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重生之我為唐王

第377章 盛極而衰

重生之我為唐王 豬拱拱 2210 2024-01-31 01:14

  翌日清晨,岐州東門,平日裡人來人往的東城門,此刻早已是被守城的将士清理幹淨,近百位岐州兵士分列在城門兩排,持槍而立,顯得威武不凡。

  被岐州兵士守護在中央的十幾位岐州高層看着面前騎着高頭大馬的玄衣青年猶如送瘟神一般地說道:“殿下慢走!”

  看着面前一群皮笑肉不笑的岐州官吏心底不屑,但是臉上卻挂着挑剔不出絲毫毛病的笑容朗聲說道:“諸位的盛情款待本王銘記于心,他日諸位若是來京師做客,本王定然會盛情款待諸位!”

  盡管明知道面前的玄衣青年說出此話僅僅隻是表面的客套,并不是發自内心之言,但是衆人依然心滿意足,畢竟無論如何,衆人已經達到了目的,表面攀上了壽王殿下這棵大樹,俗話說得好“朝中有人好做官”,如今有了壽王殿下這即使放在京師長安之中都有着不少話語權的壽王殿下做靠山,衆人已經可以想象,日後衆人的仕途絕對會一帆風順。

  “想及于此,衆人看着面前的玄衣青年也發自内心的多了幾分感激之意!”

  客套一番,正打算揮手吩咐手下的兵士出發之際,李清卻是發現本應該出現的岐州刺史此刻卻沒有出現,嘴角一笑,盡管知道原因,李清依舊開口裝作一臉不解的看着面前的一群岐州文武官員問道:“奇怪,今日怎不見岐州刺史前來?”

  李清話罷,面前的岐州文武官員臉色頓時一變,相互對視了一眼,終于一位身材中等面白無須的中年男子走出衆人序列,對着坐于馬上的玄衣青年拱了拱手,開口解釋道:“刺史大人昨日偶感風寒,身體不适,考慮到殿下身份尊貴若是貿然出現此處,難免會傳染給殿下,所以考慮再三,沒有前來,還請滇西恕罪!”

  聽到此言,李清一臉擔憂半是感慨地說道:“岐州刺史向來是個知進退明禮法的人,本王就說他今日沒有前來必然有着自己的緣由,原來是偶感風寒,既然如此,你就代本王向你家大人問候一聲,告訴他,保重身體!”

  将目光重新投向面前的一衆文武官吏,抱拳說道:“青山不改,綠水長流,本王告辭,諸位政事纏身,不必相送!”

  言罷,勒住馬缰,調轉馬頭,策馬揚鞭,看着周圍蓄勢待發的三百親衛,嘴角輕吐“出發!”

  一聲令下,頓時百馬奔騰,此刻距離長安以不算遠,以衆人的速度,快馬加鞭,一日半的光景即可抵達長安,多日坐在馬車之上,倍感壓抑得李清如今好不容易解放出來,自然要好好策馬奔騰一番,呼吸一下京畿道的新鮮空氣!

  看着面前一支全副武裝的精銳之師終于離開,在場的岐州文武官員均是松了一口氣,雖然犧牲了不少的銀兩,但是終于送走了這位瘟神,一切都還是值得的。

  畢竟銀子沒了,衆人還可以繼續搜刮,但若是這位壽王殿下在岐州呆上幾天,以他那謹慎入圍的性格再加上似海深的城府難保不會發現什麼,到時候才是真的為時已晚,而且結合兩次壽王殿下經過岐州,每一次均是沒有好事情。

  “請神容易送神難”,正是恰好的形容了他們此時的心态,一方面在京師長安毫無門路可言的他們急于攀上壽王這棵對他們的仕途大有裨益的大樹,另一方面,面對着城府深沉四海的壽王殿下,他們總感覺這位壽王殿跟他們不是一路人,他們不敢向這位壽王殿下袒露自己的秘密,盡管面對着他們的行賄這位壽王殿下并沒有以正言辭的拒絕!

  ****************

  看着半年之前,自己踏過的路途,李清感慨萬分,半年之前,自己奉父皇之命接任劍南道節度使,主政劍南,但是京師稍微有點見識的達官顯貴誰人不知名為曆練,實為放逐?

  一輛破舊的馬車,懷揣着不到半兩紋銀,這些就是貴為大唐一等親王李清全部的家當;身邊沒有一個仆從,僅僅隻有壽王妃和璇兒兩人,完全沒有大唐一等親王應有的尊嚴,落魄到就連一個小小的城門将官都敢出演挑釁自己。

  此刻的李清每每回味這些曾經的辛酸苦辣,都是感慨萬分?誰能想到風流儒雅冠絕長安得天之寵的儒雅王爺,會有曾經那般落魄的場景?

  曾經的儲君候選人,不是太子,地位卻比當朝太子都要高上半分,朝廷重臣至少有着三分之一的重臣投靠在壽王府的門庭之下,時刻以壽王一黨标榜自己,母後貴為後宮之主,曾幾何時,京師長安之中的所有人上到朝中重臣下到販夫走卒都知道,若是不出意外的話,當今陛下百年之後,諸王之中能夠承繼大統接任大唐這萬裡河山的唯有壽王殿下一人!

  但是上天似乎總愛拿别人的命運開玩笑,先是寵冠後宮的武惠妃離奇去世,壽王殿下最大的靠山一夕之間轟然崩塌,若是僅僅如此,在朝中有着李林甫等一幹重臣的鼎力支持,壽王殿下也許會有東山再起的時候。

  但是武惠妃的病逝似乎僅僅隻是個開始,接下來當今陛下與壽王之間因為太真妃的存在而逐漸緊繃,父子關系越來越惡劣,以至于就連普通的販夫走卒都已經逐漸知道當今的陛下似乎逐漸疏離這個與自己無論是外貌還是神韻都有着氣氛相似的皇子。

  緊接着當今陛下再次出手,直接宣布三皇子忠王李亨接任太子之位,成為大唐帝國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的儲君,這麼一道任命無疑成為押毀壽王一黨的最後一根稻草,一夕之間,壽王一黨,分崩離析,原先堅定地支持壽王的一批重臣要麼該投到太子的門庭,要麼告老還鄉,剩下之人或遭貶逐,或離奇死亡,短短的幾個月的時間,除了宰相李林甫深得皇恩很會做人之外沒有受到波及,剩下的壽王一黨所有的官員在短短的幾個月的時間就已消失在衆人的視野之中。(未完待續。)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