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萬歲約阿希姆

第268章 鬥勇鬥智(上)

萬歲約阿希姆 天空之承 3351 2024-01-31 01:11

  8月中旬的弗蘭德斯海戰中,以哈裡奇港為基地的英國輕艦隊為阻止德國主力艦隊靠近泰晤士河口而主動發起進攻,結果遭到了災難性的失利,參戰艦艇或沉或傷,哈裡奇艦隊基本失去了繼續作戰的能力。在那之後,英國海軍毅然重建了這支具有戰略意義的本土輕艦隊。作為區分,弗蘭德斯海戰後重新組建的輕艦隊稱作“新哈裡奇艦隊”,指揮官依然由經驗豐富、作風勇猛的蒂裡特準将擔任。

  新哈裡奇艦隊從老艦隊那裡繼承的作戰艦艇僅有5艘驅逐艦,新補充進來的艦艇并非老邁的二線艦艇,它們有的是從其他艦隊抽調,有的剛剛服役,包括兩艘領艦――“林仙”号和“大膽”号輕巡洋艦,清一色都是1912年以後建造服役的新艦艇。為了對抗日益強大的德國艦隊,英國海軍後期建造的巡洋艦和驅逐艦都大幅增強了火力配備,而随着動力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新式輪機的使用,這些新艦艇在航速方面也有了突破式的進步。800噸級的i級驅逐艦最高航速可達35節,比同級别的德國1911年級大型魚雷艇還快1節;1000噸級的k級和l級驅逐艦因為強化了武器和防護,最高航速有所下降,但适航性能較早期的“30節驅逐艦”有了顯著的改善。

  再一次面對桅杆上飄揚着黑鷹十字戰旗的德國艦隊,蒂裡特準将勇敢地選擇了進攻,但與半個多月前的戰鬥相比,他和他的軍官們表現得更加聰明。“林仙”号率9艘驅逐艦列成間隔不等、橫向交錯的不規則縱隊,處于領航位置的兩艘驅逐艦――“阿拉伯羚羊”号和“火龍”号,利用發煙罐不斷施放人造煙霧,從而形成掩護性的煙幕帶,幹擾德國艦隊的瞄準射擊;“大膽”号帶着8艘驅逐艦兜向遠端,進入德國艦隊的射程之前,它們由單列縱隊改為橫向的魚形陣,突前的四艘驅逐艦施放煙幕,後續各艦隐藏在煙霧當中。這樣一來,德國戰艦的精準齊射便難以發揮出以往的可怕威力,英國艦隊自身的艦炮瞄準雖然也受到了影響,可高速航行時的炮火準頭本來就不高,損失進攻火力換來更高的生存幾率好比亡羊得牛,是一筆相當劃算的買賣。

  敵方陣中,鶴立雞群的兩艘主力艦為裝備8門12英寸炮的“德弗林格”号和8門11英寸炮的“布呂歇爾”号,輕巡洋艦為馬格德堡級“斯特拉爾松德”号,六艘大型魚雷艇均為1911年級,編号為g-9、g-10、g-12,v-2、v-5、v-6。

  蒂裡特準将麾下的19艘艦艇,噸位加在一起還不及一艘“德弗林格”号,但它們擁有一件足以摧毀大型戰艦的武器――533毫米口徑的mk-ii型魚雷。這種魚雷是韋茅斯兵工廠1914年投入生産的最新型号,全重1。25噸,戰鬥部裝藥101公斤,航速可以在29至45節之間調整,最慢航速下的極限射程為9200米,最高航速時的射程為3600米。

  同一時期,大多數德國艦艇仍在使用450和500毫米口徑的魚雷。

  戰鬥的前半段依然是德國艦隊的射擊秀。面對采用了煙幕戰術的英國輕艦艇群,兩艘德國戰巡毫不客氣地投入主炮和大口徑副炮,經過了兩場大規模海戰的曆練,德國炮手們的作戰技巧和心理素質得到了錘煉,他們的遠距離射擊依舊精準無比。

  德國艦隊的炮火首先集中轟擊右翼之敵,也即“林仙”号投入進攻的一側。威力驚人的重磅炮彈帶着刺耳的呼嘯聲從英國人頭頂飛過,震耳的爆炸聲将海面上的風聲、機器的轟鳴聲以及英國艦艇上的炮聲全都掩蓋過去。領航的“阿拉伯羚羊”号和“火龍”号很快陷入了德國人的炮火風暴當中,它們周圍到處是沖天的水柱,激起的水浪高過煙囪,從高處劈頭蓋臉的澆下來,甲闆炮位上的英國水兵隻有緊緊抓住固定物才能不被沖到海裡去。偶爾眼前亮光一閃有東西過去,那便是四散亂飛的彈片。

  短短幾分鐘,“阿拉伯羚羊”号遭受2發大口徑近失彈的侵襲,艦壁多處被擊穿,除了少部分戰鬥人員,大多數艦員都投入了堵漏工作,使得這艘驅逐艦得以繼續全速前進。

  “火龍”号運氣不佳,一發150毫米炮彈擊中了他的艦體後部,穿透重重艙壁鑽進引擎室,爆炸扯斷了所有的蒸汽管道,主發動機和輔助發動機頓時停轉,它很快退出戰鬥行列,靜靜漂浮在浪濤湧動的海面上。德國人的炮火卻沒有就此放過它,轉眼之間,另一發150毫米炮彈刺透了艦橋外部的裝甲闆,貫穿整個艦橋在内部發生爆炸,半個艦橋被掀翻,然後重重地砸在了前甲闆上,整艘戰艦突然安靜下來,既看不到人員跑動也沒有機械轟鳴。大約過了30秒鐘,艦艏騰起明亮的紅色火焰,艦體中部傳來低沉的爆炸聲,深黑色的碎片在空中飛舞,接着全艦發生劇烈爆炸,桅杆向内側扭曲倒下,濃黑的油煙将她籠罩起來,越升越高,久久不散。

