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革新戰法
ps:周五上架,希望大家支持。
視察過南邊要塞後,接下來衛朔開始着手為日後出征朔方革新戰法。
之所以革新戰法,是為了對付北魏騎兵。
北魏乃遊牧部落出身,騎兵力量相當強大,其最強盛時,曾号稱控弦二十餘萬。
如今北魏雖不如鼎盛時期,但近些年在拓跋珪統領下,國勢漸長,兵力已達十萬騎。
河西若想擊敗北魏占據朔方,就必須擊敗強大的北魏騎兵。
說起來對付騎兵最有效手段,自然還是以騎制騎。
但以目前河西實力,别說武裝起十萬騎兵,恐怕連五萬騎兵也很難湊出來。
騎兵不像步兵,給件兵器,稍稍訓練一下就能上戰場。
騎兵需要騎手擁有熟練的騎射本領,不然倉促上陣,隻能淪為被敵人屠戮的下場。
“大家都談談,将來河西軍在戰場上,該如何應對北魏騎兵?”
面對衛朔給出的難題,李暠、杜進、王鎮惡、沮渠男成等衆多将領紛紛陷入沉思。
衆人都是軍中宿将,自然曉得騎兵厲害。
可以說在古代,騎兵相當于現代陸軍中坦克,沖擊力強,速度快。
一般情況下,步兵遇到騎兵除了被動挨打,幾乎毫無還手之力。
“北魏騎兵對河西軍的确是一大威脅,而朔方、河套一帶地勢平坦,無險可守。”
“若不早做打算,河西軍一旦碰上北魏騎兵,很有可能一敗塗地。”
“是呀,河西隻有七廂騎兵,其餘皆為步兵,碰上以騎兵為主的魏軍,還真頭疼。”
“眼下即便再擴編騎兵,時間上也來不及。”
“實在不行隻能讓步騎混合,協同作戰,以應付北魏騎兵沖擊。”
“步騎協同是必然選擇,關鍵是如何協同?”
“按照涼州鐵騎傳統戰法,一般将步兵置于中軍,負責正面狙擊敵騎兵,左右兩翼布滿輕騎,實施迂回包抄。”
“這不就是卻月陣麼?”
“卻月陣固然可用來對付騎兵,但關鍵中軍步兵須務必擋住敵騎兵輪番沖擊。”
“不然,一旦中軍崩潰,即便兩翼騎兵迂回包抄到位,亦是無用。”
為了鍛煉部下,衛朔坐在主位上,不發一言,隻靜靜聽麾下将領議論紛紛。
過了很長時間,衆将意見漸趨統一。
衆人一緻決定借鑒涼州鐵騎戰法,擺出卻月陣以對付北魏騎兵。
“好,既然大家都看好卻月陣,那接下來請諸位繼續查漏補缺,争取做到萬無一失。”
一提到卻月陣,衛朔不由自主想到将此陣發揚光大的劉裕。
曆史上,劉裕北伐時,其靠卻月陣,僅以兩千步兵大破北魏三萬精銳騎兵。
經此戰,卻月陣威名大振,為後人津津樂道,以至于一談及如何以步制騎,必言卻月陣。
但是衛朔卻知道,劉裕能以步制騎、以少勝多,并不僅僅是靠步兵,其中尚有車兵、水兵協同作戰。
實際上,那是一次諸兵軍協同作戰之典型戰例。
特别是車兵,在協助步兵抵禦北魏騎兵沖擊時,發揮了重要作用。
兩晉南北朝時期,随着馬镫發明,使騎兵裝具臻于完備,騎兵戰鬥力日益增強。
甚至不少胡騎當中出現了重甲騎兵,比如前燕名将慕容恪麾下之鐵甲連環馬。
重騎兵具有強大的防護力和集團沖擊力,對沒有裝甲的輕騎或步兵作正面沖擊時,擁有壓倒性優勢。
為了克制騎兵沖擊,漢族中部分傑出軍事家,如劉裕,大膽革新戰法。
讓原本已被淘汰出局的車兵,再次大放光彩,成為應對胡族騎兵的有效手段。
史書記載,義熙五年(409年),劉裕北伐南燕時,燕軍即以九萬之衆抵禦,其中就有“鐵騎萬餘”。
