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柳城陷落
p
高湖見雍王半響無語,遂低低歎了口氣道:“看來燕國真沒救了。”
接下來他長歎一聲,默然不語。
倒不是高湖對燕國有多忠心,而是為燕國崩潰而唏噓不已。
想當初,淝水之戰後,慕容垂兵進河北,氣勢如虹,幾乎兵不血刃規複舊土。
可誰能想到,十年過後,強橫一時的後燕帝國猝然崩塌。
速度之快超乎很多人預料,比前秦淝水戰敗還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大淵,你有沒有想過離開遼東?”
讓高湖撤離遼東,不過是衛朔一時興起。
他可惜高湖這個人才,不願對方像曆史上那樣投奔拓跋珪。
當然了,他也可以強留下高湖,或者殺了對方。
但若想收為己用,自然不能采取激烈手段。
“你覺得這樣下去燕國還能撐多久?”
“眼下燕國地不到一州,人不過十幾萬,如何是魏與高句麗對手?”
“而河西又鞭長莫及,燕國滅亡之勢已不可阻擋。”
“若是大淵繼續滞留遼東,除了為燕國陪葬外,恐無其他出路。”
“不若您當機立斷,率親族子弟乘船南下,不知大淵意下如何?”
高湖默然,他很清楚燕國撐不了多久。
隻要魏軍拿下柳城,龍城必然不保。
衛朔拍了拍高湖肩膀,緩緩對他道:“大淵不妨好好考慮一下,隻要你決定跟随孤,孤一定會熱烈歡迎你。”
高湖默默地點了點頭,他内心也确實希望輔佐雍王統一天下。
但高家人數衆多,又跟燕國牽扯很深,想要直接脫離不太容易,他必須考慮周全。
高湖離開後,衛朔讓人把劉穆之找來,詢問水師北上接人是否可行。
劉穆之被衛朔天馬行空的計劃吓了一跳,震驚道:“主公,您真打算讓水師北上接人?”
“是呀!道和不是說夷洲缺人,而眼下江東之亂已平,正好可以把遼東漢人遷過去。”
“可……可,怕是慕容會不同意吧?”
“他不同意又能怎樣?眼下其已是自身難保,哪裡還顧得上咱們?”
“大不了支援北燕一批軍械,慕容會還能因為這個跟河西翻臉?!”
“讓高湖帶人從遼東撤離,等于從側面削弱魏國。”
“雖然這不一定起到什麼決定性作用,但任何戰略優勢不都是一點點積累起來的?”
“想當初,我們吞滅後秦為何如此順利,不都有賴于之前一系列布局?”
“高湖乃燕國漢族勢力代表,他若南下投奔河西,勢必将帶動一大批人才過來投靠。”
“這不光能加強河西本身實力,也是從側面削弱魏國。”
“沒了這些人才,拓跋珪光得到一酷寒之地,對魏國實力沒什麼顯著加成。”
“原來如此,主公深謀遠慮,臣不及也!”
……
遼東柳城主将叫做段矶,乃段氏鮮卑出身,目前任燕前将軍一職。
段氏作為鮮卑大族,與慕容鮮卑、拓跋鮮卑皆有姻親關系。
尤其與慕容鮮卑聯姻最頻繁,段部女子所生子嗣不少當了諸燕的太子、皇帝。
慕容會立足遼東後,除了重用慕容氏子弟外,段氏子弟也被委以重任。
段矶長得虎背熊腰,頗為勇武,又出身好,被慕容會派到柳城鎮守。
但因為後燕防禦重心是臨渝關與龍城,故柳城守軍并不多,隻有不到三千人。
但前線駐軍被拓跋珪擊破後,段矶主動收集各地敗兵,如今城内兵力已達五千人。
城頭上,段矶目光憂慮地凝視着遠處的魏軍大營。
雖然魏軍首次攻打柳城失利,但對方絲毫沒有罷休之意,仍把柳城包圍地水洩不通。
段矶很清楚柳城重要性,柳城一旦陷落,後面龍城将直面魏軍威脅。
到那時,哪怕臨渝關再牢固也沒用,北燕将不可避免地走向滅亡。
旁邊副将低聲問:“将軍,我們守得住嗎?”
