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賊頭顱我拿了。”第一個沖出去的是許褚,持刀縱馬而出的許褚,仗着娴熟的刀法,天生神力的體魄,直沖曹操軍陣的他,所到之處,無不是血肉橫飛,手下竟然無一合之敵。
“拼了。”張遼,朱桓、淩統幾個沒有絲毫猶豫,咬牙切齒的緊随其後而上,甚至連一向不争功勞的夏侯蘭,此刻也爆發出了血性,縱馬持槍的沖将了上去。
至于赤焰軍上下軍士,更是一窩蜂的沖将了上去,因為誰都明白,得曹操的頭顱,那絕對是頭功,足以裂土封侯。
“哈哈,賊老天,吾何罪之有,受此磨難,恨,吾好恨啊。韓烈,韓烈,上天為何待你如此厚也,……”面對突然如瘋了一般撲殺上來的赤焰軍将士,曹操仰天而笑,手持青釭劍的他,留戀的看了這個世界一眼,毅然揮劍自刎于馬背之上。
對于曹操的感慨,衆人自然不感興趣,一馬當先的許褚,縱馬錯身而過之際,俯身馬背單手便把曹操的屍體拎上了馬背,縱馬便沖出了戰場,馳騁回了城内。
琅琊國相府邸。
一身儒服長衫的韓烈,端坐在主位上,把玩着繳獲的青釭劍和倚天劍,冷冷看了眼堂下的蕭建道:“身為徐州屬官,勾結逆賊曹操,阻我大軍,來人拖下去斬了。”
“饒命,饒命啊!”蕭建慘叫着被四名軍士拖了下去,堂上新歸順的程昱、董昭、劉晔等人見此,卻不免生出一絲兔死狐悲之感,畢竟蕭建也是随他們一道歸順的。
“伯南,這兩把劍由你保管。”韓烈起身之際,遂把劍交到了張奮手中,邁步走到右首下列的程昱三人面前,躬身行禮道:“怠慢諸公之處,還望海涵,烈在此向諸公賠罪。”
“階下之囚,安敢受此禮遇。”董昭忙還禮道。
劉晔也躬身拜道:“承蒙不棄,願效犬馬之勞。”
唯有程昱一言不發,表情頗為冷淡。衆将見狀,無不變色,典韋更是以手指程昱道:“大膽豎儒,安敢藐視吾主。”
“身為人臣,生不能盡忠,有何面目立于高堂之上?但求一死,别無他求。”程昱身形高大,年過四十的他,身上自有一股鋒芒,有别于尋常文士。
面對程昱的求死,衆将反倒有些欽佩他的氣節,一時到沒有人再對他橫眉冷眼。
“迂腐,汝程仲德食的漢家俸祿,理應盡的漢室人臣,曹操竊賊耳,一宦官子弟,占據高位,不思報效朝廷,卻攻略州郡,屠戮大漢子民,緻使下邳彭城血流成河,十三萬百姓死傷于野,此等暴行,與桀纣何異?莫非仲德所讀的聖賢之書,有教汝侍奉屠夫,亦當如君如父不成?”
