
那件往事又浮上心頭,曆曆在目,今日一議,說不定要改變瑞朝儒士的命運,想到這裡大學士劉仁山就雙腿發顫,隻是在内心說道“皇上還沒有那麼糊塗,不會的,不會的。”
其他文臣見禍從天降,也不由得面面相虛。
蔡元明此時早就想明白其中的關巧,面色也越來越凝重,瑞帝這輕輕的一句話已将儒、佛、道擺上了擂台,會不會又是一場厮殺,又是一場災難。
大學士思忖半晌方說道“佛以出生離死誘人入道,他們所說的無善無惡,叫人一切都不管不顧,如何治得天下;道以長生久視誘人入道,所講大道無情,一切皆順其自然,隻顧自修,也未必能夠治天下,因此佛老雖都是勸人向善,但都罔顧人倫,脫離了人道,并非正道。佛老隻能渡有緣人,而我儒卻秉承孔聖人行大化之教,卻是以渡天下人為己任,如此才是正道。”
瑞帝聽罷,點了點頭問道“無慧和尚,對此你有何見解?。”
無慧此時心中已是驚濤駭浪,這個場景他實在是太熟悉,也是皇上召令,令儒、道、佛三家辯論,而後那個皇帝确定以儒治國,同時也決定了滅佛滅道,以至後來種種……
回想當初,無慧便無意識的看向侍立在周皇後身邊的周夢,若不是那人要滅佛,他也不會攪到這紅塵中來。
那時,他雖是佛門少有高智的弟子,但也是意氣風發之人,隻是他的意氣被人利用了。
正直、正義、熱血、單純這些看似好的品質,但卻也是極易讓人利用的特點,偏偏那時候,這些特點他都有。
那時的無慧擁有正義并且自以為自己很正義,他不被利用,還有誰被利用。
不能明辨是非的正義,是多麼的危險!
于是,無慧不顧當時師父的勸阻,佛是那樣的尊貴,向佛是自己的事,你要滅佛,不許我們拜佛,那我便要滅你,怎能忍辱偷生,讓佛祖蒙塵。
而後,随着年紀的增長,見識的擴廣,無慧才明白,當時并非所有的佛門都是他以為的那樣清靜莊嚴,那個要迫人還俗的皇帝也并非一點道理都無。
就如剛剛劉仁山所說的,人人都向佛,無人事生産,那麼拿什麼來供奉佛,抛棄了人倫,沒有人口,社會如何持續發展?
一個清修的佛門竟然敢與當權者争奪戶口,與世無争的佛門竟與當權者相争,不滅你滅誰?
隻是這些,當初年輕的他不會想,也不會站在那個皇帝的立場去想,等他明白時,為時已晚。
無慧為他年輕的那次“正義”付出一隻手的代價,還有十幾年的内心難安,也許這種不安将伴随着他的一生。
作為佛門弟子的他,在往後的十幾年,内心充滿了忏悔,所幸當初利用他的人并非大奸大惡之人,并沒有危害蒼生,否則佛祖都不會原諒他,這是讓他唯一有些安慰的地方。
然而,如今當初利用他的人,卻大有将他棄之之意,他的生死不算,若是再來一次滅佛,他有何種臉面去見佛祖?
當初那人隻是強迫僧人還俗,還未大開殺戒,如今的這人,又會怎麼樣滅佛呢?
無慧,感到寒意徹骨。
“大學士講的不無道理,隻是酒色财氣迷人心志,私欲過剩便會困人,讓人入邪道,我佛自渡有緣人。世人無私欲,方能安定,大奸大惡之人少了,皇上的天下方才安穩。”
無慧答道。
“嗯,還是有些道理的。”瑞帝說道,佛讓人安于現世之苦,積德求來生,如此讓人少了些反叛精神也好。
“那道家,道家于國何用?”瑞帝最終将目光投向了蔡元明。
“道被高智之人所知,元明淺陋不知其神,道者隐也,似有似無。”蔡元明答道,他與無慧相反,他倒是不怕瑞帝滅道,事實上道教在中原已經被瑞帝打壓的差不多了,而他自認是道家,而非道教。
“道隐,道隐,也不錯。劉大學士的話也在理,這些人都隐了,這天下的活就沒人做了。無慧和尚的話也在理,這人啊最恨不知足,不知足便起邪心,邪心起了,便為害國家。看來這治天下,佛也似乎可以考慮。”
瑞帝說道。
“皇上此言差矣。”大學士劉仁山說道。
瑞帝見自己的話音剛落,大學士劉仁山便急于反對,有些不悅的緊了緊眉。
大學士劉仁山敏銳的覺察到了瑞帝的不悅,緩和了下語氣說道“皇上剛剛說的道隐,隐了就無幹活的人了。剛剛在和尚說酒色才氣迷人,可無酒不成禮儀,無色世人稀,無财何以經營,無氣被人欺。”
大學士劉仁山說道。
“哈哈,說得好,正是如此。這才是朕的大學士,而不是腐儒。”
“無氣被人欺,那契丹往日魚肉我中原百姓,今日天佑我大瑞,正是我中原百姓揚眉吐氣之時,切不可學那些腐儒,講什麼以德化人,簡直是一派胡言。”
瑞帝肅聲道。
好了,原來瑞帝最終的意圖在這裡。
打契丹,瑞帝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輿論壓力,雖然他霸氣,但他也深知輿論的重要性,這可是能夠攪動人心的利器。
因此瑞帝方才将這三方的人都招來,不管這些人是反對,還是支持,但是不要亂說話。
“皇上說得極是,人活一口氣,無氣被人欺。”大學士劉仁山以極快的速度回複到,這讓人感覺這大學士劉仁山轉變也太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