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城北的攝山腳下,從一輛精美豪華的馬車中鑽出一位中年人,一身士人打扮,他下了馬車,輕輕地彈了彈衣袖,正了正衣裳,滿臉惬意、輕松,微微地擡頭看了看眼前的攝山,背剪雙手,風度翩翩地朝山上走去。
這位士人就是大鄭皇帝派出的使臣鮑谷。
攝山,在金陵城東北三十裡處,據傳古時山上盛産野參、當歸、首烏、茯苓、甘草等中草藥,有滋養攝生(即養生)之效,故名攝山。山上有妙因寺,因而原來名不見經傳的攝山開始出名,成為大興最重要的佛教聖地之一。
妙因寺建于四百多年前,原名是栖霞寺,得名于居士明僧紹的宅院名:栖霞精舍,明僧紹會見法度禅師,并将栖霞精舍贈予法度禅師,法度将精舍改建為寺,并命名為栖霞寺,栖霞山作為佛教“三論宗”的祖庭,由此揚名天下,陳後主還在寺中題了詩,三論宗闡揚“緣起性空”的思想,曾經盛極一時,後來漸趨衰微,之後又經曆了幾百年的戰亂,栖霞寺日漸衰敗,後來大興國主沐瑧重修了栖霞寺,并改名為妙因寺。
如今正值殘冬,周遭的景緻十分蒼涼,鮑谷自然不是來欣賞攝山的風景,而是上山拜佛參禅。
妙因寺建在半山腰,鮑谷很快就踏入寺院,他十分虔誠地參拜了大興重建的舍利塔,參觀了大佛閣,還慕名遊覽參拜了大佛閣後、舍利塔東、無量殿後山崖間的千佛岩,這些佛龛中的佛像,大的高有數丈,小的僅有盈尺,有坐有立,造型十分精緻。
鮑谷走在蜿蜒曲折的山道上,看到仍有不少石匠和僧人在岩壁上鑿龛雕佛,既感歎于佛像的精美,又不屑于大興國主崇道佞佛。
大興國主沐瑧自登基以來,在全國各地,特别是金陵府,大興土木,修建寺院,耗費了許多人力财力,全國上下、朝廷内外,崇佛成風,使本來強大的大興漸漸頹廢起來,鮑谷想到此,不禁輕蔑地笑了笑。
待到殘陽西沉時,鮑谷這才回到寺院的客房用膳、安息。
想到明日的行程,鮑谷轉輾反側,既得意又興奮,索性重新穿好衣裳,披上一件披風,提着一隻燈籠,出屋散散心,殘月下的妙因寺,空幽靜絕,那士人頓生詩意,便吟道:
度禅師建寺,陳後主題詩。
迹在人亡處,林幽月缺時。
六朝更疊去,三論性空癡。
已是桑榆暮,可憐囚楚悲。
次日申時初刻,金陵城西北的玄武門外,十裡長亭中擠滿了錦衣華服的人,這些人,有的翹首眺望,有的竊竊私語,有的輕輕捶腿,有的搓手哈氣。
此時,冬陽西垂,微風拂過,一陣陣寒意掠過,讓所有人都忍不住打了一個冷戰。
站在人群之前的,有一位身着明黃色的公服,腰間束着奪目的九環蹀躞玉腰帶,在人群之中,尤為鶴立雞群,十分的搶眼。
細看之下,原來為首的是大興監國太子沐玙璠,而他身後則是韓國公、成峤闫虛、餘佑、尤健彥、商嶽、章博等一幹大興重臣,他們正在此處迎接大鄭使團。
據驿使來報,午時三刻左右,大鄭使團已經從妙因寺出發了,妙因寺距白虎門三十裡左右,不到一個時辰的路程,按理說早該出現了,可是如果算上驿使未來報信前的時間,沐玙璠等人已經在十裡長亭已經等了兩個多時辰了。
眼看就要日落西山了,仍不見一個大鄭使團的身影。
沐玙璠一直闆着臉,一言不發地立在人群之前,有不少重臣早已禁受不住站立之苦,又是捶腿,又是揉胳膊。