段矶搖了搖頭道:“城外魏軍是我們數倍,城内守軍又士氣低落,柳城遲早會陷落。”
頓一下,副将又低聲問道:“高句麗那邊還是沒有援軍過來嗎?”
段矶眼中露出憤恨之色道:“大王已數次向高談德求援,但高談德始終沒有任何回應,本将越來越覺得魏國與高句麗之間達成了某種協議。”
副将駭然道:“難道高句麗真欲聯合魏國滅我大燕?”
段矶冷哼一聲道:“龍城那邊早傳來消息,高句麗大軍一直在邊境徘徊。”
“假若高談德真有意援助大燕,其大軍早該越過邊境。”
“如今他陳兵邊境想幹嘛?其目的不言而喻。”
副将沒有再問什麼,而段矶也沉默了下來。
高句麗竟跟魏國有勾結,如今這形勢對燕國越來越不利,
良久,副将歎了口氣道:“那……那也就是說我們隻剩下向河西求援這一條路?”
段矶仍然搖了搖頭道:“眼下大廈将傾,向誰求援都沒用!”
“更别說,就算河西願意出兵援助,人家還能長翅膀飛過來不成?”
“坦率地說,我覺得河西恐怕已放棄遼東了。”
副将苦笑一聲道:“難得河西不需要大燕牽制魏國啦?”
“以前或許需要,但眼下……哼!”
兩人正說着,一名士兵飛奔而來,急聲禀報道:“啟禀将軍,城外魏軍特使求見。”
段矶與副将對望一眼,眼底閃過一絲喜意。
他們很清楚,這個時候魏軍派人過來,十有八九是要勸降。
對于投降魏國,段矶自然不會拒絕。
别說是他,燕國内有大把人想要投降魏國,隻是沒機會罷了。
真正想要跟魏國決一死戰者,業隻有慕容會、慕容農等一些慕容宗室子弟。
段矶忙吩咐道:“速帶特使過來!”
不多時,一名男子快步走來,躬身行一禮,呈上了一封信。
“奉我家大王之令,特來柳城給段将軍送信!”
段矶連忙接過書信,打開後細細看了起來,不一會兒臉上露出幾絲笑容。
“回去告訴你家魏王,就說本将願聽從安排。”
……
魏軍大營位于柳城西南數裡外曠野裡,共有四萬餘人。
當初拓跋珪得了張兖獻計,遂決定繞過臨渝關,秦率偏師偷渡盧龍道,直襲龍城。
雖然當初拓跋珪困頓臨渝關下不得寸進,但其沿盧龍道北上時可謂勢如破竹。
短短不到一個月,大軍便從盧龍塞直抵遼東重鎮柳城。
柳城乃魏軍進攻龍城的最後一道屏障,隻要拿下柳城,便可兵臨龍城。
原本他是要直接揮兵攻打,但張兖卻建議他試着招降城内守軍。
考慮到魏軍不擅攻城,加上招降敵将帶來的政治影響力,拓跋珪采納了張兖建議。
大帳内,拓跋珪負手來回踱步,目光不時瞥向賬外。
在他身後挂了一副巨大地圖,上面布滿了各種線條,代表着敵我進軍路線。
正當拓跋珪等得不耐煩時,賬外忽然傳來侍衛禀報聲。
“啟禀大王,使者回來了。”
“讓他進來。”拓跋珪心頭一跳道。
隻見一人快步走進,單膝跪下道:“啟禀大王,臣不辱使命,已成功說降段矶。”
“好!哈哈哈,真是太好啦~!”
不戰而得柳城,讓拓跋珪大喜過望。
這下他不僅打開了東進龍城大門,還擁有了一處落腳地。
如此一來,魏軍将完全占據主動權,處于進可攻、退可守之勢,處境大為改觀。
“大王,柳城已下,龍城已不足為慮,北燕滅亡指日可待。”
“不過,即使北燕滅亡,高句麗卻依然不可小觑啊。”
“眼下其已奪得整個遼東半島與漢四郡,難保其不會繼續打遼河平原主意。”
“嗯,洪龍所言甚是!北燕已不足為慮,反倒是高句麗對遼東威脅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