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林丹汗能夠征服漠北,那麼對大明來說也不算什麼壞事,這能增加雙邊貿易規模。
如果蒙古人不安分,未來大明大可對蒙古教訓一番。
因此朱由校對于林丹汗西征漠北是一點也擔憂什麼。反倒是林丹汗西征漠北後,近期一兩年内不可能有太多的力量介入遼東戰局,也就少了一個難以掌控的變數,對于明軍蕩平建奴是有很大的好處的。
“現在有了刺刀,是時候組建新的步兵師了。”朱由校心裡琢磨着,愈發感覺很有必要。
不過戰術方面倒是要好好想一想,朱由校隐約記得,歐洲人在刺刀出現後,曾經搞出了一個線列戰術。
這種戰術就是整支軍隊都是火槍兵,平時就是排成一排,然後緩步前進。雙方都采用線列戰術的時候,就變成了著名的‘排隊槍斃’。這種排隊槍斃戰術一旦碰上騎兵的襲擊,則會組成一個個空心方陣。
騎兵如果突進方陣,那麼四面八方的刺刀都可以刺過去。
空心方陣有個最大的弱點就是,一旦敵人擁有炮兵,死起來也會比較酸爽。那一炮下去絕對是轟死一片的節奏。
當然朱由校目前要考慮的不是敵人的炮兵,而是騎兵。
不管是野豬皮還是蒙古人,還是葉爾羌汗國,對明軍威脅最大的都是騎兵。這種戰術在對付騎兵的時候,顯然效果還不錯的。
最主要的是,這種戰術能讓步兵火力最大程度的發揮出來。
朱由校随即将新的步兵師模式寫了下來。然後送到了統帥部研究。盧象升等人看過這個新戰術之後。都感覺不太靠譜。
“陛下。臣以為這種戰術如果是對付那些火器部隊,确實好用。但如果我們是面對建奴和蒙古這樣的敵軍,這種戰術的風險反而更高。即便火槍兵擁有了刺刀,但在近距離抵抗能力上,依舊還是不如專業的長槍兵。”盧象升對朱由校說道:“一旦敵人以大規模的騎兵沖擊我軍軍陣,火槍兵未必能擋得住,反倒是長槍兵更為可靠。畢竟我們是以步兵為主,當以穩住軍陣為上。如此則可立于不敗之地。”
顯然中西方的國情并不相同,歐洲人各國都有火器部隊。而大明面對的敵人,并沒有火器部隊,而是以騎兵居多。
“所以臣以為這種部隊并不适合遼東戰場,不過在南方應該比較好用。”盧象升總結道。
“愛卿所言,卻有道理。”朱由校不由點了點頭,從善如流道:“那就先讓海軍陸戰隊和023、024師按照這個方案編練吧!”
“陛下聖明。”盧象升躬身道。
海軍陸戰隊未來是向海外擴張用的,例如東南亞等地根本就沒什麼騎兵。而正在組建的023、024師是朱由校打算投入到中南半島的兩個步兵師,倒也适合這樣的戰術。
統帥部随後就将整編方案拿了出來,同時對中央軍各個步兵師也進行了戰術整編。将刺刀全面裝備中央軍。中央軍所有火槍兵在裝備刺刀之後,都将引入空心方陣戰術。但同時也保留長槍兵。重點還是防止建奴的騎兵快速‘突臉’。
明軍隻要能在野外被騎兵突臉的時候站穩腳跟,不被騎兵擊潰,就能立于不敗之地。
而海軍陸戰隊和023、024師則全面淘汰長槍兵的編制,全部變成裝備刺刀的火槍兵。
盧象升在剿滅陝西流賊之後,又被朱由校派去主持練兵。
除了抓緊練兵,統帥部在遼東的布局依舊在持續進行。除了布置太子河防線外,統帥部依舊在不斷的向遼東增調作戰物資。為接下來的大戰做好充足的準備。
從金州到鞍山的戰略公路也在修建,修好之後重型馬車将可以快速将物資送達。公路還沒修建起來之前倒也是能走,隻不過路況不是太好,速度比較受影響。
因為運輸工具的改善,運輸的損耗是大大降低了。不像古代的戰争那樣,十斤糧食運到前線就在路上被吃掉了五斤。
會出現那樣的情況,主要還是采用人力運輸,盡管有使用一些畜力,但運輸效率也很低。