如果不是迫于成峤等朝臣的壓力,沐玙璠早就拂袖回宮了,雖然這次有機會出宮放風,可是周圍依然是重重護衛,他依然沒有任何自由。
突然,有人驚叫道:“來了,來了,終于來了,大鄭使團來了。”
沐玙璠下意識的看了前方一眼,又忍不住回頭一看,隻見又蹦又跳的馬彥錄指着前方,而其他重臣則一齊引頸眺望,見到有幾輛馬車出現,則慌忙正了正衣冠,恭恭敬敬地垂手而立,準備迎接使團的到來。
隻見那支隊伍,蝸牛似得慢悠悠地向這邊移來,不過三箭之地,隻需半盞茶的時間,硬生生地讓他們走了一頓飯的工夫,沐玙璠心中腹诽不已。
快行到十裡長亭的一箭之地,那支隊伍突然像打了雞血一般,瘋狂地向白虎門奔去,好像沒有看到這邊有一大幫子親王重臣在等候他們,徑自地繞了過去。
馬彥錄急急忙忙地跟在那支隊伍屁股後面高聲喊道:“喂,喂,喂,停下,停下,我國太子在此迎接!”
那支隊伍沒有因為馬彥錄的叫喊而停下來,而是在沐玙璠他們的身邊匆匆擦肩而過,絕塵南去。
馬彥錄無可奈何地跺了跺腳,滿臉失望地看向監國太子,隻見沐玙璠寒着鐵青的玉臉,甩了甩袍袖,嘴角擠出兩個字:“回去!”
大鄭使臣不可能沒有看見這裡有大興官員迎接他們,何況迎接的隊伍中還有兩位穿着黃色衣服的官員,黃色衣服不是一般人可以穿着的,隻有皇室成員才能穿着。很顯然,他們是故意裝作沒有看見大興官員,如此明目張膽地目中無人,為的是什麼?依仗的又是什麼?為的當然是想給大興一個下馬威,告誡他們大興區區彈丸之地,不要妄想與中原大國作對,依仗的當然是大鄭有百萬雄師,大鄭的國力強盛。
雖然大興官員們吃了一肚子大鄭出使隊伍留下的灰塵,但是他們清楚不能輕易得罪大鄭使臣,唯有打掉了牙齒往肚子裡吞,力勸監國太子不要生氣,不要輕易地動怒,還說這是大鄭使臣的詭計,目的就是羞辱我國,讓我們動怒,到時候他們就可以趁機發難,提出許多過分的要求。
沐玙璠也沒有辦法,更沒有好主意,隻能像牽線木偶一般由着這些官員們操縱。
他們決定由監國太子親自領着他們到聽風别館去接見大鄭使臣。
聽風别館是朝廷的驿站,專門用于接待外國使臣和地方官員。
金陵城中一共有五條主幹道,一條是從宮城南門直達都城南邊朱雀門的禦街,一條是從都城西邊白虎門通往東邊青龍門的東西禦道,這條禦道緊挨着運渎、護龍河和青溪的北岸,還有一條南北禦道是從紫極宮開始,一直向北直達都城北邊的玄武門,東西禦道和南北禦道相交于紫極宮,成丁字形,除了這三條禦用的街道,還有兩條橫街,将宮城以南的金陵城二分為三,北邊的橫街是從西邊的龍光門通往東邊的青龍門,南邊的南橫街是從西南邊的神武軍教場通往東南邊的南軍庫,這兩條橫街與禦街都有相交。
在靠近宮城的南北禦街兩邊,東西禦道的交叉口,有諸司衙署,如六部衙署、九寺衙署等,将這些衙署建在這裡,主要是為了方便官員辦公和随時進宮奏事,而聽風别館就位于禦街西邊諸司衙署的西邊,将朝廷的驿站設在此處,一是因為靠近宮城和諸司衙署,方便外國使臣和地方官員辦事,二是因為此處交通發達,從都城四個正門進城,都可輕松地到達聽風别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