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結盟劉衛辰
ps
鄂爾多斯高原,古代稱朔方,由于三面環河,自古是個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
高原西、北兩側分布有西套、後套、前套三條水資源豐富,地勢平坦的平原帶。
按說被黃河環繞的鄂爾多斯高原,應該是很有條件成為農耕文明固有區域。
但不知怎的,曆代華夏諸侯似乎都沒有向該地區移民的企圖。
也正是因為鄂爾多斯高原阻隔,才讓河套平原長期變成一塊‘亞飛地’——中原稍有動亂即被遊牧民族占據。
說白了,在農耕民族眼中,‘缺水’的鄂爾多斯高原,屬于‘不毛之地’。
可是衛朔卻深知,哪怕現代自然環境惡劣十分,鄂爾多斯不也一樣有人居住?
故而在他看來,鄂爾多斯高原必須掌握在手裡,如此才能控制整個河套平原。
眼下朔方大部控制在劉衛辰手中,而前套平原剛剛被拓跋珪占據。
當初為了争奪河套平原西邊賀蘭部牧場,拓跋珪還曾跟劉衛辰爆發過沖突。
當時剛剛被北魏重創的賀蘭部,忽然遭到鐵弗部襲擊。
拓跋珪一看劉衛辰想撿便宜,登時勃然大怒。
當即親率鐵騎出擊,在九原一帶擊敗劉直力鞮,挫敗了鐵弗部染指前套之意圖。
這次沖突為匈奴人與鮮卑人之間,又多添了一筆恩怨。
說起鐵弗部與拓跋鮮卑,雙方恩怨多數因劉衛辰引起,實在是他太能折騰啦。
從公元359年,劉悉勿祈去世,劉衛辰殺死劉悉勿祈兒子,自立為鐵弗部首領始。
一直到公元394年,劉衛辰兵敗被殺。
期間三十五年,劉衛辰相繼在前秦、代(後來是北魏)之間,叛降無數。
特别在公元365年這一年,劉衛辰将見風使舵的本事發揮地淋漓盡緻。
正月時,劉衛辰先背叛代國,代王拓跋什翼犍東渡黃河,輕松擊敗劉衛辰。
而後,劉衛辰不得已又歸降前秦。
七月,朔方穩定後,劉衛辰再次背叛前秦。
這一次背叛讓苻堅大為惱火,遂派建節将軍鄧羌讨伐劉衛辰。
八月,鄧羌在木根山擒獲劉衛辰。
至此,劉衛辰才算是老實下來,意識到前秦強大,老老實實跟着苻堅混。
如果僅僅是這樣,想必曆史上拓跋珪在擊破劉衛辰後,也不會将劉家誅殺殆盡。
最讓拓跋珪對劉衛辰恨之入骨者,乃是因為劉衛辰是覆滅代國的元兇之一。
他無時不刻不想找劉衛辰報仇雪恨,卻一直沒找打合适機會。
前秦覆亡時,劉衛辰趁機霸占整個朔方,實力随之暴漲。
而北魏立國之初,不但實力弱小,内部還不穩定。
拓跋珪一直忙于平定内亂,根本抽不出精力對付劉衛辰。
直到今年,他夥同後燕降服賀蘭、纥突鄰、纥奚等部落,才初步完成内部整合。
原本相安無事的鐵弗部與北魏之間,關系忽然緊張起來,大有一觸即發之勢。
……
恰在此時,史暠奉命東渡黃河來到鐵弗部,拜見劉衛辰。
此行目的旨在試探,試探劉衛辰有無向北魏開戰之意圖。
悅跋城(今巴拉素鎮,位于榆林西四十公裡),又稱代來城,為鐵弗部王城。
城池整體呈長方形,城牆為白泥土夯築,高四丈左右。
經過城門時,史暠還在牆角處發現有馬道,專門供騎兵馳上城頭殺敵。
“拜見大單于。”
劉衛辰瞪着一雙狡詐的眼睛,上下打量着史暠,對這位河西使者充滿好奇。
别看雙方毗鄰,可他甚少關注河西。
隻聽說年初河西爆發了一場内讧,連呂光也随之隕落。
其實不光是他,整個鐵弗部,都很好奇河西人來意。
“特使不必客氣,請旁邊就坐。”
“多謝大單于。”拱手謝過後,史暠也不客氣,昂首闊步走到旁邊坐下。
這時接到父親示意,官居丞相高位的長子劉右代地,忽然開口問史暠。
“不知特使前來有何貴幹?”
