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3章 把他吃得死死的
寧長平又道:“我想見哥哥和嫂子了,他們此時應該都去看過母妃了,我也想去看看。”
“你能不能陪我去一趟大燕的京城?”
蘇樂天:“……”
從第一城去大燕的京城,他們坐馬車的話,得要大半個月,且這一路上還不太太平。
她去了大燕,估計還得玩上一段日子。
這一來一回,怕是得要兩三個月。
到時候她的肚子怕是真的很大了。
寧長平看着他問:“你不同意?”
蘇樂天還沒來得及回來,寧長平就眼淚汪汪地道:“所以你剛才都是騙我的嗎?”
蘇樂天一看見她,心疼得不行:“當然不是……”
寧長平可憐兮兮地看着他,他一心軟便道:“我陪我去大燕便是。”
寧長平這才破涕為笑,深深地覺得,之前偷聽棠妙心在寧孤舟面前撒嬌的話,也不是完全沒用。
她到如今終于明白,棠妙心為什麽能把寧孤舟拿捏得死死的了。
她要向棠妙心學習!
蘇樂天覺得懷孕之後的寧長平比之前難搞了很多,她雖然還是大大咧咧地性子,卻比之前愛哭得多。
她一哭,他就束手無策,隻能萬事由着她。
隻是他也知道,這事從本質上來講,寧長平也沒錯,于情于理他都應該陪她去祭拜于嫔。
隻是因為她懷孕的事情,打亂了所有的節奏。
如今她非要鬧着去,他陪她去便好。
第二天一早,他派人給蘇琰和花新語報了個平安,帶着他的侍衛,就和寧長平一起往大燕的方向走去。
蘇琰收到他報平安的信時,忍不住罵了幾句:“真是胡鬧!”
“長平懷孕了,他不好生勸着她好好養胎,還跟着長平一起瞎跑!”
花新語也有些擔心:“雖然如今長平懷孕已經過了頭三月,胎像穩了,但是這樣長途跋涉終究不好。”
江花同在旁勸道:“父親,母親,你們不要擔心,二弟一向穩重,他心裏有數。”
花新語嘆氣:“他在旁的事情上都穩重,一遇到長平的事情就沒那麽穩重了。”
江花同笑道:“長平的性子我們都知道,她不是那種能安安靜靜坐着不動的性子。”
“真将她約束在一個地方,她整日悶悶不樂,對她對孩子都不好。”
“再則長平的身體還不錯,二弟也不會累着她,他們一路遊山玩水一般去大燕,也累不着的。”
花新語覺得她的話有些道理,卻還是止不住地有些擔心:“話雖如此,但是這去大燕的這一路,都不太平。”
蘇連城在旁道:“父親母親不必擔心,路上不太平,但是以樂天的能力,肯定能應付。”
“再則長平也不是那種弱質女子,樂天又把他的侍衛都帶上了,不會有事。”
花新語還想說什麽,蘇琰勸她:“兒孫自有兒孫福,你就別擔心了。”
“再說了,樂天是我們的孩子,我們應該相信他。”
花新語長長地嘆了一口氣道:“好吧,這事就由得他們去,我也不管了!”
江花同和蘇連城從他們的房間裏出來之後,江花同問他:“你不是也很擔心他們嗎?怎麽也跟着一起勸父親和母親?”
蘇連城回答:“如今想來,父親和母親在公主懷孕之後,就十分緊張,我覺得有些過了。”
“這可能和我和樂天到如今才成親,他們還沒有抱上孫兒有關系。”
“我想想若是你懷孕了,若這樣一直拘着你,什麽都不讓你做,你也會很憋悶。”
“倒不如随意一點,如此一來,大家都能開心一些。”
江花同輕笑了一聲:“你倒是想得很長遠。”
蘇連城看着她道:“我隻是覺得這件事情不用那麽緊張。”
“至于生孩子這件事情,你也不需要給自己壓力。”
“你若懷上了,那是孩子和我們有緣。”
“你若一直沒能懷上,那也不打緊,我們到時候抱養一個就是。”
江花同對這事,原本很淡定,在寧長平懷孕之後,她确實有點急。
隻是她心裏的這點急還沒有形成規模,就被蘇連城的這句話一下子就安撫住了。
她之前就覺得蘇連城通透體貼,如今又體會了一把。
她的唇微微上揚,眼裏滿是笑意:“嗯,我不急。”
兩人相對一笑,蘇連城拉過她的手,她心裏溫暖。
當初他等了那麽久,才将她等到,哪裏會因為懷孕生孩子這事,心裏就生出不該有的急切來?
孩子這事,在他們看來,就是一場緣份,有了是一件喜事,沒有也不必太過執着。
江花同此時有些想感謝寧長平,不管她什麽時候懷孕,有寧長平鬧了這一波,她往後隻怕會少受很多約束。
棠妙心和寧孤舟此時都不知道寧長平懷着孕,也要往大燕京城這邊趕。
他們這段時間可以說是忙得不行。
寧孤舟剛得到大燕,就算有沐雲修和林如風這兩個強有力的幫手在,也還有很多事情需要他來定奪。
他需得趁着剛打下大燕的端口,打破陳規,制定新規章制度。
那些腐敗的門閥世家,剛好趁這個機會全部清理一遍。
再加上成明帝的喪事,他的登基儀式,種種加在一起,不說忙得飛起,那也差不多了。
成明帝的喪事從簡,寧孤舟覺得他不配葬入皇族的皇陵,直接尋了一個偏遠的山坡将他孤零零的一人葬在那裏。
至于陪葬的東西,那也就參照大燕尋常鄉紳的規制,随意埋了一些給他罷了,連碑都沒有給他立一塊。
成明帝生前若是知道他死後,會被這樣對待,估計無論如何也不會咽氣。
隻是他死都死了,就算是有再多的不滿,那也沒有用了。
他的葬禮甚至都沒有讓群臣過來相送,隻讓衆皇子和他的一衆妃嫔參加。
這一次葬禮之後,所有的皇子全部都被貶為庶民,衆妃嫔也原地出宮,跟着自己的兒子過日子。
寧孤舟并沒有為難他們,每人都給了一筆安置的銀子。
願意留在京城的,再一人送一座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