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防衛中途島
中途島也已完成最後的防衛部署。
在距離中途島100海裡、150海裡和200海裡的地方,分别設置了三條弧形潛艇巡邏線,魚雷快艇不分晝夜地在沿海區域進行巡邏。
島上更是槍炮林立,每個陣地都武裝到了牙齒,有些甚至裝備有汽油手雷。除了海灘和周圍海域密布地雷、水雷外,不管走到哪裡,都有密密匝匝的有刺鐵絲網。
鐵絲網是陸戰隊指揮官香農的最愛。他參加過一戰,堅信帶刺的鐵絲網十分有效,所以像種仙人掌一樣,将鐵絲網設置得到處都是。
盯艦艇的、打坦克的、射步兵的,鍋碗瓢盆,樣樣俱全。中途島不過是一座不足5平方公裡的小島,還沒有聯合艦隊甲闆面積的總和大,守備加強到這種程度,還要咋的?
海陸守備已經是無懈可擊,隻剩下空中。尼米茲向中途島派駐了一個高炮連,島上部署有4門37毫米口徑的高炮。
4門高炮說多不多,一位高射炮手認為香農光知道設置鐵絲網,不注意空中防衛,所以他憤怒地叫喊:“鐵絲網,鐵絲網,天哪,這老頭兒以為鐵絲網就能擋住敵人的飛機?”
鐵絲網不能擋住飛機,可高射炮也有弊病。這些高炮必須安放在沙丘高處才能起到防空的最大效果,而當日軍登陸時,它又必須改用平射的方式才能保護自己,這個時候,炮手的位置都要高出炮管許多,其身影輪廓直接映在天幕上,就好像射擊場上的活靶子,有多少得被人家打死多少。
何況,就算高炮火力再密集,也不能遮住整個天空,要是日軍飛機從死角襲擊,或者幹脆從炮兵射程以外的高空投彈,那可就夠島上受的了。
這正是香農格外擔心之處。太平洋艦隊司令部同樣也注意到了,尼米茲的幕僚們研究後認為,中途島防守的關鍵還是先發制人,即在敵軍攻擊距離之外,就搶先出動陸基轟炸機進行轟炸。
中途島原有52架戰機,看起來數量不少,但大多陳舊落後,很多飛機連蒙皮都腐蝕了,隻能用當地醫院的黑色醫療膠布纏一纏,不注意還以為那是特殊迷彩或辨識标志呢。
于是尼米茲向中途島增援了一批飛機,但這些增援的飛機其實大多也是從航母上淘汰下來的老式機,機型都跟島上原有飛機一樣,隻是外表光潔點,不用纏膠布而已。與此同時,臨時集結的飛行員來自陸軍、海軍、海軍陸戰隊等各個兵種,還不習慣于協同作戰。
尼米茲很清楚中途島航空隊的條件,他雖然同意采用“先發制人”的方案,但并不指望陸基航空兵們能取得多大的戰果――我對你們的要求不高,能轟炸日軍航母,阻住對方不斷發動的進攻,便是大功一件。
在中途島航空隊背後,将由我們的航母艦載機上場挑大梁!
太平洋戰争爆發之前,美日海軍沒有兩樣,都視戰列艦為海上皇後,航母所充當的角色,不過是些偵察船或戰鬥艦艇的輔助船而已。之後日本的山本五十六,美國的尼米茲,通過實戰對此進行了颠覆性的革命。
山本當過航空兵,能成為海軍航空力量的倡導者,或許不難理解。尼米茲并非飛行員出身,從某種角度上來說,他倒真要感謝珍珠港事件,由于戰列艦被擊沉或擊傷,在珍珠港事件後的六個月時間裡,他隻能依靠也必須依靠航母作戰。
沒想到,打着打着就打出了感覺,沒有戰列艦,單單依靠航母,反而被尼米茲掙出了一份功名,闖出了一片天地。
在戰術革命的道路上,專業出身的山本開始一馬當先,但跑到中途,他逐漸向另一條道路滑去,正如日軍飛行員們私下所嘀咕的,聯合艦隊并沒有完全把航空兵當作自己的海上兄弟。
尼米茲則在此時顯示出了非同一般的見識和魄力。當他發現倚重航母不是窄巷,而是光明大道之後,便咬定青山不放松,再無任何猶豫和彷徨。
當時包括“賓夕法尼亞”等戰列艦已恢複了戰鬥力,但美軍這些戰列艦的航速緩慢,不能與快速的航母部隊一起行動,除此之外,還要撥出許多航空兵來為戰列艦保駕。尼米茲怎麼算都覺得劃不來。
正好馬歇爾等人仍然疑心日本會襲擊美國西海岸,乃至于對美國發動東京空襲式的襲擊,尼米茲便推水推舟,将一衆老戰列艦派去西海岸駐守。
尼米茲故意将這些過時貨擱在了一邊,順便省去了派航空兵護衛戰列艦的環節,他必須把有限的資源盡可能集中到最需要的地方,也就是全部投入到中途島戰場上去。
現在尼米茲急切地等待着哈爾西艦隊停靠珍珠港。哈爾西艦隊是尼米茲計劃用于中途島的兩大主力之一,在珊瑚海吓退高木後,哈爾西便急忙返回珍珠港待命。
戰将之中,尼米茲還是對哈爾西最為信賴,他準備等哈爾西一到,便将中途島之戰的指揮權交給這位美國最有名的航母指揮官。
可是意外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