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大時代1958

第四百六十一章 試探性進攻

大時代1958 青山鐵杉 3223 2024-01-31 01:12

  米-6重型運輸直升機軍民兩用,可以作為運輸機也可以做為戰鬥用的武裝直升機,這種特性可以起到隐蔽一部分目的的作用。阿布德将軍在剛剛接受蘇聯軍事援助的時候,應該不會引起大的懷疑,這可以幫助克格勃達成自己的目的。

  米-6重型運輸直升機在這個時代剛剛加入蘇聯的現役軍備當中,謝洛夫以克格勃的名義向國防部要這批直升機的時候,也頗費了一番周折,但還是最終達成了自己的目的。

  “喀土穆是蘇丹首都,處于青尼羅河和白尼羅河的交彙處。身為蘇丹最大的城市和首都,從經濟、農業和政治地位來講都是首屈一指,控制了首都喀土穆就把蘇丹的局勢控制了一半,各位同志說說吧,讓我看看在軍事計劃方面的意見!”背對着克格勃主席團的謝洛夫猛然回過頭來,他的身後是一副巨大的蘇丹地圖,上面密密麻麻的标注着蘇丹全國的城市,詳細的程度甚至比蘇丹國内自己的地圖還要好。

  蘇丹的重要性,整個蘇聯都沒有眼前的克格勃主席團成員知道的更多,這裡才是真正的進攻地點,而不是幾萬輛坦克在東歐和美國大眼瞪小眼的蘇聯國防部。克格勃什麼都缺,就是不缺乏所謂的大局觀。

  在頭一次對整個克格勃主席團委員提出整個計劃的時候,這些委員都是驚訝的,這是蘇聯克格勃頭一次認真的考慮推翻一個國家政府的政變,不是因勢利導也不是利誘,這次的克格勃完全是在憑借自己的力量嘗試改變一個國家的政局。從二戰之後不是沒有過嘗試這方面的舉動,但毫無疑問全部都失敗了,其中既有實力的差距也有條件的不充分,但不管怎麼說,在這方面克格勃沒什麼成功先例可以追尋。

  尤其是赫魯曉夫時期,總體而言赫魯曉夫當政的時候蘇聯是采取積蓄力量的态勢,在一般的問題上和美國是采取合作的态度,當然這不是毫無原則的退讓,古巴導彈危機和美蘇合作肢解英法殖民帝國的舉動可以證明這一點。

  克格勃這種部門如果僅局限于把自己的力量放在國内,不在世界上搞些事情的話,那毫無疑問是不合格的,歸根結底從契卡、内務部一直到克格勃,蘇聯的安全部門指導思想上就是一個進攻性組織,所有人都能否認這一點。

  “作為身處第一線的部門,在國家還沒有認識到某些事情的時候,克格勃首先就要做出一些反應,同志們,你們也可以理解為這是進攻性戰略的前兆,或者是試探性的進攻。”身為克格勃主席的謝洛夫,開始對自己的同事們進行戰前動員。

  政變看似簡單,但哪怕就是在非洲也不是随心所欲就能實現的。中央情報局的經驗不能作為克格勃行動的指标,兩個國家的戰略投送能力有差距,這種差距謝洛夫必須承認,所以行動必須快速而有成效,不能給美國人幹涉的機會。美國可以夠得到非洲,蘇聯卻夠不到南美洲,謝洛夫認識到這種差别所以必須小心行事。

  “蘇丹首都周圍的軍地集結點有兩個,分别是尼羅河左岸的恩圖曼和右岸的北喀木耳,這兩個城市和蘇丹首都喀木耳成倒三角形,不但可以控制尼羅河的航運,距離蘇丹首都也很近,我們以這兩個地方為據點,在突然襲擊的情況下很快就能控制住蘇丹的局勢,這是我們軍事管理總局的意見!”軍事管理總局局長羅曼中将站起來走到地圖旁邊,拿起教鞭圈定了主要的行動地點,介紹軍事行動的發起點。

  倒三角形?倒是個非常有誘惑力的形狀呢!把腦海中少兒不宜的因當想法甩出去,蘇丹三分之一的人口在尼羅河周圍,以蘇丹首都喀木耳為中心畫一個圈子,能輻射大部分重要的城市,考慮到北方蘇丹的人口和南蘇丹的人口比例,用搞定首都圈就能搞定蘇丹一半的問題來形容并不為過。

  軍事管理總局的意見和斯塔西方面的計劃大同小異,馬庫斯沃爾夫那邊送過來的計劃也是如此,畢竟民主德國和蘇聯都是陸地國家,從出發點都很相似,兩國在二戰中利用裝甲力量來了一場你死我活的戰争,到了今天自然會出發點相當一緻。