史暠先觀察一下左右,發現衆人都靜靜看着他,才朗聲道:“是為結盟友好而來。”
“結盟?你我為何要結盟?”
“諸位,朔方與河西疆界貼近,道義相親,理應敦睦友好。”
“遠古以來,有國有家者,不盟誓而無法同心同德,定然不能長久友好。”
“河西願與貴部互通有無,永結盟好。”
河西冒然來結盟固然讓人懷疑其用意,但對鐵弗部而言,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近來鐵弗部上下均知,大單于有意突襲盛樂,可北魏強大,衆人心有顧忌。
若與河西結盟,等于多了各盟友,将大大提升部落内士氣,有利于穩定後方。
在衆人皆期盼劉衛辰答應下來時,卻見他冷哼一聲,對結盟提議嗤之以鼻。
“訂立盟約?哼,盟約有用嗎?”
“曆朝曆代曾訂下不少盟約,結果怎樣?還不是說背叛就背叛?”
對于一向視盟約為廢紙的劉衛辰來說,所謂盟約最不值得信任。
不然,之前他怎會三番五次撕毀盟約,反叛前秦、代國?
臨來前,史暠早料到會出現這種情況。
他深知劉衛辰此人狡詐異常,既不會自己遵守盟約,也不相信對手會信守合約。
“大單于此言差矣,今日之契約不同于往昔。”
“哦?有何不同?”劉衛辰不置可否,臉上挂着淡淡的嘲諷之色。
“此盟約不牽扯政治、軍事,隻為互通有無,相互通商。”
“如今河西大興工商,急需各種物資。”
“而貴部生産牛羊牲畜,乃至各種動物毛皮,運到河西都能賣個好價錢。”
“貴部急需之食鹽、茶葉、鐵器等,都可從河西購得。”
“如此河西、朔方将互取所需,故而誰也不會輕易背盟,因為損失的不止是對方。”
不得不說史暠建議,很是讓劉衛辰意動。
真要與河西達成盟約,對鐵弗部而言大大有利,有利可圖下,他肯定不會撕毀盟約。
眼下他即将對北魏開戰,急需籌措物資,單單跟後秦交易,已無法滿足要求。
“不知河西具體有何建議?請特使為本單于介紹一二。”
見劉衛辰态度終究松動了,史暠精神一震,遂起身侃侃而談。
“鐵弗部在西邊有兩座城池與河西接壤,其一為賀蘭山東側的飲汗城(今銀川);其二為黃河東岸之果城(今靈武)。”
“隻要大單于願簽訂通商盟約,河西願在兩城設立榷場,以開關互市。”
“屆時,貴部急需之茶葉、食鹽、鐵器等物資,均可通過榷場獲得。”
“而且交易時,鐵弗部不必全以良馬支付,牛羊耕馬甚至羊毛、皮革一樣可用來交易。”
“嗯?”
史暠此言一出,劉衛辰不單單是歡喜了,甚至有幾分吃驚。
他怎麼也想不明白,河西為何會給出這麼好條件,莫非其中有詐?
可劉衛辰左思右想也想不出其中有何不妥,怎麼看鐵弗部都占了大便宜。
打着有便宜不占是傻子的心思,最終他還是同意與河西通商。
劉衛辰哪裡知道,河西此舉在鼓勵他積極向北魏開戰。
隻有這樣,河西才有機會入主朔方。
果然,有了河西大力支持,劉衛辰加快了戰備腳步。
同時河西與朔方之間來往頻繁,大量斥候趁機潛入朔方,一邊打探軍情,一邊繪制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