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戰争從未如此熱血:二戰美日太平洋大對決

★投降真的非我所願

  第四師團打仗的特點是:遇強則弱,遇弱則強。

  大阪人很現實,跟強敵作戰,還是悠着點好,那什麼“萬歲突擊”就算了,上多少死多少,就算僥幸從死人堆裡活下來,缺個胳膊少條腿的,回家擺攤賣菜也不好看。

  在他們眼裡,立功晉級之類的全是浮雲,活着才能繼續談條件,死掉了你就是全身挂滿獎章,那又能如何?

  但大阪人又很狡猾,眼瞅着美菲軍的防禦陣地已遭摧毀,又因被長期的饑病所困,部隊戰鬥非常弱,他們馬上激動起來,認識到這正是趁火打劫的絕好機會。

  如果可以不死,立功晉級誰不想呢?于是第四師團像打了興奮劑,一擁而上,戰至黃昏,該師團已突破了薩馬特防線的第一道陣地。

  由于攻擊比預期順利,日軍個個笑逐顔開,而美菲軍則士氣低落,很多人甚至在日軍展開轟炸之時就已喪失了抵抗意志。

  本間愁容頓消,他曾預計美菲軍會激烈抵抗,所以起初計劃采取的戰術是步步為營、逐個擊破,現在看到美菲軍狀态如此之差,過于慎重顯然已無必要。

  他撤回了對作戰的一切限制,要求各部持續不斷地展開攻擊,不給對手以任何喘息之機。

  在日軍的兇猛攻擊下,薩馬特防線已被撕開多道口子。金為了堵住缺口,不得不緊急投入預備隊進行反擊。

  預備隊已經動員起來,可是前進異常困難,因為每條道路上都充塞着不斷後退的己方部隊。好不容易擠到前面,原有的防禦部隊早就垮了,預備隊隻好變反擊為就地防禦,掩護友軍撤退。

  1942年4月5日,第四師團又大出風頭,他們攻陷了薩馬特山山頂,美菲軍在巴丹的第二防線失守。溫賴特一直在科雷希多島上觀察戰況,他看到了薩馬特山上冉冉升起的膏藥旗。

  溫賴特緻電麥克阿瑟,表示戰事接近極限,言下之意,巴丹的陷落已成定局。麥克阿瑟急得坐卧不安,這時已有人建議讓美菲軍投降,但麥帥堅決反對,他複電溫賴特,命令美菲軍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準投降,如果巴丹真的淪陷,也要迫使日軍付出最大傷亡。

  在去往澳大利亞之前,麥克阿瑟曾準備親自組織一次反擊,此後他把這次沒有實施的反擊行動設為了應變計劃。在給溫賴特的電報中,麥克阿瑟附上應變計劃,并告訴溫賴特,如果部隊的糧食和彈藥不足,就通過發動反擊,以奪取日軍在蘇比克灣的補給基地。

  蘇比克灣就在巴丹半島上,照麥克阿瑟看來,日軍兵力前推,後方相對空虛,反擊完全有成功的可能性。即便反擊失敗,沒有奪得補給,美菲軍也可趁勢鑽入山區,跟日軍打遊擊戰。

  随後,麥克阿瑟就發電報給馬歇爾,請求讓他立刻返回菲律賓,親自指揮這一反擊行動。

  馬歇爾當然不會批準麥克阿瑟再去冒險。溫賴特雖然按照麥克阿瑟的意思,發出了最後一道命令,但他心裡很清楚,正處于崩潰邊緣的美菲軍根本難以執行這道命令。

  日軍步炮兵日夜攻擊,巴丹形勢變得一天比一天危急,很快第三道防線馬裡韋萊斯防線也頂不住了。1942年4月8日晚,金設在馬裡韋萊斯山上的指揮所被日軍攻占,整個防線被分成兩截,金失去了可發起反擊的陣地和有效兵力。

  金向溫賴特發去最後一份報告,其中有這樣的話:“僅僅兩天裡面,一支軍隊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我們再沒有辦法進行有組織的抵抗了。”

  馬裡韋萊斯山後的碼頭上,擠滿了潰散下來、企圖逃往科雷希多島的士兵,但碼頭隻有幾條船可供乘坐,大多數人徒呼奈何,隻能對着大海和天空發出無望的哀号:“活着的人将成為英雄,屍骨抛在巴丹的人卻将被世人所鄙夷,因為他們打輸了。”

  抵抗早已無效,等待士兵們的将是死亡。金是一個深受士兵愛戴的将領,覆亡時刻,他沒有扔下自己的士兵獨自乘船逃跑,同時他也知道麥克阿瑟不會允許他投降,但為了挽救士兵們的生命,他願意一個人站出來承擔所有責任和後果。

  午夜時分,金派出軍使,打着白旗向日軍接洽停戰,他沒有把這一情況向溫賴特進行報告,因為溫賴特剛剛發出不準投降的命令,報告了也不可能被批準。

  1942年4月9日上午6點,溫賴特才獲知金的決定,吃驚之餘,他趕緊要求金再考慮,但一切都太晚了。

  上午9點,金穿着嶄新的少将制服,駕車來到日軍司令部,繳出了自己的手槍。他的舉動意味着,巴丹戰場的5萬多美菲軍全部繳械投降,這是美軍曆史上最龐大的一支降兵,同時也使美國陸軍遭遇到了建軍以來的一次最大失敗。

  消息傳到澳大利亞,麥克阿瑟感到極度沮喪,他痛心地說:“我知道這一天總會到來,但金少将投降的消息,還是使我感到震驚。光明消失了,我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清醒過來。”

  幾個月後,三個美國兵從巴丹逃到澳大利亞,他們披露的内情,讓麥克阿瑟陷入更大更深的痛苦之中。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