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明朝的平凡生活

第十節和氣

明朝的平凡生活 西門大哥 1840 2024-01-31 01:11

  明朝的縣試由各縣的縣官主持的考試。試期多在二月,要取得出身的童生,向本縣禮房報告,填寫姓名、籍貫、年歲、三代履曆,并取得本縣廪生保結。一般考五場,也有四場或六七場者,各場分别考八股文、試貼詩、經論、律賦等。第一場取錄者即有參加上一級考試即府試的資格。

  安先生一夜未眠,挖空心思的出了一個題目:百姓足,君孰與不足。這道題目的大體意思就是:百姓不能富足,作為君主的您又怎麼能算上真正的富足呢?

  其實具體意思就是:正是小河不斷的彙聚,才有大河的浩浩蕩蕩、奔騰不息。對于國家來說,同樣遵循這一規律:隻有百姓經濟的盈實,才有國家的富裕、國運的昌盛。這可從兩方面來理解:一方面,國家的經濟實力,來自企業、個人的稅收,很難想象,企業負債累累、百姓家徒四壁,國家會出現繁榮升平的景象。企業衰落叫百業蕭條,百姓虛空叫民生凋敝,這樣的社會是動蕩不安的,縱然儲備再豐厚,也會坐吃山空的――國家的稅源已經枯竭了;另一方面,國家增加财政收入的目的,主要是用于公用事業,其終極目的也是為了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經濟問題上,國家并不是一個“聚寶盆”,而是一個“紅包”派發者,它其實是充當着一個調節者和調度者的角色:通過稅收調節,避免出現過分的貧富不均現象;通過财政調度,把取之于民的錢用在百姓憑個人力量或小集體力量無法運作的關系到長遠打算的事業上。也就是說,百姓利益和國家利益是一緻的、協調的,不可厚此薄彼或把二者對立起來,那種過分強調積累的做法,不但是對經濟規律的違拗,還會嚴重挫傷群衆的積極性,是與我們的初衷嚴重悖離的。

  得意的看着自己所出的題目老先生起了個大早,來到學堂,手裡端着一杯香茗,悠然地品着味。待至衆學童三三兩兩的走進學堂坐好,已有兩盞茶的功夫。安先生望着下面端坐着的學童,清清嗓子,面色嚴肅的講到:“你等随為師已有數年,據為師觀爾等平時言行,可參加明年縣試者,不過四五人矣,今日,我這裡有一題目,作答題優等者,為師将大力舉薦參加縣試,望爾等用心作答。切切不可任意為之。”

  “咝!”衆學童吸了一口涼氣,立刻正襟危坐,有的還回頭看了看李一和曹義二人,但是随着安先生一聲輕輕的咳嗽立刻吓得扭回了頭,再也不敢東張西望一下。

  “百姓足,君孰與不足”,李壹聽到題目便閉目思索,少時便眼前一亮:這不就是,小河有水大河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道理嗎?立刻就有了破題一句:聖人行藏之宜,俟能者而始微示之也.承題一句也順隻而來:蓋聖人之行藏,正不易規,自顔子幾之,而始可與之言矣.之後立時思如泉湧源源不絕,承題,起講,起二比,出題,兩小比,中二比,過接,後二比等等八股廢話浮現眼前,李壹寫的十分順暢,幾乎是一蹴而就。最後以一句:回乎!嘗試與爾仰參天時,俯察人事,而中度吾身,用耶?舍耶?行耶?藏耶?完美的出題。

  有着前世高考錘煉的李壹,自然不會犯粗心大意的錯誤,細細檢查完草稿後(千萬不能出現簡體字),輕輕鋪開潔白的正式試卷,用飄逸的歐體小楷一筆一劃的在正式試卷上謄寫,所用時間居然比寫草稿的時間多用一大半。等到寫完試卷,發現學堂裡僅剩三名學童,曹胖子和鼻涕蟲肖剛早已答完,不知去向。而安老先生已用不滿的目光盯了李壹好久,李壹泰然自若,迎着安先生詢問的目光走了過去,雙手捧着卷子,輕輕地放在堂桌上。

  安老先生頗不耐煩地拿起試卷,眯起眼睛望去,安先生看到李壹破題的第一句時,不由的被李壹所寫二十一世紀的民權思想所震撼,小小十歲孩童居然有此等見底,難得難得.......,“民為重,君為輕,社稷次之.....妙哉妙哉!觀此等文章,吾心甚慰......當為快事.....有此等見識,倒是不俗,當浮一大白.........哈哈哈!”安先生高興地手舞足蹈,全無平日古闆嚴肅的做派!看得學堂内外的學童們瞠目結舌。

  “好,李壹,不枉為師的多年教導,為師我當首舉你參見武功縣試,此等見識與文字,不中,則無天理...”。

  是晚,随着散學歸家衆學童七嘴八舌調鹽加醋的訴說,李壹的小小神童名氣傳遍東西二村......

  大為高興的苗氏,破例殺了一隻公雞,對李壹以示獎勵,快要出嫁的六姐(李壹五姐已于兩年前出嫁)高興地直揉弄李壹的小臉,差點把皮搓破,等到李壹連連喊疼,方自罷手。氣的苗氏直拍六姐的脊背,連聲笑罵:“死妮子,手咋恁重,仔細傷了我兒.......”一家人嬉笑打罵聲傳遍了小小村落........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