  “羅曼局長的意見非常中肯,但我要提醒一點,這次作為試探性的進攻,我們隻能成功不能失敗,以成功為結果的前提下,行動的結果最為重要,達成目的過程不重要。”謝洛夫看着自己的同事們語重心長的說道,“我們如果不動手,資本主義永遠都不會自己改正錯誤,所以國家轉入進攻性戰略是遲早的事情,隻不過我們克格勃要作為一個先行者。”

  蘇攻美守其實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赫魯曉夫執政時期直到古巴導彈危機,說來非常奇怪,赫魯曉夫執政确實是以緩和為主要方陣,但卻事實上的出現了蘇攻美守的情況,這是因為斯大林時期蘇聯還在恢複戰争的創傷,雖然斯大林能力上明顯比赫魯曉夫更強,但蘇聯國内的情況卻無法支撐斯大林的想法實現,而赫魯曉夫時期雖然推行緩和方陣,但蘇聯漸漸從衛國戰争時期的創傷恢複,實力增強的情況下雖說赫魯曉夫已經盡力和美國緩和,但蘇聯國家的政策還是在緩慢的轉入擴張,這不是赫魯曉夫本人能阻止的。

  這個階段以古巴導彈危機為終點,蘇聯領導層認識到了蘇聯雖然恢複了不少,但仍然和美國有實力差距,所以從古巴導彈危機之後,赫魯曉夫和勃列日涅夫前期,蘇聯又開始積攢力量準備下一次的進攻,通常人們認為的蘇攻美守其實是勃列日涅夫中期開始的,這也可以認為是蘇攻美守的第二階段,尼克松就任總統時,美國面臨國内外的困難局面:朝鮮戰争、越南戰争削弱了美國的實力,引起國内不滿;美國在資本主義世界經濟中的地位相對下降;美蘇軍事力量對比發生不利于美國的變化;美國與西歐、日本矛盾加深;第三世界力圖擺脫超級大國的控制。

  蘇聯是勃列日涅夫當政,利用美國深陷越戰的有利時機,集中精力發展經濟、軍事實力。在這同時,他鞏固了“東歐大家庭”,一方面出兵捷克斯洛伐克,另一方面宣布“有限主權論”,加強對東歐的控制。,勃列日涅夫向西歐發動“緩和攻勢”,此後向第三世界展開猛烈的擴張攻勢,并制定了一套政治、經濟、軍事三管齊下的全球攻勢戰略:用經濟戰略作支撐,軍事戰略為核心,輔之以緩和謀略;以歐洲為戰略重點,在中東、非洲展開側翼迂回,争奪戰略要地、戰略資源和海洋通道;以打破美國戰略布局為目标,逐步奪取對美戰略優勢。

  看起來蘇聯的政策是沒什麼問題的,謝洛夫仔細觀察這段曆史,找到了一個不算問題的問題,那就是在同樣時間中,蘇聯在積攢實力,中國卻在進行戰略進攻,目标則是東南亞,也就是說這段時間内,中國進攻的時間和蘇聯進攻的時間正好是錯開的,中國進攻的時間蘇聯正好在積攢實力為古巴導彈危機雪恥,等到蘇聯覺得自己差不多實力夠了,中國已經開始準備改革開放了。

  赫魯曉夫時期蘇聯嘗試擴大自己影響力的時候雖說沒什麼效果,但态勢還是明顯的,但在蘇聯兩段時間的攻勢政策的同時,正好和中國進攻的時間是錯開的。這就很讓人頭疼了。

  現階段謝洛夫的折騰不是一點效果都沒有,至少古巴導彈危機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平局,蘇聯的領導層還處在自我感覺良好的階段。那麼進攻性戰略還可以繼續下去,至少可以進行試探性的進攻戰略。可以在非洲做出一點成績表明中國在東南亞努力的同時,蘇聯也沒有閑着。

  所以蘇丹的變色非常必要,它可以讓自我感覺還不錯的蘇聯領導層看到成績,同樣提升自己盟友的信心,從這兩點上都十分必要。幾十年後社會主義陣營取得勝利,不論是蘇聯還是中國都可以美化曆史,就算是說自己從冷戰開始一直運籌帷幄,從頭到尾都在推行進攻性戰略也沒有問題,勝利者是不會受到任何譴責的。

  一九六四年二月,蘇聯部長會議作出決議,和蘇丹簽訂了合作條約,至少從條約上表達了非常大的誠意,隻不過這份誠意不是給阿布德将軍政府的,而是準備和下一個政府繼續擰長期合作,同時在蘇聯國防部的肯定下,蘇聯向蘇丹軍方移交了十二架米-6重型運輸直升機,作為蘇丹軍方的陸航力量補充。

  “我完全可以說,十二架米-6重型運輸直升機和我們獲得的收獲相比,完全不能相提并論,這點希望馬利諾夫斯基叔叔明白!”謝洛夫對着蘇聯國防部的元帥們強調着重要性。(未完待續。)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