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深夜,中島真雄在東亞同文書院現身,同時出現的還有十幾家報紙的社長和主編。讓這些日本的在華宣傳機器彙集起來的原因,是華中派遣軍方面送來的一篇新聞通稿。内容為“支那名将黃浩然已于一日前被大日本皇軍擊斃”。
首先,内容的真實性如何保證?
中島真雄腦袋裡最先閃現的就是這個問題。據他所知,華中派遣軍的本間雅晴師團近日來已經被中國軍隊壓縮到很小的一片區域即将覆滅,而這支圍殲第27師團的中國軍隊指揮官正是通稿中已經死了快一天的黃浩然。
難道現在第27師團正在被死人指揮着軍隊圍攻嗎?
其次,抛開新聞的真實性不說,這篇新聞通稿也是絕對的垃圾。通篇隻知道渲染日本皇軍的神勇,以及襲殺黃浩然行動的從容。配發的圖片是裝備精良的日本士兵、本土歡欣鼓舞的民衆以及在滿洲、華北等日占區慶祝的人群。這是相當公式化的一篇宣傳文,一瞧就知道是出自華中派遣軍宣傳機關之手,完全不接中國的地氣。
要不是通稿的下方落着華中派遣軍司令部鮮紅的大印,中島院長真想撕了這疊廢紙。陸軍打起仗來的确有一套,但要論起宣傳,這幫軍人簡直就是幼稚園的水平。
在中國玩弄“筆杆子”幾十年的中島真雄郎認為:新聞,首先要打動中國人的人心,其次才是宣傳日本對華策略的宣傳工具。
沒有人看的報紙,上面的文字和圖片即使再精彩,也隻能落得付之一炬的命運。11月已經進入中國的冬季,中島真雄不想白白送給上海市民一堆取暖的材料。
更為糟糕的是,華中派遣軍宣傳機關弄出的這種白癡文字,如果貿然刊登到報紙上,隻會暴露出報社背後的日資背景,讓中國的讀者産生抵觸情緒。這對日本在中國的宣傳戰略,絕對是緻命的打擊。
日本外務省如今在中國新聞界中掌控的平台主要有三種:
第一種是完全由日本人投資創辦的報紙,這些報紙基本以服務僑民的通商傳教為主,都是日文,隻适合放些以假亂真的消息,迷惑中國的情報機關,或者挑動中國人内鬥。
第二種是日本資金控股的報紙,如《新聞報》、《文彙報》、《遠東時報》。拿《文彙報》舉例,這張報紙本由英國人1879年在上海創辦。日俄戰争後,日本人開始介入并不斷蠶食其他國家股份。1917年,日本成為最大股東,股份達到一半,第二大股東美國占據三成半,英國股份還不到兩成。該報以英國人作為掩護,大肆鼓吹日本侵華政策。《遠東時報》也是同樣套路,日本人擠走美國創辦者,将很少涉及政治的财經報硬生生變成了日本政府的喉舌。
第三種是日本政府或組織收購的報紙,如《同文滬報》。他的前身實際上是日本乙未會于1889年6月創辦的《亞東時報》,後來與《字林滬報》結合,搖身一變成為《同文滬報》,當中出錢《字林滬報》買下的是日本在華民間組織東亞同文會。
為了與報紙配合,日本在上海還開設了十餘家印刷廠以及多家書店。印刷廠為日本報刊與日本各種商業服務,而書店則是全面宣傳日本文化的又一重大陣地。如虹口吳淞路與海甯路轉角的誠堂書店,四川北路的内山書店都是規模與影響非常大的書店,就連中國著名文人魯迅也時常光顧,這也是外務省多年經營,才換來的成果。
由此可見,平台的建設多麼艱難,花了外務省大量的資金和心血。而比起建設,更困難的是維護。要想中國讀者接受報紙上傳遞的信息,就得擺出個中立的門面。
這樣的形式一直持續到“八一三”抗戰爆發,全面攻占上海之後,為了占領輿論宣傳陣地,日本外務省加緊對上海的報紙的重組。先是将《上海****新聞》改組為《新申報》,後又改名為《大陸新報》。如此大費周折,就是害怕中國讀者看出報紙的日本背景。如今這些身份相對隐蔽的報紙,就是日本政府在中國最重要的官方喉舌。而那些不小心暴露了身份的報紙,隻能眼睜睜的看着發行量一天比一天低,有很多已經面臨停刊。
中島真雄仿佛看到了他旗下報社紛紛關閉的命運,如果他真的刊登了這篇爛文章的話。
“諸君,我們得想個辦法,替華中派遣軍的宣傳機關擦好屁股,決不能讓帝國在上海多年的努力一夜之間灰飛煙滅!”
中島真雄幾乎是咬牙切齒的說出這番話,可想而知他此時有多痛恨送來通稿的家夥。
“實在是爛透了!幸好我是日本人,如果此刻看到這篇新聞的是個支那人,我想一定會立刻将報紙撕得粉碎,而且永遠也不會再購買了吧……”
“是啊,怎麼能寫出這樣的爛東西……”
“陸軍,真是一幫不學無術的混蛋!”
咒罵聲在會議室裡此起彼伏,這是日本帝國宣傳機關向軍隊的控訴,雖然,并沒有什麼用。
“要不,還是給那些貪婪的中國人吧……讓他們先刊登出來,我們的報紙隻負責轉載。這樣對内容的真實性就不用負責,而且,也不會暴露背景。”
好不容易有了一條像樣的建議,來自《文彙報》的實際控制人小林秋山。明面上的英國社長不過是個擺設,《文彙報》内部現在到處都是日本人安插的代理,已經被外務省控制得嚴嚴實實。正因為有着如此良好的表現,小林秋山說話的底氣才會這樣足。
有時候為了服從服從侵華戰略的需要,外務省難免會接到來自東京的命令,要求各家報社刊登一些過于傾向日本的文章。為了避免表現得太過明顯而遭到中國讀者的集體抵制。小林秋山他們隻得另辟蹊徑,用金錢收買賄賂其他報紙的編輯記者去替日本人發聲,然後再加以轉載。這其實就相當于花錢登軟文。
今天,小林秋山又打算這麼做。
“這樣的新聞,大報社是未必肯發,小報紙又沒有什麼分量,小林君,你覺得,應該是收買哪家報紙的編輯?”中島真雄這樣問,實際上就算是答應了。
小林秋山稍微想了想,然後說出一個可執行方案:
“《字林西報》、《申報》、《上海泰晤士》,就在這其中選一個吧~三家我都有可以合作的老關系,隻要肯花錢,不要求上頭版,還是可以辦到的……”
“選能最快刊登的!”中島真雄最後拍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