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鐵血鑄新明

第五十一節無奈的英雄

鐵血鑄新明 故土難離 2761 2024-01-31 01:13

  第一卷風起于飄萍之末

  “大兄可是要到巨鹿駐紮布防?”

  盧欣榮面色凝重,雙眼俱是擔憂。剛剛介紹完衆人,立馬開口詢問。

  盧象升既是盧欣榮的兄長,同時也是盧氏家族族長,故此稱為大兄,有表示尊敬的意思。

  “不錯!”

  盧象升雙目微閉,緩緩點頭,有些意态蕭索。

  巨鹿地處河北南部黃河、漳河沖積平原上,東與南宮、廣宗兩縣相連。

  西與隆堯、任縣交界,南與平鄉縣接壤,北與甯晉、新河縣毗鄰。

  扼南北咽喉水路,斷東西陸路連通。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不容疏忽。

  盧弟自小修習天文地理、山川河流、兵、農、經、史,有此見識,不足為奇。

  可惜這樣一條交通要道,雙方必争之地,皇上竟然隻讓自己用區區一萬人馬扼守,其意不言而喻?

  看來皇上還是想議和啊!

  今年八月,滿清鞑子再次集結8萬大軍,由鞑酋多爾衮率領經蒙古草原繞道南下,進攻北京核心。

  當是時,鞑子不斷入侵,國内叛亂不止,大明王朝處在風雨飄搖之中。

  朝中以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楊嗣昌為首的一些大臣,力主先安内而後攘外,與清軍議和,加緊對叛軍的平定。

  崇祯皇帝召自己商量,他堅決主戰。

  自己認為“能戰方能言守,如不能戰,處處言守,則愈守愈受制于敵。

  今日必須以戰為主,守為輔,方能制敵而不受制于敵。”

  之後崇祯皇帝要自己與楊嗣昌及監軍高起潛私下商量。

  楊嗣昌、高起潛是主張與清軍議和的。

  可惜當時自己言辭太激烈,雙方很快就撕破了臉皮,并且在第二天的朝議中慷慨陳詞。

  認為敵騎縱橫,長驅直人,大明江山,朝不保夕,若不一戰以挽危局,将重蹈南宋覆轍。

  遂有今日之禍。

  罷罷罷!主要還是自己忤逆了皇上的意思,讓小人得志。

  自己死不足惜,隻是可惜了這花花漢人江山啊!

  邊上的秦浩明看見盧象升臉上一會蕭索沒落,一會悲壯凄涼,充滿了決絕之意,分明是存了必死之心。

  顧不得是否僭越,急忙上前一步說道:“不知盧總督可否聽小生一言?”

  “秦秀才但說無妨。”

  因為是族弟盧欣榮的朋友,盧象升必須給幾分薄面。

  “小生從小熟讀兵法,醉心于兵事。來的路上一直琢磨和滿清鞑子這一仗應如何打,才能對大明有利?

  希望盧總督不要嫌小生班門弄斧才好?我們……”

  事急從權,秦浩明不敢故作玄虛,急忙想把自己的想法和盤托出。

  “秦秀才且慢!”

  哪知剛說到計劃,盧象升便開口打斷秦浩明接下來的話。

  盧象升朝秦浩明歉然的笑笑,接着搖搖頭有點無奈的說道:“秦秀才的心意老夫領了,這場戰争的結果早已經注定,秦秀才不用耗費精力,徒做無用功。”

  在場衆人聽到這話,大驚失色目瞪口呆,不能理解盧象升這話什麼意思。

  隻有秦浩明明白什麼意思,心裡苦澀憋屈得慌。

  其實曆史上盧象升是給崇祯坑死,給楊嗣昌害死,給高起潛玩死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

