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重生之我為唐王

第430章 丹鳳樓前(上)

重生之我為唐王 豬拱拱 2320 2024-01-31 01:14

  半個時辰之後,百官和宗室人員已經基本就緒,人山人海的丹鳳廣場也變得寂靜無比,李清收回心緒,将目光投向高大的丹鳳城樓之上,果不其然,身穿一身祭祀禮服的李隆基和同樣一身盛裝打扮的楊貴妃攜手出現在衆人的面前。

  兩人周圍手持依仗的宮女太監整齊的排列在兩人的身後,而且由于皇帝的親臨,丹鳳樓上的守衛無疑達到最高級别,一個個手持橫刀的龍武軍将士十分有序的排列在玄宗皇帝身邊。

  在李隆基和楊貴妃攜手出現在的一刹那,整個丹鳳廣場之上的皇親國戚,文武百官紛紛雙膝跪地,叩首下拜,齊聲呼道:“兒臣(微臣)參見陛下,參見貴妃娘娘,父皇(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貴妃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

  聲勢震天,直沖雲霄,宛若山呼海嘯一般,直震得在丹鳳廣場之外圍觀的胡商客旅紛紛稱歎大唐盛世景象,雙眼之中掩飾不住一抹豔羨,此刻的他們恨不得成為這個帝國之中的一員,這樣的盛世場景也隻有大唐能夠擁有。

  李清等人站在百官之首,雖然身份尊貴,但是奈何此刻站在城樓之上的一隊男女不是别人,乃是這天下最為尊貴的男女,即使以李清等人的身份也不得不下跪。

  面對着衆人的俯首稱臣,看着丹鳳廣場之上一派盛世場景,站在丹鳳樓上被衆人簇擁的李隆基眼中有着難以掩飾的自豪和驕傲,這就是自己勵精圖治三十年方才有的天寶盛世,放眼曆代先祖,自己的文治武功已經可以媲美太宗皇帝,真正做到流傳千古的一代明君。

  雙手微擡,看着丹鳳樓之下的衆人李隆基威嚴的說道:“衆卿平身!”

  心中興奮之餘,李隆基不由得想要轉首看看想要身旁的佳人,面對着如此盛景會表現出怎樣的興奮?兩年多的相處,身旁的佳人妩媚的氣質,以及偶爾的小姐脾氣,無一不吸引着已經閱盡人間春色的李隆基。

  掌控天下近四十載的李隆基雖然閱美無數,但是對于身旁總能給自己帶來不一樣的感覺楊貴妃李隆基心中還是十分憐惜的。

  出乎李隆基的預料,身旁的佳人并沒有因此表現出半點興奮,傾國的容顔之上無喜無悲,楊貴妃如此表現無疑給此刻正興奮的李隆基潑了一頭冷水也幸虧是身旁的佳人,若是換做别人,一李隆基面冷心硬的性格恐怕早就拉下去砍了,但是無論如何對于身旁的楊玉環,李隆基總是無法狠下心來做一些嚴重的處罰。

  滿心擔憂的李隆基也顧不得别的事情,滿是擔憂的看着身旁一身盛裝打扮的楊玉環直接說道:“玉環可是身體不适?”

  李隆基的問話,直接讓原本雙眼無神的楊玉環打斷了自己的思緒,環顧左右看了一眼刻意站在兩人較遠位置的宮女太監,方才開口說道:“三郎,玉環身體很好,這次祭祀對三郎意義重大,三郎應以大事為重!”

  聽到此言,李隆基點了點頭,的确,此時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自己能否流傳千古,媲美太宗皇帝。打定心緒的李清轉頭對着身旁的高力士點了點頭。

  得到李隆基的示意,在其身後一身紫袍的高力士方才走到城樓之前,從身後的小太監手中結果一道聖旨,當着丹鳳廣場之下文武百官皇親國戚的面打開。

  李清等人,由于一等親王的尊貴身份,再加上貴為為數不多手握實權的皇子,站在丹鳳廣場前列,自然看得清城樓之上幾人的一舉一動。

  此刻的李清看着高力士手中黃的刺眼的卷軸,心中夾雜着難以言說的感慨之意,李清雖然遠離京師,但是對于此次皇陵祭祀背後的事情自然是有着八分的了解

  ,如今這道聖旨的拿出,李清自然知道這才是此次祭祀的重頭戲。

  看着城樓之上迫不及待宣讀聖旨的君臣二人,熟知曆史的李清已經猜測得到,現在的玄宗皇帝已經徹底蛻變為一個好大喜功夜郎自大的昏君,再也不複開元年間的文治武功。

  其實不隻是李清,無論是李清身邊的永王、延王等人,亦或是站在李清身後的文武百官,和一些重要的宗室人員無一不是屏住呼吸,擡起額頭雙眼緊緊盯着丹鳳樓上的那道刺眼的聖旨。

  并沒有讓衆人等待太久,高力士那特有的尖銳之聲就已響徹整個丹鳳廣場,“奉天承運,皇帝诏曰:自朕登龍以來,誅韋後,滅太平,蕩清天下,威加海内,德服四方,群臣進谏朕為“開元神聖玄武皇帝”,顧及百官,今日朕特此昭告天下,即刻進位“開元神聖玄武皇帝”,以安臣心!“

  接下來自然是免不了一番歌功頌德,聖旨一下,丹鳳廣場之上剛剛站起的群臣和宗室人員再次雙膝跪地,齊聲呼道:“吾皇英明,臣等參見開元神聖玄武皇帝陛下,願陛下壽與天齊,威加四海,保我大唐國祚萬年綿長!”

  衆人的歌功頌德讓原本因為身旁的楊玉環的狀态而心生一絲擔憂的李隆基變得再次興奮起來,雙手在此虛擡,直接開口說道:“諸卿平身,皇陵祭祀乃是國之大事,昔日,太宗皇帝有言”君如舟,民如水,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朕深以為然!”

  “正是因為時刻牢記太宗皇帝警言,如此國之盛事,自當與民同樂,君與民同樂,民方能為君死戰!如今大唐萬裡河山的穩固昌盛,除了李家曆代先祖的披荊斬棘,更少不了諸位嘔心瀝血的輔佐!“

  聽到此言,李清不由得暗自點了點頭,即使如今的李隆基已經宰相昏君的路上邁進,但是畢竟是一個開場三十年開元盛世曾經勵精圖治的一代明君,若沒有安史之亂的發生,以唐玄宗的功績未嘗不能與文治武功的太宗皇帝相提并論。

  但是現實終究是現實,沒有如果,安史之亂注定是少年掌兵、風流無情的唐玄宗一生的敗筆,有些事情并不是自己不想它發生它就不發生,正如此刻的李清一樣,即使明知道此刻站在城樓之上威嚴的唐玄宗正在一步一步的朝昏君的方向邁去,明知道在不久的将來,安史之亂就會爆發,面對着着必然會發生的一切,李清依然什麼都做不了。(未完待續。)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