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山頂觀察哨的報告,愛新國向上遊分兵的人數在一千五百人左右,步騎混合,攜帶有大量木筏。
孫定遼估計,這應該是愛新國八旗中的某一旗。
對講機裡傳來山頂觀察哨的聲音:
“乙哨報告:敵兵方向子正二刻,敵旗度高三分五厘。”
參謀部裡幫忙的幾名孤兒聽到最新數據,噼裡啪啦猛打算盤。
山頂觀察哨測量敵兵方向的設備很簡單。在一隻四周有刻度的碗裡盛滿水,碗中央放一支磁化的縫衣針。碗邊緣正子時的刻度線對準敵兵,縫衣針指的刻度就是方向。
理論上隻要有來自不同哨位的兩個方向數據,按照三角函數就可以計算出敵兵的位置。
實際上,每個觀察哨還會報告他們測量到的敵兵大纛旗的高度,從大纛旗的高度直接就可以計算出敵兵距離這個觀察哨的距離。
測量大纛旗的高度的設備更簡單:二尺長的一根标準木棍,末端有垂直于木棍的立柱,立柱上有刻度。哨兵将标準木棍的一端貼在眼睛上,讀出木棍另一端立柱上的刻度就行。
如果觀察的目标距離較近,哨兵還可以直接從一尺、甚至半尺的距離讀數。觀測的目标除了大纛旗,還可以是騎兵的高度,步兵的高度,甚至是山峰的高度。
事實上在山頂監視這股敵兵的是好幾個哨位,各哨位彙總來的方向角數據和大纛旗高度數據用來計算愛新國的這股人馬坐标富富有餘。
按照後的世計算機算法理論,孫一設計了簡單的疊代公式。其原理是按最小平方差求平均值,去掉最大值和最小值,不停地用新數據頂掉老數據。随着數據的增多,計算精度會迅速提高。
孤兒們将最新的數據代入以前的結果,把最新的位置标注在沙盤上。
中午時分,孫一望着沙盤出神。
這支人馬今天行軍的最大距離是五十裡,而且早上已經後撤了十裡。
目前天氣炎熱,正是草原上的枯水期,有适合水源紮營的地方并不多。結合這支人馬的行軍速度和運動軌迹,參謀部已經預測出這支人馬可能的宿營地範圍,并計劃在這個區域内趁敵兵人困馬乏的時候發起突然襲擊。
但是那裡距離愛新國大營的直線距離僅有三十裡。
三十裡的路程,愛新國的兩旗蒙古騎兵半個時辰就能趕到。
如果再加上消息傳回愛新國大營的時間,也就是一個時辰。
孫一擡起頭詢問楊日天、孫定遼和巴特爾:“一個時辰夠不夠?這仗能不能打?”
巴特爾想都不想就回道:“夠了!”
孫定遼有些遲疑:“我們是以少打多,一旦不小心被愛新國咬住會很麻煩。但如果放棄今天這個機會,這股八旗兵要是開始強渡黃河就會更麻煩。”
楊日天沒說話,在參謀部裡來回轉了幾個圈子。
“打!”
楊總兵下定決心:“堅決地打!打完就跑!撤不回西岸就往二郎山裡跑。”
巴特爾興奮地一拳砸在手掌心,轉身就要出參謀部。
楊日天毫不客氣地攔住他,“急什麼?要打也是後晌的事,你們騎馬一個時辰就能到。現在讓士卒好好休息,你給我老老實實呆在參謀部!”
孫定遼勸巴特爾:“此戰一定要猛打才可以湊效,一定要猛撤才可以脫身。留在參謀部,把所有細緻的地方都再熟悉一遍。”
……
後晌的時候,精神抖擻的第二營全營出發。
由于擔心巴特爾臨戰經驗不足,總兵楊日天攜帶電台親自帶隊。
他們先沿河北上,走出二十裡路之後與等候在那裡的水師和第一營一部回合。裝備交給水師,二營人馬泅渡過河。在水師的掩護下整裝之後,二營直撲預定地點。
巴特爾把人馬隐蔽在一處幹枯的河溝内,派出兩名哨兵趴在河岸上用望遠鏡警戒。
楊日天按計劃開始第一次電台聯絡。
孤兒老大叫通山頂觀察哨的對講機,對講機裡立刻轉來參謀部的計算結果:
“愛新國人馬在你們的卯時三刻方向,距離十二裡。”
楊日天和巴特爾都松了口氣。
愛新國的人馬攜帶着辎重,這十二裡路夠他們走一陣的,二營可以趁機好好休息一下。
老大又叫通遠在樹林子鄉的楊六郎。
楊六郎肩負着一個特殊使命:全程守聽電台通訊,在山頂觀察哨發出愛新國大營的騎兵出發的警告後,監督二營立刻撤退。
巴特爾沒打過大仗,楊日天打仗要是紅了眼會不管不顧,孫一這麼安排也是不得已。
楊六郎在電台裡發感慨:“真沒想到仗還可以這麼打!”
楊日天回應道:“這仗要是赢了,娃娃們的算盤珠子占一大半兒功勞。”
……
鑲紅旗的嶽托帶領本部人馬在烈日下跋涉。
平坦的大阪坡草原一眼可以看出去十裡,但是嶽托總感覺到一絲不對勁。
吱吱嘎嘎的大車木輪聲更讓他煩躁不安,
嶽托接連向幾個方向派出探馬。
鑲紅旗的任務是在黃河上遊尋找一處偏僻的渡口,用攜帶的木筏渡過黃河之後直插狼山川後方,切斷聯軍的後路,同東岸的愛新國兵馬形成合圍,逼迫聯軍交出朵兒紅和那隻神奇的大王八。
黃太吉的計劃很簡單,嶽托的壓力很大。
因為如果一旦鑲紅旗沒有徹底切斷聯軍的後路,聯軍必然是殺掉朵兒紅後逃跑,到那時嶽托一定會是黃太吉的頂罪羊。
而在草原上想堵住一支人馬的後路,幾乎不可能。
派出的探馬紛紛回報,沒有發現異常。
嶽托也知道自己的不安并不是來自恐懼有伏兵。一來草原上根本就藏不住大股人馬,二來八旗子弟還沒在野戰上輸過。
嶽托催一下身下坐騎下令道:“全軍加速行進,趕到黃河邊紮營。”
話音未落,仿佛是從地底下鑽出來一隊人馬,攪起一股煙塵直撲鑲紅旗。
嶽托眉頭微皺,修改了命令:“批甲,迎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