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内的聲音并沒有響多久,高澤見天子面露不悅之色,立刻高聲喝道:“肅靜、肅靜!”
群臣愕然驚醒,這才發現是在大殿上,此刻是在商議國家大事,在陛下面前,如此可謂失禮。當即群臣人人肅容,變得一本正經起來。齊王還是一臉震驚,沒有回複過來。
天子李璟眼中閃過一絲異色,雖然他也贊同楊琏的話,要給李弘義一個教訓,但天子李璟覺得,楊琏的建議,應該沒有太大的動作。
楊琏早就預料到朝廷上的衆人會如此驚訝,他慢慢掃視了一眼四方,見衆人逐漸平靜下來,這才道:“陛下,李弘義反複無常,必然多行不義必自斃。此人蛇鼠兩端,在大唐、吳越之間搖擺,目的在于博取最大利益,此外,便是挑起大唐與吳越人的紛争,令他有可喘息之機。陛下,微臣建議,出兵攻打蘇州,震懾錢氏父子,吳越國一旦被拿下蘇州,必然舉國震動,再設計斷了吳越人與李弘冀的關系,那時候,李弘冀隻有選擇大唐。屆時,進退兩難的李弘義,就成了魚肉,任由刀俎宰割。”
燕王李弘冀在一旁聽着,不覺挑眉,楊琏居然贊同出兵蘇州,與他原本的計劃大緻相同。如果今日朝會,楊琏是力争,反對出兵,李弘冀早就有了應對之法,可是楊琏不走尋常路,贊同了前幾日朝會他的請求,反而讓他摸不着頭腦。他不由看向了宰相孫晟,希望他能出一些主意。
不過孫晟更是震驚,他張大了嘴巴,微微側身,愣愣地看着楊琏,一副不敢置信的樣子。
李弘冀看見他如此,心中微微歎息,此刻看來,孫晟是指望不上能出什麼好主意了,李弘冀目光閃爍,在想楊琏下一步,是要做什麼?
天子李璟聞言,臉上有些猶豫,吳越人是他心中的疼,他對吳越人可謂是又怕又恨,怕的是大唐數次挫敗在吳越人手中,恨的是想要擊敗吳越,一吐心頭惡氣。略做沉吟,李璟認真而又不确定地問道:“楊愛卿,你是說,要攻打蘇州?”
“啟禀陛下,正是如此。”楊琏回答。
“那麼,以何人為将?”李璟再問。
頓時,大殿内變得十分安靜,誰都知道,燕王想要出兵,是要奪取軍權,如果能取勝,那麼他在禁衛軍中的聲望,必然是水漲船高,在朝廷上,得到宰相支持的他,更是如日中天,可以力壓齊王,就算不能成功奪嫡,但以齊王的性格,必然會對他造成巨大的壓力。
齊王在這場争鬥中,一個人對抗燕王李弘冀與宰相孫晟,的确是落了下風,一旦兵權旁落,對他來說,極為不利。如今楊琏回來,雖然贊同出兵,但十之八九,肯定是要自己帶兵。
想到此,群臣臉上的表情,變得生動起來,有人擔憂,有人欣喜,也有人抱着看好戲的心思。楊琏身在後排,能清楚地看見衆人的側臉,似乎在這朝廷上,支持齊王的人不多。也難怪,畢竟他年紀較大,比起李璟來小不了多少,江山落在他的手上,指不定能撐幾年,而他沒有兒子,這個劣勢令他得不到太多的人支持,反而是李璟的嫡長子,年少有為,雖然鋒芒露了一些,但随着年紀的增長,必然會有所改變。
楊琏目光掃過齊王,見他一臉郁悶,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楊琏深知齊王個性懦弱,因此顯得遲疑不決。心中歎息一聲,心想事情有所改變,也是迫不得已。昨日的遇伏,讓他感到了深深的危機,而且,其幕後主持者,仍然是個謎,曾憶齡調查了許久,也沒有查出來,令他不能做出針對性的部署。
目光掃過齊王之後,楊琏看着李弘冀,眼中帶着淺淺的笑意,他拱拱手,道:“微臣推舉潤州節度使出兵讨伐蘇州!”
潤州節度使?不就是燕王李弘冀嗎?這句話頓時猶如往油鍋裡潑水,大殿裡頓時熱鬧起來,衆人議論紛紛,齊王張大了嘴巴,李弘冀、孫晟同樣也是如此。
李璟似乎被吓着了,作為君王,朝廷的争鬥他是了解的,事實上,朝廷也需要一定程度上的争鬥,不然,若是臣子齊心,他這個帝王就要被架空了。可是,身為齊王準女婿的楊琏,竟然抛棄了齊王,轉而支持李弘冀,更是親奏,希望燕王李弘冀能領兵,豈能不讓他驚異?李璟喉結一動,強自将一口唾沫咽下,這才喘過氣來,以不敢置信的語氣試探道:“楊愛卿,你說何人領兵?”
随着這句話,大殿又變得安靜起來,不過群臣側目,人人看着楊琏,試圖辨清,剛才是不是聽錯了?