劉裕聞訊後,即令諸軍步行,以“車四千輛,分車為兩翼,方軌徐行,車悉張幔,禦者執槊,又以輕騎為遊軍。軍令嚴肅,行伍齊整。”
當燕軍鐵騎來襲時,劉裕用此陣對抗,雙方激戰過午,未分勝敗。
随後劉裕用計,奇襲後方重鎮後方臨朐(今山東省臨朐縣),大敗燕軍。
對于如何加強卻月陣中間部分防禦力,衆人商量了半天,也提出不少建議,但卻沒有一條讓衛朔滿意。
正當他打算将劉裕經驗講出來時,卻聽左司馬王鎮惡開口道:“欲對付北魏騎兵,臣以為河西軍可借鑒蒙恬破匈奴之戰。秦始皇三十三年,遣将軍蒙恬北擊匈奴,其以三十萬步兵大破匈奴,實現了以步制騎之經典戰列。”
在場衆将中,除了沮渠男成仍是一頭霧水外,其餘衆人無不眼前一亮。
“在這場驚世之戰中,秦軍弩兵、車兵皆發揮了重要作用。”
“尤其是車兵,它讓步兵在平坦地勢上有了依托,不用直面騎兵沖擊。”
“因此臣建議,可在卻月陣中間部位,布置車兵以加強步兵防禦力。”
“車兵不同于騎兵,無需長時間訓練,隻要造出合适戰車來,步兵隻需稍加訓練,即可投入使用。”
“着啊,左司馬之言,讓在下茅塞頓開啊。”
王鎮惡的話仿佛為衆人打開了思路,一時間衆人踴躍發言。其中杜進特意指出弩兵。
“諸位,河西裝備了不少弩兵,可除了在城防上發揮出重要作用外,尚無其他用途。”
“進以為弩兵還有很大潛力可挖,比如在車兵正面狙擊敵騎兵時,弩兵完全可以在車兵身後,發揮弩兵遠程打擊優勢,狠狠殺傷敵人。”
“唯一可慮者,無非大型床弩機動性較弱,需使用大量牲畜拖曳,操作時也得多人配合才行。”
“不過,進以為野戰中無需使用大型守城床弩,完全可裝備中小型床弩。”
“如此車兵、弩兵相互配合,還怕擋不住北魏騎兵沖擊?”
“待最後反擊時,以精銳陌刀為破陣先鋒,然後兩翼配以輕騎包抄,即便北魏擁有大量騎兵又有何懼?”
直到這時,衛朔方才起身道:“剛剛大家暢所欲言,就如何克制北魏騎兵,提出不少有益建議,為日後征戰朔方打下堅實基礎。”
“為了進一步驗證卻月陣功效,朔決定組建一支數百規模的重甲騎兵,以及數千車兵。”
“當諸項準備妥當後,将舉行一場實戰演練,希望大家不要讓某失望。”
“諾!”衆将轟然應答。
結束議事後,将軍府迅速投入到組建重騎兵以及車兵當中。
車兵還好說,畢竟那是老祖宗玩剩下的東西,後人隻需取長補短即可。
因此沒過多久,軍器監便拿出了樣品——廂車。
得益于冶煉業大發展,鋼鐵在河西已不再是緊俏物資,除了可滿足百姓日常需求外,還大量應用在軍事裝備上。
軍器監造出來的廂車,與衛朔在網絡上看到的木質結構不同。
除了後面活動門闆外,其餘三面竟全是鐵質裝甲,防禦能力被大大提升。
而廂車擁有兩個輪子,使其機動性大大增強。
平時可用來裝載士卒、物資,一旦遇到戰事,數百輛戰車可迅速自環結營對敵。
廂車一經推出,立即受到步卒歡迎,皆認為其将大大增強了步卒機動性。
衛朔對此也十分滿意,他立即向軍器監下達指示,要求其盡快造出千輛廂車。
在解決了車兵裝備後,重騎兵裝備倒簡單了,畢竟如今華夏大地上已出現重騎兵,隻需拿來借鑒一二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