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大宋武夫

第二十七節從泰山到五台山

大宋武夫 引弓 2286 2024-01-31 01:13

  石秀和段錦柱帶領先鋒隊在前面開路,朱仝在中間壓陣,索超殿後。在那位石秀的帶領下,大隊人馬摸着黑出發了。

  大家深一腳淺一腳地走着,不時有人摔倒,但沒有人吭一聲。後面的人緊盯着前面人胳膊上的白布,默默地加快步伐。人們幾乎不是用腳闆,而是用腳尖走路。走着走着,忽然山影遮天,危崖欲墜,一片黑古隆冬,誰也分不清哪是道路,哪是懸崖。探馬在找路,其他人在摸路。不知啥時這路又彎彎曲曲折到懸崖邊上,大概就是這裡著名的險地的老鷹嘴吧!

  不一會兒,大隊人馬就過了岈山,大家都松了一口氣。可就在這時,後面傳來了一陣馬蹄聲。原來,剛才金兵發現有人走動,找了一段時間,卻沒有一個人影,于是就派騎兵追來。

  大家就地隐蔽,屏住呼吸,一動不動地握着兵器,等待金兵靠近。正好當時麥子已長得很高,麥浪成為宋軍的保護色,金兵騎兵嘩嘩地過去了。

  拂曉,朱仝率部平安到達了東平以東的無鹽村和南陶城,張榮和楊雄準備了有幾千人份的幹糧在這裡等着,總算突圍成功了。

  朱仝問道:“宋大哥沒來麼?”

  楊雄和石秀對視一眼,都沒有說話,他們奉命在宋江手下潛伏,不會冒失的談論宋江。石秀此次見宋軍勢頭不妙,便光明正大的上報到郓城。

  宋江不知道起了什麼心思,空喊了幾聲去救援,就是不見動靜,唯有張榮急不可耐,他見宋江毫無動靜,便私自帶着部屬出來了。

  楊雄見張榮跑出來,便去禀告宋江,宋江道:“張榮這厮,張榮兄弟也太冒失了。他人單力薄,這樣一去還不是羊入虎口?”

  楊雄這才請命道:“哥哥勿慌,小弟願往接應。”

  “兄弟肯去,那是最好,一定要把孩兒們帶回來呀。”

  楊雄這才出得郓城。

  楊雄和石秀不說話,可急壞了張榮,他大大咧咧的說:“俺張敵萬是來投軍的,空手無以為敬,特占了五十多個辮子腦袋,請朱刺史點驗。”

  朱仝有點念着和宋江的舊情,先誇贊了張榮一番,随後說道:“宋大哥已經約定招安,待到了那日,兄弟少不得一個校尉。”

  張榮道:“俺可能等不及了,現下就來投軍,願為團練麾下一小卒。”

  朱仝急道:“兄弟可不要傷了義氣啊。”

  索超在一旁說道:“張敵萬前來投軍,說什麼傷了義氣。”兩人雖然以朱仝為主,但索超是提舉團練司,馬上就要升團練使,官階還高過朱仝,他這麼一說,朱仝便不好攔着張榮,就這樣,張榮成了索超手下一名副都頭。

  吳革、朱仝、索超等人,逐步在泰山以西站住了腳跟,他們非常擔心汴梁的戰事,派人向河北行軍司請示,如何支援汴梁。

  一直等到八月下旬,才等到行軍司的回信:“在泰西穩步發展,靠攏運河,汴梁穩如泰山。”

  行軍司實際是轉發的呼延庚的命令,呼延庚已經通過樞密院下令:“以汴梁吸引金兵主力,而河北的呼家軍則趁機‘恢複晉冀魯豫’。”河朔六鎮的主力之一天雄軍,已經順着滹沱河安然越過了太行山,到達五台山下。

  “呀呀,你看那山頂,就是和天連着的地方,那裡叫鴻門岩。”老鄉介紹說,“三伏天,也飄雪花哩。從腳下到鴻門岩五十裡,從鴻門岩下山到合懷鎮也是五十裡。”

  隊伍沿着一條彎曲的布滿石子的路開始上山。這條路先是在山腳下盤繞,稀疏的村莊分布在路的兩旁,座落在山坳裡。

  山區的村莊不單分散,一般也都很小,房屋都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山地的形勢,有的競抽在山璧間,一塊懸空突出的岩石做了前槍,後面郁直的岩石成了後璧。還都是就地取材,石頭砌琦,山木支架,石闆蓋頂。正是中秋時節,家家戶戶的房頂上都堆着一些剛剛收下來的東西,從人們的臉上,洋溢着收獲帶來的喜悅。

  這裡本來生活貧苦,又有金兵肆掠。但經過建炎二年以來,河東數場大戰,以及馬擴持之以恒的建立保甲,推廣軒轅道,河東大部已經以五台為中心,為宋朝所收複

  越往上爬,人煙就越少,天氣也越冷。本來就很寂寥的山野,更加顯得肅殺。但是,發黃變白的茅草,卻還在秋風中抖擻着精神。也有蒼鷹在山頭飛掠,也有大雁在高空啼鳴。

  軍漢們在這荒涼的山地行進,淩峭的山風穿透了他們們單薄的衣衫,路上的石子磨破了草鞋。有人踢起了一個石子,滾下那萬丈深溝、于是便響起了一陣隆隆的聲音。他們走得很急很快,不時地用手抹着汗水。汗水滴落在滿是石頭的道路上,立時就結成了一層薄冰。

  但這行進的艱苦,壓抑不住戰鬥的熱情,在五台山麓上行走的,是呼家軍的主力軍之一,天雄鎮撫司。這隊人的中每一個軍漢都知道,“恢複晉冀魯豫”,意味着反攻的開始。

  他們被戰鬥熱情所漁發,在山谷間喊起了号子,這一條條人迹稀罕的山谷,就被這英雄豪邁的呼嘯聲充滿了。山溝裡石闆小屋的炊煙,和山頭飄蕩的薄雲,被風吹在一起,就再也分不清哪是輕煙哪是流雲了。大軍們就在這煙雲裡穿行。

  當他們到了鴻門岩時,果然飄起了雪花。翻過鴻門岩,他們忽然看見了蔥翠的松柏。這是一個很大的山懷,四周有山峰環抱。他們看到了金黃碧綠的寺廟的脊頂,并且不久就聽到了有節奏的叮鈴叮鈴的聲音。他們不知道這聲音是從哪裡傳來,等走近了才看到是寺廟的風鈴,被風吹動,發出了這樣好聽的聲音。

  一位老年的僧人,走出寺院,擋在道口,向戰士們合掌緻敬,微笑着請部隊休息吃飯。穿着同樣黑色裂裝的樂師們組成的樂隊,吹奏着箫管長笛,敲打着皮鼓小鑼,表示歡迎。

  “恭賀馬防使榮升河東承宣使。”這位年老的僧人,就是軒轅道經典的編撰人之一,智真長老。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