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改造西域
p
随着龜茲投降、疏勒滅亡,單單剩下一個于阗自是獨木難支,在王買德、沮渠男成兩面夾擊下猝然崩潰。
大戰之後,河西軍對西域各國王室進行了殘酷清洗。
大量王族男子被有計劃殺掉,單單留下少數貴族及普通百姓。
至此,蔥嶺以東、天山南北廣大領土盡歸河西所屬。
不過,這并不意味着萬事大吉,如何保持西域穩定,做到長治久安才是最大難題。
西域的地理環境很特殊,氣候幹燥,大部分是荒無人煙的沙漠和戈壁,環境十分惡劣。
隻有在一些地勢比較低的地方,地下河水湧出地面,才會形成了一片片綠洲。
幾乎所有西域人,全生活在綠洲當中。
綠洲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農耕、遊牧兩大文明都不相同。
而綠洲的特别之處在于,在這一小塊土地上,水量的差别可以很大。
水源附近含水量很高,土地可以種成良田。
離水源越遠,土地越幹旱,偏遠到一定程度隻能長牧草。
而再偏遠的地方,則隻剩下了沙漠。
為了最大化的利用土地資源,人們自然會選擇在水資源最豐富的地方種田,在比較幹旱的地方放牧。
所以綠洲文明的生産方式是農、牧結合,又因為綠洲面積有限,導緻域畜牧并非像遊牧民族那樣逐水放牧,隻能局限在綠洲内部。
綠洲文明另一個特别的地方是,綠洲和綠洲之間距離非常遙遠。
相對于整個西域的沙漠和戈壁來說,綠洲所占的面積比例非常小。
綠洲和綠洲之間的距離很遠,常常達到數百裡地。
中間都是荒漠和戈壁,環境惡劣,往來行走十分危險。
換句話說,綠洲之間的交通成本極高。
所以大部分綠洲都采用自給自足的經濟模式,和其他綠洲的交流很少。
因為綠洲面積有限,導緻能夠産出的糧食很有限,能供養的軍隊也很少。
甚至集全西域之力,也無法提供足夠補給,讓一定數量軍隊穿過廣闊的沙漠和戈壁,往來于整個西域之間。
而這恰恰是曆史上西域分裂成數十個小國,卻始終無法形成統一的根本原因。
當中原帝國試圖控制西域的時候,也将面臨了同樣問題。
和中原帝國不能長期占領草原的理由一樣,綠洲出産的糧食有限,中原帝國同樣不可能在西域長期駐紮大量軍隊。
即便強行占領每一處綠洲,由于綠洲之間交通不便,最終駐軍也會自立成為新的小國。
因此,曆史上凡經營西域者,多是采用用邦交手段籠絡,甚少直接占領。
換句話說,曆代中原帝國在西域的統治和在農業地區是不同的。
并沒有建立起廣泛的郡縣制,也沒有在各處派遣官員直接統治,而是隻統治了幾個重要的據點。
其餘地方是靠小國附庸來間接統治,中原帝國在西域的地位,有點類似于武林盟主。
但是依靠邦交固然能讓西域諸國奉中原帝國旗号,然而這種手段往往治标不治本。
每當中原出現動亂,西域就會脫離華夏自立。
哪怕兩漢有定遠侯班超經營長達三十年,仍然免不了有動亂爆發。
……
“大都護,勝了,勝了,西征軍勝了。”
“恭喜大都護,剛接到斥候急報,西征軍已拿下蔥嶺以東大片領土。”
“是嗎?快把急報拿來讓朔瞧瞧!”
