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呂蒙呂子明從軍的經曆倒是和颍川徐元直有異曲同工之妙,隻不過徐庶乃是為友殺人,呂蒙則是不堪受辱,後托熟人出而自首又投到孫策麾下,伯符見其有能,便以之為軍中别部司馬,後随孫策周瑜南征北戰亦是屢建戰功,其人作戰勇猛且頗有軍略漸漸的便是更受主公器重。隻是子明一心為将與軍中之事及其認真卻是不通文墨,因此才有了一場孫策勸學的故事,比之另一個時空之中更提早數年。
說起此事卻又與劉毅有關,當年孫策父子被朗生所救得以在西涼鐵騎之下逃的性命,小霸王對于朗生的感情是極為複雜的,一面是救命恩人,一面争奪天下卻不得不與之為敵。當然孰輕孰重孫策心中自然分的清楚,但他一直對燕王有着一份仰慕之情亦是事實,便是身為一方之主他的很多言行也在像朗生學習。燕軍整軍之時劉毅對衆将的要求之中便有博覽群書一事,孫策聞之便覺極為有力,亦在軍中加以效法,此時看來也在呂蒙的身上得到了回報,又一個大将之才!
*“士别三日,當刮目相看?公瑾之言果然精妙,觀子明此番所言兇有大局,所思缜密,果然不負策之所望,善、善!”孫策亦是爽朗的笑道,他本身就是武者,與呂蒙這般的将領向來就極為親善,如今見其長進與自己所言不無聯系,日後又可再添一得力臂助豈能不喜?坦率的說便是孫策自己也并沒有似呂蒙這般想的那麼深入。
“主公與周都督謬贊了,蒙不過淺見而已,且無主公當日教誨怕亦不能有此所見,其時之言确是金石珠玉……”被孫策周瑜這麼一唱一和的誇贊下來,倒将呂子明鬧了個大紅臉,幸好他面色黝黑,卻也并不明顯,當下急忙謙遜道,剛說到一半便有一人自中門而進,看清來人為誰之後呂蒙立刻打住話頭,微一躬身重又退在一旁肅立。
入門之人身材高大,行動之間頗有龍行虎步之姿,雖不過弱冠之齡卻給人成熟穩重之感,其膀闊身健,面如冠玉,尤其一雙眼睛與衆不同,隐隐有湛藍之光,晗下微須亦帶淡紫,此等樣貌在其幼時便有異人言道乃是大富大貴之象!能有這般長相此人的身份便呼之欲出了,正是孫堅次子孫策親弟在另一個時空之中能與曹操劉備這漢末雙雄鼎足而三的一代雄主孫權孫仲謀了,後還号稱東吳大帝位尊九五!
“仲謀不在寨中觀水軍操練來此卻為何故?”孫策等四人在堂中議事四周的警戒自然很是嚴格,不過孫權所來并無人會加以阻擋,主公是有言在先的,此時伯符出言問之語氣之中便透着一份親熱,兩兄弟之間的感情極為融洽,且孫仲謀亦是自幼便展現出了過人的才幹!
孫策年長孫權八歲,對這個弟弟一項照顧有加,但身為長兄他的照顧可不是溺愛,對其學習文武之道是督導極嚴的,而孫權與此也表現出了過人的天賦,學習起來往往都是舉一反三進展神速,令得兄長常常自歎不如。待到其十五歲之上孫策便讓二弟為一縣之主一來對之加以磨砺二來也更想看清孫權的本領!顯然仲謀沒有讓兄長失望,以十五之齡便将百裡之縣打理的井井有條政通人和!後孫策與劉備争奪揚州失利,退來荊南之後便開始教授孫權軍中之道,希其有所建樹。
在二弟身上孫策是寄予厚望的,常言:古人雲三十而立,如今吾第仲謀十五而立,稍加曆練便可為吾之左膀右臂!與地方之上孫權如魚得水揮灑自如,到了軍中亦是一展所長,不光各種實務學習進境神速與一幹将領也是相處和睦,并沒有任何主公之弟的架子,待人和善有禮敬重有加,很快便赢得了幾乎所有軍中戰将的一緻稱贊,諸葛瑾、魯肅等一幹文臣對其更是看重,論及聲望怕僅在乃兄與周郎之下。
“大哥,弟與軍中操練之時忽聞士卒來報言及揚州有使者前來,來人自稱揚州刺史劉玄德帳下治中諸葛孔明!弟在兄長與公瑾兄長口中曾多次聞聽此人之名,稱為當世俊才,往之一觀其人風采果然非凡,亮言他此來要求見兄長商議軍機大事,弟不敢怠慢故特來通傳。”孫權聞言答道,聽其出言語音清越,沉渾有力,更有從容不迫之感。
