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治蜀之議
p
隆安元年,伐蜀之戰進展非常順利。
捷報一封接一封傳入長安,讓河西上下為之歡欣鼓舞。
十一月上旬,再有捷報傳來,稱桓振效仿名将鄧艾,成功偷渡陰平小道。
而後桓振吓退江油關守軍、半路伏擊谯明子、又詐取涪城,徹底敲響了西蜀喪鐘。
當谯縱南逃、成都不戰而降消息傳來,河西上下一片歡騰。
拿下蜀中,河西終成強秦之勢,在争霸天下之中,徹底占據上風。
可以這麼說,隻要河西不犯嚴重的戰略性失誤,未來一統天下幾乎是闆上釘釘。
這讓河西對各地人才更有吸引力,也更有利于河西招撫一些搖擺、中立勢力。
長安,未央宮偏殿内,雍王正跟内閣成員商議治蜀事宜。
“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治蜀後治。”
原本這是明末歐陽直公所作《蜀警錄》中的一句話,如今被衛朔提前講了出來。
也不知為何,他一接到蜀地捷報,嘴中就莫名其妙地冒出來這麼一句。
崔浩、宋繇、劉穆之、王鎮惡等均是眼前一亮,頓覺此言道盡治蜀之艱難。
先不說以後蜀地曆史如何演變,單就兩漢以來曆史講,确有諸多實例可應證這句話。
前漢末年,天下紛擾,群雄競起,公孫述自稱輔漢将軍兼領益州牧,割據蜀地。
後漢末年,劉焉為避世亂而自請為益州牧。
後來他以米賊作亂阻斷交通為由,主動中斷了與中央聯系,呈半獨立狀态。
甚至劉焉還私做輿車千餘欲稱帝,成為三國時代最早的一批割據勢力。
西晉末年,雖有“八王之亂”在先。
但在晉朝疆域内率先割據稱帝者,卻是在蜀地自立的成漢政權。
衛朔坐在上首,目光從九位内閣成員身上一一掠過,向衆人讨教治蜀良策。
“眼下蜀亂已平,接下來當以治蜀為先,具體如何施政?還請諸位暢所欲言。”
宋繇砸吧了一下嘴,感歎道:“唔~這個……曆來治蜀乃當權者一大難題!”
“個中原因實難講清,但臣以為與蜀中漢夷混并、矛盾複雜不無關系。”
“除此之外,交通不便更是蜀地不穩且不易治理的重要原因。”
“或許正有鑒于此,使得曆代王朝很難直接管理蜀地,隻能委以要員。”
“可一旦所托非人,不僅不能完成治蜀重任,還會激發矛盾,造成動蕩。”
“甚至嚴重時,還會讓奸賊乘虛而入,以一隅對抗全國。”
“從公孫述,再到劉焉,無不因朝廷所托非人,最終導緻蜀地割裂。”
“想當年,鐘會統軍滅蜀,同樣是看到蜀地山川險要,竟野心勃勃想要割據一方。”
“幸虧衛瓘處置得當,不然晉室怕是沒那麼容易統一天下。”
“故臣以為治蜀須從兩方面入手:其一改善蜀地交通,以加強其與外界聯系。”
“其二慎選官吏、分權制衡,不給宵小可乘之機。”
其實很早時候,古人便認識到了交通的重要性。
古代官府也知道唯保持交通便利,才能保證官府政令通達,維持地方統治。
這才會有秦始皇大力整修馳道,曆代官府才會加大對官道、驿路的建設與管理。
對一向閉塞的蜀地而言,交通好壞顯得尤為重要。
“體業言之有理,孤也以為改善交通條件乃治蜀中重要一環。”
“我們不可能依靠幾條破損棧道來溝通蜀地,必須加大蜀中道路橋梁建設。”
“這樣吧!下去後讓轉運部圍繞蜀地制定一個交通發展長遠計劃。”
“弄好後,再上報内閣讨論。”
“諾!”
