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明柱

第三百九十二章 戲曲

明柱 見微知 2167 2024-01-31 01:11

  等水心把腿放下來,表演結束以後,李缙自顧自地鼓了鼓掌,跟着拿起話筒說:“請評審舉牌。”

  他說完這話,拿起桌上的牌子,将上有‘過’字的一面,面向台下,毫不猶豫地舉了起來,然後向左側瞧了瞧,見其他評審給的也都是‘過’字,便對水心說:“水心你過了,下台去登記名字吧,登記完名字你就可以回家了,到了家裡,準備準備,再編排一些其他柔身動作,好參加下一輪的比賽,知道了沒有?”

  水心倒是長記性,在要說話的時候,又湊到了話筒前:“回大人的話,我已經準備好了,下回我要表演頂燈。”

  頂燈?應該就是手腳上全都頂着燭台,倒在地上,以扭曲四肢的方式,來回翻轉身體的那個雜技吧?

  李缙遲疑地點頭說:“哦,那你就回去多練練頂燈吧。”

  “是。”水心一邊答應,一邊施了個禮,而後喜笑顔開地跑下了賽台。

  李缙在水心下台之時,看向了楊慎:“楊翰林,請問你為什麼給剛剛上台的這位參賽者,也就是水心‘過’啊,你能說下理由,點評一下她的表演嗎?”

  其實在海選的時候,李缙是不打算讓評審對參賽選手的表演做點評的,因為太浪費時間,不過也不是一概不點評,如果出現了十分戲劇化的場面,比如說六個‘過’一個‘否’,或是六個‘否’一個‘過’,他也會讓那個給出不同結果的評審點評一下,說說自己的意見,這也是個看點,如果評審水平高,能說出個五四三,那這點評還是十分有看頭的。

  雖然水心得了七個過,評審一緻認為她的表演很好,沒什麼不同的意見,但因為她是第一個上台的參賽選手,所以李缙給了她不同的待遇。

  好也要有理由,大家都認為水心的表演好,但究竟是怎麼個好法呢,為了讓台下的人們,明白評審給‘過’的原因,李缙向楊慎請教起了這個事情。

  楊慎淡定地拿起另外一支麥克風,點評說:“可以,其實水心的表演并不完美,她展現的那幾個有極高難度的柔身動作很到位,但之間的銜接動作卻是硬傷,太過僵直突兀,不夠流暢自然,一個表演,有主要的部分,也有次要的部分,編排者不能隻重視主要的分部,不重視次要的部分,要兩者兼顧,都要重視起來才行,因為次要的部分,也是演出的一部分,會影響整個演出,所以這是編排者的責任,我想這個水心,定然是來自哪個雜技班,要怪也隻能怪雜技班的某人,與水心這個表演者無關,水心的資質極佳,一般練軟功的人,分為前彎者和下腰者,屬于哪一種,取決于脊椎向哪邊較易彎曲,隻有少數人,前彎和下腰都很出色,水心就是我說的這個少數人,另外水心的功底,也十分深厚,我想隻要編排得宜,她一定能在台上大放異彩,我很期待她下一次的表演,所以我給了‘過’。”

  台下的人們,聽完楊慎這番話,都不住地點頭,紛紛表示贊同,也是在這個時候,人們開始真正對‘大明達人秀’産生了興趣,因為在這‘秀’裡,他們不光能欣賞到精彩的表演,或是看人出醜找樂,另外還能聽到點評,增長知識,那種茅塞頓開的感覺,很是美妙。

  李缙頗覺意外,心說這個楊慎還真是不負自己的期待,夠能白話的,還什麼分為前彎者和下腰者,取決于脊椎往哪邊彎,這他都知道,要不要這麼吊啊,都能耐上天了:“哦,原來如此,希望水心所在雜技班的那個某人,能聽到楊翰林你的這番話,下次再為水心編排柔身動作時,可以加以改進,不然就白白浪費楊翰林的這番金玉良言了,好了,下一位,請下一位參賽選手上台。”

  李缙沒有讓其他評審發表自己的見解做點評,與楊慎又說了兩句話,然後扭頭将下一位參賽選手叫上了台。

  第二個上台的參賽選手,是一個中青年男子,大概有三十來歲,文人打扮,樣子挺風雅灑脫的,三十來歲的人,當然要比十來歲的人經曆的事情多上許多,這經曆的多了,懼怕的東西就少了,是以他到了台上,沒有像水心一樣,過度感到恐懼緊張,較為沉穩地走到話筒所在的位置,按照正常的流程,轉過身來介紹了一下自己,以及要表演的才藝,跟着醞釀了一下,咿咿呀呀地就清唱了起來,他唱的是一小段折子戲。

  中國戲曲,是華夏傳統藝術之一,起源于原始歌舞,主要由民間歌舞、說唱和滑稽戲三種不同的藝術形式綜合而成,說的再明确一些,就是由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和表演藝術綜合而成,特點就是将衆多藝術形式以一種标準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質中體現各自的個性,這種綜合舞台藝術形式有着悠久的曆史,但完整的戲曲藝術卻是經過漢、唐到宋、金才形成的,其劇種繁多有趣,載歌載舞,有說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體,在世界戲劇史上獨樹一幟,與希臘悲、喜劇和印度梵劇,并稱為世界三大古老的戲劇文化。

  先秦時期,是中國戲曲的萌芽期;唐代中後期,是形成期;宋金時期,是發展期;元代,是成熟期;到了明代,就進入了繁榮期。

  在明代,戲曲的繁榮期,傳奇作家和劇本大量湧現,傳奇發展起來了,傳奇是一類由宋元南戲發展而來,吸收了元雜劇的優點,情節處理更為緊湊,人物刻畫更為深刻,腳色分工更為細緻,音樂上采用宮調區分曲牌,兼唱北曲或南北合套,一般由二十餘出至五十餘出組成,可以完整地展現一個故事的長篇戲曲形式。

  但通篇這一整出戲,不可能全部都是精華,即好看好聽的唱段,所以明中後期的舞台,開始流行起了演折子戲。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