而北直隸如今生産的重型馬車,在陸地上的運輸效率就大大提高了,不僅速度更快,而且損耗也少得多。
這就是時代在進步,盡管還沒有什麼工業革命,但生産力的提高是曆史的必然發展結果。
遼東半島的開發也在穩步進行,耕地、礦産、林區的開發,都已經有了明确的進程。内閣已經在遼東半島恢複了行政系統,城鎮重建工作也已經開始。大量工人已經乘船前往遼東半島。
這一切都是明軍大反攻的前奏。
朱由校大肆厲兵秣馬,内部局勢也進一步好轉。北方各省基本穩定,陝北流賊這個最大的隐患已經基本剿滅,貴州安邦彥等土官叛亂在秦良玉的進剿之下也越來越是式微。
皇家财團在朝鮮的投資,也不斷上升,大明對朝鮮的貨物出口第一個季度總共為四百萬元,并且還在增加。
朝鮮人自然不可能有花不完的錢來購買大明的商品,不過大明通過商品出口之後,還可以持續的對朝鮮輸出資本,在朝鮮大量投資,組織朝鮮人生産。從而獲得大量的資産,朝鮮出口到大明的原材料也就會不斷增多。
到時候朝鮮向大明出口礦産、木材、煤炭等等原材料,大明則向朝鮮出口商品,大明能用更少的勞動力換到更多勞動力所創造的勞動成功。
朝鮮人能買得起多少大明的商品,取決于他們能産出多少價值的原材料,以及有多少大明的投資。
朝鮮的局勢也比較穩定。趙彥這個總督已經成為了朝鮮真正的‘太上皇’。軍政都一手抓。朝鮮大将軍李治因為被捆綁在了皇家财團的戰車上,對趙彥非常-配合。
朝鮮王李倧則悲劇的住在王宮裡混吃等死,榮華富貴是少不了他,但是真正的權力卻是沒有了。
與日本的貿易則并不是持續的,而是和德川幕府約定在每年六月進行。而這一年六月的時候,原本泉州月港是有很多商船前往日本的。可今年卻是寥寥無幾,因為皇家海軍正在持續的在琉球群島海域攔截過往商船。
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裡,荷蘭人的商船就損失了三十多艘。大明民間商船同樣也被攔截了二十多艘。
能成功前往日本的隻是少數商船,當然德川幕府對于荷蘭人以及李旦手下的商船,都并不排斥。
盡管和大明達成了貿易協議,但也不意味着會拒絕這些商船。倒是并不在皇家海軍攔截的葡萄牙人的商船這一年到日本之後就悲催了,德川幕府開始拒絕與葡萄牙人貿易。
因為貿易上直接與大明官方進行,而原本荷蘭人和葡萄牙人能給日本提供的火器方面,大明反而更先進,而且價格也比荷蘭人與葡萄牙人的更低,德川幕府也不需要葡萄牙人了。
就算是荷蘭人的個别商船突破了大明皇家海軍的封鎖到達日本,日本人對這些荷蘭人的熱情也大大降低了。
從商品上來說。荷蘭人提供不了什麼能夠很吸引德川幕府的東西了。大明的各種商品比荷蘭人要好太多,現在荷蘭人在火器上也沒有了優勢。自然對荷蘭人沒什麼熱情了。
對于大明皇家海軍封鎖貿易航線的問題,德川幕府實際上也有些擔憂大明會一家獨大。
但是德川幕府更害怕大明支持日本的其他大名,所以在這一點上德川幕府也不敢表達出什麼不滿。
這年頭的日本實際上還不似後世的日本那樣,成為一個高度統一的單民族國家。這年頭的天皇沒有被神話,各個領主之間相互征戰都是司空見慣的現象。德川幕府盡管很希望能夠擺脫大明對日本的宗主國身份,但同樣也沒有膽子正面和大明對抗。
讓德川幕府比較安心的是,當前大明并沒有幹涉日本的想法。
日本與大明的貿易基本上算是穩定下來,日後每年貿易一兩個月。皇家海軍對日本的貿易壟斷還是比較成功的,荷蘭人和民間商船沒有幾艘能成功前往日本。
荷蘭人因為遭受了重大損失,已經決定放棄日本市場了。
大明皇家海軍在琉球王國設立了軍港,并且布置了不少戰船和兵力,荷蘭人對此基本上是毫無辦法。
