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琏吃了早飯,便匆匆走了,赈災是大事,容不得半點遲延,昨夜與米詩薇聊了半響,對海楚兩州的情況有了一定了解,發放赈糧的事情,刻不容緩。
夏日的太陽升起的特别早,百姓也早早起來,不少人朝着糧店趕去。米價再貴,人總要吃飯不是?一個人有再大的理想,總要先生存下去,才有實現的可能。
不過,當很多人趕到糧店的時候,卻發現平常早早就開門的糧店居然緊閉着大門,一些百姓圍在門口,正在捶打着大門。
“快開門,我們是買米的!”
“别喊了,沒用,糧店的人不知道是不是都死了。喊了半天也沒有人來開門。”
“嘿嘿,糧店的人要死了,也是貪心貪死的。”
衆人七嘴八舌的說着,不免有人心生怨言,楚州遭受百年一遇的水災,百姓多困苦,正需要官府開倉放糧,可是,楚州刺史不僅沒有如此做,反而趁火打劫,提高糧價,賺取昧心錢。這樣的人,在百姓看來,是要下阿鼻地獄的,永世不得翻身。
可是,百姓也知道官府的厲害,隻敢腹诽,畢竟民不與官鬥,不然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楊琏身着便衣,混迹在百姓中,誰也看不出他的身份,林仁肇等幾名士兵跟在身後,百姓對于楊琏等人沒有絲毫防備,畢竟這些人眼生得很,想來不是官府的人。
楊琏聽見百姓們議論,又讓林仁肇等人分散在城中打探了一番消息,等到衆人回報,楊琏略作沉吟,便知道了劉彥貞的打算。在城裡主要幹道轉了一圈,楊琏便帶着衆人朝着刺史府走去。
到了刺史府門口,一名士兵匆匆而來,差點撞到楊琏身上。楊琏反應極快地躲開,同時後退一步,十分警惕。
那士兵微微躬身,迅速爬起來,朝着刺史府内跑了進去。
楊琏叫了一聲,但士兵腳步絲毫不停留,繼續朝着府内狂奔。
“走,進去看看。”見這士兵行動匆匆,楊琏覺得事情有些不妙,便說道,同時加快了腳步。
這時,劉彥貞剛剛起來不久,正在吃着早餐,一個雞蛋,一碗稀飯,另外還有一小碟切得薄薄的羊肉。劉彥貞剛吃了兩口,那士兵匆匆進來,道:“劉刺史,大事不妙了。”
劉彥貞皺了皺眉,頗為不滿地放下筷子,道:“出了什麼事情,慌裡慌張的。”
“禀告劉刺史,城外的百姓已經聚集在一起,想要攻打楚州城!”那士兵說道。
“這群刁民!”劉彥貞将筷子一扔,冷哼一聲站起身來,走了兩步,喝道:“傳令下去,全城戒備,若有人圖謀不軌,可殺之!”
那士兵應了一聲,正要走出去,楊琏匆匆走了過來,擺擺手,道:“劉刺史,萬萬不可。”
劉彥貞見是楊琏,先是一愣,旋即道:“楊節度,城外的百姓多是漢國人的奸細,決不能姑息。”
“劉刺史,昨日我來的時候,就看見城外有數以萬計的百姓,其中老弱婦孺不少,不能就這樣殺了。”楊琏搖搖頭。
劉彥貞拱拱手,道:“那以楊節度的意思,該如何做?”
“先去看看情況再說。”楊琏道。
“那也好。”劉彥貞說着,也不吃早飯了,與楊琏匆匆走出刺史府,早有親兵牽來戰馬,衆人朝着西城門趕去。一路上,不少百姓紛紛躲避,生恐被這群氣勢洶洶的官兵所殺。
半柱香的時間後,衆人到了西城門,下了戰馬,匆匆跑上城牆,楊琏看清楚眼前的一切,頓時倒吸了一口冷氣。西城門外,不知道有多少百姓,總之一眼望去,城門外全是百姓,站在最前面的,是一群婦孺,此外還有少量的壯漢。
婦孺們在地上哭泣着,不斷磕頭,哀求城牆上的士兵打開城門,放他們進去。少數壯漢手中拿着叉子、鋤頭,其中有幾人拿着長刀、寶劍,瞪着大大的眼睛看着城頭。
百姓們先是哭泣,随後,在一名壯漢的帶領下,齊齊呐喊起來:“開門,開門!”
