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三國之召喚猛将

四百四十七入得寶山豈能空手而歸?

三國之召喚猛将 青銅劍客 3360 2024-01-31 01:12

  七月酷暑,陰雨霏霏。

  征伐劉表的隊伍在崎岖的山路上跋涉了将近半個月,終于抵達了江夏,與長江上韓世忠的四萬水師會合,從陸地到水面把江夏城包圍的水洩不通。旌旗招展,遮天蔽日,浩大的聲勢直讓江夏城的軍民人心惶惶,惶恐感彌漫全城。

  就在徐庶安營紮寨的時候,領了天子诏書的衛青經過兩天一夜的奔波,幾乎在同一時刻趕到了江夏城下。為了樹立衛國舅的權威,劉辯特意命吏部尚書劉伯溫親自出馬,送衛青前往江夏赴任。

  掐指算算,大漢朝的國舅已不在少數,糜竺、陸遜、步骘,甚至死在李元霸擂鼓甕金錘之下的陳玉成,大将陸文龍、不受劉辯待見的糜芳等等,都算得上當朝國舅;但還從來沒有人享受過這樣的殊榮,更不要說由堂堂正二品的吏部尚書送到任上,這絕對是破天荒的頭一次!

  糜竺還好,因為家大業大功勞大,直接爬上了戶部尚書的高位;相比起來步骘與少年陸遜就凄慘多了,步骘好歹還撈了個廬江郡丞,而陸遜幹脆直接以什長的身份入伍,與今日衛青所享受的榮耀與恩寵,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由劉伯溫千裡迢迢趕來江夏宣讀诏書送衛卿赴任,徐庶與程咬金等人無不心領神會,一起向衛青施禮參拜:“吾等見過衛将軍,願聽從将軍驅使,齊心協力,早日翦滅劉表!”

  劉辯直接破格提撥衛青為三軍主将,雖然堪稱火箭一般的速度,但卻也并非無的放矢。攻打江夏的三員大将,程咬金是個大咧咧的性格,時不時犯點混。對功名利祿不是那麼斤斤計較。楊七郎則愛憎分明,嫉惡如仇,隻要你不惹到他。什麼話都好說。徐榮雖然已經立下了頗多功勞,但降将的帽子自始至終都會讓他覺得矮人一頭。

  至于徐庶。他的定位自始至終就是參軍,屬于文職官員,更加不适合擔任三軍主将。諸葛亮雖然已經初步嶄露頭角,但畢竟才隻是十四歲的少年,還需要繼續做的他卧龍,潛心修煉,積攢戰功,才能最終出人頭地。

  正是這樣的一個組合。所以劉辯才敢空降三軍主将,讓籍籍無名的衛青走馬挂帥。若是這個軍團中有魏延、甘甯這樣的老資格武将存在,即便何太後再怎麼誇獎,劉辯再怎麼恩寵,也是不敢直接就把衛青扶正的。

  可以說,衛青剛一出仕,就獲得了大漢朝四百年少見的恩寵,除掉沾了妹妹衛梓夫的光之外,運氣也好到了極點,正所謂“來得早不如來得巧”。衛青出仕的時機簡直是好的不能好!

  “呵呵……諸位将軍不必多禮,卿三生有幸受到陛下與太後垂青,竟然讓某來擔任這三軍主将。心中真是誠惶誠恐!卻也不敢違抗聖谕,隻好懇請諸位日後多多輔佐,大家互相鞭策,共謀戰功!”

  面對着施禮參拜的衆将,衛青把姿态放到了最低,拱手向滿帳文武作揖回禮,态度極為謙遜,毫無倨傲之意。比起常遇春的狂傲自大,第一時間赢得了滿帳文武的好感。先不說這人有多大本事。但最起碼懂得尊敬他人,或許這衛卿不是個好将軍。但在為人處世上卻是個懂得分寸的聰明人!

  劉伯溫咳嗽一聲,給衛卿幫襯了幾句:“呵呵……仲青将軍也不必這麼謙遜。陛下用人可是慧眼如炬,除了陳……之外,還從來沒有走過眼。”

  說着話,轉身對衆将誇贊衛青:“這一路走來,基與仲青将軍聊了頗多,對他的用兵之道,佩服不已。若是以伯溫之才與仲青将軍相比,簡直螢火之光比之皓月,自慚弗如也!”

  衛青自己說一萬句,也不頂劉伯溫誇上這麼一句,甚至比天子說的話還要管用;畢竟是當朝國舅,對自家人的評價難免偏頗。而這句話從劉伯溫嘴裡說出來,感覺就不一樣了,衛青在衆将的心目中,形象頓時變得高大上了起來!

  “尚書大人見笑了,卿不過是班門弄斧而已。”衛青一臉謙遜,連稱慚愧。

  劉伯溫繼續介紹:“哦……倒是忘了說一聲,衛卿将軍是我大漢朝名将、烈候衛青的後人。祖上河東平陽,後來遷徙到東萊郡定居。更為巧合的是,衛候的名為青,表字仲卿。而衛将軍的名卻是卿,表字仲青,與故去的衛候倒是極為神似!”

