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與石守信十分謹慎地在外等待着,足足過了一頓飯的時間,進入密林的士兵這才返回來報告,樹林裡什麼也沒有,至于鳥雀為什麼會在林子上空盤旋,士兵們也不清楚。
趙匡胤和石守信對視了一眼,都帶着疑惑,兩人低聲商議了半響,決定還是進兵,樹林裡雖然有異常,但士兵已經去查看過,想來沒有什麼問題。接下來隻要小心一些,就不會上當。
兩人帶兵繼續前行,一百多名騎兵在前面開道,四處巡視,警惕着可能出現的伏兵,跑過了一段密林之後,是極為平整的路面,漢軍加快了速度,這時,唐軍已經把他們甩開了一段距離,隻能看見為數不多的騎兵正在逃竄。
趙匡胤很是謹慎地繼續前行,前方不斷有斥候把消息傳回來,方圓兩三裡内,都沒有發現唐軍的伏兵,幾個消息傳回來,都沒有發現唐軍有什麼詭計,趙匡胤和石守信放了心,加快了速度追擊。
運河兩岸的樹林子很多,跑個幾百米就有樹林,趙匡胤時不時得停下來,派兵查看有沒有唐軍的埋伏,這極大地影響他的行軍速度,所以奔跑了好幾裡,他一直看見唐軍逃竄的騎兵,卻始終追趕不上。
漢軍的情緒有些焦慮起來,就連趙匡胤也焦急了起來,劉承祐是從他手上被奪走的,如果追不回來,被搶到了大唐,日後追究起來,他的責任最大,帶着這樣的心情,趙匡胤的戰馬速度越來越快。
石守信覺察出趙匡胤這種焦急的心态,高聲喊道:“元朗,莫要焦急,中了唐人的詭計。”
趙匡胤一邊跑,一邊高聲回答,這一路行來,唐軍可能埋伏的地方無非是在密林附近,每一次他都停下來,派兵去查看究竟,但事實告訴他,唐軍并沒有埋伏。一次兩次沒有,趙匡胤不會掉以輕心,多次如此,大多數的人都會放松警惕,趙匡胤也不例外。
石守信知道趙匡胤說的也是事實,他讓趙匡胤小心。
趙匡胤點頭,繼續策馬狂奔,這時,前方又有密林出現,不過這裡的密林與前面的密林不同,密林上空并沒有鳥雀盤旋,這就意味着,密林裡根本不可能有唐軍埋伏。
趙匡胤看了看前方,百餘名先鋒已經殺了過去,當下也不遲疑,率兵沖了過去,進入密林約有一百步,前方的百餘騎兵已經快要追上唐軍的後軍,趙匡胤大喜,一邊催促士兵快行,一邊從馬鞍上取出了長棍,準備厮殺。
就在這時,忽然密林邊上,有人敲響了銅鑼,下一刻,密林邊上無數個人站了起來,幾乎是在同一時間,一揚手,道路中央,一根根繩子突然從地面上彈了起來,事出突然,漢軍戰馬根本反應不過來,頓時人仰馬翻,一片混亂。不少騎士跌落戰馬,跌的鼻青臉腫。
趙匡胤剛取出長棍,并沒有注意到異變,繩子彈起來的一瞬間,趙匡胤戰馬的後蹄被繩子絆倒,前蹄還在向前奔跑,戰馬前傾,跌落在地,趙匡胤被甩了出去,匆忙間,他舉起了長棍想要撐起身子,長棍發出一聲脆響,斷成了兩截,趙匡胤跌到在地,臉先着地,鼻梁差點被摔斷,他掙紮着坐起來,伸手一摸,口鼻裡全是鮮血。
石守信也好不到哪裡去,他也受了傷,隻是看起來沒有趙匡胤那般狼狽罷了。前排的騎士倒下,後排的趕來,也被絆倒在地,官道上,一片混亂,哀叫遍野。
趙匡胤來不及多思考,立刻站起身來,鷹目四顧,警惕地看着四方,他原本以為唐軍會沖上來,但事實上并沒有,他們反而迅速消失在密林裡。
趙匡胤心中稍安,從袖口擦了擦口鼻的鮮血,奔到石守信身邊,問道:“守信,你怎麼樣?”
