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大明官

第五百零九章 高處不勝寒

大明官 随輕風去 2932 2024-01-31 01:11

  又過了幾日,方欽差帶着兩個長随微服出行,晃晃悠悠的來到望江樓,直接上了三樓臨窗位置,叫了酒菜便慢慢吃起來。

  這些日子,方欽差時不時的到望江樓來。這并非是因為此處酒食美味,他方應物在這方面沒有太多講究;

  也不是因為這裡與著名曆史人物唐伯虎有關,他方應物自己就已經是個大名人了,還用在乎别人是不是名人?

  亦不是因為這裡風光好,再好的風光也經不起三天兩頭的來看;更不是因為主人家唐廣德好客,他方應物還不缺這點銀子。

  最大的原因就是,這裡地處繁華交彙之處,而唐廣德又喜歡附庸風雅的招徕讀書人,所以望江樓裡士人多,氣氛熱鬧。

  蘇州府讀書人紮堆後便愛高談闊論、揮斥方遒,無所不敢言。方應物坐在旁邊,就可以聽到很多議論,對于掌握輿情動态很有幫助。想來想去,沒有什麼比這更簡單的法子了。

  望江樓的東家唐廣德對方應物的态度一直+很熱情,雖然方欽差有成為蘇州士人公敵的趨勢,按理說他唐廣德應該與方應物劃清界限;

  但他更聽說了方應物與大宗師商良臣關系密切,恰好他兒子唐寅這一年要考秀才......所以人性戰勝了良心,唐廣德便很積極地配合方應物一切要求。

  每次方應物來到望江樓,必然有屏風圍擋,專人侍候。這将方應物阻擋在别人視線之外。而别人的議論聲卻能一字不差的傳入方應物耳朵裡。

  就算方應物不在時,唐廣德員外聽到了什麼動靜。必然也會讓方應物知道。

  今天方應物仍舊隔着屏風,聽着外面聲音。排除掉一些行酒令、唱小曲的雜音,倒也聽到幾句議論――

  “你們聽說了麼?前日府台李太守為民請命,去了欽差公館面見方欽差。他請求朝廷體諒民生疾苦,減免本府賦稅,但欽差不許。”

  “李府台真乃慈心惠民父母官也,可恨朝廷中小人當道,李府台隻能屈居地方,不過這也是我蘇州府的福氣!”

  “還聽說李太守為了此事,兩次遭到欽差斥責。其中委屈難以言表呐,在下也深為李太守抱不平。”

  王英和方應石一左一右陪在方應物身邊,耳聞議論後皆有憤憤不平之色,恨恨道:“李知府分明沽名釣譽之徒,但在這世道偏生能得逞!”

  兩人能不氣憤麼?自家秋哥兒向來隻有拿别人刷聲望的份兒,何曾被别人刷過聲望?就好像一個人占慣了便宜後,再被别人占便宜就很難忍了!

  方應物這當事人倒是不動聲色,隻歎道:“此乃意料之中的,若無這等好處。那李知府怎會拒絕與我合作?

  再說了,高處不勝寒,越往上走越會遇到這種事情的。你要沒有地位,誰有興趣拿你來刷聲望?”

  午時用完膳食。方應物抹抹嘴便離開望江樓。回到公館正要去午睡,卻見四個有品級的随員齊聚大堂,仿佛是等候着自己。

  方欽差便隻得上了堂。待衆人行過禮後,便對衆人詢問道:“諸君有話要與本官說道?”

  然後有個姓張的随員開口道:“蘇州這地方有一點與别處不同。倒是與京師類似,此處人口活躍。讀書人也密集,動辄傳言紛擾、輿情洶洶。

  例如今上未大婚時,在蘇州府有傳言說宮中要選秀,一時間全城沸騰、百姓紛紛嫁女,不知釀成多少悲劇。

  今日有關大人劫富濟公之傳言,亦是滿城風雨,據說烈度不亞于當年謠傳選秀時。富家大戶無不驚懼,深恐一夜破家。

  面對此情,大人為何還穩如泰山?屬下以為,還請大人盡快出榜谕民,明示真意,以正視聽,以穩人心。”

  方應物淡淡的說:“謠言止于智者,周公尚有恐懼流言日,本官身正不怕影子斜,清者自清,不屑于去解釋什麼!”

