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寶感覺哪裡不對,他說道:“姐夫,我正有事要去跟太子殿下彙報,咱們一起去吧。”
李白問道:“出了什麼事了?”
李二寶說道:“咱們邊走邊說吧。”兩人出門,直奔東宮。
廣通渠是長安東北方向從長安最大的碼頭廣運潭,到潼關之間的水道。此時的唐朝的主要賦稅來源于江淮地區,糧食和其它重要物資也大部分來源江淮地區,而這些賦稅和其它物資運到長安主要依靠廣通渠。可以說,廣通渠就是長安的生命線之一。
廣運渠有很長一段是人工渠,連接着灞河,按說灞河因為暴雨漲水,水漲船高,應該不影響運輸啊。問題是,灞河漲水沖垮了廣運渠的堤壩,渠水流出,廣運渠裡面的水位就不足以維持船隻航行了。
廣通渠一斷,長安的物資供應立刻就緊張了起來。李隆基很少上朝,即使是瘟疫,也是在李澄卉的催促下才上朝處理的。可是廣通渠出了問題,他主動召開了小朝會,商讨此事。
就在今天上午,李隆基來到了太極殿,召集太子李亨、宰相楊國忠、西平郡王哥舒翰、京兆尹楚恒和各部尚書,專門研究廣運渠的修複和其他相關問題。
戶部尚書憂心忡忡的說道:“陛下,廣運渠坍塌了,從洛陽轉運的兩淮賦稅,積壓在潼關無法運來,情況堪憂啊。戶部不久前丢失了大量的黃金,朝廷的開支已經受到了影響,軍饷的發放也已經拖延了一個月,京師地區的軍隊緩些時候還好說,邊關的軍饷拖欠問題就嚴重了。”
京兆尹楚恒說道:“陛下,長安城的物資供應出現短缺,尤其是糧食和食鹽供應更加緊張,導緻物價飛漲,長此以往,恐怕會引發動亂。必須盡快恢複物資供應。”
其他人也談了因為廣運渠停止運輸而帶來的後果。
李隆基說道:“别再說這些了,朕知道了。工部,你們說說為什麼廣運渠還修不通啊?”
工部尚書說道:“陛下,臣等已經派去了大量的工匠,就連臣也每天都在工地上監督,灞河上遊連降暴雨,臣等修好了一處,就被沖垮一處,實在是無奈。現在,就連修渠的物資也所剩無幾,臣實在是無能為力了。”說着,他就哭了起來。
李隆基心煩,說道:“好了,别哭了,你們趕緊運輸修渠物資,其他的物資可以暫緩幾天,搶修廣運渠最為重要。”他倒是指出了一個辦法。
工部尚書說道;“陛下,這恐怕很難辦到,一來,修繕廣運渠需要大量的石料和木材,這些物資的采購和運輸目前都是大問題,短期内都難以做到。”
李隆基怒道:“這些具體的事情,你們自己想辦法,無論如何,要盡快想辦法解決。楊國忠你負責處理此事。”
楊國忠說道:“陛下,這些事情需要得力之人統籌安排,有些事情,臣的能力不夠,比如說,要做好軍隊的安撫工作,調動軍隊幫助工部維修廣通渠,這些事情是臣不便于協調的。臣建議,不久前防治瘟疫的工作,太子殿下就處理得很好,這件事不如就由太子殿下統籌處置,臣等一定盡心配合太子殿下。”
李隆基對李亨處置瘟疫的事情還是很滿意的,他點點頭說道:“太子,你是一國儲君,現在朝廷有難,你就負責處理此事吧。”
李亨無法拒絕,隻好說道:“兒臣李亨接旨。”
東宮。
李亨一回到東宮,就忍不住破口大罵楊國忠。楊國忠這一招真是夠陰險的,别小看廣通渠坍塌這件事,李亨隻要是處理不好,就會惹來一大堆麻煩。
首先,長安城的百姓對于物資供應短缺,物價飛漲意見很大,李亨解決不了,就會引起他們的不滿。其次,軍隊因為戶部缺少現錢,上半年的賦稅又運不過來,意見很大,這原本是戶部的責任,李亨接手了就成了他的麻煩。再次,通往潼關的陸路運輸,原本就糟糕的官道,因為雨水的沖刷,變得泥濘難行。這還不算,因為廣運渠不通,大量車馬湧上官道,使得官道更加擁擠不堪。最後,原本征集修渠的物資就比較困難,現在即使有了物資,運輸過來也是個問題。
按說隻要管理好官道的交通,至少可以緩解長安城百姓的生活物資供應的緊張狀況,可是這裡面有一個難題,那就是運送物資的人當中,有很多是朝廷勳貴和重臣家的商隊,他們是看到長安物資緊缺,要發國難财的,這些生活物資,你讓誰通行,不讓誰通行,實在是難辦,不僅容易得罪人,而且這些商隊運送來的物資,也不是為了緩解生活物資的短缺,而是囤積居奇,要發國難财的,根本就起不到什麼作用。
李亨、哥舒翰、李豫、李澄卉和高仙芝緊急商議,千頭萬緒,衆人卻也找不到更好的辦法。
這在這時,京兆尹楚恒前來禀報,說城裡百姓因為沒有糧食,沒有食鹽,又買不起價格高的離譜的這些物資,已經發生了哄搶事件。負責治安的巡防營官兵也因為欠饷銀,不願意上街維持秩序。結果事态得不到控制,已經有人在事件中死亡了。
楊國忠老謀深算,将這些原本由他負責的事情,一下子推到了李亨身上。這些事情,隻要是李亨處理不好,他的威信必然下降,在李隆基那裡也會落下無能的印象。
最倒黴的還是李二寶。整個事件中,廣運渠是重中之重,如果李二寶修好了廣運渠,楊國忠有舉薦之功,得到的賞賜恐怕比李二寶這個幹活的要大。如果李二寶修不好廣運渠,那麼長安城所有混亂的責任都會推到李二寶身上。李隆基和李亨也會遷怒于李二寶的,一定會把他當做替罪羊,給朝廷和百姓一個交代。
當李二寶成為衆矢之的的時候,楊國忠随便安上一個貪污修渠資金或者玩忽職守的罪名,李二寶百口莫辯,基本上是死定了。
正在李亨等人沒有商議出結果的時候,侍衛李得志進來禀報:“殿下,李白和李二寶求見。”李亨等人不禁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