石守信頗有些感動,趙匡胤出事,第一時間卻問他,足見趙匡胤對他的關心。他站起身來,點點頭,道:“元朗,唐人詭計多端,依我看,暫時不能追擊,要等大帥的主力。”
趙匡胤抿着嘴,這個機會他不想放棄,可是他又拿不定什麼地方會有唐人的埋伏,唐人雖然沒有趁機殺出來,但光是這下,騎兵們也損失不小,至少有數十人受傷,不少戰馬被跌斷了腿,情況看起來非常糟糕,趙匡胤環顧了一眼四周,騎兵們都在地上哀叫着,士氣很是低迷,趙匡胤想了想,同意石守信的看法,他們一邊派人通知郭威,一邊派斥候跟蹤唐兵。
趙匡胤駐地以東五裡,唐軍主力在這裡安歇,畢竟是步卒,速度根本無法和騎兵相比,奔波了一夜,這時又已經天明,士兵的體力出現了大幅度的衰竭,可是,這時候他們又不能停留下來,不然,被漢軍的騎兵纏上,情況就變得更加危急。
趁着士兵休息的間歇,楊琏、李金全、陳鐵在分析着局勢,這一帶地勢比較平坦,沒有山阻擋,隻有少部分的密林可以隐藏,在一馬平川的地勢下,唐軍很吃虧。不能這樣繼續下去,不然士兵的體力衰竭,騎兵一旦追上,面臨的隻有一場屠殺。
陳鐵的意見是就地駐紮下來,以逸待勞,同時通知在徐州的皇甫晖,及其駐守在宋州的朱琦,令他們派船隻前來接應,隻要大軍上了船,漢軍想要阻擋,就十分困難。
李金全搖頭,這個想法是好的,但關鍵在于,去哪裡弄這麼多的船隻?唐軍大部分的船隻都焚燒在陳留一帶,徐州雖然還有船,多半是糧船,而且數量不多,根本無法運輸這麼多的士兵——除非把一部分人抛棄。
三人商議的時候,士兵趕來禀告,追兵受到打擊,已經暫時停留。
這是一個好消息,但是這個消息對于楊琏來說,隻是暫時的,一日沒有逃離漢國境内,就不算安全。楊琏不止要為劉承祐的安全負責,更要為他他帶領的這群士兵負責。
楊琏手指在地圖上移動,很快,他就做出了決定,五百多名士兵帶着工具去砍伐樹木,在砍伐樹木的同時,楊琏令斥候四處打探漢軍的消息,若是遇見漢軍斥候,殺無赦。
半個時辰後,巨大的樹木被砍了下來,簡單地削成兩半,在中間開了槽,木頭與木頭之間能夠契合在一起,同時,契合的地方用繩子加固。
做成了簡易的浮橋,唐軍迅速離開了南岸,進入北岸,楊琏留人将浮橋拖回北岸燒毀,到了北岸,暫時不受騎兵威脅,楊琏又讓斥候沿着運河尋找橋梁,如果發現就将其損壞,令漢軍不能過河。
渡河之後,楊琏派李金全帶着本部人馬朝着南方而行,自己卻率領主力朝着東北方向走去。李金全一路向東南而行,一路上燒殺搶劫,吸引漢軍注意力。
就在唐軍渡過運河之際,郭威率領大軍趕來,聽到趙匡胤的消息,皺起了眉頭,遇伏是很常見的事情,他也想到了唐軍肯定胡設伏,但他想不到趙匡胤還是中計了,正在遲疑間,探馬回報,說唐軍已經渡過了運河,到北岸去了。
郭威親率趙匡胤、石守信等人趕去查看,果然,在南岸還留下渡河的痕迹。郭威皺起了眉頭,他仔細在唐軍駐地看了半響,發現唐軍駐地留下了不少幹糧的殘渣,這就是說,唐軍的食物是幹糧,而且想必帶了不少。
郭威自然不肯放棄,可是他知道,唐人既然是做了浮橋過河,那就證明這附近沒有橋梁,他一邊令人趕制浮橋,一邊派少數人設法過河,刺探唐軍的消息,以作下一步的行動。
郭威的大軍不比唐軍,他們過河更加不易,因為戰馬比較笨重,好不容易趕制了浮橋,時間已經是響午,郭威隻得先讓士兵吃飯,再設法過河。郭威吃着幹冷的胡餅的時候,探子回報,說唐軍過了河之後,兵分兩路,其中一路南下,兵力不詳,但他們已經燒毀了兩個村莊,奪取了不少糧食。而另一路朝着東北方向,兵力同樣不詳,不過這一路的唐軍隻是一路急行,已經渡過了白溝。
