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4章
皇帝這回選後,主要的目的就是想拖時間,不想那麼早立太子。
而且,他也不想找什麼權勢過大的外戚,到時候幹預朝政。
本來一個永甯候府的存在已經讓他日夜難安了,再找一個強勢的外戚,豈不是自己給自己找過不去?
但是本朝的皇後,一向看中出身,不像前朝,提倡從平民當中選取皇後。
前朝之所以提倡從平民中選取皇後的很大原因,就是防止外戚弄權,但同時也滋生出另一個問題,居移體,養移氣,平民出身的皇後想要做到母儀天下,其實非常吃力。
畢竟她們從小所接觸的事務和教養,都十分有限,管理起後宮的手段也不夠。
跟官員家進宮的妃嫔們相比,很少有能在心計、手段、才學、智慧上超過她們的,後宮之中,皇後往往才是被壓制的那個。
加上皇後出身平民,不比後妃們有娘家可倚仗,自己本事不夠,娘家又不給力,暴斃者不少,至于皇後所出的太子,同樣被後妃壓制得死死的,早夭的都數不勝數,到最後能平安繼承大統的,幾乎沒有。
前朝到了後期,就發現了這個弊端,廢除了提倡平民中選取皇後的制度,反而作出新的規定,但凡皇後人選,隻能從朝中三品以上勳爵及官員家中嫡女選取。
這麼一樣,至少從最大程度上保證皇後的風範。
皇帝這回無法從平民中選取皇後,但卻可以從家勢不是那麼好的官員家中挑選。
雖然最低都是三品以上的勳爵和官員,可勳爵官員,有實權的和沒有實權的,那可就天差地别。
這麼千挑萬選,最後還真讓皇帝挑揀出一個合适的人選來。
三等忠勇候家的嫡女。
忠勇候祖上也是以軍功起家,一開始封的爵位是一等忠勇公,隻是子孫不争氣,自老忠勇公死後,公府後繼無人,底下的子孫更是一代比一代沒出息,把老忠勇公攢下的家業也敗了個七七八八。
爵位也一降再降,如今降到成三等忠勇候,隻靠着變賣家财過日子,不然隻靠朝廷那點祿米俸銀,忠勇候連自己都養不活,更别說養一大家子。
忠勇候府雖然落敗,但是忠勇候王天棟本人,卻完全沒有沒落貴勳的自覺,還沉浸在祖上風光裡過日子,要不是老忠勇公留下的家底厚,就他這種做派,忠勇候府早就該喝西北風了。
皇帝下旨三品以上勳貴官員的嫡女入中充選的時候,忠勇候覺得他們家機會來了。
嫡女他有啊,年齡也剛好合适,這不是運氣是什麼?
當然,他一開始也沒敢肖想皇後之位,畢竟一個三等候,加上手裡又沒實權,再怎麼争,再怎麼使力,肯定也争不過朝中那些有實權的老狐狸。
可那又有什麼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