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李善長那裡出來之後,佑敬言又去了胡惟庸那裡。
胡惟庸也是端坐在那裡,好似再打坐一臉的閑适。
“呦,佑大人來了,有事兒?”胡惟庸問道。
那口氣好似佑敬言是到了胡惟庸家裡似的。
“胡大人這日子過得還挺舒服的嘛。”佑敬言痞痞一笑諷刺着道。
“還行吧!找胡某何事?”
“胡大人,敬言可以向皇上請旨免了你族人的死罪,你覺得可好?”
“好不好的也不是胡某說了算的,況且你也不必與胡某人說這些,胡某也不在乎。”
這個胡惟庸也還真是夠自私的。
“你讓幾百口人因為自己的錯誤而喪命,那你心裡也不覺得膈應得慌。”
佑敬言憤憤不平的道,胡惟庸那樣的想法他還真是不敢苟同。
“那幾百口人沾了我胡惟庸的多少油水,他就得付出多大的代價。”
佑敬言與這個與自己不是一個世界的人,着實很難溝通。
佑敬言本想讓他主動上交丹書鐵券,現在看來也不必多說了。
再說下去尴尬的反倒是佑敬言了。
“胡大人,就當敬言白來了。”
佑敬言一揮衣袖負氣離開。
他的挫敗史無前例。
佑敬言在胡惟庸那裡沒讨到好,又沒什麼事兒了便直接回了家。
沒成想家裡此時還挺熱鬧的。
這還是朱元璋第一次給了佑敬言這麼多的賞賜。
想想,好像佑敬言跟在朱元璋身邊這麼長時間了,朱元璋還從來沒有這麼大陣勢的給予佑敬言賞賜呢?
“佑大人,您終于回來了,可讓老奴好等啊!快接旨吧!”
佑敬言帶着李冰及梅花還有李冰找來的那個傭人往那兒一跪,隻聽得專屬于太監的那種嗓子在整個院子裡響了起來。
“奉天承運,皇帝昭曰,鑒于參知政事佑敬言在柳林縣任縣令之時勞苦功高頗受當地百姓愛戴,且短時間内就恢複了當地的農業。”
“在就任參知政事短短幾個月的時間便查出胡惟庸謀反一案。”
“特此以下嘉獎:賜宮人男女各三十人供使,另賜綢緞十匹,燕窩等補品…”
零零碎碎的非常之多。
太監全部念完以後,伴随着佑敬言的一聲:“謝主隆恩。”
才算是結束。
“佑大人,清點一下呗。”
“不用了。”佑敬言本來本不在乎這些東西,他便也懶得再走這套繁瑣的程序。
“劉鳴…”傳旨太監剛走,佑敬言便想招呼劉鳴把這些東西歸置歸置,剛喊出口才想起來劉鳴好像還在大理寺大牢呢?
唉,這幾日都忙暈了,怎能把劉鳴都給忘了。
“李冰,你幫着把這些收拾收拾。”
安排好之後,佑敬言邊獨自一人回了房間。
朱元璋在這個時候給他這麼多東西的用意很明顯,不就是想讓他留下來嗎?
說實話要想找到像佑敬言這樣既有能力又忠心而且還懂得進退的臣子實在是不易。
朱元璋這麼緊抓着不放也可以理解。
但是,佑敬言他能留下來嗎?
即使他願意留下來那塊神石都不會答應的。
哦,對了,倒是忘了,自從他不知什麼外力作用下把他送到這個時空之後,他還一直沒有再見過哪塊神石。
估計還在佑家的密室之中呢?
隻是他回去的時候如何呢?佑敬言也是不敢想象。
明知要離開還許什麼大話,要不然即使走了也得徒招他人的诟病。
唉,早知道就不這個時候與朱元璋說這些了。
佑敬言躺在床上,理着接下來事件的發展頭緒。
翻來覆去的想了良久之後,佑敬言絕頂還是先進宮與朱元璋把明天早會上的具體事件給敲定敲定。
佑敬言進宮之時,朱元璋正在吃着飯呢,臉拉得老長。
不知道是因為謀反的事兒還是因為佑敬言要辭官的事兒。
“皇上,吃飯麼?”
“少嬉皮笑臉的,有什麼事兒,說!”朱元璋看都沒看他一眼,便開口道,說完之後又補充了一句:“辭官的事兒免談。”
“先坐吧。”很快朱元璋又道:“沒吃飯一起吃點兒吧。”
“加雙碗筷!”
光是從這一點兒上看,朱元璋對待佑敬言已是足夠義氣了。
滿朝的文武大臣有幾個能如此平等的與朱元璋坐在一起吃過飯呢?
“謝皇上。”佑敬言也不客氣,放下手機的軍刀,一屁股坐了下來。
“皇上。”飯坐上佑敬言邊吃邊道:“臣剛才去見了李善長與胡惟庸。”
“哦?他們怎麼說?”
“李善長滿是悔恨,同意主動上交丹書鐵券,還說對不起您。”
“隻是胡惟庸油鹽不進,臣該說得都說了,也沒有拿下他。”
“不過,他作為策劃謀反之人,且有弑君之舉,即使有丹書鐵券恐也難逃一死。”
“哼,胡惟庸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敬言,你說朕如若裁撤了丞相會如何?”
朱元璋突然問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看來,君權與相權的矛盾,即使因為佑敬言的帶來改變了這麼多,這個矛盾還是很難化解的。
君權與相權地這個矛盾是封建體制發展到現行階段下的必然潮流,佑敬言即使阻止了朱元璋廢止丞相制度。
況且如若不借着謀反的這股東風把丞相制度給一并廢除了,估計後世之君再廢除丞相之時不知道又得有多少的腥風血雨呢?
所以朱元璋的這句試探性的問話一出來,佑敬言馬上便道:“皇上,臣也贊同。”
“皇上,古之以來的賢相不少,可是也出過不少丞相獨攬大權把皇上架空的事兒。”
“丞相的職責就是幫助皇上處理政務的存在,所以,如若丞**邪的話,君主的身邊就好像放了一匹豺狼,那能不危險嗎?”
“但是如若丞相賢良,也能省君主不少事兒。”
“所以說丞相的存在也是利弊同在的。”
佑敬言每次出主意之時,都能把所以的利弊都陳述出來,因此朱元璋才院子聽。
“從夏商周伊始,丞相的權力有些高于君主,且所有的軍國大事都集于一人之上,唐宋時期,開始把丞相權力分于幾人,起到互相牽制的目的,元朝之時更是設立了中書省,丞相的權力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