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五代枭雄

第十五章 反意

五代枭雄 一包黃果樹 4600 2024-01-31 01:11

  “當然是這樣,燕王,能夠登上九五之尊的人,十之八九都不是廢人。”郭榮說道。

  李弘冀沉吟了起來,父皇的事情他知道一些,當初烈祖皇帝也在儲君人選猶豫不決,如今是亂世,需要一個強而有力的君主來帶領國家,烈祖曾經考慮過能文能武的李景達,但是在宋齊丘等老臣的勸慰下,烈祖最終改變了注意。儲君的人選最好是長子,這樣名正言順,不會留下隐患,引起朝廷動蕩,尤其是大唐四周都有強敵額情況下,立長子為儲君是最為重要的事情。

  所以後來父皇才會登上皇位,同時也造成了宋齊丘等人擁有極大的權利,導緻尾大不掉。這些年來,黨争不斷,與此事就有極大的關聯。當然了,烈祖方面有原因,父皇本身的才幹也是原因之一,所以,父皇絕對不是一個平常人。

  如果真的如郭榮所說,那麼自己的前途必然已經被堵塞,毫無進取的可能。李弘冀微微變色,而郭榮需要的就是這樣效果,郭榮知道,李弘冀有些相信了。

  李弘冀臉色陰晴不定,想了想,十分猶豫的道:“事情當不至于如此吧。”

  “很有可能如此。”郭榮說着。

  話音剛落,朱令赟匆匆走了進來,道:“燕王,宮裡來人了。”

  李弘冀臉色一變,忙擺擺手,示意郭榮、耶律喜隐等人躲在屏風後,兩人剛剛躲好,就見高澤進來了,手中拿着聖旨。

  “燕王接旨。”高澤高聲喝道。

  李弘冀忙跪下接旨。

  郭榮看了耶律喜隐一眼,微微搖頭,他知道事情不妙了,燕王十之八九會受到責罰,不過這樣也好,給了他一個機會,燕王受辱,必然會十分震怒,心中不滿,事情的法陣就會按照計劃那般實施了。

  耶律喜隐眼睛閃動,他不知道郭榮要做什麼,如今燕王受罰,這可不是好消息。不過他還算沉得住氣,靜靜地等待着高澤把聖旨念完。

  李弘冀跪在地上,雙手不知不覺全是汗水,他怎麼也想不到,這一次父皇下定了決心,要把他遷到吉州那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去。吉州地勢狹小,天氣悶熱,濕氣又很重,不是久居之地。

  父皇如此,意味着郭榮的話一語成谶,父皇已經對他極度不滿。遠離了金陵,不僅意味着受貶,更是意味着他要遠離大唐的權利中心,一旦金陵發生什麼情況,他不能及時得到消息。如果有一天,父皇駕崩,齊王登基,他的命運就注定了。

  李弘冀一時陷入了沉思,而在一邊,高澤念完了聖旨,看了看絲毫不動的燕王,道:“燕王領旨。”

  李弘冀沒有反應過來,依舊在地上跪着,腦海裡隻有一個想法,完了,完了。

  高澤又高聲喝道,李弘冀這才反應過來,他臉色鐵青地一把抓過了聖旨,死死地看着聖旨上的字體,或許,是搞錯了呢?可是,聖旨上的字體分明是父皇所寫,還蓋着玉玺大印。

  高澤微微皺眉,李弘冀的動作太過于粗魯,抓傷了他的手背,但他沒有發怒,而是淡淡的說了幾句,告訴李弘冀,天子隻給他半個月的時間,在這半個月内,一定要離開金陵。

  高澤說罷,轉身離開了,留下了一臉郁郁的李弘冀。

  “怎麼辦?該怎麼辦?”李弘冀喃喃自語,他知道,前一次他被遷往潤州,但潤州離金陵不遠,事情還可以掌控,如今在吉州,山高水遠,他根本沒有餘力。

  郭榮慢慢踱步走了出來,聽見腳步聲,李弘冀像落水之人抓住稻草,猛然站起身來,快步到了郭榮面前,喝道:“該怎麼辦?”

