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僞裝之王

第0410章 會戰進程

僞裝之王 亞丹 3132 2024-01-31 01:14

  平型關大捷,絲毫沒有影響到淞滬戰場上的形勢,9月25日以後,連日來,戰事重心仍在江灣、羅店、劉行等地。

  日軍援兵不斷增多,又一批軍火抵滬,其主力艦“長門”号、“陸奧”号也先後到滬參與戰鬥。

  9月28日,日軍發動第4次總攻。

  同日,國聯大會一緻通過中國問題議決案,譴責日機濫炸中國平民。

  9月29日,日本艦隊司令長谷川清,派員訪英、美、法等國駐滬海軍司令,要求各國軍艦移泊到黃浦江下遊,以便日軍進攻南市。

  9月30日中國代表在國聯大會上,要求确認日本為侵略國。

  此時,日軍在滬參戰兵力增加到20萬人以上,日軍步、騎兵向劉行東北我軍陣地猛沖,突入陣地約3公裡。

  我軍被迫轉移到蕰藻浜、陳行、廣福、施相公廟一線。

  10月1日,日首相近衛、陸相杉山、海相米内和外相廣田,在東京舉行四相會議,決定《處理中國事變綱要》,擴大華北和華中戰局,設想通過10月份的攻勢,迫使南京國民政府議和,以結束戰争。

  10月2日,日軍總司令松井石根,限部屬3天内占領嘉定、浏河、劉行、大場、閘北、浦東等處。

  随後,日軍集中兵力向羅店、劉行發動進攻;我軍沿滬太公路撤退約1000餘米。

  2日晚,日軍以輕型戰車30餘輛,協同步兵1600餘人,由北四川路方向沖入我方警戒線内,雙方發生激戰。

  10月3日,晨,日軍向滬太公路東西兩側進攻,使用毒氣及達姆彈,同時,敵艦駛入常、澄交界的段山港,向岸上民房轟擊。

  10月4日,在平岡龍一等人的斡旋下,日本外務省特派在野的外交家伊藤等10餘人抵達上海,誘脅我軍停止抵抗,但戰鬥仍在羅店、劉行附近進行,日軍企圖渡蕰藻浜。

  10月5日,夜,我空軍轟炸日軍陣地。

  10月6日,日軍主力分2路進犯:一路由羅店沿滬太公路,經施相公廟向嘉定進攻;在劉行方面之敵,經廣福鎮向嘉定進攻。一路由顧家宅強渡蕰藻浜,抵南岸進襲廟行;張華浜之敵西進,威脅江灣、閘北之線。

  同日,國聯大會通過關于中日沖突事件的議決案,譴責日本,聲援中國。

  10月7日,敵第3、第9兩師團,在優勢炮火掩護下,由蕰藻浜北岸向國軍第87師及第1軍正面防禦陣地,強行渡河,被我軍擊退,成拉踞戰。

  我軍冒雨反攻黃浦江沿線,炮戰異常激烈。

  10月8日,駐滬日軍總司令松井石根發表聲明:“日軍進攻之目的,在于強迫中國政府與抗日軍隊改變對日态度。”

  10月9日國聯邀請13國在北平舉行“九國公約會議”,尋求解決中日争端辦法。

  同日,日軍犯廣福鎮、西六房宅,均被我軍擊退。

  10月10日,國民政府外交部照會國聯,聲明接受“九國公約會議”的邀請。

  連日來,閘北的六三花園、八字橋、浦東、蕰藻浜等地均在激戰。槍聲炮聲,根本沒有停止過。

  10月12日,蕰藻浜我軍大捷,日軍主力傷亡甚衆。

  10月15日國民政府軍委會發布訓令:

  “前方自應奮勇應戰,如有擅自退卻者,當予依法連坐,其餘戰地文武官佐,亦應各本天良,一緻抵禦。如有擅退或抗擊不力等情事,亦當依法嚴懲,決不寬貸。”