“主公,除了加強道路交通建設、慎選官員外,臣覺得還應把漢中劃歸雍州管轄。”
“嗯?且先說來聽聽。”
“衆所周知,漢中乃蜀地屏障,夾在關中與蜀地之間。”
“若漢中歸蜀地管轄,萬一有人效仿公孫述與劉焉,他們隻需關閉秦蜀古道,則朝廷勢必反應不及。”
“相反若把漢中劃歸雍州……嘿嘿!”
“隻要有人敢割據蜀地,大軍可及時從漢中南下,平定叛亂。”
“如此一來,便再也不虞擔心有人割據蜀地作亂,還怕什麼天下未亂蜀先亂。”
“主公,左仆射此議甚好,臣附議。”
宋繇此言一出,頓時震驚了衛朔,也引起其他人極大興趣。
若宋繇是現代人,他這樣說,那衛朔絕不會感到吃驚。
因為這正是現代行政劃分方式,幾乎是人盡皆知的常識。
但宋繇是貨真價實的古人,他能想到這一點,不得不讓衛朔感到欽佩。
無論是從地理、氣候,還是從人文風物,漢中都更接近蜀地,理應劃歸益州。
然而,蜀道艱險!
如果将漢中劃入益州,一旦益州當權者未來與朝廷産生産生隔閡,意圖割據或對抗。
他隻需堵塞蜀道,便可以阻擊來自外界的朝廷大軍。
從秦國将巴蜀納為郡縣以來,蜀地曾多次建立割據政權,并遊離于中原王朝之外,甚至動辄延續數十年。
這一次若非河西反應迅速,一旦讓西蜀成了氣候,絕不可能像眼前這樣順利平定叛亂。
其實,曆代中原王朝早意識到了這一點,也都采取了類似舉措,比如分益州設梁州。
但分設梁州并不合時宜,因為有大巴山阻遏,使得漢中郡與其他郡縣交流幾近于無。
這樣一來,梁州等于隻轄漢中一地,沒有起到應有的制衡作用。
反倒不如像宋繇說得那樣,将漢中劃歸雍州,将蜀地設為益州一個大州。
當新益州、雍州州郡劃分商議妥當後,衛朔便提出遷蜀地豪強北上。
遷地方豪強至京城,是古代官府加強統治的一種手段。
益州這個地方太封閉,與外界交流太少,容易形成割據勢力。
衛朔提出遷蜀中豪強北上,除了預防有人鬧事外,也是方便治理蜀地。
畢竟有地方豪強在,官府想要推行什麼政策都不方便。
“隻是該以什麼名義遷?總不能強遷吧?”
“強遷?若是引發動亂呢?”
“可若不用強,那些豪強又豈會乖乖聽話?”
正當衆人議論不休時,卻見韋道福從外面匆匆而入,口中喊道:“大王,蜀中急報!”
這一聲喊,頓吸引了所有人注意。
衆人眉頭微皺,心中隐隐有一絲不詳預感。
果然,隻見雍王打開急報掃了一眼後,頓時臉色變得鐵青。
“哼!看來我等擔憂不無道理,蜀地才剛被平定,便還有人敢頂風作案。”
“主公發生了何事?”
“數日前,蜀中氐人渠帥侯産德據涪城造反,不過已被買德平定。”
“為了徹底穩定蜀地,買德已開始着手清洗蜀中豪強與胡虜渠帥。”
“主公,這不正好可借機遷蜀中豪強北上?”
“沒錯!孤也是這麼想的。”
“體業,你馬上以内閣名義行文蜀中,讓買德将蜀中豪強遷來長安。”
“諾!臣遵命。”
“眼下新長安建成在即,加上鹹陽、霸城、長安舊城等幾座衛星城,急需人口填充。”
“把蜀中豪強遷來,既可穩定蜀地局勢,又能繁榮長安,可謂一舉兩得。”
在接下來一段時間裡,各地河西軍輪番出動,将蜀中上百豪強世家、胡虜渠帥強遷長安。
等他們離開後,王買德立即派人收繳其部曲與田産。
與此同時,益州刺史董方、郡守馮跋等各級官吏抵達蜀地,開始着手推行均田制。
此後,川蜀漸漸穩定下來,并最終大治,成為河西穩定大後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