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衙之中,聽完王延所獻奇襲丘縣的計策以後,張梁先是驚愕不已,而後臉色陰沉的環顧四周。
每個被他看到的黃巾渠帥,都是臉色發白,一副戰戰兢兢的樣子。
張梁面沉如水,突然喊道:“來人,把王延押下去。”
王延聞言,滿臉不可思議。而後暴怒,大聲罵道:“豎子不足與謀!黃巾的未來,早晚要被你們這些蠢貨葬送!”
此時的王延,對于黃巾軍真是失望透頂。他先是從陳旭那裡求來計策,告知張梁。不想張梁不但不采納他的建議,反而說他惑亂軍心。
這件事,王延雖然心中不爽,倒也勉強能夠接受。畢竟,讓黃巾軍放棄現在所有的一切,分散藏在大漢個各個地方。這個計策,也太過驚世駭俗。
讓王延忍不住破口大罵張梁之事,卻是因為陳旭獻上的這個計策。
因為,隻要不是傻瓜,都會贊成這個方案。
想他王延,為了能夠為黃巾軍赢得一絲勝算,幾次三番腆着臉向陳旭求教。如今落得這個下場,他又怎能不怒?
王延被押下去以後,張梁招呼着縣衙外的親兵,将屋内所有渠帥都控制了起來。
他臉色陰沉,大聲說道:“到底是誰,洩露了天公将軍的計策?”
張梁奇襲曲周之前,張角就将自己的計劃告知張梁。他當時聽到兄長的計劃以後,驚喜交加。
原來,張角的計劃,居然與陳旭不謀而合。都是打着截斷官兵糧道,将他們困死在威縣的算盤。
若是這條計策實施順利,殲滅官兵以後,張梁可就是頭功。為了完成自家兄長的計劃,他挑選了一些忠心耿耿的渠帥随行。
奪下曲周以後,他正準備攻打丘縣。卻不想,華雄帶着五千官兵,想要複奪曲周。無奈之下,他隻好在此與官兵僵持。
現在好不容易擊敗華雄,他正召集手下渠帥,商讨攻打丘縣事宜,就聽到王延前來獻策。
王延說的策略,與張角的計劃一模一樣。而知道這個計劃的人,隻有縣衙中的渠帥,所以張梁才會以為有人洩密。
若是官兵得到他們要攻打丘縣的情報,謹守城池,等待官兵援軍,那麼再想攻破丘縣就非常困難。
所以,張梁才會勃然大怒。
縣衙中的渠帥們,個個臉色難看,瞅着身旁衆人,眼中充滿了懷疑。他們都以為,是别人洩露了這個秘密。
張梁看着縣衙中的心腹,一再詢問是誰洩露的秘密。衆人莫說沒有洩密,就算真的洩密,又怎麼會承認?
一時間,縣衙中的氣氛,變得無比詭異。
就在此時,一個渠帥小心翼翼地說道:“此事究竟如何,問一下王延不就知曉?”
衆人聞言,這才反應過來,紛紛應和。
王延正憤憤不平,卻不想再次被帶到縣衙,感覺衆人眼神的不善,他心中更是惱怒。
張梁來到王延面前,問道:“君閣,你說的這個計策,究竟是誰告訴你的?”
王延正生悶氣,以為他們想要遷怒陳旭,破口大罵:“某本以為黃巾軍能夠成事,今日所見,才知以前是我瞎了眼睛。”
“文昭嘔心瀝血,才想到如此良策。爾等不但不聽,反而如此行事,真是匹夫!匹夫!”
王延雙目通紅,臉色扭曲。話畢,他還掙紮着向前,想要用腳踢張梁。
在他心中,張寶、張梁隻是沾了大賢良師的光,卻并無真才實學。如今,他如何還會對張梁恭敬有加?
縣衙衆人聞言,面色奇怪無比。張梁反應過來,急忙問答:“你的意思是,我軍中并沒有人洩密,這條計策是陳文昭想出來的?”
這下,輪到王延感到莫名其妙了。洩密,洩什麼密?
張梁看着一臉迷茫的王延,臉色不似作僞。他認真詢問了王延一番,确定這條計策,果真是陳旭自己想出來的,才在心中舒了一口氣。
他連忙上前,斥退押解王延的士卒,親解其縛,滿臉慚愧的說道:“你所獻計策,本來是天公将軍早已定下的策略。”
“初時,我以為有人洩密,才如此行事。今日既然知曉是一場誤會,還請君閣原諒我的莽撞!”