宋克真在為荷蘭人在海上與大明皇家海軍的交鋒受挫而頭疼,在荷蘭人本土對巴達維亞支援之前,是沒什麼更多的想法了。
不過讓宋可高興的是,荷蘭本土已經傳來消息,今年年底本土将向巴達維亞支援十五艘軍艦。
當然這是東印度公司能對巴達維亞支援的最大力量了,再多的話,荷蘭的其他貿易航線都将受到一定影響。
西班牙人同樣也在向本土求援,西班牙人就财大氣粗多了,本土決定增調三十艘軍艦到馬尼拉。
不僅僅是想要防守菲律賓,還有意圖通過戰争的方式,逼迫大明重新對西班牙開放貿易。
而在台灣方面,天啟三年的開發行動還是比較順利的。
台灣西部沿海地區的海盜被清繳之後,皇家農業公司在台灣西部接連建立了六個據點,同時在台北、宜蘭地區也開辟了據點,每個據點都開辟了大片農場。
唯一的問題就是台灣的土著發生了矛盾,不過很快被鎮壓了下去。對待這些土著,官府采取的快刀斬亂麻的政策,先鎮壓,後安撫。
把土著打怕、打乖,然後納入管理,一視同仁。願意生活在山區的土著,朝廷承認他們在山裡的地盤,并定期開設市集與他們交易,雙方和平相處。而在平原上生活的土著,則一律納入官府管理。要麼分給土地自己耕種,要麼成為皇家農業公司的工人。
要想快速的把台灣開發出來,磨叽的政策是行不通的。盡管那樣可以緩和矛盾,增加磨合的時間。
但朱由校要讓台灣成為大明的商品糧、商品糖産地,就不可能那樣墨迹。
對于納西土著來說,生活在大明的管理之下,他們的生活質量也會更好。畢竟如今台灣是以皇家農業公司為主的開發模式,大明不會向台灣移民太多人。因此農場工人的待遇是十分不錯的,盡管工錢未必有多高,但是福利卻是有所保障。相比他們此前甚至有些茹毛飲血的生活水平來說,生活質量是大大提升了。
大明還有先進的文化,那些沒怎麼開化的土著也将在大明的管理下迅速開化,基本上一兩代人之後就和大明百姓沒有任何區别。
這些土著也要慶幸,他們碰上的是這個時代最講究人道主義的大明。‘人道’這個詞彙,本身就是中華民族所創造的。相比野蠻的荷蘭人以及西班牙人,大明對待他們的政策簡直溫和太多了。
這主要和文化有關系,中華文明本身就擅長積累和創造财富,所以不會像荷蘭人和西班牙人那樣,喪心病狂的對台灣人民進行壓榨。
也因為此時大明對台灣的開發,對當地土著并沒有太多的壓榨,隻是侵占了他們原有的獵場,但同樣也對願意服從官府管理的土著進行了工作上的安置,所以台灣各地經過一些沖突之後,道是迅速穩定了下來,沒有搞都民怨沸騰。
對于那些土著來說,他們也願意在大明官府的管理下生活,因為他們在大明官府的管理下生活比以前要好得多。
這些土著并不懂農業生産,不過做事還是會做的。皇家農業公司的農業雇工模式,有很多工序。隻要學會其中幾個環節就行,并不需要這些土著懂什麼農時、種植技術。
這些土著也彌補了台灣勞動力不足的問題,使得皇家農業公司對台灣的開發速度加快了不少。
基本上隻要路修到哪裡,哪裡就是一大片的農場。
皇家銀行調集了大批貸款用于台灣的開發,開發台灣基本上是穩賺不賠的項目。台灣确實是得天獨厚的農業島嶼,水利設施不需要投入太多的資金,土地開墾也比較方便。開發區域又是沿海平原或者盆地,修建道路也不困難。
土地也肥沃,氣候更是适宜。
這樣的寶地,種下水稻和甘蔗,就有大量産出。糧食和蔗糖也不愁銷路,怎麼可能會虧本。
大明在台灣的大肆開發,卻是讓荷蘭人垂涎不已。東印度公司顯然不願意接受在中國沿海的失敗,而李旦這個海盜組織同樣也不願意看到大明官府在台灣站穩腳跟。
正在策劃着一場對中國沿海的新的進攻行動。(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