  在崇祯十一年十月之前,應該說崇祯對盧象升是完全信任的。

  期間朝中不斷有言官彈劾他,崇祯皆充耳不聞。

  九月二十二日,滿清破密雲,殺薊遼總督吳阿衡,兵下通州,眼見北京城危在旦夕。

  盧象升火速馳援,臨危授命被崇祯委任“總督天下兵馬”,賜尚方寶劍。

  彼時盧象升,手握宣大精騎、關甯鐵騎等諸路勁旅,旌旗招展,與清軍八旗對峙。

  深知責任嚴重的盧象升決定自動出擊,九月三十日,盧象升進軍保定,決定先打保定清軍。

  是日深夜,盧象升發起夜襲,派3000精銳奇襲,戰前下死命令“刀必見血,馬必喘汗,人必帶傷,違者斬”。

  戰事迸發後,盧象升身先士卒,明軍奮勇沖殺,鞑子反應不及,一度潰卻。

  當盧象升欲自動出擊時,卻驚訝地發現,他的後續部隊竟忽然消逝了。

  原來崇祯派來的監軍太監高起潛竟私自撤離,把率先沖陣的盧象升給“曬”了。

  還好明軍死戰,終從清軍包圍中殺出來,但是傷亡過半。

  經此一戰,鞑子同樣損失慘重,所以保定鞑子也退後三十餘裡,情形對大明還是有利的。

  可兵部尚書楊嗣昌卻大肆渲染,指摘盧象升私自出戰,以緻大敗。

  次日盧象升被崇祯下诏訓斥,滿腔殺敵之心,被潑冷水。

  保定戰後,崇祯求和之心大起,楊嗣昌又添油加醋。

  為不讓盧象升給議和大事搗亂,崇祯一面命盧象升進兵巨鹿,一面将盧象升本部兵馬盡數拆分。

  所以才有盧象升親自帶領這一萬兵馬進軍巨鹿的事情。

  認真說起來,崇祯是不希望盧象升喪命的,隻是單純的想把他搬開。

  可問題是滿清鞑子早已經在巨鹿布下埋伏,等待盧象升自投羅網。

  而楊嗣昌想害死盧象升,則是盧象升自己釀下的苦酒。

  當日崇祯帝讓他們私下溝通時,盧象升對楊嗣昌說:“城下之盟,春秋恥之。

  長安口舌如風,你若唯唯從事,袁崇煥之禍立見,公何以處我?”

  盧象升這話也許旁觀者不會感到什麼,但是楊嗣昌聽聞之後隻能感到不寒而栗。

  因為袁崇煥被殺就牽涉了兵部尚書王洽和首輔錢龍錫,可見盧象升不合作的态度,已經令楊嗣昌感到自己主和的危險。

  在明朝凡是主和者,不論其動機如何,最後都難免有好下場。

  不僅主和的袁崇煥被殺,嘉靖朝的仇鸾、萬曆朝的石星都因為議和而被殺。

  盧象升此言毫無疑問地将楊嗣昌逼到了險境,因此楊嗣昌也就隻能先把盧象升害死,否則,他自己也将面臨險境。

  至于高起潛給盧象升搗亂,則是由于其人品成績。

  太監沒有後代,心理陰暗,唯有喜歡錢财。

  高起潛是崇祯信任的“禦馬監總管”,出外監軍時常大肆索賄,如洪承疇、邱禾嘉等人皆大筆賄賂。

  唯獨盧象升不買賬,自然結了梁子。

  所以楊嗣昌和高起潛兩人聯手,加上崇祯本人也在戰和之間猶疑不定。

  卷進這個漩渦,盧象升自然處處掣肘,于是三人就這樣把盧象升逼入死地。

  而盧象升的殉難,則好比一根擎天大柱轟然倒塌,卻也把大明逼入死地。

  之後楊嗣昌于崇祯十四年自殺,高起潛明亡後投降滿清鞑子。

  時也?命也?

  不行,自己絕不能讓這樣的事情發生,一定還有其他辦法。

  秦浩明心裡不停的轉動。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