衛朔急忙接過沮渠蒙遜遞上來的急報,打開後飛快浏覽起來。
果然,上面詳細寫了王買德、杜進兩人共滅西域諸國的過程。
“好!如此一來,西域将徹底歸屬我河西。”
衛朔興奮地對衆人道:“自張骞通西域以來,西域諸國總是降而複叛。”
“兩漢雖有定遠侯經營西域三十載,仍然免不了有動亂爆發。”
“河西堅決不能再走前朝老路,不知諸位可有計策教朔,以便讓西域成為華夏固有領土。”
“主公,曆史上西域之所以叛亂,除了外力影響外,很大原因在于中原王朝衰落。”
“隻要華夏保持強盛,西域幾乎不敢背叛。”
“呵呵,任何王朝都不可能保持長盛不衰,總有衰落的一天。”
“還請諸位暢所欲言,怎樣才能在王朝衰落時,依然保證西域從屬華夏?”
“如此方能從根本上,預防西域降而複叛。”
大都護此言一出,衆人紛紛陷入沉思。
也不知過了多久,隻見劉穆之霍然起身。
他拱手朗聲道:“主公,臣以為西域之地之所以會經常發生叛亂,主因有三。”
“其一,西域當地有獨特的文化與文明傳承,他們與中原文化有本質區别,對華夏隻有仰慕之心,卻無歸屬感。”
“華夏強盛時,西域諸國不管是從安全考慮,還是從經濟角度出發,紛紛歸附華夏。”
“華夏一旦衰落,由于西域缺乏歸屬感,故而才會一而再再而三選擇背叛。”
“其二,中原王朝從來沒把西域當成華夏一部分,隻把西域各國比喻成土蠻夷族,難以教養。”
“因為不夠重視,自然不會費力氣去經營與管理。”
“而任何地方一旦缺乏有效管理,自然免不了發生動亂。”
“其三,造成西域經常降而複叛的重要原因還有地理影響。”
“西域沙漠化十分嚴重,中原王朝實現直接管理成本太高,隻能采用粗放式管理。”
“好,道和說地不錯,将經營西域之困難講得十分透徹。”
在對劉穆之給予很高評價後,衛朔話音一轉道:“既然經營西域如此困難,本都護為何還要堅持下去呢?”
“思索該問題,需從從大戰略高度來考慮。因為經營西域從來不是局部問題,而是全局性的。”
“對華夏而言,經略西域,不僅是對外貿易的需要。”
“更在于通過構建有利的周邊安全環境,防止和打擊北方遊牧民族的騷擾和入侵。”
“華夏民族自誕生以來,便始終面臨北方遊牧民族威脅。”
“西域,如今已成為中原對抗北方遊牧民族的戰略側翼。”
“勝了,中原王朝不僅可以消除遊牧民族威脅,還可向西發展,維護絲綢之路安全。”
“所以,如何經營好西域,将是維護中原王朝生存與發展的重大戰略問題。”
“對于剛剛道和所言三大難題,朔以為可從幾個方面着手解決。”
“第一步:滅其國、絕其祀,将一切萌生叛亂的因子扼殺于搖籃中。”
“實際上買德與杜師正按計劃實施當中,曆來叛亂中堅分子都是一些貴族、王室後裔。”
“像一些平頭百姓才不會關心誰當君上,隻要一家人有吃有喝足矣。”
“第二步:要扭轉外界對西域的認識。”
“在座諸位皆是飽學之士,寫文章應該不是什麼難事。”
“接下來朔希望大家在報紙上多發表一些論述西域重要性的文章。”
“從今以後誰要是再敢提西域乃蠻夷之地,别怪朔不念舊情。”
“再以都護府名義跟各報館打聲招呼,以後不準再刊發輕視西域重要性的文章。”
“從今以後,河西上下當将西域看成華夏固有領土,與中原、關中一樣重要。”
“第三步:改善交通條件!”
“交通不便的确是制約西域穩定之重要因素,可如今河西擁有水泥這等利器,還怕什麼地理不便?”
“眼下高昌至上邽段直道即将完工,接下來繼續向西修築直道,一直修到蔥嶺腳下。”
“等将來統一了北地,我們還要将該直道向東延伸至海邊。”
“如此一來,一條橫貫東西的大動脈,将大大加強官府對地方上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