  郭榮陰沉着一張臉,搖搖頭,道:“想不到陛下居然如此決絕,絲毫不念父子之情。”

  李弘冀抿着嘴,雖然沒有說話,但心中已經有些認同郭榮的話了,他才是父皇的長子,按道理才是皇位的第一繼承人,可是父皇偏偏要搞什麼兄終弟及,導緻他的帝王夢破碎了。

  而今,父皇又隻相信一個外人,這不是偏袒是什麼?父皇既然已經不念父子之情,那麼他還需要盡孝道嗎?李弘冀不由握緊了拳頭。

  皇城裡,李璟正在後宮裡品着茶水,忽然,他歎息了一聲,道:“燕王這孩子,始終不忘奪嫡之念,朕讓他離開金陵,也是迫不得已。”

  鐘皇後在一旁,輕輕為李璟錘着肩頭,聽見丈夫如此說,道:“曆朝曆代,長子大多為儲君,燕王如此,也是情理之中。”

  李璟沒有責怪鐘皇後之意,他沉默了好一會,道:“當年朕在烈祖梓宮前曾經立過誓言,兄終弟及,這個誓言,絕不會更改。朕正是覺得對不起燕王,所以才能允許他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錯。”

  鐘皇後道:“燕王還年輕,人又比較沖動,天下交給他,臣妾也是不放心的,齊王一向仁厚,若是登基為帝,也不會虧待燕王。”

  李璟輕輕拍着鐘皇後的手,“梓童能如此想,也不枉朕一番心思。”

  “怕隻怕……”鐘皇後欲言又止。

  李璟坐起身來,伸了伸懶腰,道:“梓童,你的意思是吳侯?”

  在朝廷裡,誰都知道燕王與吳侯勢不兩立,想不到這事情也傳到了後宮裡。

  鐘皇後點點頭。

  李璟皺眉,略作沉吟,道:“此事你也不用擔心,吳侯那邊,朕一定會好好說說,吳侯雖然是武将,心兇還算寬闊,想來知道朕的心意之後,不會做出過激的行為。”

  “但願如此。”鐘皇後仍然有些擔心地說道。

  兩人說着的時候,高澤回來了,把傳聖旨的事情說了,李璟見高澤手背有些抓傷,不由十分奇怪,但他沒有立刻詢問,而是稍等了片刻,找了個借口,離開了後宮,這才問道。

  高澤隻是淡淡的說不小心受的傷,但以李璟的精明,又怎麼會看不出來,這些是抓傷呢?

  燕王被貶,天子勒命他遷往吉州的事情,聖旨剛剛傳下不久,楊琏就得到了消息,對此,他先是一愣,随後就明白了其中的緣由。護犢情深,畢竟是自己的兒子,李璟沒有痛下殺手,這是常理之中,證明李璟還有一絲情誼。當然了,這種情誼是父子之情,此外還有一絲愧疚之意,如果是旁人,比如說是他楊琏,情況那就說不準了。

  自從李璟登基之後,有部分臣子仗着是開朝元老,桀骜不馴,這其中有宋齊丘為代表,馮延魯、馮延巳等人雖然文學水平很高,卻是阿谀奉承之輩,這些人為一黨。另一黨則是韓熙載、常夢錫等人,這些人在李璟還是東宮太子的時候,就跟随在他的身邊,這些人也仗着是元從之臣,并不服宋齊丘等人。

  雙方的這種矛盾随着時間的積累,逐漸演變為齊燕之争,已經持續了好幾年,如今天子下令燕王趕赴吉州,意味着燕王的失勢,黨争在未來一段時間内,會暫停下來。燕王一黨勢必會偃旗息鼓。宰相孫晟倒了,燕王被遷走了,群龍無首之下,韓熙載、常夢錫等人已經翻不起什麼大浪了。

  不過,以楊琏對李弘冀的了解,李弘冀絕對不會善罷甘休,這件事情想要徹底解決,隻能是你死我亡。

  楊琏得到消息後,想了想,立刻趕往了齊王府。

  燕王府内,李弘冀死死地看着郭榮,郭榮一直在踱步思考,每一步的聲音都像一把錘子,重重地敲在李弘冀的心頭。他這顆心,變得有些焦慮去起來,郭榮究竟有沒有好辦法?

  良久,郭榮終于擡起了頭,定定地看着李弘冀,道:“燕王,可知唐太宗?”

  “唐太宗?”李弘冀一愣,大唐第二任皇帝,他怎會不知道?

  耶律喜隐對中原王朝有一些研究,但卻不明白郭榮什麼意思,不免問道:“晉王,你的意思是?”