“諸葛亮?如今劉毅兵出徐南,并斥責劉備私遷徐州民衆之舉,似有對其興兵問罪之意,此人乃劉玄德之股肱之臣,不在廬江為其主出謀劃策卻來長沙有何用意?”孫策聞言面上稍有訝色,之後出言卻是在對周瑜發問了,對于自己的這個義弟他的看重不在親弟之下。
“兄長,當今天下舍劉毅之外便是兄長與曹操劉備二人并存,三者之中唯劉玄德與劉郎生皆為大漢宗親,是以直至今日燕地與揚州亦從未破臉,劉備得江東之地後便興建烽火台,又有遷徐南之民往之之舉,皆不無對劉毅的試探之意,蓋因其當前大敵乃是曹操,還不至立時與他敵對!燕軍攻擊青州,繼而再至兖州,劉備兵屯廬江之意你我皆知,當時劉毅亦未為之所動,此番之舉當是他麾下智謀之士所言。以我所料,對燕軍之舉揚州應對必是極為吃力,那諸葛孔明來此想必定是向兄長求援而來,單靠徐晃的龍骧軍再加麴義之烈火軍當不會讓劉玄德倍感威脅,唯一能令他如此的便是……”言及劉備與揚州孫策周瑜面上皆稍有不虞之色,畢竟他們在此戰之中敗在了對方手下,可若是仔細觀察就能發覺其實在方才孫權進門之時公瑾面上的神色就已經有所變化,對義兄的這個二弟,不知為何周瑜心中總有警惕。
和孫策及魯肅諸葛瑾等人一般,周瑜對孫權的才華也很是欣賞,雖然沒有乃兄的勇武絕倫,可其人在待人接物之上的應對比之孫策卻猶有過之,本來此處也并不是什麼不足之處。但周瑜總有一種難以言明的感覺,在孫權和善待人的面貌之下卻隐藏着極為深沉的心機,孫策待弟一片至誠,但孫仲謀卻未必如此!不過這隻是公瑾心中所想卻沒有任何的實際證據,所謂疏不間親,他亦不能在兄長面前吐露。
當然眼下戰局為重,周瑜不會将自己的心思放在這些事情之上,聞聽諸葛亮前來他與孫策一般也有着意外之心,但随即就開始分析此人來長沙的目的何在,雖然之前三雄之間有過磋商,交州雙方也保持了一定的默契可畢竟當年他們可是刀兵相見多次的,揚州之戰更是心中之痛!倘若不是燕地給三雄的壓力太過巨大,孫策無論如何也是不會與劉備進行合作的,倒是對于劉毅的出兵他并無太多的怨恨。
回到長沙之後周瑜平時思索最多的便是眼下的戰局,曹軍在中原之處無法與燕軍抗衡兖州之失隻不過是時間長短,這已是衆人的共識,倘若戰局如此發展對南方三雄皆無好處!可劉玄德之揚州比之孫策的荊南之地更要首當其沖,兵屯廬江的他都還在觀察周瑜就更要與之比比耐性了,就算是唇亡齒寒也有個先後之别,三方雖是合作以抗燕軍但還是各自為戰絕非鐵闆一塊,于此中更要沉得住氣。
本來依照周瑜所想劉備就算要渡江出擊怕也不會短期為之,可徐晃兵出徐南卻使得形勢發生了變化,劉毅的态度似乎忽然就變得極為強硬起來,龍骧軍的舉動當可視作他對劉備兵屯廬江的直接回應!當然此舉到底是虛張聲勢還是劉毅心中已然别有良謀還要留待事實驗證!但此時諸葛亮的前來卻可以證明燕軍的行動定是有所準備,劉郎生根本就不懼同時面對曹劉兩家,強大的實力與在中原之處的優勢兵力固然是他的依仗,但能令劉備如此忌憚的卻唯有一種可能。
“公瑾是說,甘甯的飛虎軍又前來大江之上了?”孫策聞言沉吟起來,他對劉備的不喜還要在周瑜之上,與之合作不過是為形勢所迫,聞聽劉毅對徐南用兵之時他還頗有幾分幸災樂禍的心思,可無論如何大局還是眼前最重,諸葛亮乃是劉玄德心腹之臣,在此時燕軍壓境之時卻派遣此人前來與自己相見,揚州所受的威脅便可想而知!劉備當不會不知自己對他的态度。照理說龍骧軍雖是燕軍王牌,烈火軍戰力亦極為強悍,可有大江為憑還不應如此,那麼就隻有甘甯飛虎軍了。
孫策的話隻說了一半,他相信以自己與周瑜之間的默契公瑾定會猜到他的想法,倘若說徐公明率領龍骧軍兵發徐南還隻是敲山震虎的話,甘甯飛虎軍的到來便已經将劉毅的決心表露無遺,不管劉玄德有沒有相助曹操之心,他已然不耐久候了,幹脆主動出擊看你劉備究竟有何動作,而飛虎軍的戰力孫策周瑜皆心知肚明,揚州水軍多半不是對手,長江水道的控制權亦會落在燕軍手中,到時攻擊兖州便全無顧慮,由此亦可見方才呂蒙的一番分析可謂如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