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穆之獻策
成功收服劉穆之,讓衛朔十分高興,一路上拉着劉穆之說個不停。
他先向劉穆之簡單介紹了一下河西情況,又當場對其委以重任。
“道和博學多識,遇事不驚,有經國之才。”
“本都護決定委任你為鎮西大将軍府右司馬,協助我全權處理軍務,不知意下如何?”
劉穆之聞言一瞬間激動萬分,就在剛才他已初步了解了河西,曉得大将軍府負責河西一切軍務,而左右司馬屬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高位。
即便之前劉穆之已預感到要被重用,卻也沒想到一來就位居如此顯要職位。
一時之間他感慨萬千,沒想到蹉跎近十年,年過三十仍一事無成,今日竟得償所願。
當下劉穆之撩衣拜道:“臣劉穆之拜見主公。”
“哈哈哈,朔得道和,猶如魚得水也!”
“臣恭喜主公又得一賢才。”
說着崔宏又拱手看向劉穆之道:“劉司馬,歡迎你加入河西。”
“在下敢向你保證,你一定不會為今日選擇而後悔。”
“多謝崔公指點。”
雖說論其職位劉穆之要比崔宏高,可他卻不敢在崔宏面前擺譜。
不說崔宏比他資曆老,再說人家兒子崔浩同是河西重臣,且備受大都護信賴,與左長史宋繇共掌政務。
“來,大家請滿飲此杯,慶祝劉先生加入我河西。”
接下來衛朔、崔宏、沮渠蒙遜、劉穆之四人以茶代酒,共同舉起茶盞。
待茶水入腹,衛朔又向劉穆之歉意道:“道和勿怪,眼下身在江東,行事多有不便,隻能先将就一下。”
“待日後到了姑臧,朔再給你舉辦一場盛大的接風宴席。”
“主公待臣之厚,讓臣已是無地自容,何敢再奢望酒宴之樂?”
“欸,道和此言差矣,爾等皆是朔之左膀右臂,将來要幫我統一天下,不過區區薄禮财貨而已,何足道哉?!”
聽到衛朔明目張膽表示要統一天下,劉穆之坐在那裡安之若素,仿佛早料到似的。
“道和為何不感到吃驚?難不成早有預料?”
劉穆之曉得接下來該顯露一下本事了,不然如何對得起衛朔三顧之恩?
舉杯一敬,車中諸人又一杯茶水下肚,劉穆之略一尋思,道:“自得知主公來訪,臣也曾暗中尋些河西消息來看,故深知主公志向遠大。”
“不知道和對此有何看法?”
“若臣所料不錯,河西下一步戰略将是東入關中,進而成強秦之勢。”
“然也!不過,東入關中并不容易,旁邊尚有北魏虎視眈眈。”
“今秦魏聯姻,其目的不言自明,隻要河西稍有風吹草動,魏秦兩國勢必聯盟共抗河西。”
“假若局勢一旦拖延下去,将愈發對河西不利。”
“須知争鼎天下,有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如慕容垂年邁體衰,失了進取之心,後燕國勢才會漸漸衰竭。”
“可是拓跋珪不同,隻要給他三兩年時間,他必然會重新整合魏國各部勢力,凝成一股強大的戰力,進而趁河西深陷關中時,向東圖謀後燕。”
“一旦河北、幽燕盡屬北魏,河西再想統一天下難矣!”
“所以朔必須趁着慕容垂虎威猶在,拓跋珪尚不敢招惹後燕之際,先平滅後秦才行。”
劉穆之撫掌贊曰:“穆之早年也曾聽說過魏主拓跋珪大名。”
“此人确如主公所言,雖出身胡虜之輩,卻頗有明君氣象。”
“主公不予其坐大之機,實為上上之選。”
“不過,在下冒昧多問一句,既然北魏有圖燕之意,主公可曾想過聯魏破燕?”
“聯魏破燕?”