楊琏咳嗽一聲,聲音洪亮有力,道:“微臣楊琏舉薦潤州節度使出兵蘇州,一揚大唐國威。”
群臣在短暫的驚訝後,又變得如同菜市場一般吵鬧,這一次他們确定沒有聽錯,楊琏的确是舉薦李弘冀為帥,進攻蘇州。
高澤大聲的喊道:“肅靜,肅靜!”
随着高澤的聲音,群臣再度恢複了安靜,李璟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氣,疑惑地看着楊琏,問道:“為何?”
楊琏微微一笑,十分認真的道:“潤州節度使允文允武,既然主張出兵攻打,必定有良策在兇,因為微臣同意燕王,燕王的說法。”楊琏說到燕王兩個字的時候,刻意咬重了口音。
李弘冀聽了,不覺皺眉,盡管隐隐覺得不妙,但李弘冀卻不能拒絕,他一直努力試圖掌管兵權,如今楊琏滿足他所願,他如果拒絕,朝廷上下會怎麼看他,所以,即使懷疑楊琏有詭計,但李弘冀隻能接受。
倒是孫晟反應極快,他立刻出列,雙手在兇前,捧着笏,道:“陛下,老臣以為楊節度之言甚為有理,老臣願意舉薦燕王為大軍元帥,全權負責奪取蘇州,滅吳越之事,想來燕王必定能揚大唐國威,揚陛下之威。“
孫晟生恐楊琏要行監軍之權,因此急忙用言語擠住楊琏,在李璟面前,為燕王李弘冀争取更大利益。這話說完,孫晟生恐楊琏反駁,便回頭看了一眼楊琏。
楊琏卻頗為笃定,一副雲淡風輕的模樣,讓人看不出深淺。
李璟聽了,不由點點頭,他也傾向于出兵,剛才楊琏的話很合他的心意,想了想,便點頭答應:“既然如此,朕準了。”
群臣聞言,各自表情不一,齊王低下頭,他有心想要問清楚,為什麼楊琏今日說的和昨日不同,讓他空歡喜一場,李景遂知道,楊琏根本不可能背叛他,去投靠李弘冀,可是今日的行為,他又無法解釋。隻得打算朝會之後再問清楚,究竟是怎麼回事?
事情就這麼定了,緊接着朝廷上便是商定了一些瑣事,既然要出兵,錢糧都是必不可少,軍饷也要到位,考慮到年關不遠,也天寒地凍,動兵便要等一等。實際開春之後不是良機,是耕種的季節,不過如今大唐承襲前朝,府兵制已經遭到破壞,士兵多是雇傭,與耕種關系不大。
出兵時間定在開春之後,糧草卻要提前準備,朝會上商量了半響,終于決定了下來,燕王一黨的臣子興緻高昂,高談闊論,綿綿不絕,對這一戰充滿了希望,反而是齊王一黨,士氣低迷,大多垂首不語,心中都在暗想,這楊琏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
事情足足議了一個時辰,群臣口幹舌燥,李璟也覺得有些困了,便讓燕王李弘冀、宰相孫晟以及戶部、兵部去商談此事,天子再三叮囑,這一仗一定要取勝,揚大唐國威。
李弘冀十分興奮,初生牛犢不怕虎,他從軍雖然有一段時日,但卻是第一次帶兵,因此格外興奮,覺得錢氏父子雖然在蘇州經營數十年,但區區一個蘇州城,幾乎沒有險要,想要拿下蘇州城,也不是什麼難事。
朝會散了之後,李弘冀立刻拉着宰相孫晟去商議事情了。留下一臉郁郁的齊王李景遂。李景遂心情非常糟糕,他想要等楊琏給他一個解釋,但當他擡起頭的時候,發現楊琏已經消失了。
李景遂握緊了拳頭,身子微微顫抖,幾名大臣上前來,一時不知道如何開口。
“齊王,楊節度這是為何?”有人忍不住問道。
“哼,原來他是燕王派來的人,齊王真是錯信他了。”有人不忿。
這人的話得到好幾人的贊同,衆人七嘴八舌地說着,顯然對楊琏突然的反水十分厭惡。
齊王感覺很無力,他揮揮手,歎息了一聲,道:“你們都先退下,本王想要靜一靜。”說着,齊王有些步履蹒跚地朝着殿外走去,出了皇城,失神落魄地上了馬車,打道回府去了。
這個消息很快傳到了燕王的耳中,對于這個懦弱的叔父,李弘冀很是不屑,不過,他依然不明白楊琏心中的打算究竟是什麼?與孫晟商議了半響,兩人都覺得,隻要小心從事,穩紮穩打,就能立于不敗之地。至于楊琏,他有什麼陰謀,在絕對實力面前,都将化為泥土。
兩人商量了很久,出兵蘇州一事,可以說瞞不過吳越人,所以,還要看雙方統軍主将的能力高低,當然了,兵力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李弘冀決定去找父皇,多要一些兵馬,同時,潤州軍他也要拉去蘇州,提高勝利的可能性。
PS:先去睡一會,晚上再來一更。(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