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7沒有軍工體系的中國抗戰
第25集團軍開到第5戰區之後,黃浩然選擇了安徽省的宿縣作為他的集團軍司令部所在地。
将司令部放在宿縣,黃浩然自然有他的用意,他看中的就是宿縣所處的優越地理位置,可進可退。
宿縣與蘇、魯、豫三省的十一個市縣接壤,同徐州和津浦路南部戰線之間的距離幾乎相等,隻要第25集團軍能将宿縣這塊戰略要地牢牢地掌握住手中,不管5戰區的戰局會發生怎樣的變化,第25集團軍都能随時從宿縣跳出去日軍的合圍圈,到河南和皖西地區繼續和日軍作戰。
有了在南京保衛戰中請川軍守蕪湖的經驗,黃浩然覺得這重要的退路,還是得掌握在自己部隊的手裡比較保險一些......
在津浦路南線參加作戰的部隊為99軍和100軍各一部,兵力在一萬五千人左右,第25集團軍的主力現在集結于蒙城、宿縣、濉溪一帶相機而動,黃浩然在安慶與李長官在電報裡面談妥的條件可不僅僅是說說而已。按照黃浩然和李長官的約定,在第5戰區的作戰序列裡面,黃浩然的第25集團軍是第5戰區的總預備隊!
第5戰區對第25集團軍的格外優待,讓其他幾個集團軍的司令對李長官頗有怨言,好在李長官拿出來的理由很能站的住腳。
李長官認為黃浩然的第25集團軍成立時間尚短,6個師裡面有3個是剛剛組建的,新兵人數占了總兵力的一半還多,像這樣的部隊,的确是不适合馬上投入作戰的。
要不是津浦路南線的華中方面軍來的太快,李長官甚至不會讓黃浩然派出99師和139師協助第21集團軍。
既然有李長官這位五戰區司令長官主動站出來替第25集團軍解圍,黃浩然也懶得自己出面解釋,反正在地方部隊的眼中,像第25集團軍這樣的嫡系部隊是不能接近的,更何況黃浩然還在安慶剛剛吞掉川軍的一個師!
劉兆慕的主動投靠居然在地方部隊的口中變成了黃浩然吞并地方部隊!這世事還真是奇妙!
訓練和整編,眼下依然是第25集團軍的首要任務!範介和馮.裡奇這對黃金組合依然是黃浩然的選擇。
在整個部隊重新忙碌起來之後,黃浩然和汪煥之開始追着軍委會“要債”!第25集團軍要發展,就得需要武器裝備!現在黃浩然每天都要發好幾封電報去武漢向軍委會索要應該調撥給第25集團軍的武器裝備。
戰争的形态發展的很快,原始的肉身相搏早已全面被使用武器的彼此對抗所取代,于是,武器裝備便成為了決定戰争勝負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中國廣闊的國土和中日空軍在力量上的嚴重不對等,實際上武漢政府正在進行的這場抗日戰争是以陸戰為主。所以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擔子更多的被壓在了中國陸軍官兵的肩上。
中國有着龐大的人口基數,隻要給軍委會時間,他們就能組建出一個又一個的新兵團。隻要給他們配備上武器裝備,這些新兵團就會成為能夠走上戰場的步兵團。
黃浩然在安慶征召的新兵雖然還是些菜鳥,但卻都已經成為了能夠走上戰場的步兵團。可是在武漢和大後方,軍委會的那些新兵團卻還是一些半成品!
這并不是說第25集團軍的練兵能力超過了軍委會的作訓部,黃浩然之所以能夠這麼快的拉起第25集團軍,主要還是因為他的手中有汪煥之弄回來的大批武器裝備!
軍委會的倉庫裡面缺的,就是武器裝備!
即使再精銳的士兵也需要武器才能夠在戰場上與日軍浴血奮戰!沒有武器裝備就不可能組建軍隊!軍委會就是能訓練出一百萬新軍來,不能提供武器,也隻能當苦力來用!
