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長河複生記

第221章 白高大夏

長河複生記 大簡 5146 2024-01-31 01:15

  孫一去過甯夏,不由問道:“西夏不是黨項人所建立的嗎?怎麼會是東胡呢?還有吐蕃怎麼也會和東胡扯上關系?”

  達海回答:

  “西夏人是黨項人不假,是東胡也不假,孫參謀不覺得這兩個詞很像嗎?中原人多以為黨項的是羌族,其實是黨項的皇族卻是源自東胡鮮卑的拓跋氏,雖然被唐朝皇帝賜姓為李,其實同南北朝時的北魏拓跋氏同出一脈。”

  “至于吐蕃,是另有一支同北魏拓跋氏同宗的鮮卑人在河西建立北涼之後,進入青海甘南,成為羌族的首領,最後成了吐蕃的皇族,所以青藏便被也叫做唐古特,那裡的高山就叫做唐古拉山。”

  耿秀才是甯夏人,他對達海的說法予以确認:“确是有此一說,西夏皇帝李元昊曾自稱其祖宗本出帝胄,當東晉之末運,創後魏之初基。李元昊還頒布過“剃發令”,凡黨項男子,一律剃光頭頂,隻留邊緣一圈,以示回複東胡風俗。”

  “這個拓跋氏也太厲害了!”,孫一感慨道。

  “孫參謀”,達海略略一笑,“其實同他們的祖宗比起來,拓跋氏根本算不上厲害。”

  “敢問拓跋一家的祖宗是哪個?”

  達海深深地看一眼二人,緩緩說道:“他們都是鮮卑人。鮮卑,就是三代中的夏朝皇族!”

  耿秀才立刻跳起來:“豈有此理!絕不可能!”

  達海苦笑一聲:“耿參謀,可否容我把話說完再殺我?”

  孫一立刻道:“達海博士請放心,我們這裡有作學問的自由,我們豈敢因為不同意你的觀點就歸罪你?”

  達海略略吃驚:“此話當真?孫參謀能做主?”

  “能!”,孫一堅定地回答,“不過既然是作學問,就得講究一個實事求是,還請達海博士擺出事實自圓其說。”

  耿秀才雖然氣不過,但是依然向達海言道:“你放心,孫參謀這個主絕對可以做得了。這裡不同于大明,估計也不同于你們愛新國,否則,否則我就已經死好幾回了!”

  “好!那就好!”,達海聲音發顫,顯然有些激動,“這些話我平時是不敢講的。今天一吐為快!”

  達海站了起來,滔滔不絕地說道:

  “北國的草原大漠先是匈奴稱雄,那時鮮卑人退居大鮮卑山自保。匈奴東逃,便是鮮卑獨領風騷。之後突厥西來,鮮卑再退守東胡。盛唐之後,鮮卑化做遼、金、夏、吐蕃占據北國乃至中原,被蒙古一一擊破,人口消亡殆盡,現在隻剩下錫伯一支。”

  “先說這鮮卑山。鮮卑人不是因山得名,而是山因鮮卑得名。鮮卑人走到哪裡,就把哪裡的大山喚做鮮卑山。鮮卑山是漢語翻譯,鮮卑山的名字真正對音應當寫作’夏恩阿林’,草原上的人都知道,’夏恩阿林'就是白色的山。'阿林'是錫伯語和滿語中都是高山的意思,'夏恩'才是山的名字,’夏恩'讀快了便是漢語中’鮮’,’夏恩阿林'連起來讀就是’興安嶺’。”

  “草原上有兩條興安嶺。黑龍江兩側的大山分别是外興安嶺和内興安嶺,内興安嶺又分為大興安嶺和小興安嶺。這些名叫’興安’的山嶺無一不是高大的雪山。黑龍江滿語叫'薩哈連烏拉',蒙語叫'喀喇木連',意思都是'黑色的大河',在隋唐時,黑龍江的漢語名字就叫'黑水'。故而有鮮卑源于白山黑水一說。”

  “等等”,孫一忍不住打斷達海,“西夏人崇尚白色,西夏還有個名字叫白高大夏國,是不是和這個白山黑水有關?”

  孫一匆匆地參觀過西夏王陵,那裡的帝王雕塑身着白色帝袍。這在中國數千年曆史上,算得上奇特了,給孫一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西夏王陵景區一進門的位置有一塊方匾上書四個大字,猛一看上去象漢字,細一看一個字也不認識。導遊說是西夏文,翻刻于西夏王陵出土的石碑,如何發音已經無人知曉,專家破譯後四個字按右上、右下、左上、左下的意思分别是“白”、“上”、”國”、”大”,因為出土的西夏漢文佛經有“白高大夏國”的字樣,後世便認為按西夏文法應該是“白高大夏”。