唐軍的速度太快,讓郭威一時有些弄不明白唐軍為何要兵分兩路,難道隻是為了迷惑自己,讓自己不知道天子劉承祐究竟在那一支部隊裡?郭威在兵力充足的情況下,顯然會兵分兩路,他立刻做出部署,大将郭崇威自領一軍,騎兵三千,追擊南下的唐兵,而他率領主力,去追朝着東北方向的那支。
吃過午飯之後,大軍立刻行動起來,郭威先帶一部分兵馬過河,趙匡胤、石守信作為先鋒,先去追擊,餘下的兵馬繼續渡河。這一次的追擊趙匡胤謹慎了許多,到了白溝,沿途尋找了一番,發現唐軍渡河的蹤迹。
唐軍依舊渡河之後,将渡河的東西毀壞了,趙匡胤原本想尋找可以渡河的地方,以節約時間,但這個天氣,河水雖然沒有結冰,卻也冷的厲害,戰馬被驅趕下去,剛以接觸河水,任憑怎麼打罵,也不肯下河,無奈之下,趙匡胤隻得令人制作浮橋,盡快渡過白溝。
等到士兵渡過了白溝,天色已經黑了下來,不利于士兵趕路,趙匡胤隻得下令士兵休息,等待着郭威的到來。
白溝以北十幾裡,是古汴河,楊琏率領本部人馬五千人駐紮在此地,由于是嫡系,這些士兵雖然奔波了一日,情緒還算穩定,簡單吃過了幹糧,楊琏留下一部分士兵巡邏大營,餘下的士兵抓緊時間休息。
唐軍大營外,已經撒下了鐵蒺藜,布滿了鹿角等物,以防止漢軍偷營,楊琏還令人在栅欄上挂滿了鈴铛。
楊琏與陳鐵在泡着熱水腳,同時在商議着事情,他的部下隻有五千,又深入漢國境内,不可能久戰,楊琏需要盡快尋找到回大唐的路徑,楊琏本來有一個想法,可是他無法确定林仁肇在何處,所以隻能放棄了這個可能。
兩人正在商議的時候,幾名士兵押着一個人進來了,那人一進來,頭昂的高高的,一副很是倨傲的模樣。
“你是何人?”楊琏問道,這個人看起來是商人打扮,但他的一雙眸子出賣了他,絕對不是一般人。
這人卻不說話,陳鐵冷哼了一聲,一名士兵朝着這人膝蓋就是一腳。“噗通”一聲,這人吃痛,跪在地上,但很快就有站起身來。
楊琏慢慢擦了腳,道:“你倒是硬氣,我看你不是商人,你究竟是什麼身份,早說出來,也少受一些苦。”
這人還是不吭聲。楊琏站起身來,冷笑了一聲,揮手正要示意,劉承祐睡意朦胧地走了過來。奔波了一天,劉承祐很想睡覺,可是郭威的軍隊死死跟着,令他不敢睡覺,因此來尋楊琏,想要問他,有什麼良策?
劉承祐一進來,與這人大眼瞪小眼,兩人對視了幾眼,劉承祐失聲道:“慕容愛卿,你怎麼會在這裡?”
慕容彥超臉色紅了又青,青了又紅,他失敗之後,帶着殘兵逃竄,可是說來運氣也差,半路上遇見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的軍隊,把他身邊的百餘人幾乎殺了一個精光,隻剩下區區數人,為了逃命,慕容彥超假扮成商人,卻不料被唐軍巡邏的斥候抓住,成了俘虜。
慕容彥超看見劉承祐,雖然有些慚愧,但見天子與這些人很是熟悉,不免松了一口氣,能活命了。他急忙跪下,沖着劉承祐施禮,道:“微臣慕容彥超見過陛下。”
劉承祐歎息了一聲,擺擺手,如今他忙着逃命,哪裡還有天子的威風?郭威派兵緊追不舍,他隻能仰仗唐人,才能活命。劉承祐見他打扮奇特,便問道:“慕容愛卿,你這是要去何處?”
“微臣是要去兖州。”慕容彥超回答。
“兖州?”同一時間,楊琏與劉承祐低聲念了起來。
楊琏忽然眼前一亮,他迅速取過了地圖,看着兖州,從楊琏這裡去兖州,距離不短,但有一個好處,他一路向東北,郭威或許會心生疑惑,而且這一路上,離黃河比較近。
劉承祐這時點點頭,道:“慕容愛卿,你掌管兖州,如今還有多少兵馬?”
慕容彥超道:“兖州兵馬大約有七千人。”
“七千人就足夠了!”楊琏這時說話,他指着兖州,道:“為今之計,我等就去兖州!”(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