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九章
汩羅淵中波濤湧……不對,錯了,是京師之中暗流湧,紫禁城上亂雲飛。
隻要是擠進了這個大漩渦,誰都别想着獨善其身,朱祁鎮自作聰明一般地給了王振一個“休養”的機會,然後又駁回了外朝關于重新啟用薛瑄薛德溫的相關奏疏之後,外朝的混亂程度又加深了不少。
因為大家現在都感覺到了“天心難測”。
于是乎,那些有些地位和根基的,頓時開始猶豫了,原本倒向外朝的速度,就瞬間變慢了不少。
這些人之所以被稱之為“有根底”,就是因為處于帝國官僚階級的真正中層,上面的人指望他們辦事,下面的人指着他們升遷,不是無可取代,卻是把握了要害部門,所以他們這速度一放緩,下面的阿貓阿狗的态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然而吧,事情如果真的變成了這樣,留給王振收拾的局面也就不那麼難看了,然而這個時候,皇帝突然給遠在閩北剿匪,把自己搞得焦頭爛額的豐城侯李賢來了個大禮包,就又讓外朝陷入了糾結之中。
豐城侯李賢原來是戍守南京的,這不算什麼。
豐城侯李賢曾經保舉過軒輗,這看起來也不算什麼。
但是豐城侯李賢在浙江擁有着極強的影響力,甚至能夠隔空和浙江備倭都司總兵、指揮使李信叫闆,這就很要命了。
江浙一帶開發出來之後,就在全國的經濟版圖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大明朝稅收最重的幾個省份裡面,就有浙江,當年軒輗帶人去浙江清軍的時候,仰仗的無非兩樣,遠在北京的皇命,這是大義;還有近在南京的豐城侯李賢,這是磨得飛快的刀子。
那麼,軒輗受了李賢的保舉,怎麼可能不給李賢擴充勢力?這特麼可是雙赢啊!
所以就在正統初年到正統二年的兩年間,李賢在浙江的勢力空前膨脹,有他自己的嫡系,也有其他勳貴走門路塞過來的,而李信這個“治軍無方”的都指揮使,也隻能在旁邊兒幹瞪眼。
一個是因為罪名,另一個是因為他是“建文朝老臣之後”。
否則就憑着楊尚荊那幾把刷子,敢在浙江那麼個膏腴之地揮刀子砍人?他前腳剁了盤石衛指揮使何有才的腦袋,後腳就得被李賢剁了腦袋。
現在軒輗是外朝的一杆旗,保舉軒輗的李賢自然也是外朝之中的一個小山頭了,再加上名義上總領三省兵馬,這一筆糧秣塞過去,有點兒野心的割地稱王都夠了。
身在京師之中的衆多官僚們都一臉傻逼地分析着局勢,想從内廷裡面偶爾傳出來的小道消息裡找到自己站隊的依據,就更别說遠在浙江的楊尚荊了,他看着一天一封、甚至一天兩封的京師局勢介紹,感覺自己的腦仁都快炸了。
“嗖!”
楊尚荊彎弓射箭,以發洩自己心頭的抑郁。
弓是兩石的強弓,箭是上好的雕翎箭,現在要帶兵的楊尚荊除了晚上在三個侍女的身上折騰,白天熬煉身體還是沒停下的,否則這玩意上了戰場,刀槍無眼的,誰能真的保他萬無一失?
隻不過他練箭的時間到底短了些,這一箭歪歪斜斜地飛出去,紮在了離着箭靶足有一尺的地方。
“京師之中風波詭谲,确是不好辦啊。”站在他身後的忠叔歎了口氣,也沒說他射的如何不準,更沒指導他該如何射箭,現在這種情況,楊尚荊要的是發洩,而不是練習。
楊尚荊頹然放下了長弓,跟着歎了口氣。
說白了一切都是政治的延伸,京中風雲動,遠在浙江的他也得跟着動,這萬一要是朝堂上出了個什麼緊縮财政的政策,他拿什麼去剿倭?天大的功勞也是說沒就沒的,還不如尋思着怎麼屯點糧草然後和礦賊合流呢。
“忠叔,若是此時曹吉祥再出什麼事兒……”楊尚荊猛然間轉過頭,看着忠叔,一字一頓地說道。
忠叔聽了這話,眼前就是一亮,不過旋即搖了搖頭:“如今那鎮守大同的郭敬剛剛出事兒,這金英便是吃了熊心豹子膽,也不敢再貪墨糧草之類的罷?更何況,這事兒便是說出去了,又有誰能信?”
楊尚荊冷笑着搖了搖頭:“自然是不用誰信了,我等隻要拿出些真憑實據來,自然會有人追查到底的。”
轉過頭,楊尚荊伸手搭上一支箭,慢慢地瞄準了箭靶的靶心,慢慢地說道:“正所謂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這郭敬剛剛出了事兒,誰都以為太監不敢再貪墨糧草了,不正是個最好的貪污的機會麼?”
忠叔的眉頭就是一挑,點了點頭:“少爺說的确是實話,隻不過這罪名……确是不好扣的。”
“前日裡折損的糧草,自然是可以扣在他頭上的,押解糧草的士卒雖然算不上什麼精銳,但是我們可以将他們包裝成為精銳。”楊尚荊笑了笑,慢慢移動着弓箭,一時間語氣竟然有些陰森,“既然是精銳,又怎會被區區礦賊截去了物資,将負責轉運的民壯又擄去了一大批?”
忠叔吸了一口氣,看向楊尚荊的目光就有些不一樣了,不過還是順着楊尚荊的意思接着往下說:“自然是軍中有人給礦賊做了内應,甚至是直接派更加精銳的人馬截殺,以有心算無心,自然是沒什麼懸念了。”
“正是,這一大批辎重之中,可是有千餘套甲胄,這可是要了命的東西。”楊尚荊咧着嘴,笑聲越發的陰森了。
忠叔也跟着眯起了眼睛:“這私藏甲胄,可是重罪之中的重罪,也别管到底是不是為了造反,是不是為了運回京中交于王振手上,再練私軍,終究是威脅了我大明的社稷安危啊。”
“崩——嗖——咄!”
三聲響,這支箭正好命中靶心,楊尚荊放下手中的弓來,笑着轉身,臉上再無陰霾:“忠叔所言甚是,不可不察,不可不防啊,戬這便南下閩地,與豐城侯當面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