  至于西夏為什麼叫白高大夏,導遊開玩笑說也許是因為西夏是白種人建立的國家,也許是因為流經西夏的黃河源于青藏高原的雪山。反正是個千古之謎。

  另外,導遊介紹說西夏文著作《夏聖根贊歌》開首三句:“黑頭石城漠水邊,赤面父冢白河上,高彌藥國在彼方”,據說指示了西夏的起源。西夏文還有記載:“白河本源:白高河水源出,本源白坡,民庶根也。”

  另一部西夏文字的著作收集整理的西夏文對聯,最著名的一句“白高河,應當不呼名,地灰唇;十級陵,應當沒有頭,峰頭缺。”

  導遊說如果能誰破解了這幾句話,就可以揭示出西夏的神秘起源。孫一牢牢地記住了這幾句話,卻百思不得解。如今達海提及,猛地打開了孫一的記憶。

  達海很詫異:“孫參謀居然知道這些!”

  孫一胡扯道:“呃,全是閑聊時聽别人講的。”

  達海思忖一下說道:

  “中原古書雲:夏,大也。故古書雲大國曰夏。夏禹即大禹。此言隻知其一!夏恩,就是鮮,鮮就是夏,白色也;卑者,伯也,上古之尊稱,至今滿語仍稱貝勒,突厥語仍稱别克,意為高高在上也;鮮卑者,意譯白高、音譯夏伯也,後人稱夏後氏,夏朝之王族也!”

  “一派胡言!“,耿秀才實在按耐不住,“華夏乃中國!有服章之美,謂之華。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

  “耿參謀”,達海道,“你被騙了,自從秦始皇開始,中原文人就隻看見長城以内,自以為天下獨有自己一脈。周代以前哪裡有華夏為中國一說!衣服可以謂美醜,禮儀焉有論大小?《尚書》有言,'蠻夷猾夏,寇賊奸宄'。猾夏和蠻夷并稱,怎麼會是指中國?《公羊傳》中,孔子以魯為中國,中國之外為諸夏,諸夏之外為夷狄。”

  “上古中國曆史,從我一個外人的角度看,就是夏、華兩部沿黃河交織纏鬥,之後夏族被迫北遷。先秦文字為何難懂?是因為混入了諸多漢語之外的辭彙!先秦人名為何晦澀?是因為那些都是異族的名字!中國為何有對聯?是因為漢語本是兩個源頭,每個意思都有兩個字相對!”

  孫一腦海裡卻浮現出西夏王陵門口的那副四字匾額。按照達海的解釋,那四個字右邊一列二字從上到下為“白高”,左邊一列從上到下為“夏大”;白對夏,高對大,竟然真是一副工整的對聯!

  達海利用自己的優勢,從北方各族語言的角度去解讀曆史,跳出了中原文人的圈子,令孫一耳目一新。

  孫一早忘記給達海撒種子的想法,迫不及待地請教:

  “西夏還有兩幅對聯。第一副說的是西夏起源,譯成漢語大概的意思是‘黑頭石城漠水邊,赤面父冢白河上’。第二幅是一句諺語,譯作漢語是‘白高河,應當不呼名,地灰唇;十級陵,應當沒有頭,峰頭缺’。達海博士有何見解?”

  達海呼地站起來,“西夏文就如同契丹文,女真文一般已然失傳,沒想到如今居然還有人還會通譯!孫參謀可否為達海引見此位高人?”

  孫一連忙胡扯:“有一次偶然碰上的,我也不知道他現在何處。”

  達海流露出來深深地失望,就好像一個孩子被人生生搶走了心愛的玩具,落寞地坐下。

  孫一提示:“達海博士,這兩句對聯的意思……還有一句話叫白河本源白高河,水源出,本源白坡,民庶根也。”

  達海陷入沉思。

  良久,達海擡起頭。

  “既然這兩句是漢語的翻譯,解讀這兩句話,還得從東胡語言入手。‘黑頭石城漠水邊,赤面父冢白河上’說的應當是西夏的兩族人的源流。第一句說的是平民,第二句說的是皇族。”

  “黑頭石城漠水邊。‘黑頭’轉回東胡語言,可以是蒙古話‘哈喇處’,意為‘黑人’,乃是蒙古族中下人的意思。‘黑頭’又可作蒙語‘喀喇沁’,蒙古一個部落的名字,明人譯作‘黑郎中’。喀喇沁并非黃金家族,而是世代聽命于蒙古大汗部族察哈爾。察哈爾的意思就是白色。鮮卑以白為尊,以黑為下,黑頭應當是西夏中的羌族,聽命于鮮卑皇族。黑頭石城漠水邊,可以解讀為西夏羌族源自大漠黃河邊的石頭城寨。”

  “赤面父冢白河上,赤面對應黑頭,說得便是西夏的拓跋皇族,其先人祖陵在白河上遊。”

  “白河本源白高河,水源出,本源白坡,民庶根也。說的更為詳細,白河上遊叫做白高河,白高河發源于白山,是民族的根源。這句話可以重新調整為夏河上遊是鮮卑河,起源于興安嶺,是部族之源。”

  “白高河,應當不呼名,地灰唇。說得就是鮮卑河位置!白高河,應當不呼名。就是說白高河并非本名。地灰唇三字卻給出了謎語,白高河的容貌為石頭、灰色、被夾在中間,這就是黑水,如今叫做黑龍江被夾在兩座興安嶺之間的黑水!十級陵,應當沒有頭,峰頭缺。說的就是鮮卑人的祖陵安葬的先人沒有盡頭,位置在山峰缺失的地方。”

  達海突然站起,神情極為激動,大喊一聲:“我明白了!”