  據國民黨上海社會局統計:抗戰前全市總計工商業廠号10.9萬家,淞滬會戰爆發以後,全市僅社教機關的經濟損失就達1094萬元以上。

  10月21日,中國增援部隊第21集團軍到滬後,為恢複蕰藻浜南岸陣地,決定對敵全線反攻。

  以第48軍第1路,向黃港、北侯宅、談家頭附近蕰藻浜南岸之敵攻擊。

  以第66軍為第2路,由趙家宅向東攻擊。

  以第15集團軍的第98軍為第3路,由廣福南側向孫家渡、張家宅之線攻擊。原守備各師,各自向當面之敵攻擊。

  全線于19時開始攻擊,激戰連夜,各路均有進展,克複30餘處村莊要地。

  10月22日,日軍主力在飛機及艦炮支援下,向我第21集團軍反攻,激戰至23日,雙方傷亡甚大,我軍退守小石橋、大場、走馬塘、新泾橋、唐家橋之線。

  第170師510旅旅長龐漢祯、第171師511旅旅長秦霖及團長廖雄、謝鼎新、褚兆同等陣亡。

  閘北至廟行、陳行以北陣地均無變化。

  同日,日軍在寶山縣城組織僞縣政府,任命日本駐上海領事館秘書吉田義男為縣長。

  10月24日複旦大學我軍陣地失守,馮晨的秘密交通員趙守義提前轉移到法租界,在辣菲德路上開了一家書店。

  10月25日,敵第11、13和第9師團主力向大場方面猛攻,突破翔大公路,進窺南翔,大場形勢危急。

  同日,我軍走馬塘陣地也被突破,日機150架在大場一線狂炸,我守軍犧牲慘重。

  10月26日,我第18師朱耀華部被迫放棄大場、廟行、江灣。閘北守軍因傷亡慘重也自動放棄了陣地。

  我軍主力退守南翔一線,一部退至蘇州河以南,一部留守蘇州河以北各要點。

  10月26日是淞滬會戰的轉折點,國民革命軍在上海閘北區的抵抗日漸艱難。

  為了保存實力,中華民國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命令該區所有軍隊撤出,以防衛上海西部郊區,同時命令第三戰區代理司令長官顧祝同,讓精銳的第八十八師單獨留守。

  老蔣這樣做,一是為了拖延日軍進攻速度,二是為了向國際社會表明,中國在抵抗日本侵略戰争上的堅決态度,并以此赢得國際社會的支持,因為,九國公約簽字國正好将于11月6日召開會議。

  顧祝同本人出于個人感情,他并不願意讓第八十八師留守,因為他曾是第二師,也就是第八十八師整編前的番号的指揮官。

  顧祝同打電話向第八十八師師長孫元良傳達命令,而孫強烈反對這一計劃,之後孫又将接替楊振華,新任的參謀長張柏亭派到離前線20公裡的顧祝同的司令部,進行反複協商。

  無論是顧祝同、孫元良還是張柏亭都不會違抗蔣介石的命令,但孫元良通過張柏亭向顧祝同建議,讓八十八師留守,既然是出于政治的目的,那麼留守閘北的部隊,兵力多是犧牲,兵力少也是犧牲,同時,守多數據點是守,守一二個據點也是守。

  顧祝同最後同意第八十八師留出一個團的兵力,留守地點則自行處置。

  張柏亭回到第八十八師師部四行倉庫後,孫元良決定,就以四行倉庫作為固守據點,但覺得一團兵力仍然過多,在最後撤離之前,又決定隻留一個加強營就夠了。

  于是,就以第524團第1營為基幹,配屬必要的特種部隊,組成了一個四百多人的加強營,由中校團副謝晉元、少校團副上官志标,和少校營長楊瑞符率領。

  10月26日晚10點鐘,駐紮在上海北站的第524團,接到師部命令,要求他們撤回位于四行倉庫的師部。

  第一營營長楊瑞符,面對這條要求其撤出已堅守兩個多月的陣地的命令,一開始難以接受,手槍連的盧夢雄、馮午等人,更是叫嚷着不願意撤退。

  但在得知師長孫元良,是讓第一營去防守四行倉庫後,大家這才同意撤退。

  四行倉庫,是位于閘北區蘇州河西岸的一座混凝土建築,在新垃圾橋西北沿,這個倉庫,是由四家銀行,金城、中南、大陸、鹽業共同出資建設的倉庫,所以稱為四行倉庫。

  倉庫建于1931年,占地0.3公頃,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屋寬64米,深54米,高25米,是該地區最高的建築。

  由于之前是第八十八師師部,因此,在倉庫中貯存了大量食物、救護用品以及大量的槍支彈藥等。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