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九章滿城盡帶黃金甲(1)
長安。
孔晟斬殺史朝義并取得莫州大捷之時,太上皇李隆基的國葬已經進入尾聲,皇帝李亨勉強素服率群臣宗室治喪,辍朝五日。但旋即,皇帝一病不起,一天當中至少有半數處在昏迷狀态之中,這朝會之事基本上就是廢了。
因為李隆基突然駕崩,孔晟的洛陽光複和郭子儀的汴州大捷帶來的朝野上下的喜慶,被大大沖淡了。
而因為皇帝的纏綿病榻不起,長安城上空因為老皇帝之死籠罩着的一層陰霾非但沒有消減,反而更加濃重。如果說老皇帝的死是一個誘因的話,那麼,李隆基在一個不恰當的時候死了,皇帝在一個不恰當的時候病了,而且病得很重,這讓太子李豫感覺到了某種時機的到來。
京城禁軍三萬在南霁雲的率領下東進策應孔晟和郭子儀的平叛戰争,皇帝病重,長安城的局面基本上落在了皇太子李豫的手裡。雖然皇帝倚重的五大權臣中――李泌、杜鴻漸忠于皇帝,顔真卿忠于死去的老皇帝,張巡忠于皇帝,真正忠誠于李豫的隻有尚書右仆射裴原禮。但在五大權臣之下,中低層官僚卻幾乎都倒向了東宮一系。
東宮還有東宮十六率,五六千人。有這五六千精兵在手,李豫覺得自己執掌朝政的時機成熟了。事實上,李豫沒有覺得自己有任何僭越之處,皇帝病重不起,作為皇太子他理應監國,甚至,皇帝直接效仿老皇帝将皇位禅讓給他都不是不成。
畢竟前有車後有轍,這又不是他李豫開的先例。
傍晚。東宮的氣氛卻顯得略加凝重。
李豫一直沒有下定最後的決心,這讓李适和裴原禮大為焦躁不安。在兩人看來,如果李豫當斷不斷,錯過如此時機,等皇帝緩過勁來,他就永遠失去了一步登天的良機。
“殿下,當斷不斷,必受其亂。如今之計,陛下病重不起,太子殿下作為一國儲君,理應監國,站出來号令天下,承擔重任!”裴原禮躬身下拜,凝聲道。
李适也站出來勸道:“父王,不能猶豫了,眼下,滿朝文武都在焦急等候父王定鼎天下,父王是衆望所歸,何必再瞻前顧後猶豫不決呢?”
李豫沉默了一刻,才沉聲道:“爾等知道什麼?本宮作為儲君,無論站不站出來都是監國太子。但隻要本宮站出來主持朝政,若不成功,就再也沒有退路,若不成功便隻能成仁了!”
“父皇那邊不足為慮。昨日本宮與父皇相會,父皇也承諾下诏讓本宮監國,甚至,在适當的時候,禅讓皇位給本宮,也無不可。畢竟,這大唐天下,始終都是要交在本宮手上的。”李豫淡淡道。
但裴原禮心裡卻暗暗冷笑,他不相信皇帝會這麼痛快地讓李豫監國,甚至還禅讓皇位?做春秋大夢去吧。如果不下狠手,這皇位至少暫時是輪不到你東宮太子的。
裴原禮之所以焦躁不安,催促李豫下手,主要是他察覺皇帝有下诏命孔晟和郭子儀返京的意圖。一旦皇帝命孔晟和郭子儀兩人率大軍回返,李豫還有什麼機會?
李豫眸光中的鋒銳越來越重:“本宮所擔心者,隻有孔晟一人。郭子儀忠于皇室和朝廷,本宮作為儲君,隻要行事正大光明,他不會對本宮有2心。李光弼也是如此。”
李适眸光閃爍。
他知道父親李豫說的是實話。無論如何,李豫都是名正言順的皇太子,皇帝病重,皇太子監國乃至登基稱帝,隻要把事情做得讓外人挑不出一絲毛病來,符合大唐禮法,郭子儀這些忠臣良将就不會有問題,他們很快就會将忠心從皇帝身上轉移到李豫身上。
但孔晟卻是一個異類。
孔晟與皇帝的關系密切,孔晟還與東宮的關系惡劣。總之,孔晟肯定是最排斥東宮太子李豫登基稱帝的一個人,而且,因為孔晟位高權重戰功顯赫名動天下,這顯然又會是李豫走向皇帝寶座路上的最大障礙啊。
裴原禮沉吟了一下,輕輕道:“殿下,對于孔晟,微臣以為可有兩策。”
裴原禮這才明白過來,李豫之所以一直遲遲不願意從幕後走向前台,主要還是忌憚孔晟的存在。如果孔晟的問題解決不了,他是無法安心的。
李豫眉梢一挑:“你說,本宮洗耳恭聽。”
“殿下,第一,殿下以監國太子之名,對孔晟光複洛陽之功大加褒獎封賞,以圖緩和與孔晟的關系。此外,下诏命郭子儀率軍挺進河東剿滅叛亂餘孽。而李光弼則鎮守河西一線,拱衛長安。至于神策軍的南霁雲,此人是孔晟昔日部曲,也不得不防,可着人秘密潛入軍中,宣布诏命,将其取而代之!”