  “哎呀……怪不得衛将軍一身大将風範,如此深得陛下器重,原來竟是将門後裔,真是失敬了!”衆将聞言,俱都驚歎不已,對于衛青的欽佩更多了一些。

  衛青莞爾一笑,解釋道:“讓諸位見笑了,實在是家父崇拜先人衛候,所以給某取了這般名字,怎敢妄自與先人相提并論,卻是折煞衛卿也!”

  見衛卿與衆将相處的極為融洽,劉伯溫很高興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朝中諸事纏身,也顧不上逗留,當即帶着随從冒着霏霏細雨改乘船隻,由韓世忠派了兩艘艨艟,護送着順江而下,返回金陵去了。

  看看天色已經迫近傍晚,天空烏雲密布。徐庶吩咐軍廚設宴款待衛卿,為他接風洗塵,待雨住雲收,天氣放晴之後再攻打江夏不遲。

  為了讨好新來的三軍主将,軍廚拿出了看家本領,做了一頓色香味俱全的大餐,勾得衆将校食指大動,筵席上談笑風生,各個卯足了勁準備大快朵頤一場。總算送走了人見人厭的“常扒皮”,當浮一大白!

  衆将正要按照座次入席,忽然營門外馬蹄聲起,守門的軍士來報:“太史子義将軍從武關趕到!”

  原來給太史慈送诏書的使者與衛卿、劉伯溫一路同行,此刻正在軍營中用餐,準備雨勢稍住之後再繼續趕路。未曾想還沒動身,太史慈卻已經從武關趕到了江夏,使者隻好上前施禮相見,從行囊中取了天子的诏書交給太史慈。

  太史慈三天之前接到了嶽飛的調令,當即把鎮守武關的印绶交給趙匡胤暫時掌管,命張郃作為副将輔佐,待常遇春到來之後再将印绶交割。太史慈過人光明磊落,兇襟坦蕩,并沒有因為趙匡胤上次不救自己而耿耿于懷,而是以公事為重把将印交給了趙匡胤。

  為了早日拿下江夏,太史慈一路快馬加鞭,冒雨趕路,此刻與手下的百十名親兵早就被雨水澆透了全身,如同從水中撈出來一般。沒想到的是,剛一進入江夏大營,就接到了讓自己重回武關鎮守的聖旨。

  好在太史慈性格豪爽,倒也不以為意,擡手抹了一把臉頰上的汗水,自嘲的道:”無妨,無妨,某就當千裡迢迢來江夏赴宴好了,吃完這頓飯,慈就撥馬返程!”

  由于自己的到來,搶走了太史慈的主将位置,衛卿心中很是歉疚,攬着太史慈的肩膀挽留道:“既來之則安之,從武關到江夏千裡迢迢,子義将軍既然來了,怎能空手而歸?我看江夏城中的兵力已經不足三萬,而且士氣低落,人心惶惶,糧草捉襟見肘,破城隻是三五天的事情。還是請子義将軍擔任主将,卿為副将,攻破江夏撈點戰績之後,子義兄再回武關不遲,也不至于兩手空空的白跑一場!”

  “哈哈……衛國舅能有這番話,俺太史慈就滿足了!這主将就由你來做吧,比起坐鎮帥帳來,俺太史慈更喜歡上陣殺敵!某也不是沒有自知之明,論舞刀弄槍,我太史慈誰也不服,但論調兵遣将,我還真是差點火候,甚至還不如那趙匡胤呢!”太史慈也不推辭,爽朗的大笑一聲,在酒筵上盤膝坐了,端起大碗仰頭一飲而盡。

  諸葛亮神色莊重的站了出來,懷抱羽扇施禮道:“諸位将軍,适才亮圍着江夏城走了一圈,隻見城頭上的守軍軍心渙散,鬥志全無。故此,亮決定鬥膽走一趟江夏城,拜見劉表,憑借着三寸不爛之舌說服劉表開門歸降,兵不血刃的拿下江夏。”

  “若是如此,那自然是最好不過!”

  聽了諸葛亮的話,衛青與衆将俱都齊聲叫好,又同時對諸葛亮表示擔憂:“派人勸降自然是上上之策,若是能夠兵不血刃的拿下江夏,免去刀兵之災,自然是萬民之幸。但孔明現在已經名聲鵲起,隻怕劉表會不利于你,還是派遣一名能言善辯的斥候進一趟江夏,求見劉表,先試探下劉表的意思吧?”

  諸葛亮卻是兇有成竹,搖扇笑道:“請諸位将軍放心,劉表正妻蔡氏乃是拙荊的親姨娘,論起來亮得喊劉景升一聲姨丈。而蔡瑁更是拙荊的親娘舅,料來不會為難于亮;而且就算為了拙荊考慮,亮也得想方設法的勸降劉景升,保他一條性命。還請衛将軍準許,讓亮連夜叫開城門,到江夏城中走一趟!”

  衛青與其他衆将均沒想到諸葛亮與劉表竟然還有這樣的瓜葛,俱都連呼意外。衛青思忖片刻,最終點頭答應了下來:“既然孔明與劉景升有這層關系,那你就進城走一趟吧,若是能夠勸降劉表自然再好不過。若是劉表冥頑不靈,孔明也不必強求,先想法設法周護自己的安危,卿與諸将三日之内,必撥江夏!”(未完待續)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