  當“火龍”号發生這災難性的慘劇時,“林仙”号正它左舷不遠處的海面駛過。目睹這似曾相識的熟悉場景,蒂裡特準将痛苦地閉上了眼睛,但他沒有下達任何命令,這意味着餘下的艦艇将繼續冒着敵人的炮火前進,而沒有人停下來前去查看“火龍”号是否有幸存者。

  盡管戰鬥伊始就失去了一艘驅逐艦,英國輕艦隊的煙幕掩護戰術還是發揮了顯而易見的效用。除了“阿拉伯羚羊”号頻頻遭受敵方炮火的侵襲,其餘戰艦都安然無恙地穿過了20000至8000米這段幾無還手之力的被動區域。英國驅逐艦上的4英寸速射炮紛紛開火,德國艦隊周圍的水柱數量陡然增加,并開始有艦艇中彈――盡管這些小口徑炮彈對巡洋艦以上的德國戰艦破壞甚微,卻足夠讓那些全身心投入戰鬥的德國艦員感受到切身的死亡威脅,因顧慮而動搖,因動搖而渙散。

  這時候,兩艘德國戰巡的主炮射擊出現了短暫的停頓,而當它們重新開火之後,不同于普通高爆彈射擊的場面出現了:炮彈在飛行途中發生爆炸,大顆彈頭瞬時變成了無數的小顆圓彈,它們四散飛射,如雨點般落在海面上,覆蓋範圍内的艦艇很少有不被擊中的,這些拳頭大小的小圓彈威力不遜于小口徑的機關炮彈,對露天戰位上的人員有着可怕的殺傷力。

  兩艘德國戰巡就像是用大号霰彈槍打野兔一樣,不斷向蒂裡特準将的輕艦艇發射榴霰彈,但他們碰上的是群一群非常勇敢的兔子。“阿拉伯羚羊”号的艦體雖已千瘡百孔,甲闆也被傷亡人員的鮮血染紅了,但艦上的幾門火炮依然在頑強戰鬥;接替“火龍”号陣位的“橡樹”号挨了一發150毫米和一發105毫米炮彈,艦上一度燃起熊熊大火,後被艦員們奮勇撲滅。事不過三,擊中“橡樹”号的第三發炮彈摧毀了它的轉向裝置,後部艦炮也不能用了,甲闆上到處是屍體,所剩無幾的戰鬥人員聚集在中部最後一門4英寸炮旁,槍炮長親自瞄準。這門艦炮接連射出的兩發炮彈都落到了“德弗林格”号近旁,但這算不上有效的近失彈。由于艦艇随時有引擎停機的可能,兩舷的魚雷發射管都已經調整到了待發狀态,隻等一聲令下便可發射。

  從距敵8000米到4000米,“林仙”号所在的輕艦艇戰隊受到越來越大的阻力。随着距離的拉近,薄薄的煙幕不足以完全遮擋德國炮手們的視線,德國艦隊的炮火準度在不斷提高,大口徑艦炮發射的榴霰彈更是以霸道的方式不斷創傷海面上的英國艦艇。如若埋頭猛沖下去,蒂裡特準将的艦艇依然擺脫不了傷亡慘重的下場。在這種情況下,“阿拉伯羚羊”号猛然左轉,其餘艦艇除受傷無法轉向的“橡樹”,紛紛緊跟着“阿拉伯羚羊”轉離沖刺航線,但它們并非調頭逃跑,而是沿着與德國艦隊大緻平行的方向航行了一段距離,然後全速右轉,重新将艦艏指向德國艦隊――單純的機動是不足以避開德國艦隊炮火的,關鍵在于另一側的輕艦艇戰隊已經猛撲到了德國艦隊左舷六七千米的距離,兩艘德國戰巡和一艘輕巡單純以左舷副炮實施阻擊,再加上幾艘大型魚雷艇的火力,俨然不足以對它們形成強效攔截。

  望遠鏡的視線中,兩艘德國戰巡各有兩座碩大的主炮塔緩緩轉向另一側,盡管仍有半數主炮對準自己這邊,蒂裡特準将已慶幸自己攻擊的不是那兩艘火力恐怖的毛奇級。他下令升起全速突擊的戰鬥旗,随行各驅逐艦不必照顧航速最慢的“林仙”号,卯足了勁向前沖刺。對于航速最快的i級驅逐艦而言,最後四千米距離隻需要4分鐘時間就可沖過,若在千米距離發射魚雷,則隻需要再堅持3分鐘。

  在這3分鐘的時間裡,德國艦隊可向右舷輸出50發左右的大口徑炮彈,270至300發中口徑炮彈,500發以上的小口徑炮彈,哪怕以百分之二的命中率計算,也足以擊沉或重創多艘英國輕艦艇。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