武漢政府那落後的軍工體系早就注定了軍委會将遇到現在這樣的困局。不出所料的話,武器裝備的缺乏将從現在開始始終伴随着整個中國抗日的進程!越演越烈!
南京政府成立初期,面對中國軍隊落後的裝備狀況,南京政府展開了一系列武器裝備的建設事宜,因為客觀條件的限制,基本上都是一些陸軍武器的建設。
由于中國的工業基礎太過落後,導緻了軍工廠的建設十分緩慢。
面臨着國防建設與軍隊建設的現實需要,南京政府不得不從國外大量購買軍火。這些用金銀外彙買回來的外國先進武器雖然大大加快了中國陸軍的建設步伐,同時也嚴重阻礙了南京政府在謀求武器裝備自給自足上所做的努力。期間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歐洲各國更是低價處理了大量的武器裝備給中國。于是南京政府裡面甚至有人提出應該暫時停止國内軍工業的發展,既然國産的武器無論是質量還是價格上都很難讓陸軍滿意,還不然多撿些外國人的便宜貨回來。
正是由于決策者的鼠目寸光,再加上中國軍工的先天不足和後期艱難的發展環境,使得中國陸軍的武器裝備水平一直沒有得到整體性的提高。直到九一八事變爆發,南京政府的軍事實力也沒有出現任何實質性的改觀!這其實也是最高當局在1932年挺不起腰杆和日本人作戰的原因之一。
九一八事變之後為準備對日作戰,南京政府花了大力氣引進了一批“德械”,組建了第一批“德械部隊”,統一了制式武器的目标,并開始建立自己的軍工體系。但由于政治、經濟、科技、軍事等各種因素的制約作用依然存在,南京政府最終還是在不知不覺中又陷入了愈建設愈依賴外國軍火的怪圈之中。雖然這場向德國學習的浪潮提高了中國陸軍的部分裝備水平,但依然沒有從實質上改變中國軍隊裝備落後的面貌。
直到抗戰全面爆發,中國陸軍,還是一支使用着萬國牌武器裝備的軍隊!
抗戰初期,武器裝備水平遠不如日軍的中國陸軍在南京政府的指揮下接連發動了具有戰略性質的戰役:淞滬會戰和南京保衛戰。
抗日将士的英勇并不能彌補中日兩國在軍力上的差距,中國軍隊還是丢掉了華東!這兩場戰役失敗的直接後果便是南京政府的精銳官兵與先進武器裝備損失慘重!
淞滬會戰中,由于日本華中方面軍在武器裝備上占據了絕對的優勢,所以在大部分的時候,戰場上的火力都呈現出了一邊倒的局面。
日軍的進攻流程其實非常簡單,基本上都是先用飛機、艦炮轟炸,然後陸軍炮兵炮擊,接着坦克進攻開路,最後步兵沖鋒占領陣地。可就是憑借着這樣一套一百年都不變的戰術,日軍卻席卷了中國的經濟發達地區,幾十萬的中國軍隊,在華東戰場一敗塗地!
中國陸軍在武器裝備的嚴重落後,讓淞滬會戰變的十分悲壯!
在抗戰爆發之前軍委會為陸軍引進了不少先進裝備,但還是遠遠不能夠滿足參戰部隊的需要!而且武器裝備的配備不平衡,也使中國軍隊手中這些少量的先進武器也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就拿專門對付坦克的戰車防禦炮來說吧,參加淞滬會戰的第36、第87、第88師這三個“德械師”均有配備,應該說完全可以限制日軍戰車的發揮。
可從實際的戰場效果來看卻并非如此!由于中國空軍遠比日本空軍弱小,再加上陸軍缺少高射炮和高射機槍,普通的機槍對空射擊隻能達到五百米的高度,步槍則隻能打到二百米左右,所以淞滬戰場的天空,完全被日機所掌控!失去了制空權,中國炮兵隻能在日機的威脅下疲于奔命!