“明面上是聯魏破燕,實際則是行假途滅虢之計,伺機吞并西燕,搶占河東要地。”
劉穆之雖然出身低,但眼光長遠,智計百出。
在曆史上,對劉裕定鼎霸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猶如荀彧之于曹孟德、孔明之于劉玄德一樣,以至于聽到劉穆之身亡,劉裕不得不放棄關中而回。
衛朔肯在劉穆之身上花那麼多心思,正是不想此人為劉裕所用。
然而哪怕衛朔再高估劉穆之,也絕然沒想到對方腦洞竟開這麼大。
他想了半天,也沒琢磨明白,隻好向劉穆之請教。
“敢請先生細言之,朔洗耳恭聽。”
“從剛才主公所言,一旦河西攻打後秦,因唇亡齒寒之理,北魏勢必會出兵幹涉。”
“既然秦魏聯盟非一時可破,為何一定要拘泥于關中?”
“敢問主公,假若河西出兵後燕,拓跋珪還會像支援姚苌那樣,賣力支持慕容垂嗎?”
“嘶,這……恐怕拓跋珪巴不得後燕遭殃。”
“正是如此,拓跋珪同樣眼饞後燕,隻因慕容垂威名太盛,才不敢輕易招惹。”
“隻要主公派人稍加挑撥,拓跋珪定會轉而與河西聯手共圖後燕。”
“在取得北魏支持後,西燕又是河西盟友,正好可‘借道’而過。”
“取下河東之後,主公可暫時收兵止戈,坐看關中羌人自生自滅。”
“剛開始北魏與後秦或許會同氣連枝,以共抗河西。”
“然随着北魏攜手河西共圖後燕,後秦必将生疑,姚苌難道就不擔心自己步了慕容垂後塵?”
“久而久之,關中必亂,屆時主公再由蕭關、蒲坂、膚施三面進軍,何愁關中不平?”
聞之,衛朔沉吟良久,語氣凝重道:“此事事關重大,非一時可下決心。”
“你我且先談到這裡,待日後回到河西,再與衆人詳加商議。”
……
這一次衛朔南下江東沒白來,不但成功打開南方市場,還順手拐走四個大才。
衆人一行順利回到客棧,正要收拾東西離開,不料又有兩人找上門來。
确切的說,人家是來找高進之的。
來者之一正是高進之的過命朋友薛彤,另一人則是薛彤好朋友即大名鼎鼎的檀道濟。
曆史上,三人便是互相介紹而相識,最終成為彼此親密戰友。
高進之投效河西不久,衛朔就想起另一猛将——薛彤,遂讓高進之寫信召之。
之所以隻召薛彤一人,除了此刻高進之還不認識檀道濟外,衛朔也沒把握招募檀道濟。
雖然衛朔十分渴望得到檀道濟這員名将,可他深知機會渺茫。
檀道濟與薛彤、高進之不同,人家雖然也是寒門出身,但家中有不少人都做官。
比如檀道濟大哥檀韶乃本州從事,二哥檀祗也為孫無終參軍,并與劉裕交好,其叔父檀憑之還曾擔任過司馬道子行參軍(非正式官職,由各公府自行任命,地位略低于參軍)。
檀家與劉穆之家相似,雖然比不上豪門世家,卻也比赤貧百姓好上百倍。
薛彤接到高進之書信後,得知兄弟投靠了河西,除了放下心來,也替對方由衷高興。
在書信當中,高進之告訴薛彤,過段時間他将随大都護前往京口,屆時請他前往相會。
得知兄弟不日将抵達京口,薛彤既激動又興奮,尤其還能見到名震天下的大都護,不由讓他高興不已。
後來有一天,檀道濟來訪,薛彤遂又将此事說與對方聽。
檀道濟聽後沉吟片刻,最後表示也想見一見大都護。
原本薛彤就有意介紹檀道濟與高進之認識,自然不會拒絕。
于是,就有了今天這場别開生面的見面。
衛朔沒想到檀道濟也來了,不過既然送上門來,也沒理由放過不是?
随即他出言邀請道:“進門即是客,既然大家都認識,不妨進來喝一杯如何?”
面對衛朔誠摯邀請,檀道濟、薛彤互相看了一眼,昂首步入房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