  孫一和耿秀才望着手舞足蹈的達海,熱切期待他的解釋。

  達海興奮地坐下,按耐不住為二位解說自己的新發現:

  “鮮卑分為三部,曰錫伯、奚、契丹。錫、奚、契其實都是‘鮮’或‘夏’的轉音,意為白色。錫伯為白高,奚為白,契丹為白下。‘下、低’在突厥語中就念作‘丹’或‘段’!這三部鮮卑,可能分布于黑龍江上遊、中遊和下遊,抑或興安嶺高處、山坡、山下,抑或在夏族之内地位有高有低,抑或三者兼而有之。這三部都自認是源自鮮卑,但是奚、契丹都不敢稱鮮卑,隻有錫伯才敢說自己是鮮卑後裔!”

  “鮮卑在南北朝時創立拓跋氏北魏、北魏再分為鮮卑宇文氏的北周和鮮卑高氏的北齊,北周滅北朝,隋繼承北周一統天下,自此開啟大唐盛世。唐源于山西太原,正是鮮卑的基業。唐朝的唐,與唐古特的唐,也許都是源自東胡的東。唐太宗單人獨騎勸退突厥兵,焉能說李世民不通胡語?唐太宗被草原部落尊為‘天可汗’,正是源于他的夏族皇室身份!有唐一代,可謂夏族翻身做主,故而草原部族紛紛聽命于大唐!”

  “大唐之後,夏族便不服趙宋管束,夏族的白高部落建立夏朝,白下部落契丹建立遼朝,留在白山黑水的夏族餘部建立金朝。這三朝皆有自己的文字,皆同漢字類似。可謂第二次南北朝。”

  “可歎這三朝人口不斷南下,最後又被蒙元驅趕屠殺,白山黑水之間的夏族根基隻剩下弱小的一支錫伯,竟成了科爾沁的附屬。”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說道最後,達海臨河而歌,凄然淚下。

  孫一向耿秀才耳語幾句,耿秀才緊接着達海的詞唱起曲牌。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

  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阙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孫一上前寬解達海:“華夏合流,未必就是一件壞事。百姓能安居樂業,文人能專心學問,難道不比哪個皇族登基更重要?”

  達海反問:“孫參謀說的是世外桃源,現實中怎會存在?先是蒙元成吉思汗,後是朱元璋,如今又有老罕王努爾哈赤,這天下哪個不是分分合合不死不休?”

  賈道士不知何時到來,他搖着羽扇上前言道:

  “達海博士此言差矣!我等就是要一心一意建一個世外桃源王道樂土,複興三代之治!”

  ――――――――

  參考資料(不感興趣的讀者可跳過)

  睡虎地秦簡,亦稱雲夢秦簡,為1975年12月于中國湖北省雲夢縣城關睡虎地十一号墓出土的秦代竹簡,記錄當時的法律及公文,經整理的竹簡内容,被收入《睡虎地秦墓竹簡》一書。此批竹簡是研究戰國晚期至秦始皇時期政治、經濟、文化、法律、軍事的珍貴史料,也是校核古籍的依據。

  雲夢睡虎地秦簡載:

  “臣邦人不安其主長而欲去夏者,勿許。何謂夏?欲去秦屬是謂夏。“

  “何謂夏子?臣邦父,秦母是也。”

  《晉書》由唐初名相房玄齡等人負責監修,唐太宗曾下“修晉書诏”,并親自參與。在《晉書》中,對慕容家族的起源有這樣一段文字記載:「慕容,字弈洛瑰,昌黎棘城鮮卑人也,其先有熊氏之苗裔,世居北夷,邑于紫蒙之野,号曰東胡」。“有熊氏”是黃帝部落的别樣稱謂,黃帝部落的重要圖騰之一是熊,因此黃帝部落也稱「有熊氏」。

  二十四史之“北史”由唐朝著名史學家李延壽所撰“北史・魏本紀第一”說:「魏之先出自黃帝軒轅氏,黃帝之子曰昌意,昌意之少子受封北國,有大鮮卑山,因以為号。”

  之後,各種文獻都指出西夏拓跋氏同北魏拓跋氏同宗。契丹耶律氏、完顔金皆自稱自稱炎帝苗裔。

  不管事實究竟如何,反正他們自己和後代是相信這個說法的。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