德械師的戰防炮兵為了躲避日機轟炸,幾乎無法連續攻擊日軍的戰車,隻能打一陣停一陣。有時候甚至剛打幾炮就要被日本飛機逼得迅速轉移陣地。在這樣惡劣的條件下,即使德國造的戰防炮再精良,恐怕也發揮不出什麼作用了......
被派至淞滬戰場的二十輛德制戰車的處境則更加悲慘!由于步兵不懂得伴随攻擊,與戰車協同,讓寶貴的戰車陷入了日軍的重圍損失慘重!德制戰車參戰才幾個小時就被擊毀五輛,擊傷八輛!
由于缺少重型裝備,中國軍隊無法對日軍實施有力的攻堅作戰。于是最高當局隻能要求中國軍隊實行“固守陣地,堅忍不退”的戰術。
依靠輕武器與少量火炮來抵禦日本軍隊的空地聯合的進攻,結果自然隻能是中國軍隊付出了更加高昂的代價!再加上南京政府軍隊平時訓練不足,在輕、重武器的運用上,娴熟度和命中率都遠遜于日軍,這就使得淞滬戰場上的局勢更加的一邊倒。
淞滬會戰曆時三個月,中國軍隊就以“犧牲十人換取敵人一個傷亡”的比例損失了三十萬精銳部隊!不少部隊“甚至尚未發現敵人,即已死傷慘重,參戰三、五日即須後調整補。”
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
淞滬一役,南京政府戰前所積累起來的外國裝備尤其是先進裝備幾乎損失殆盡!
自此之後,中國軍隊的武器裝備供應就再沒有充足過......
如果說在淞滬戰場,是錯誤的戰術導緻了中國軍隊武器裝備的巨額損耗。那麼在南京,武器裝備的巨額損耗則是由于激烈的戰事!
黃浩然在南京堅守了一個月的時間,雖然為最高檔掙了一口氣,但也徹底打空了了軍委會的倉庫,整個南京保衛戰期間,黃浩然的南京衛戍軍消耗了步、機槍彈近四百萬粒、迫擊炮彈三萬多顆、山、野、榴彈炮炮彈五千餘發、手榴彈七萬多枚。可以說南京衛戍軍的成功,有一半是用槍炮子彈堆出來的!
據軍委會自己統計,截至1938年1月28日,中國陸軍的武器彈藥損耗總量為:步槍237000枝,輕機槍9500挺,重機關槍2500挺,迫擊炮950門,山、野、重炮460門,步、機槍彈5.08億粒,各式炮彈276萬顆,手榴彈700萬枚。
這樣的消耗速度,可不是中國那幾座小的可憐的軍工廠能夠滿足的!
在最高當局的嚴令之下,軍委會于抗戰初期陸軍裝備建設的唯一任務便是獲得足量的武器裝備以填補戰場上的損失!由于從民國建立到1937年,中國一直沒有真正的統一過,所以軍委會的武器彈藥儲備工作完成的很不好!抗戰爆發後,各主要兵工廠又奉政府的命令紛紛往大後方遷移,這就使國内的兵工生産受到更大的沖擊!
要知道即便是這些軍工廠不停工搬遷,全國的武器産量也根本趕不上損耗的數量。現在這一停工搬遷,軍委會的武器來源頓時就少了一多半!
因此,軍委會對于獲得外國軍火的需求開始變得越來越迫切!
然而,由于日本早就對德國供應中國軍火表示強烈不滿,不斷向德國施壓,希特勒也急于向日本示好。在進入1938年之後,中國從德國獲得的武器裝備開始變得困難起來。随着德國與武漢的關系的每況愈下,相信在不久的将來,軍委會将會永遠失去從德國購進陸軍裝備的可能。
簡直就是雪上加霜!