災民們多半沒有吃飽,但架不住人多,喊起來聲音直沖雲霄,倒有幾分氣勢。
劉正看見劉彥貞來了,奔上幾步,道:“叔父,這些災民看樣子想要攻城。”
“他們敢!”劉彥貞冷哼了一聲,走到城牆邊上,手扶着女牆,冷冷地看着城外。
楊琏也快步走了過去,城外的人不知道有多少,即使他們都是手無寸鐵的百姓,這麼多人攻城,也是極為恐怖的。
“劉刺史,這似乎是有人煽動。”楊琏說道,他一眼就看見在人群中,有那麼幾個人特别顯眼,他們衣着幹淨,手中拎着大錘、長刀、長槍等武器,顯然不是一般的百姓。
劉彥貞點點頭,他也看出來了,叫過劉正,道:“傳令下去,嚴加防範,決不能讓他們攻城。”
劉正領命,匆匆而去,傳達軍令。
楊琏道:“依我看來,這些百姓攻城的機率不大,有心人雖然想要煽動,但恐怕更多的是試探。”
“應該是如此,不過,正是如此,更要嚴加防範,決不能讓這些人入城。”劉彥貞說道。
“也不能輕易殺人,不然事情就會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楊琏說道。
劉彥貞對此深以為然,又吩咐了下去,沒有得到命令之前,決不能擅自射擊。
百姓中也有人看見了劉彥貞、楊琏等人,一個壯漢走了出來,到了城下,朝着百姓大聲喊了幾句,頓時四周的百姓都停止了哭喊之聲,西城門一帶,變得安靜了許多。
“這個人,似乎是災民的頭。”楊琏低聲道。
果不其然,城下那人靠近了城門,離城門不過十幾步的距離,隻見他朝着城牆上拱拱手,道:“刺史大人,我等皆是災民,因為水患,這才逃難來到此地,還望刺史大人慈悲為懷,救救我等,自當感激不盡。”
劉彥貞問道:“你是何人?”
“小人叫做戴禮。”那人回答。
“戴禮,水患嚴重,百姓遭殃,這一點本将十分清楚,可是,你帶着這麼多人圍在城下,意欲何為?”劉彥貞問道。
“刺史大人,我等逃難而來,還望刺史大人發放一些糧草,給我等度日,自當感激不盡。”戴禮說着,跪了下來,朝着劉彥貞磕頭。
楊琏搖搖頭,道:“劉刺史,你打算怎樣做?”
劉彥貞笑了笑,道:“楊節度奉陛下之命,趕來楚州赈災,更是陛下欽點的順天節度使,負責海楚兩州的事宜,本将自當聽從楊節度的安排。”
“這隻老狐狸,居然将這個鍋甩到我的身上來。”楊琏皺皺眉,心中思忖道。表面上卻不露聲色,笑道:“劉刺史客氣了。”
“怎會是客氣?本将對楊節度一向恭敬的很。”劉彥貞說的一本正經。
楊琏呵呵一笑,道:“既然劉刺史如此厚愛,那麼本将就當仁不讓,處理此事了。”
劉彥貞微微一愣,這個楊琏居然順着杆子往上爬,讓他有些意想不到。不過,他已經撈足了利益,赈濟災民這種沒有油水的事情,他也就不想參合了,便微微一笑,道:“楊節度正當如此。”
“既然本将全權負責處理此事,這麼說來,劉刺史就該聽我的命令了?”楊琏不露聲色地問道。
劉彥貞覺得吃定了楊琏,便點點頭,道:“楊節度是欽差,所作出的決定,本将自然會遵從。”
“好,那就好!”楊琏說着,看向了城下的戴禮,道:“戴禮,災民之中,你能否說得上話?他們都聽你的嗎?”