“若是孔晟識時務,肯與殿下和解,那麼,以孔晟之才之勇猛,将來必是殿下登臨天下的最大助力,同時也會是大唐匡扶社稷之肱骨之臣。”
說到此處,裴原禮微微停頓了一下,查看李豫的反應。
李豫聞言苦笑一聲:“裴大人,你不知本宮與孔晟的嫌隙之深,已經勢如水火,難以兩立了。本宮也不是小雞肚腸之人,不會沒有容人雅量,但奈何孔晟視本宮如同仇敵,你這和解之策肯定是行不通的。”
李豫心道,這種和解之策本宮背後又不是沒有試過,那孔晟個性高傲已經将東宮視為生死大敵,而在陰差陰錯之下,本宮與孔家已經走到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對立面上,這不是一兩次封賞就能改善的。
況且,若是本宮以監國太子之名予以封賞調兵遣将,肯定會更加引起孔晟的猜忌和懷疑。
裴原禮歎息一聲:“如此,那就隻有揮淚斬馬谡了!殿下,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既然孔晟是殿下登基稱帝的最大障礙,那就隻有殺之以除後患!”
“微臣以為,可以皇上诏命,将那孔晟诓騙進京來,然後殺之!”裴原禮一字一頓陰沉道。
李豫猛然擡頭望着裴原禮,眸光鋒銳:“裴大人,你以為那孔晟是如此好诓騙嗎?此人有勇有謀,手段層出不窮,不要說很難诓騙,就算是将其诓騙進京,本宮又該以何種罪名加諸其身?要知道,孔晟對大唐社稷有蓋世功勳,名動天下,擅殺有功之臣,豈不是讓天下人寒了心?你讓本宮尚未登基就為天下人之诟病,到底居心何在?”
“不忠于殿下者,功臣也無用。自古以來,功臣因為功高蓋主被誅殺者,不計其數,天下人自然心知肚明。隻要殿下登基後革故鼎新,定鼎天下,天下臣民自當感恩戴德,又怎麼會執着于區區一個孔晟之生死存亡?”裴原禮冷冷笑道:“至于罪名,那――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請殿下三思!”裴原禮拜了下去。
李豫眸光閃爍:“裴大人,你先回去吧,讓本宮先斟酌斟酌,此事事關重大,不能輕易下決斷。”
見李豫還是有猶豫不決,裴原禮明顯有些失望。他無奈地歎息一聲,躬身拜了拜,然後退走。
望着裴原禮失望而去的背影,李适忍不住輕輕道:“父王……”
李豫眼眸中投過一絲森然的殺氣:“怎麼,吾兒,你也以為本宮瞻前顧後優柔寡斷嗎?”
李适吓了一跳:“兒子不敢!”
李豫森然道:“孔晟當然要殺,但現在時機還不成熟。範陽叛亂未定,此刻誅殺功臣名将,讓讓我李唐皇室失去民心。再過些時日吧。即便要殺功臣,也不是本宮一個監國太子所為,而是父皇親力親為……”
“吾兒,你秘密派人去江南,将你紀國皇姑和江南楊氏女給本宮帶進京來,就說陛下要親自為她們主持大婚。最重要的是,要把定王李侗給本宮帶回來,你可明白本宮的意思?”
李适愕然,旋即恍然大悟:“兒子明白!但兒子擔心,若是皇祖父一朝病去,龍體康健,我們做事就不是那麼方便……”
李豫狂笑一聲:“所謂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本宮天天探視父皇,他的病情深重,一時間很難好轉,本宮自當每日守在父皇病榻之前,以盡人子之孝道。”
李豫眸光中掠過一絲沉沉的殺氣。
李适看得冷汗直流,知道自家父親其實早有主張,早就做了各種謀權篡位取皇帝而代之的安排準備,他之所以拒絕裴原禮的勸進,無非還是考慮到時機不成熟。或許,這也算是對朝野上下的某種迷惑罷了。
杜鴻漸府上。
李泌神色陰沉,望着杜鴻漸焦躁道:“杜相,如今陛下病體沉重,太子把持朝政和宮禁,陛下安危系于東宮,我等豈能無動于衷?”
“李相,你我乃是文臣,雖然位高權重,但其實不值一提。滿朝文武中,多半歸屬于東宮一體調度,我們明知太子圖謀不軌,卻也無可奈何。”杜鴻漸苦笑一聲:“好在孔晟率軍在外,戰功顯赫,東宮要想做什麼事,都要有所顧忌。本相估摸着,最近這段時日,東宮一定不遺餘力交好孔晟,以圖獲得孔晟的支持……”
“你我靜觀其變吧,其他的也做不了。張大人以為如何?”杜鴻漸扭頭望向了張巡。
張巡雖然是後來居上,被皇帝器重委以重任,也進入政事堂成為國相之一,但畢竟資曆淺薄,不被人所看重。
張巡神色複雜,輕輕道:“兩位相爺,在張某看來,無論是皇上,還是儲君,都是皇室正統,這天下終歸是屬于他們的。無論是誰……都是你我臣子需要效忠的對象。”
李泌和杜鴻漸默然不語,搖搖頭,再無多言。
張巡說的也沒有錯,皇帝身體不好,皇太子監國理政哪怕是奪了皇位去也沒什麼可怕的,這天下反正是屬于李唐皇族的,誰當皇帝沒有什麼區别。唯一的區别在于,李豫當政,他們這些被皇帝器重的權臣可能會失去既得利益和現有的權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