與此同時,由于戰時的财力已瀕臨枯竭,軍委會從外國訂購武器裝備,除了拿農礦産品交換外,往往還得首先從外國獲得貸款,然後再用這些貸款去購買需要的陸軍兵器,這無疑進一步增加了中國獲取外國裝備的難度。
蘇聯人提供的軍事援助,就是采用了這種貸款的方式,要不是蘇聯人急于讓中國軍隊強大起來和日本人糾纏,提前交付了部分軍事物資,恐怕現在軍委會就隻能唱空城計了。
沒有裝備,新兵和新部隊就無法維系正常的軍事訓練:炮兵訓練時用的是木馬、木炮,步兵訓練時用的是木制機槍。沒有經過實彈訓練,士兵的射擊技能自然是極其低劣,常常不等日軍靠近就到處放槍,結果反而為日軍火炮提供了良好的射擊目标。更有甚者,許多新兵往往沒有經過任何訓練就被投入戰場,這些新補充上來的士兵完全不懂兵器的保管與維護,就連投擲手榴彈也都是扔得太早,而被日軍重新擲回了陣地。軍委會辛辛苦苦弄到的一點新式兵器,也往往由于官兵不會使用,以緻發揮不出任何威力。
中國軍隊原本就缺少武器裝備,而有了裝備也得不到有效的訓練與使用。因此,盡管軍委會一直在努力地争取外援與自制兵器,但中國軍隊“裝備不精”的狀況并未得到改變。由于裝備不精,再加上訓練不夠、指揮無方、政治腐敗、經濟崩潰等種種因素,這支擁有著數百萬萬官兵的陸軍不僅未能“愈戰愈強”,而且戰鬥力更是直線下滑到了“十個中國師也不一定擋得住日軍一個師團”的駭人地步!
在軍委會為武器裝備的來源而奔波同時,應對戰時的需要,武漢政府也可以說是絞盡了腦汁!
針對中國軍隊“每次戰役之後,因傷亡過重遺棄械彈無數,或離隊拐逃,或受傷官兵随帶械彈住院”的狀況,軍政部除要求前、後方各軍政機關對軍械嚴加看管,并決定“除由各師對于作戰隊随時專派人員,分赴戰區查收外,關于離隊拐帶及住院收繳械彈,應由各該收繳機關,随時通知各部隊派員領收,或呈繳軍委會,饬令發還,或饬交原來官兵攜回原隊。以期随時皆有收集之機會,藉免減少原有實力;同時,責成各部隊組織戰場清理隊,專一清理收拾遺留之械彈”。
此外,軍政部還頒布專門的辦法,獎勵收繳槍炮彈殼以供熔制彈殼或改裝槍炮彈之需;并綜合各方建議,新設了許多修械所,以求加快武器修理的效率與速度。
可以說為了解決武器彈藥的問題,軍政部已經成了撿破爛的了!
經過上述種種努力,至1938年初,軍委會也隻一共為陸軍補充了174,000枝步槍、6,000挺輕機槍、2,000挺重機槍、900門迫擊炮、700門野炮。
雖然補充的數量抵不上損耗的數量,甚至許多新補充的武器裝備在品質上根本不能符合作戰部隊的需求,但畢竟還是勉強維持住了中國軍隊的戰鬥力。
進入到徐州會戰時期,武器裝備的缺乏已經成為了中國軍隊的普遍現象!黃浩然的第25集團軍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軍委會給了黃浩然6師1旅的龐大編制,卻隻下撥了僅夠裝備一個團的武器!要不是黃浩然的家底殷實再加上他兼并的部隊本身就裝備有武器,第25集團軍恐怕就要給作戰部隊配發大刀和長矛了!
汪煥之已經盡了全力,187師、188師和189師官兵還是隻能裝備一些老套筒和舊式哈其開斯機槍,這樣的武器要是擱在抗戰開始之前,黃浩然連看都懶得看,可是現在,就連M1888也成了第25集團軍眼中的美味!
一個沒有軍工體系的國家的要去抵禦外辱,這過程隻能是艱辛的......(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