王延知道了此事的前因後果,又是驚愕,又是高興。
他與大賢良師素昧平生,卻不想,大賢良師居然有此謀略。那麼,若是大賢良師還在一日,黃巾軍的未來。仍舊還有希望。
如今天色昏暗,官道上,一波又一波穿着官兵服飾的潰兵,向丘縣趕去。
“開門,開門!”
數百官兵潰兵,在城外大聲喊着。丘縣守将,早已知道華雄兵敗曲周。這幾日,他生怕黃巾軍前來攻打丘縣,心中一直惶惶不安。
他一面派人向威縣的董卓求援,一面遣人收攏潰兵,增強丘縣防守的實力。
華雄兵敗以後,帶了一部分潰兵前去威縣,向董卓請罪。有很多被沖散的官兵,卻來到了丘縣。
這段時間,像城下這樣的一支支潰兵,守城将領看看到過好幾次。每次放這些人進城,他心中總是變得踏實起來。
畢竟,城中本來隻有上千人的郡國兵,他們戰鬥力低下,如何是黃巾軍的對手?
但是這些潰兵就不一樣了,他們全是大漢各個地方的精銳部隊,雖然戰敗,戰鬥力仍在。若是将他們收攏在城中,休整幾日,就會變成一股可怕的力量。
想到這裡,這員守将不禁有些暗暗鄙視華雄。他枉被稱為西涼第一勇士,帶領五千大漢精銳,卻被黃巾軍打得落花流水。
他還聽說,就連華雄的屁股,都被别人一箭射中,正中菊花。每次想到這裡,他都忍不住哈哈大笑。
這員守将向城下望去,看到這些潰兵,都是身穿官兵衣甲。一眼望去,約莫有三百餘人。
雖然心中欣喜,又能夠得到一部分兵力,但他還是有些警惕。
他對着城外的潰兵說道:“你們是誰的部曲?軍司何在?”
潰兵一般在一起回來的,都是一個建制裡面的士卒。東漢一屯一百人,五個屯為一個曲,每曲設一個軍侯;兩個曲成一部,每一部有一個軍司馬。
眼前這些人将近三百,考慮到戰場上折損的人馬,幾乎是一個曲。所以守城将領,才會如此詢問。
一個漢子朝地上吐了一口吐沫,惡狠狠地罵道:“廢什麼鳥話?我們的軍司馬,與其他君侯戰死了,現在隻剩下老子這一個君侯了。”
“老子現在又渴又累,你們這些遭瘟的郡國兵,還不快點給大爺打開城門?”
聞言,那員守将不怒反喜。這些大漢國的精銳,就是有這麼一股傲氣。若是他們小心翼翼,束手束腳,才惹人懷疑。
而且軍司馬戰死,自己的官職比君侯高,城下的三百人馬,都要聽從自己調遣。
好在這員守将還有些謹慎,雖然肯定城下之人就是官兵潰兵,也不敢大意。叫來一些以前的潰兵,讓他們辨認那個君侯,看是不是假冒的。
君侯在軍中,已經可以統領一曲人馬,可以算得上是個不大不小的軍官,有人認識倒也合情合理。
以前進城的潰兵,看到為首的大漢相貌,對着守城将領說道:“沒錯,此人正是李君侯。”
聞言,守将不再疑慮,就讓守城兵卒打開城門。
那個君侯帶領着三百潰兵進城沒多久,就聽到城外喊聲大作,一萬多名黃巾軍,鋪天蓋地沖向丘縣。
丘縣守将心中大駭,對着剛進城的那三百潰兵說道:“黃巾軍打來了,你們都來幫忙守城!”
戰鼓隆隆作響,整個縣城仿佛都在震動。百姓們躲在家中,不敢出門。
黃巾士卒由遠而至,在距離城牆三箭之地止步,開始調整隊形。沒過多久,他們就調整好了,大聲呐喊着,殺向城門。
官兵們站在城牆上,不斷往下射着利箭。就在此時,剛才進城的那三百餘人,突然呐喊着殺向城中官兵。
官兵們猝不及防,被殺得人仰馬翻,一時間,居然忘了反擊。
這三百官兵潰兵,迅速排着整齊的隊形,殺向城門。他們砍下吊橋,大開城門,外面的黃巾軍全部蜂擁而至。
如此,丘縣被黃巾軍攻破。守城将領悔恨交加,自刎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