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老兵不死

0349時代烙印

老兵不死 玗石頁 2448 2024-01-31 01:13

  0349時代烙印

  王亮不能忘記,二零零九年建國六十周年閱兵儀式的天安門廣場東側觀禮台上,有一位年過八旬的老太太。

  她是劉斌司令員的妻子,兩個烈士的母親王昌群。

  當時的她代表她那兩個帥氣英武有出息卻犧牲在了對越自衛反擊戰戰場的兒子,參觀中國人民解放軍威武之師的閱兵式。

  原保山軍分區司令劉斌将軍沒能出現在觀禮台上,二零零九年,劉斌已經卧病在床,沒有辦法出門。

  整個閱兵式是由他的兩個女兒陪着看在電視機前收看的直播。

  看着中國人民解放軍威武之師,看着一個又一個方陣通過天安門廣場,劉斌将軍好似在他們當中看到了兒子劉光和劉明的身影。

  老人家欣慰地笑了。

  老人家由衷地為我軍隊的壯大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二零零九年很快就過去了,劉斌将軍也走完了生命的最後一程。

  王亮道:“2010年3月20日,原保山軍區司令員劉斌将軍因病醫治無效在雲省不幸逝世,終年八十六歲,3月24日,将軍的遺體在春城火化。遵循老人遺願,他的骨灰同兩個兒子安葬在了一起。”

  評論區。

  “劉斌司令永垂不朽!”

  “劉斌司令和他的兩個兒子以及他滿門忠烈的家庭就是真正的民族脊梁!”

  “無比佩服劉将軍一家,現在要是多一點這樣的官就好了。”

  “滿門忠烈,精忠報國。與日同輝,與天地長存!”

  “作為參加過七九年對越自衛反擊戰的老兵,我深深地知道戰争的殘酷無情,到前線去到基層連隊去,那是随時随地都要準備打仗犧牲的!劉司令一家能如此以國家為重,精忠壯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真是滿門忠烈!我向劉老司令全家緻敬!!!”

  “我是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的一名幸存者,參加過老山、者陰山戰區的偵察作戰,親身經曆了和戰友的生死離别,每每想起犧牲的戰友,不禁淚下。清明即至,向犧牲的戰友敬禮——我永遠懷念你們!”

  “我是一名參戰老兵,戰争與過去了幾十年了,國家不宣傳媒體不報道,有很多年青人忘記了這場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曆史,近年戰友們自發的穿上老軍裝在搞一些戰友活動,才能讓後人知道這場戰争。”

  “劉斌當吋是文山分區參謀長、後是副司令員、再後來調保山分區當司令員,劉光犧生是在富甯縣田蓬公社廟壩桐子灣中越邊界上的争議地區,戰友擡回來時滿身是血,我是親眼看到的,當時已經沒有生命迹象了……為國捐軀,他是我們共和國的英雄,向英雄緻敬!”

  這已經不是單純的高幹子弟是否畏戰的争論了。

  王亮作為一個講述者,再一次地向所有人講述了那十年輪戰中發生的故事。

  那些不被國家宣傳,不被媒體報道,不為人知的故事。

  放在今天,放在2018年,走在大街上,問一問。

  沒有人知道劉斌是何許人也,更沒有人知道劉光、劉明兩位烈士。

  他們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事迹,他們隻是作為軍人犧牲在了戰場上。

  王亮喃喃道:“41軍副軍長毛餘的兒子毛曉東,算是高幹子弟吧?”

  “毛曉東入伍較早,1969年便參軍入伍了,随後在全軍比武大會上榮立二等功一次,被送到解放軍大學深造,畢業之後成為了全軍最年輕的連長。”

  “在自衛反擊戰作戰期間,毛曉東所部奉命奪取越南高平809陣地,突擊過程中毛曉東不幸中彈犧牲,毛曉東是毛餘軍長唯一的兒子。”

  王亮繼續道:“41軍參謀長曲奎的兒子叫曲甯江。曲甯江1978年3月參軍入伍,入伍的第二年自衛反擊戰爆發了,他主動申請去前線參戰。”

  “因為當時曲甯江由于才參軍一年的時間,很多訓練還沒有完成,部隊考慮再三拒絕了他的申請。”

  “請戰被拒絕後,曲甯江直接越過上級打電話給擔任軍參謀長的父親,強烈要求去前線打仗。”

  “最終曲參謀長同意了,曲甯江如願上了戰場。”

  “1979年2月24日,戰鬥打響數十天之後,曲甯江所在部隊被越軍偷襲,曲甯江為掩護戰友撤退,不幸被越軍狙擊手擊中,犧牲時年僅十九歲,後被中央軍委追認一等功臣。”

  王亮知道的參戰的高幹子弟實在是太多了。

  彭泓,他的父親是原南市軍區空軍副司令員。

  對越自衛反擊戰期間,彭泓擔任42軍偵查大隊隊長,作戰期間,偵察大隊為42軍提供大量的軍事情報,并榮立二等功。

  在一次深入敵後的行動中,彭泓不幸被越軍狙擊手擊中,當場犧牲。

  江魯平,他的父親是廣市軍區副司令江燮元。

  在老山輪戰過程中,江魯平率領一個連為向炮兵部隊提供準确坐标,深入敵後。

  在偵察過程中江魯平被敵軍高射機槍擊中腹部,瞬間腸子都流了出來。

  江魯平繼續堅持戰鬥,直至犧牲,後追授二等功。

  趙幼林,他的父親是廣市軍區後勤部政委。

  對越作戰反擊戰打響後,趙幼林随隊參加戰鬥。

  在一次突擊作戰時,趙幼林被越軍手雷炸死,時年二十六歲,逝世後追授二等功。

  王亮盡量把自己記得的名字都講出來。

  因為有這麼多的人在關注,直播中,觀衆已經達到二百多萬。

  今天,這些名字說出來,會被二百萬人知曉、銘記。

  王亮道:“自衛反擊戰打響的時候,廣市軍區有很多将軍的兒子申請奔赴前線作戰并得到了批準。這樣說吧,這些孩子們當中有一多半一走就再也沒有回來。”

  “他們沒有給自己的父親丢臉,在祖國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沒有退縮,反而紛紛踴躍奔赴前線與敵軍作戰,保衛身後的人民。”

  那個年代的人,身上有很深的時代烙印。

  幹部的孩子一定要到最苦的地方去鍛煉。

  當兵一定要上最前線。

  或許這在2018年的今天讓人覺得難以置信,但是在七十年代末,這樣的想法是真是存在的。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