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鐵血鑄新明

第一百八十九節倒算反攻

鐵血鑄新明 故土難離 2299 2024-01-31 01:13

  第一卷風起于飄萍之末

  是晚,祖寬喝得酩酊大醉,而天雄軍将士因有盧象升節制之故,皆淺嘗辄止。

  唯有秦浩明一則身份特殊,畢竟是功臣。二則被祖寬拉着,多喝了幾杯。

  應該說,祖寬性格豪爽仗義,和軍中各位将領關系都不差。但唯獨其武夫身份,本人又多有嚣張跋扈,故為文官所不喜。

  翌日清晨,三軍埋鍋造飯,準備渡過黃河逼近建奴。

  “急報,急報!”

  從對面馳來的大船上,趙大友手裡揮舞着代表緊急的紅色軍旗,用力嘶喊。

  “莫非濟南府生變?”

  盧象升蹙着雙眉,朝身邊的秦浩明憂慮問道。大明每到關鍵時刻,總是功虧一篑,他委實擔心又是如此。

  秦浩明緩緩搖頭,并未作答。

  濟南府已經安排妥當,有閻應元在,理應沒有變故才是。可為什麼趙大友親自過來,難道真有什麼大事不成?

  “禀告盧督及衆位将軍,敵酋多爾衮昨晚半夜退兵離開濟南府,不知所蹤。

  可德王府昨晚被細作帶領建奴死兵闖入,德王身死,王府被燒為灰燼。

  辛賴閻贊畫救援及時,緝拿死戰後剩餘賊人。董将軍和建奴拼殺,身受重傷,生死未仆。”

  趙大友不等船停穩,一個健步跳下,急匆匆跑過來彙報。

  “什麼?建奴退兵?德王身死?”

  盧象升倒吸一口涼氣,又驚又喜。

  驚的是德王作為宗室,竟然被建奴殺死,事關重大。當然,此事若是講得誅心,跟他一點關系沒有。

  喜的是建奴此次入關曆時近半年,輾轉兩千裡,克五十六城,降六城,俘人畜二十五萬餘。

  大明朝的損失,可謂慘重,對當地百姓而言,更是苦難深重。

  原本認為還有一場大戰,不意卻如此輕松。威風不可一世的建奴居然逃之夭夭,讓他有點怅然若失。

  但不管怎麼說,這也是一件大喜事。

  “廣布夜不收,務必查探清楚建奴具體行蹤。中軍趕緊渡河,不可松懈!”

  盧象升性格穩健,雖說心裡頗為欣喜,可臉上卻看不出什麼來。

  其他衆将可不管什麼德王生死,一個個喜笑顔開開心不已。

  征戰長達半年之久,每個人身心俱疲,早就想驅逐鞑虜休息一番。

  然而秦浩明卻沒有多大喜悅,隻是凝望着滾滾黃河水,凝思許久。

  多爾衮委實小觑不得,如此情形,居然沒有半分猶豫,立馬壯士斷腕,戰略執行确實高明。

  最難得的是能夠顧全大局不計較眼前得失,拼着給皇太極一番則難,也要保持有生力量。

  确實,縱觀通古斯野豬皮連續三代,均可以說極具戰略眼光。

  努爾哈赤之後的皇太極,一代雄主,以戰略眼光認識到自身實力的先天不足。

  故而并沒奢望建奴能戰勝大明,隻是努力想讓大明朝承認他在山海關以北的統治地位,所以戰略上一直很謹慎。

  建奴根本不可能滅亡明朝,明朝招緻滅亡,完全是努爾哈赤以十三幅甲胄起家,到統一北方,野心勃勃。

  野豬皮努爾哈赤有軍事天賦,皇太極有政治天賦,多爾衮兼而有之。

  他們積極進取,都在小心翼翼地強大自己的實力。以前所未有的器量拉攏大明的人才,一步一步實現自己的戰略目标。

  崇祯十二年元月十一,多爾衮率領大軍連夜潛行,馬不停蹄三天三夜,到達天津。

  當時河水暴漲,難以渡河,京畿明軍雖在邊上,卻無人敢動。

  十七日,在天津周邊劫掠一番後,多爾衮帶領建奴大軍出青口關東歸。

  出了關口後,多爾衮和杜度等人不約而同松了口氣,自離開濟南府後,他們每日高度緊張。

  秦浩明和天雄軍動靜一天數報,多爾衮親自過問。

  秦浩明他們停留在濟南府,卻不知何故,沒有領軍追來。

  曆史上崇祯十一年起這場戰事,清軍入關達半年,擄去人口四十六萬餘。

  雖因秦浩明出現,曆史有所改變,但還是在天津被擄去百姓十萬,銀兩财帛不計其數……

  崇祯十二年元月二十一日,乾清宮之内,崇祯皇帝仔細審驗着手上一份名單,得到建奴出關的消息,朝野上下松了口氣。

  入衛各軍回轉京師,相關的善後事宜緊鑼密鼓展開。

  有功人員,需要封賞,失事人員,需要處分。

  崇祯帝令楊嗣昌主導諸臣賞罰諸務,楊嗣昌奏報失機四事:守邊失機,殘破城邑,失陷藩封,擁兵觀望。

  定下的結果,薊鎮總監中官鄭希诏,分監中官孫茂霖,順天巡撫陳祖苞,保定巡撫張其平,山東巡撫顔繼祖,山東巡撫傀寵,下至各州縣有司,三十六人論死,貶削者兩百餘人。

  但崇祯皇帝對這些不感興趣,隻是愣神的盯着末頁言官交章劾奏對秦浩明的指控。

  殺良冒功、掠奪德州大戶錢财、護衛德王朱由樞不利至死等等,懇請天子嚴旨切責,鎖拿三司會審。

  “王伴當,你親自走一遭,注意保護秦将軍安全,着旨盧愛卿一同觐見。”

  崇祯放下手中的奏疏,幽幽的朝侍立一旁的王承恩說道。

  “嗻,奴婢立馬就去。隻是……”

  王承恩偷望崇祯一眼,欲言又止。

  “有什麼就說,難道王伴當也要向朝臣一樣,蒙騙與朕不成?”

  不知為何,崇祯皇帝覺得心裡堵得慌,龍繡一掃,把滿桌的奏疏全部推落地下。

  “禦史言官雖說風聞奏事,但人雲亦雲,奴婢相信秦将軍清白,背後應該推手。”

  王承恩低頭行禮,緩緩說道。

  “帶他回來,一切自有分曉。”

  崇祯繃着臉,不再多說。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