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一百多門大小火炮連綿不斷展開火力的同時,一裡外的精騎以最快的速度前以扇形的方向飛沖起來。
這些虎尊炮級别的擡炮還有那些二将軍們盡管經過蕭軒的不少挖潛改良,可是受制于這個時代遠無法和拿戰時期并論的火藥水平要想打出對于披甲目标有一定殺傷力的重彈,隻能使用跟投石索差不多初速和彈丸的六七兩重彈,不僅隻能一次打出幾十枚重型彈丸,而且因為初速跟弓箭差不多,在接近一裡的距離上顯然是沒有什麼效果的。
因此對各種情況都做了推演和想定的炮手們這一次沒有指望單純依靠炮火在這麼遠的距離上就給敵騎以重創,而是當敵騎逼近到二百步左右距離的時候以一兩重左右的弓箭速度級别霰彈覆蓋殺傷對手。一萬幾千枚大小火炮發射出去的霰彈如同從天空中撲來的黑雨一般覆蓋了縱深數十步,寬兩百步以上的區域。盡管當敵軍開炮後不久這些富有與火器對抗經驗的精銳騎兵就大緻判斷了應該停馬并向後躲避,還是有二十多匹馬被這些弓箭級别能量的彈丸打中。在二百步左右的距離上,本來能量和速度就無法和尋常火繩槍槍彈相提并論的彈丸緊緊是在那二十多匹馬上砸出了或一或幾的大血包,隻有少數入肉并開口見血。這些馬匹可沒有精騎們親自的坐騎那樣勇敢無畏,在遭受并不緻命的創傷之後很多就畏縮不前了。
不過,早就有作戰安排的百餘名關外精騎在這種情況下依舊沒有動搖之前的決心,在側翼沖鋒中依靠強硬的騎術拼命透支馬匹的潛力,側沖到大概八十步到一百步左右距離的時候讓馬匹減速下來。
也就在此時片刻之後,第二輪火力猛烈的展開了,那些精騎到也詫異在這麼快的時間這些铳炮就能夠再次完成填裝。這一輪猛烈的攻擊仍然是打擊面目标效率比較高的重霰彈為主。
上百門輕炮兩三千枚以弓弩速度覆蓋而來的六七兩重霰彈,在八十到一百步左右的距離上就不那麼容易躲避了,沖在前面的七八十匹馬絕大部分倍猛烈的彈雨覆蓋,在悲鳴中很快倒斃。馬上的人卻僅僅隻有七人頭部或小腿中彈當場被打的腦漿迸裂或小腿骨折。透過馬屍的鮮血或是自己身邊人的鮮血卻似乎根本沒有震懾住這些披甲人。在這樣沉重的戰場壓力之下,這些人依舊在依靠馬體為盾牌撐過這一輪近距離最為猛烈的炮擊之後娴熟的開始張弓搭箭。
所有的這一且都讓包括蕭軒在内的不少人意識到,這很可能是關外的建奴滲透而來的精銳,根本不可能是漢地的什麼悍匪或馬賊,又或者什麼勢力的家養私士。因為關内的漢地精銳根本就不可能有這麼強大的臨戰意識和戰場心理素養。
當那些重箭竟然能夠透過少年官兵們直在前面的簡易盾牌,射在前排少年兵铠甲上,甚至在穿不透盾甲也能依靠重箭的動量讓蹲着的少年官兵們一個跟頭的時候,就連不少有頭腦一些的基層少年近衛軍官兵也意識到對面的神秘騎兵很可能并非來自關内。
七十多名喪失了馬匹的騎兵射出來的箭雨并不密集,然而在八十步左右的距離上飛過來的重箭就算無法精确射中頭部,也基本不出蹲姿盾牌的範圍。在盾牌的防護下,那些身穿铠甲的少年官兵們仍然開始接連不斷有人在透過盾牌的箭支面前傷亡。
數百名弓手中還是有三百名左右比較勇敢的少年接連不斷向着七八十步以外的距離上以特制毒箭放箭,在很短的時間内就有上千支特制毒箭射了出去。然而面對百米外松散目标命中的卻寥寥無幾。隻有十來支箭沒有被躲過或是格擋掉射在了那些精兵的衣甲上。隻要這些箭簇凹槽内擁有十倍緻死劑量的特制毒箭入肉見血就能在很短時間内讓被射中的人死亡。可死在這些箭支沒有一支射穿擁有鐵甲護身的這些精兵的時候,也讓展開還擊的少年們士氣為之一挫。
緊接着,一石二鬥力以上的強弓開始紛紛用這些毒箭展開還擊。雖然這些箭比關外精兵們所用的重箭輕不少,并不十分匹配弓形,反射回來的弓箭大概不過折算七八鬥左右的力道,可是在不過一分鐘的時間内反被對方射來的數百支毒箭有四十多支射中了抵抗中的少年官兵們,特别是各炮炮手附近的人。
七八鬥左右折算力量從遠處射來的毒箭大多沒有能夠射穿少年們身上那些禦馬監内挑選出來的铠甲,然而仍然有一些透過片甲之間縫隙的箭頭帶來了十餘名少年中毒死亡。
連綿不斷準确而又頗有威懾力的重箭和毒箭壓制掩護之下,另一批從後面趕過來的精銳開始逼近到更近的距離上準備發起沖擊。當交替掩護之下的精銳披甲人逼近到四十步左右距離上的時候,開始有越來越多的箭支側射過來帶來了越來越多孩子們的死傷。
蕭軒第一次感覺到當面臨超乎想象的精銳的時候,擁有二三十倍兵力優勢的己方壓力竟然是如此之大,尤其是沒有盾車為掩護的時候。帶來更大壓力的是不知道這些人是後金什麼層次的精銳。如果後金僅僅兩萬左右的披甲人都是這種水準的話,那直到十七年之後才入主中原真是一場難以想象的陰謀。
“要不要動用‘壓箱底’?”這時候身邊一名親兵也有些危急的說道。
蕭軒倒還沒有在這個時候喪失理智,自己敢帶領兩三千人出戰,撒手锏當然不止巨毒箭一樣,可其他那些準備不到最後時刻似乎絕不應該輕用。
“暫時不要,下令讓擡槍手在敵軍逼近到更近的距離上開火吧!重新填裝好的擡槍手和火器手在開火的時候,讓全軍準備撤退!擡炮帶走!大将軍炮準備好炸膛開火的準備!”蕭軒此時在思考片刻之後最終下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