戴禮微微一愣,回頭看了一眼衆人,這才道:“啟禀大人,我能做主。”
“戴禮,本将是奉大唐天子之命,趕來楚州赈災的欽差。有什麼事情,你可以與我說。”楊琏說道。
戴禮聞言大喜,朝着楊琏磕了幾個響頭,道:“大人,還請救我等一命。”
“你先起來,上城牆來,我有話給你說。”楊琏說道。
“這……”戴禮有些遲疑,有聽見楊琏話的,頓時大聲喊道:“戴大哥,你不能上當,這狗官是想哄你上去,殺了你。”
“對啊,戴大哥,你不能上去。”
戴禮站起身來,道:“大人,我與兄弟們商量一番再說。”說着,快步走了過去,與手中拿着錘子、長刀的幾人說着什麼。
劉彥貞道:“楊節度,你當真要與百姓談判。”
“不談判能怎樣,難道将他們都殺了不成?”楊琏搖搖頭,其實他心中還有一點私心,那就是想要将這些人收為已用。海楚兩州人口不對,而田地不少,楊琏有心壯大實力,自然希望人越多越好。
劉彥貞道:“楊節度小心,這些人裡,肯定有漢國人的奸細。”
“多謝劉刺史提醒。”楊琏說道。
兩人說話間,戴禮跑了過來,道:“大人,我願意接受大人的要求。”
楊琏叫人放了竹籃下去,将戴禮吊了上來。
“你随本将來!”楊琏說道,朝着城樓走了過去。
劉彥貞、林仁肇、戴禮等人也走進了城樓,留下劉正帶着人監視着城外的百姓。
“戴禮,你們都多少人?”楊琏問道。
“啟禀大人,有多少人小人并不清楚,不過小人所屬的寨子,有一千多人。至于其他,是其他寨子的,人數不定,具體的,需要盤點一番,才能确定。”戴禮說道。
楊琏見他說話還算有條理,便問道:“戴禮,你可曾讀過書?”
“小人的祖上,也算書香門第,家中曾有私塾,學過幾天,認識幾個字。”戴禮回答。
楊琏點點頭,道:“這就好辦了。戴禮,本将奉命來赈災,不想餓死任何人。但是,你們在城外這麼多人,亂糟糟地,沒有一個章法也是不成的。”
“你看這樣如何?你們都來自于各個寨子,不妨以寨子為單位,分開駐紮,這樣容易管理一些,你想辦法統計一個人數給我。”楊琏說道。
“大人說的極是,小人們正是按照寨子駐紮的,若要統計人數,也不是難事。”戴禮說道。
楊琏敲了敲案幾,道:“這樣最好,你盡快統計人數給我,赈米本将按照人頭來發放。小孩婦孺的口糧,一日是二兩,壯漢則是四兩。當然,這個口糧并不多,但本将來的匆忙,帶的糧食不多,所以暫時隻能按照這個方案執行。”
戴禮一愣,很快道:“大人仁慈,我代表百姓多謝大人。”
“你不必多禮,糧食不足的問題,本将也會想辦法解決。每一天按照人口發放糧食,等到熬過了這段日子,本将還有更多的想法來安置你們。”楊琏花了米糧赈災,自然要極力挽留這些百姓,不然做出的努力都打了水漂。
戴禮奇怪地看了楊琏一眼,詫異地道:“大人,你的意思是?”
“自古土地是百姓的根基,我會想辦法給你們土地,安置你們,在楚州紮下根來。”楊琏說着,目光一閃,定定地看着戴禮,道:“怎麼,難道你們不願意嗎?”
“願意,願意!”戴禮被楊琏的目光刺的有些心慌,忙回答道。
“這樣最好。”楊琏說道,不經意地掃了劉彥貞一眼。
劉彥貞眉頭輕輕一動,他覺得有些不妙,但又說不上哪裡不對。
戴禮陪着笑,小心翼翼地道:“大人,那米糧的發放,什麼時候可以?”
“準備糧食自然需要一點時間,響午十分發放糧食,應該沒有問題。”楊琏算了算時間,說道。
“多謝大人。”戴禮忙跪在地上,一副感激的模樣。
“戴禮,你這就回去,告訴百姓,響午時分,在城外等候,本将自然會派人發放糧食。”楊琏吩咐。
戴禮吃了一驚,道:“大人,是在城外發放米糧嗎?”
“在城外。”楊琏回答的很是肯定,同時眼神十分玩味地看了戴禮一眼。
戴禮心中咯噔一聲,忍不住擦了擦額頭的汗水,道:“是,大人的命令,小人一定傳到。”
“很好,你另外告訴百姓,每個寨子挑選出二十名精壯的漢子出來,本将另有安排。”楊琏又吩咐。
戴禮十分納悶,不解地問道:“大人,這是?”
“本将自然有安排,你隻要去做就好,不需要問那麼多!”楊琏說道,臉色有些不悅。
戴禮忙躬身,道:“是,小人這就去安排!”(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