韓烈深深的看了對方,勃然變色的手指程昱一番痛斥,把程昱辯駁的體無完膚。
“吾……”程昱高昂的頭顱,終于低了下來,長歎一聲道:“将軍之言,吾無言以對,然曹公對吾始終有知遇之恩,如今他蒙難,吾不能不盡忠,還請将軍賜予屍體,榮某厚葬,為其守孝三月。”
“準了。”韓烈扭頭翻身之際,道:“曹孟德酸棗會盟,讨伐董卓,掃平青州黃巾有功,雖然在徐州屠戮百姓有過,但如今身死,以列侯之禮下葬。”
“多謝韓使君厚恩。”程昱聞言,這才折身行禮道。
蕭建被斬首示衆,琅琊國舉國盡收韓烈手中,而蕭建在琅琊經營多年,府庫可謂殷實,得錢五千萬,糧食數十萬石,足以支撐十萬大軍一年所需。
随後韓烈在琅琊大肆封賞将士,許褚被提升為折沖校尉,張遼被任命奮武校尉,高順任命為中軍校尉,董昭被任命為軍中功曹,劉晔被任命為軍主薄,其餘衆将皆加裨将軍。
就在韓烈為曹操發喪完畢,開陽的臧霸率衆來到琅琊,上交兵符、戶籍錢糧點冊,表達了歸順之意。
對于臧霸率衆歸順,韓烈自是欣然接受,當即任命他為琅琊國相,同時又對孫觀兌現承諾,任命他為泰山太守一職。
随後韓烈任命張遼為東萊太守,臧霸、孫觀為副将,統領臧霸和孫觀所屬一萬五千人馬,以及琅琊國五千投降的軍兵,組成兩萬人馬攻取東萊,韓烈則撤軍返回了東海。
之所以安排張遼統軍,而不是太史慈,主要是韓烈認為張遼更适合鎮守邊境,而太史慈則更适合統軍作戰。其次韓烈這次安排孫觀和臧霸二人為副,目的就是抽空二人的兵權,孫觀手中原來有七千私軍,臧霸也有一萬私軍,若沒有名正言順的借口,韓烈自然不好把他們的兵權收歸到自己手中。
但大軍出征,二人又是領兵将領,雖然他們明知道韓烈有削兵權的心思,他們也沒有反對的借口,隻能乖乖服從。
而韓烈此次任命張遼為東萊太守,統領兩萬人馬進駐幾乎沒有勢力盤踞的東萊,自然是準備把這兩萬人馬交給張遼統率,同時準備把東萊經營成他在北方邊境最重要的基地。
東萊有兩大韓烈必得的因素,一是掖縣儲存的豐富)金(礦,二是東萊遼闊的海岸線,是他接連遼東以及放牧的天然草場,有這這兩大利益所在,韓烈自然要折一員可以信任的大将鎮守。
而張遼無疑是最佳人選,而且韓烈還給他配備了三員副手,一是李典,此人被俘虜多時,前次在廣陵牢房内一場大病,差點要了他的命,虧得華佗出手,而且還是用了韓烈昔日在東海上斬殺的白蛟血,由華佗與幾位名醫以及得道方士煉制而成的蛟丹,才得以活了下來。
如今身體已經養活的李典,已經心悅誠服的表示歸順了之意。另外一人時樂進,在東武城一戰中,他差點死于典韋手中,虧得韓烈救下他,如今曹操身死,身無所長,年不二十七歲的他,自是不甘于就這麼死去,當即表達了歸順之意。
要不是他身上的傷還未好,這次張遼進取東萊,副将人選,自然有他名額。
而這第三個人選便是王淩,他的職務是東萊郡丞,兼領東萊水軍都尉一職,因為韓烈已經決定在東萊港,建立港口碼頭,并成立一支五千人規模的水軍。
韓烈相信,有張遼、樂進、李典、王淩四人坐鎮東萊,加上琅琊的臧霸、泰山孫觀為後援,以及東海源源不斷的物資供應,這北方防務自然也就不用操心了。
不過出兵東萊之時,韓烈派使者告知了一聲青州刺史田楷,此人是公孫瓒舉薦的人選,但實際上這人不過是依附公孫瓒,而不是其部下,其依附公孫瓒的目的,也不過是為了抵擋袁紹的讨伐。
