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沣召使者來見,指着來使問道:“吳主為何以孺子為将呐?”
話裡話外都顯得不屑,他自己難道不是孺子嗎?
使者伏地報之:“陸将軍呈上書信,備好禮物:一來為殿下作賀,二來求兩家和好,還請殿下笑納,也好讓小人完成使命。”
韓沣拆開書信觀看,信中全是卑恭贊美的言辭。看完書信後,撫掌大笑,命令左右收了禮物後打發使者回去。
使者回去見到陸遜說:“韓沣十分欣喜,充滿了不屑之意。”
陸遜打聽到詳細情況後,立即派人連夜報告孫策。
孫策召來呂蒙商議:“如此,便可設計襲取荊州。朕意遣孫皎與你同領大軍前往,子明意下如何啊?”
孫皎字叔明,是其叔父孫靜的次子。
呂蒙卻說:“陛下,臣以為,若以蒙可用則獨用蒙;若以叔明可用則獨用叔明。豈不聞昔日周瑜、程普為左右都督,軍機大事雖然取決于周瑜,但程普多以老臣自居,不甘于周瑜之下,頗為不睦;後因見識了周瑜之才,方為敬服。今蒙之才不及瑜,而叔明之威望勝于普,恐未必能相濟也。”
孫策深以為然,遂拜呂蒙為大都督,節制諸路伐荊軍馬,命令孫皎在後接應糧草。
呂蒙拜謝聖恩,後點兵三萬,快船八十餘隻,皆選水性精深之悍卒假扮商人,都身穿白衣在船上搖橹,又将精兵潛伏于船中。然後征調程普、韓當、蔣欽、周泰等數員大将相繼前進。
晝夜倍行直抵北岸,是夜,狂風驟起,驚濤駭浪。
江邊烽火台上守台軍盤問時,吳軍回答:“我等皆是客商,因為江中風大,特地到此躲避。”随後将财物送給守台軍士。
軍士收錢後任他們船員停泊在江邊。
約到二更時分,船中精兵一起殺出,将烽火台上官軍放倒,暗号一聲,八十多隻船精兵全部出動,将緊要守台的軍兵全部捉到船中,不曾走脫了一人。
然後吳軍長驅大進,直取荊州,竟然沒有一人發覺。
将要來到荊州時,呂蒙把守衛烽火台上抓獲的官軍用好言撫慰,各自重賞,令他們賺開城門,放火為号。
衆軍士領命後,呂蒙便讓他們作為前導。
等到半夜時到城下叫門。門吏認出是荊州軍兵,就大開城門。衆軍一聲喊殺聲起,就在城門裡放起号火來。
吳兵一齊攻入,兵不血刃襲取了襄陽城。
呂蒙傳令軍中:“如有妄殺一人,妄取百姓一物者,按軍法立斬。”
遂率軍往州牧府而去,可越走呂蒙就覺得越不對勁,怎麼一個兵卒都沒有呢?轉身問道:“方才烽火台上的荊州軍士何在?”
周泰答道:“剛才尚在末将左右,此時怎地不見了?興許是夜裡走散了?”
呂蒙看了看寂靜的荊州街道,立刻沖到一家鋪子門前,擡腳踹開屋門,令兵卒持火把進入,卻見屋内無人,且空無一物。
呂蒙大驚失色,命人接連查看沿街商鋪,皆是如此。
“不妙!中計矣!”呂蒙臉色蒼白,自言自語地說道。而後又對身旁的周泰說道:“周将軍,速速傳令,準備禦敵!”
“啊?禦敵?”周泰不明所以的問道。
呂蒙急了,厲聲呵斥:“周泰聽令!速速傳令禦敵!”
周泰這才恍然大悟,趕緊令号兵吹響号角進入禦敵狀态,可号角要吹未吹之際,但聽四下裡殺聲四起。
“活捉呂蒙……活捉呂子明……”
“殺啊……不可走吳兵……”
緊接着街道上人喊馬嘶,涼軍蜂擁而出,聲勢浩大。須臾間,呂蒙一衆兵馬便被堵在了大街中間。
呂蒙心如死灰,一時間便想到了一人,那便是陸遜陸伯言。必是此人與韓沣暗通款曲,才緻使自己深陷囵圄。
“呂大都督,韓沣在此,請來搭話!”韓沣在兩人的的護衛下出現在涼軍隊伍前頭。
左邊那一位,頭戴束發金冠,倒插雉雞翎,身披金甲内襯藍袍,腰間挂着鎏金鈴铛,行走之間來回晃蕩,鈴聲清脆悅耳。肩上扛着分水破金刀,又喚:驚海刃。
他來至切近,吊兒郎當的問候呂蒙道:“喲,呂子明,别來無恙啊?”
來者正是涼國橫海大将軍、荊州兵馬大都督,甘甯甘興霸。
比起甘甯那一身浪蕩不羁,右邊那位少年則異常的沉穩,一襲青衫,外罩輕甲,懷中抱劍,冷冷的盯着呂蒙。
也不是别人,正是涼國四皇子的貼身親衛,涼帝韓炜親口禦封的“麒麟兒”姜維姜伯約。
呂蒙仗劍而立,看着韓沣三人,咬牙切齒道:“計不如人,休要贅言!今日不是你韓沣死,便是我呂蒙亡!”
言畢,劍鋒襲來。
姜維那可是自幼受了劍聖李彥的親傳,星宵劍決爐火純青。呂蒙這粗淺的行伍劍技豈能入他法眼?
姜維冷“哼”一聲,劍還尚未出鞘,隻是用劍鞘與呂蒙打在一處。
不出十合,但見寒芒一閃,姜維利劍出鞘,劍刃便架在了呂蒙脖頸。這個過程頗為驚人,連武學造詣極高的甘甯也未捕捉到姜維的身形,卻不知這麒麟兒用了什麼劍法?
呂蒙看着劍在頸嗓咽喉,震驚不已,可事到如今,投降是斷不肯的,唯有一死!
可姜維好像洞悉了呂蒙的心思,利劍還鞘,一掌打在兇口,緊接着用劍鞘斜砍呂蒙脖頸,呂蒙順勢倒地,再看姜維身後沖出數名錦帆健兒,将其繩捆索綁。
周泰看的清楚,立即下令進攻,身先士卒沖出,欲搶回呂蒙。甘甯亦橫刀迎上,帶領錦帆健兒與其厮殺在一處。
此時,後方又有喊殺之聲,乃是蔣欽來援,潘璋即刻率領車下虎士迎上。
一時間襄陽城亂成了一鍋粥,韓沣在姜維的保護下來到稍微僻靜處觀戰,不慌不忙。因為在吳軍大寨之中還有程普、韓當兩位老将坐鎮,韓沣已派出文聘、魏延二人前往奇襲。
陸遜此刻則與愛妻張琪瑛泛舟于大江之上,趕往荊州來見韓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