  衆随員彼此對視一眼,還是由那張姓随員苦口婆心的說:“大人之言本意不錯,但天下多是愚夫愚婦,智者百不有一!

  聖人雲,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大人雖貴為欽差,還是出面解釋一二為好,定可收撥雲見日之功。”

  方應物慢慢喝了一口茶,悠悠歎道:“詩雲,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諸君不必多言,本官自有計較。”

  衆僚屬對視一眼,無可奈何的告辭退下,他們已經盡到了下屬的義務,上司聽不聽那是上司的事情。

  但孔目蔡甫卻故意慢了一步,拖拖拉拉的在屋中沒有離去,方應物皺眉問道:“你有話要說?”

  蔡孔目吞吞吐吐道:“屬下總是覺得,大人你是故意将府衙推到對立那面去罷?”

  方應物愣了愣,忽然笑了笑,“本官并非無容人之量,你繼續說。”

  有些話說出來就是賭博,蔡孔目下了狠心賭一把,咬牙道:“屬下一直感到,大人根本看不上府縣這些官僚,擔心彼輩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故而打心眼裡嫌棄?

  如今大人你莫非是正在等待物極而反的時機,再一舉将彼輩碾成齑粉?到了那時令行禁止,如臂指使,才好成就大業?”

  方應物很驚奇,蔡孔目這些話在細節方面語焉不詳,但大意确是說對了。

  他确實是如此想的,豬隊友比神對手更可怕,好經也會被和尚念歪,尤其是涉及到錢糧的事情。

  兩世為人,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上有善政下面走樣的事情,見得還少麼?

  就算府縣衙門此時表現出積極配合的态度,方欽差也不會對這些陌生的官僚政客放心,甯可先擺出排斥的态度!

  更别說他方應物很明白自己在蘇州府是什麼口碑,更不相信自己隻要王霸之氣一放,大家都無條件崇拜自己。除非出現一個契機,讓他也讓别人真正産生信心的契機。

  方大欽差另外驚奇的是,原先他就覺得這個蔡孔目看事透徹,不同于其他僚屬,但也沒料到蔡孔目居然洞若觀火,能揣摩出如此隐秘的心思。

  如此方應物放開自己的問題不談,徑自問道:“平時也看你談吐不俗,讀書想必是不錯的,這等人才怎麼才是個小小九品孔目?”

  蔡孔目老臉一紅,“當年也是讀書人,隻不過被罰充為吏員,九年後考察等次最高,便又晉身為九品雜流。”

  按國朝制度,官員出身有三種,即雜流、學校、科舉,這叫三途并進。所謂雜流就是吏員出身,學校就是監生出身,科舉就是進士、舉人出身。

  在國朝初年時,人才匮乏,三途地位相差不大。但到現如今,出身成為了非常講究的事情,三途之中隻有科舉獨尊,被奉為正途。

  而科舉裡隻有進士獨尊,舉人都是二流貨色了,更别說監生。至于吏員出身,那簡直上不了台面。

  由吏員轉來的官員一般就是終身九品雜官,運氣逆天了能升個八品但還是雜官。在方應物這種正途出身的官員眼裡,那樣的雜官和小吏沒甚區别。

  方應物頗為玩味的追問道:“你當年犯了什麼過錯,緻使被罰充為吏員?”

  蔡孔目臉更加紅了,“當時與先生家裡妾侍有點往來......”

  什麼叫往來?說的如此不清不楚,那肯定事情也不清不楚,若和别人侍妾不清不楚的話,還能有什麼劇情?

  方應物面容忽然泛起了奸笑,“蔡先生,你身子怎麼樣?”

  蔡孔目突然打了個激靈,想起某些不好的風氣,忍不住向後面縮了縮:“方大人為何如此發問?不知有什麼吩咐?”(未完待續。。)

  ps:靠,起晚了,勿怪!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