  “燕王,唐太宗的生平,想來燕王也是知道的吧?”郭榮問道。

  李弘冀點頭,他武将出身,豈會不知道唐太宗?前朝諸多皇帝中,隻有唐太宗最讓他推崇,唐太宗年輕的時候,還是秦王,就以戰功赫赫聞名大唐,可惜,他因為不是長子,就得不到繼承皇位的資格,但最終,靠着玄武門之變,唐太宗成功登基,開創了貞觀之治。

  等等,玄武門之變?李弘冀似乎猜到了一些,他忍不住看了郭榮一眼,帶着詢問之意,道:“郭大哥,你的意思是?”

  “燕王,難道今日之局面,與當初不是頗為相似嗎?”郭榮反問。

  李弘冀沉默了,唐太宗李世民受到父皇與皇兄的聯手打壓,引起尉遲敬德、侯君集等人的不滿,這才擁立李世民發動了震驚大唐的玄武門之變;而今,他同樣受到父皇與楊琏的聯手打壓,如今更是被逼要去吉州。吉州那地方,可是大唐流放犯人的地方,父皇這樣的态度,已經表明了,他要放棄燕王,這種絕情的态度,已經絲毫不顧念父子之情了。

  李弘冀不由握緊了拳頭,可是,他的心中仍然有猶豫。父皇可以不念父子之情,但是他造反,豈不是與禽獸無異?

  郭榮看出了李弘冀的猶豫,畢竟李璟是他的父親,要他造反弑父,不是那麼一下子容易接受的,至少心裡那一關不是那麼容易的。當年玄武門之變前,唐太宗還故意猶豫呢,所以郭榮決定再勸慰一番,當然,這種勸慰急不得,不然很有可能引起李弘冀的反感。

  “燕王放心,我的意思并非要造反,而是要替大唐陛下除殘去穢,清除他身邊的阿谀奉承之徒,若是能清君側,以天子的精明,自然會肅清朝廷,還燕王一個公道。”郭榮說道,目光炯炯有神,他希望李弘冀能聽懂他的話。

  李弘冀沉默了起來,郭榮已經把意思說的非常清楚了,清君側,清的便是齊王李景遂與吳侯楊琏,這兩人一個是大唐儲君皇太弟,一個是新晉吳侯,都炙手可熱,無論是政見還是私下裡,都會父皇有很大的影響。

  耶律喜隐暗中沖着郭榮豎起了大拇指,這個辦法好,若是能清君側,燕王控制了金陵,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了許多。

  郭榮又道:“燕王,如今的局勢已經不能再等了,若是去了吉州,在金陵就什麼都沒了,就算燕王留下後手,燕王遠在吉州,遠水解不了近渴,一旦金陵有變,根本無法及時趕過來。”

  李弘冀仍然有他的顧慮,不過這一次他的口氣松動了許多,若能夠清君側,就等于他已經控制了金陵,在那樣的情況下,他就是第二個秦王,先逼迫父皇封為為太子,然後迅速繼位,這樣名正言順,就算有人要造反,大義不夠,天下人也不會站在叛軍那邊。

  可是,唐太宗之所以能夠兵變成功,是因為他長期領兵,部下有諸多骁将,這些骁将跟随李世民多年,自然希望李世民能夠登上帝位,自己也能水漲船高,成為新朝炙手可熱的大臣。

  而自己呢,情況大為不同,前幾年,他還有領兵的機會,認識一些将領,可是這些年來,随着楊琏的異軍突起,楊琏成為大唐的主要戰力,大多數的時間裡,是楊琏在領兵。這種情形導緻的結果,是支持李弘冀的人不多,依附楊琏的人卻多了起來。

  很顯然,若是光論兩人在軍中的影響力,如今的李弘冀比不上楊琏,而兵變,需要的是士兵,而且是骁勇善戰忠心的士兵,李弘冀認為,自己兵力不足,就無法徹底掌控皇城,更不用說金陵乃至于整個大唐了。

  李弘冀把他的猶豫說了出來,郭榮卻忍不住笑了。

  李弘冀的擔心有他的道理,但是兵不在多,而在于調遣,而且放眼整個大唐,軍部肯定也有人不服楊琏,别的不說,遠征吳越國的時候,潤州、廣陵等地的水師就有一部分将領被楊琏除掉,這對于他們來說,無疑是極大的恥辱。及時天子一力的壓制,他們的心中肯定是不滿的。

  這些人,都是可以争取的對象,或者說,凡是對楊琏不滿的,都是燕王的朋友,可以利用。

  李弘冀聽了郭榮的話,仔細地想了起來,究竟有哪些人,可以為他所用?可是,要在短短的數日内找到足夠而且願意支持他的的人手,這似乎有些難了。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