自從上任青州刺史一職以來,田楷控制的地盤,也就齊郡周邊區域,泰山、北海、以及邊緣的東萊,都是各自為政,自然輪不到他說話。
尤其是袁紹在秋收之後,眼看府庫充盈,糧草器械齊備之下,再次對右北平的公孫瓒發動了攻勢,而就在一個月前,袁紹長子袁譚,被袁紹授予一萬兵馬,駐兵高唐一線,對田楷形成了莫大的威脅。
袁紹大軍長驅右北平,導緻的結果則是青州方面得以平息戰火,也大大減輕了韓烈的壓力。
同樣也讓盤踞在河内的劉備,抓到了契機,就在袁紹大軍北上之際,劉備得到河内大族司馬懿家族的支持,又得如喪家之犬呂布的效忠,僅僅半個月内,便在河内招募了兩萬大軍,在河東衛氏家族的内應下,一舉拿下河東郡,斬殺了董卓原部将樊稠,并收降了張濟所部,得兵兩萬,一路高歌猛進在攻取了潼關,最後在長安城下一戰,關羽在軍陣之中斬殺了涼州軍閥頭目李傕。
郭汜率部投降,數萬涼州兵馬,盡歸劉備。進入長安,劉備尊迎劉協為大皇帝陛下,受封大司馬一職,領雍州牧,手下兵馬多達七萬之衆。
自此劉備大勢已成,武有呂布、關羽、張飛、張濟、郭汜、侯成等将,文有田豐、陳宮、司馬朗、司馬懿數兄弟,以及鄭泰、鄭渾等人,聲勢之大,可謂如日中天。
兖州方面的曹昂,雖然得到荀彧,陳群、毛玠、滿寵、以及曹安民和曹真等人的支持,得以在趕走呂布之後,站穩腳跟。
但經曆了呂布之亂,曹操之死的兖州,百姓逃得的逃,死得死,尤其是曹操昔日收服的青州黃巾叛軍,也再次四散而去,導緻兖州無論是兵力,人力,财力,以及糧食都極為困乏。
而占得豫州的袁術,則是大獲豐收,今年豫州境内風調雨順,又沒有發生大的戰亂,秋季各地糧食堆積如山,尤其是得知韓烈出兵琅琊,并且一舉殺了圍殺了曹操時,袁術大喜過望笑道:“曹孟德已死,吾無憂矣,來人,傳我将令,盡起三軍,勿要一舉蕩平兖州。”
随着袁術的一聲領下,原本就已經是無米之炊的曹昂,更是雪上加霜,雖然荀彧自诩王佐之才,但他如今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面對袁術十萬大軍數路圍攻,他也隻能收縮兵力,積蓄所有糧草人力,死守東郡之地,至于兖州治下其餘各郡,也隻能盡數放棄。
集中所有兵力以及所有糧草,固守東郡一地,顯然是明智之舉。一路凱歌的袁術,見曹昂竟然無抵抗之力,自然是大喜過望,部隊驕縱之心也是頓生。
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可謂是人神共憤。為此當荀彧輔佐曹昂死守東郡之時,民心向付,東郡百姓加上軍民十萬人馬,堅守東郡長達四月之久。
從深秋到過新年,袁術大軍長期圍困之下,兵馬困頓,士氣也衰竭到極點。
除夕之夜,就在袁術兵馬以為城中兵馬都在過節之日,曹昂親率城中一萬五千人馬,曹真、曹安民相随,一舉殺入袁術中軍大帳,驚魂未定的袁術狼狽而逃,十萬大軍一夜之間四散奔潰。
趁勝追擊的曹昂,雖然再次收複了兖州之地,但這次的戰火,卻再次使得兖州減員大半,舉州人口竟然不到三十萬,有的地方方圓百裡都杳無人煙。
而讨回許昌的袁術,得知劉備那個販夫走卒的小子,竟然因為迎立皇帝,被封為大司馬,雍州牧,關内侯之時,氣怒之下的他,破口罵道:“豎子稱候,吾家焉不可為王乎。”
