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嵩撫須笑道:“這骕骦之名,本為雁名。骕骦馬得名便是因為其形似雁,毛色如雁羽。不過這匹骕骦毛色雪白,若是一般人還真無法确定。”
劉充點頭,單經之前也是說像而已,但是皇甫嵩卻很确定的就說出來了,可見皇甫嵩比一般人的學識淵博。
皇甫嵩也有一些羨慕的看着骕骦,才對劉充說道:“由此寶馬,長恭日後上戰場,就更加安全了。”
得到了骕骦之後,劉充接下來幾天都在熟悉骕骦。骕骦馬力驚人,速度非常快,全力奔跑起來,單邊的馬镫讓劉充無法穩定身形。劉充隻能在改造馬鞍,用上雙馬镫,這樣才能在馬上坐穩身形。
每天劉充都在熟悉利用骕骦馬上沖殺,有一匹寶馬的确不同凡響,劉充覺得自己的實力至少增加了一倍不止。
王彥章每日都會随着劉充訓練,劉充将白風給了他。騎上白風的王彥章,和劉充實力不相上下!要知道王彥章已經升級到了神勇了,比劉充強上很多。如果劉充不騎骕骦的話,王彥章很輕松能夠打敗劉充,劉充覺得需要兩個自己才能打得過王彥章。
一路上,各地的軍隊都離開了,返回各地駐紮。等到了河内之後,河内、河東騎兵也返回了自己的駐地。等進入河南尹的時候,皇甫嵩所帶領的軍隊就隻剩下七八千人了。
二十日,大軍返回洛陽。到了洛陽城外的時候,就有很多人聽說了大軍的到來,都在中東門外等候。
東漢洛陽城東西寬六裡十一步、南北長九裡一百步,這就是九六城的由來。在洛陽城中,大部分都是宮殿,南宮北宮、東宮西宮四個宮殿群,就占據了整個洛陽城的十之七八的土地。剩下的土地,全部都是官員、士兵、太學生還有地主的住處組成。在城西有一個金市,裡面住着商人以及手工業者。而剩餘的人口則是住在城外,這些人都是農民,耕種城外的土地。
不過這個時候已經不是農忙的時候了,而且已經接近年關,很多人都在采買年貨,正是人們願意活動的時候。
聽說大軍今日回朝,城内官員的家眷、太學生和城外的農民都紛紛集中到了東門之外。
遠遠就見大軍前來,士卒們看到了有人迎接,一個個自豪的昂首挺兇,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來。
看到士卒們英勇的姿态,道路兩旁的人馬立刻換回來,所謂夾道歡迎就是如此了。
不少人認出了領兵的将領,“那個好像是宗校尉。”
“我看到皇甫中郎将了!”
就在這個時候,在士兵當中有十餘騎慢慢行來。當頭的一騎是一匹高大的白馬,在馬上端坐着一個英俊的将領。
這将領生的英氣十足,面白如玉,濃眉大眼,唇紅齒白,雙目有神,非常惹人喜愛。
人群當中不少女眷看到這個将領,不由得兩眼放光,紛紛翹腳,想要将他看個清楚。
隻見他被背寶劍,馬挂長戟,铠甲整齊,長發高束,騎在馬上,威風凜凜,不怒自威。
不少未嫁的少女都眼睛放光的看着他,這樣的風流郎君才是她們心目當中的人選。
在人群當中,一個青年和一個少女也在人群當中尋找。少女看着軍隊不斷過來的士卒,對身邊的青年問道:“大兄,可曾看到叔父?”
青年和少女都是一身裘衣,看樣子家裡應該很富有。青年眼中望向士卒當中,也有一些焦急,因為軍隊全部過來,要是沒有看到叔父的話,就說明叔父可能出事了。
班師回朝的時候,就是很多人接親友的時候。青年雖然心裡焦急,但是卻沒有說出來,而是耐心的對妹妹說道:“還未曾,應該是在後面。”
“我看到了,叔父在那邊!”少女突然指着軍隊當中說道。
青年跟着看過去,也發現了叔父。他臉上也露出了欣喜的神色,然後他突然眼睛一亮,突然發現叔父後面有一匹高頭大馬,上面坐着一個青年。
少女也看到了這個青年,眼睛也被吸引了過去,目不轉睛的看着他。
這個青年自然就是劉充了,面對長長的人牆,他心裡不由得有點緊張。面對十多萬的敵人,他從來都沒有緊張過。
兩邊人群的眼光絕大多數都停留在劉充的身上,骕骦太過于引人矚目,而他本人也引人矚目,想要不吸引人目光都做不到。
雖然迎接的人牆很長,但是終究有走完的時候。劉充終于來到了中東門,過了中東門之後,軍隊就開始各自進入駐地。北軍駐紮在洛陽北部,吳匡過來和劉充說道:“長恭完事之後,可以來永和裡找我。”
永和裡是在城北的居民區,這裡住着官員和地主,是洛陽良家居民區。
“等我觐見陛下之後,便去拜見吳都尉。”
和吳匡告白之後,劉充就跟着皇甫嵩向南宮的北門而去。到了本門,諸人下馬,劉充将骕骦交給王彥章,将描金戟和太阿劍都交給親兵拿着。
雖然劍可以帶進皇宮,但是近大殿之前也要解下來。所以劉充幹脆就全部都解下來,省的費兩遍事。
跟着皇甫嵩進入南宮,劉充就看到南宮當中有五排宮殿,鱗次栉比,井然有序。
這些宮殿豪華富麗,門阙高聳,南宮朱雀門的門阙在四十五裡外的偃師縣都能看到。
從北門進入之後,中間第四個宮殿便是崇德殿。崇德殿是皇帝議決軍政大事的地方,此次皇甫嵩平叛歸來,當然要在崇德殿接見功臣。
此次觐見皇帝的功臣有十餘人,都是功勳卓著的人,其中就有皇甫嵩、宗員、劉充還有劉備,其中劉備是因為下曲陽奪旗之功才入選的。
在進殿之前,衆人換上禮服,也就是祭祀的時候穿戴的衣冠。換好了衣服之後,劉充等人在殿外等待,因為不足兩千石,是不能随便進宮殿的。
等了兩刻鐘左右,才有宦官前來傳旨:“宣諸校尉、都尉觐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