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會這樣?”鬼子車長一臉絕望的說道。
“這好像是蘇俄人的坦克,不會是蘇軍入境了吧!”鬼子炮手一臉慌張的說道。
“不是蘇軍,坦克車身上有八路軍的标志,這應該是八路軍沖蘇俄人手中買的坦克,該死的蘇俄人每次都與我大日本帝國作對。”駕駛員一臉憤怒的說道。
“再靠近一點再打!我就不信,炸不毀這些可惡的坦克!”車長咬牙切齒的大聲命令道。
這時候雙方的距離隻有幾百米遠了,而八路軍方面的坦克也開始紛紛開火了。
“咚咚咚~!”一聲聲悶響聲中,一發發炮彈快速的劃過天空,向着鬼子的戰車群落了過去。
“轟~!轟~!”一聲聲劇烈的爆炸聲響起,一輛接一輛的鬼子坦克和裝甲車被我軍炮火擊毀。
剛才那輛坦克上的小鬼子,剛剛準備開第二炮,一發炮彈便準确的擊中了那輛坦克,薄弱的裝甲根本無法擋住八路軍的穿甲彈,前裝甲被瞬間撕裂,炮彈直接在車内爆炸,幾個小鬼子隻來得及發出一聲驚恐的慘叫,便組團去找他們那狗屁的天照大神報道去了,整輛坦克也燃起了大火,停在那裡不動了,顯然已經變成了一堆廢鐵。
小鬼子的炮彈之所以無法擊穿八路軍坦克的裝甲,那是因為沖在最前面的三十輛坦克,乃是大名鼎鼎的T34型坦克。
T-34坦克無論在裝甲、火力還是動力方面都堪稱均衡。車身裝甲厚度都是45毫米,和德國的III、IV号坦克相當,但正面裝甲有32度的斜角,側面也有49度。炮塔是鑄造而成的六角型,正面裝甲厚度60毫米,側面也是45毫米,車身的斜角一直延伸到炮塔,因此T-34從正面看幾乎是一個直角三角形。斜面裝甲有兩點好處,首先炮彈擊中後容易彈開(即“跳彈“),威力大減;其次,根據美國穿甲彈公式,傾斜角度一定,穿甲彈穿透力與口徑大小成正比。因此被德軍75毫米炮射擊時,T-34坦克45毫米厚32度斜角的正面裝甲,防護能力相當于130毫米,而49度斜角的側面裝甲也相當于100毫米。這樣的正面裝甲,直接導緻1941年德國坦克裝備的任何火炮在500米距離上都無法擊穿,隻有德國的88炮能阻擋。
75毫米炮都無法擊穿T34的裝甲,而日軍的九七式坦克隻有一門57毫米的坦克炮,面對T34更是無能為力啦!
火力方面,八路軍裝備的這批T34坦克雖然是最初型号,但是也裝備有一門76毫米L/30.5L-11坦克炮,而日本的97式坦克裝甲隻有二十多毫米,面對T34就跟紙糊的一樣,根本不堪一擊。所以八路軍的坦克可以輕松的摧毀日軍坦克,而日軍坦克對于T34卻根本無能為力。
T34坦克是蘇俄最新式的主戰坦克,雖然名為T34,但是這款坦克并不是1934年開始研究或者正式投産的,之所以叫這個名字,隻不過是為了紀念蘇俄1934年發布的大規模發展裝甲軍法令。
實際上直到1940年的時候,T34坦克才投産,而且當時産量并不大,研究部門也正在不斷的改進這款坦克。
按理說蘇俄人是絕對不會将這樣一款最新型的坦克給中國的,但是任何優秀的武器,都必須經過實戰的檢驗。而蘇俄人之所以願意拿出這樣一批最新型的坦克支援中國,也是抱着這個目的,就是想要在中國戰場上檢驗一下T34坦克的性能。
此時在遠處的一處山坡上,二十多名蘇俄觀察員,始終在注視着戰場上發生的這一切,不過蘇俄人對于日本人這個對手并不滿意。
一名身穿八路軍軍裝的蘇俄大胡子,搖了搖頭說道:“日本人實在太弱了,他們的坦克看上去更像是玩具,根本不堪一擊,這樣明顯不在一個檔次上的戰鬥,根本無法檢驗出T34坦克的性能。”
另外一名蘇俄人聳了聳肩膀說道:“但是現在我們沒有更好的選擇,其實德國人才是我們的主要對手,也是檢驗T34最好的對手,但是現在我們根本沒有機會。總不能将T34坦克送給英國人,讓他們拿到戰場上去檢驗吧!以英國的實力,很容易便能仿造出T34坦克,那樣豈不是更加糟糕。起碼在中國我們根本不用擔心這個問題。”
除了這支軍事觀察團以外,蘇俄人還組織了一批裝甲兵,以志願者的身份加入八路軍,平時作為教官幫助八路軍訓練,戰時直接參戰,其目的也是為了檢驗T34的性能和戰鬥力。
八路軍裝甲師除了裝備有三十輛的T34坦克,還裝備有大約一百輛的T28坦克,這款坦克雖然已經有些落後了,但是對付日本人豆丁坦克倒也足夠用了。
此戰由于八路軍無論是在兵力上還是在質量上,都占據着絕對的優勢,因此戰鬥從一開始就呈現出了一邊倒的态勢,戰鬥持續了不到半個小時,日軍坦克和裝甲車全部被擊毀。
于此同時日本騎兵部隊,面對數倍于己的八路軍騎兵也是損失殆盡,随後在八路軍裝甲部隊的沖擊下,更是徹底潰敗。不到三千日軍幾乎被全殲,最後隻剩下大約二三百名日軍,狼狽不堪的向着南面逃竄。
首戰大捷極大的鼓舞了戰士們的士氣,作為前線最高指揮官,北路軍團司令員的楊學城也是興奮不已,随即命令一個騎兵旅繼續向南追擊日軍潰兵,向赤峰方向挺進。命令主力部隊向東南方向迂回,穿插到赤峰東南方向,以截斷朝陽方向之日軍支援赤峰。
八路軍的裝甲師,并非隻有裝甲兵,還有兩個步兵旅,共有一萬多步兵。戰鬥一結束,随着楊學城一聲令下,隐藏在西面丘陵地帶的步兵,立刻卸去了僞裝。大約七百輛滿載着士兵和各種彈藥物資的卡車,揚起漫天的陳體,快速的向着東南方向開去。
楊學城一臉興奮的吩咐道:“立刻給司令部發電報,将這裡的情況如實向司令員彙報。”
“是!”通訊兵恭敬的應了一聲,轉身跑去傳達命令去了。
楊學城滿意的點了點頭,轉身上了一輛裝甲指揮車,跟随主力部隊一起向東南方向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