興平二年(195年)九月中旬,經過近一年的休養生息,袁術的實力再次得到一定的發展,并且他再次做了一件讓天下人震驚的事情,那就是他在許昌稱帝,自稱皇帝,祭祀東郊,立國号為成,封兒子袁耀為太子。
袁術稱帝之前,他曾經派出過使者,面見過韓烈與孫策。對于袁術稱帝一事,無論是韓烈和孫策,給予的答案都很模糊,也是韓烈與孫策給袁術釋放了模糊的态度,使得袁術自以為是的認為,這二人應該是站在自己一方的。
畢竟孫策表面還是依附在他袁術帳下的,而韓烈也是與他是同盟關系,在袁術看來,如今中原大地,韓烈和孫策不掣肘自己的話,天下又有何人是他對手。
然而當袁術稱帝的消息一傳出時,韓烈第一時間就命治中長史張昭,寫了一份讨袁檄文,文采出衆的張昭,讨袁檄文一出,不但得到天下各方名士的響應,同樣各方諸侯,也紛紛發表了讨袁之戰。
屯兵廣陵的韓烈,兩萬三千赤焰軍,以及八千水軍部隊,以及丹陽郡尉呂岱一部五千人馬,約三萬六千人馬,在檄文剛發出之際,就從天而降的出現在合淝城下,措手不及的五千合淝守軍不戰而降。
于此同時,孫策也出兵一萬,向廬江郡治下的襄安展開了攻勢。
荊州劉表,也派出一萬人馬出了南陽。
而占據雍州,進而奪取了司隸治下洛陽等地的劉備,也命大将關羽,率部兩萬,直奔許昌而來。
兖州方面的曹昂,經過一年的休養生息,多少恢複了一些元氣,也命曹真率部一萬,出陳留直驅豫州治下的梁國。
北方的袁紹也發表了一封告示,表示與袁術一刀兩斷,同時聲援了韓烈的讨袁說法,但由于地域不相連,加上在北方他對公孫瓒的戰役,也打到了最關鍵的時刻,幾乎所用的精力都投到幽州,為此對于中原大地的局勢,他就算有心插上一腳也分身乏術。
江北合淝城塞。
韓烈三萬六千大軍雲集合淝城,加上新近歸降的合淝五千兵馬,韓烈折其精壯三千,充入蔣欽、徐盛所部水軍。
“主公,據探子回報,豫章孫策已經攻取了襄安縣,很明顯此人對廬江也是志在必得,然而廬江太守劉勳,屯兵兩萬在皖城和舒縣,若我們強攻,必然損失慘重,嘉以為我軍應當率軍北上壽春,避開劉勳,讓其餘孫策厮殺,到時誰勝,咱們就吃掉誰。”郭嘉在得知孫策出兵廬江,而廬江太守劉勳又有精兵兩萬之時,思慮之下,發現與劉勳硬拼,完全沒有絲毫好處。
“軍師言之有理,如今壽春雖有重兵把守,但人心惶惶,守将黃琦,并不得人心,我水陸并進,步步進逼,足以震懾敵膽。壽春一下,九江全境盡歸于主公矣。”參軍長史程昱附和之餘,接着道:“某常聞孫策與劉表乃大仇,去年孫策讨伐荊南,奪了長沙、桂陽二郡,如今孫策出兵廬江,後方必然空虛,吾願替主公走一趟荊州,說服劉表襲擊孫策,如此孫策在廬江必将無功而返,而且據說荀公達如今也在荊州避難,此人之智,非常人所及,吾願意說服其前來為主公效力。”
“公達之才,吾不如也。”郭嘉聞言,也不由謙讓的表達了推薦之意。
韓烈倒也不疑程昱背主,這一年來他的表現,那是有目共睹,而且韓烈對其也是委以重任:“如此就有勞仲德了。不過合淝乃江北重鎮,必須大将鎮守,不知何人願意擔此重任。”
“末将願意。”于禁和呂岱幾乎同時開口道。
“汝二人皆是烈之股肱,當不分彼此,那就由于禁擔任合淝令,領撫軍都尉一職,呂岱副之,率本部人馬留守合淝。”合淝乃是江北重鎮,又是進擊廬江必經之路,所以韓烈這才讓于禁和呂岱兩員大将鎮守。
“喏!”二人欣然領命。(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