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的陽光斜照大地,坐落在群山之間的東甯鎮彌漫在灰白色的硝煙當中。依托東甯鎮抵禦蘇俄軍隊進攻的倭國士兵們一面小心翼翼地躲避敵人的炮火,一面還要想方設法地将街壘變得更加堅固。他們狼吞虎咽地吃掉了粘滿灰塵的冷飯團子,匆匆喝幾口涼水,便又回到了各自的戰鬥位置上,這些經久戰火考驗的家夥狡猾地将每一挺機槍、每一門火炮都隐藏在能夠盡可能避免敵人轟炸和火力直擊的臨時掩體裡,部署在這裡的六十幾輛戰車也無一例外地埋伏在廢墟當中,用它們黑洞洞的炮口從殘牆斷壁後面瞄準鎮外的開闊地……
由于附近防區的日軍零散部隊陸續撤退過來,駐防東甯鎮的日軍士兵與開戰時相比不減反增。不過,從南北兩個方向撤下來的部隊大都隻有輕武器,戰車和火炮在撤退途中或毀于敵方空襲,或因無法拖拽通過崎岖路段而遭遺棄。
趁着蘇俄軍隊的進攻間隙,東甯防線總指揮官小松原匆匆巡視了這條已經千瘡百孔的防線,第一線的防禦陣地已盡數丢失,日軍目前基本上是依托那些建立在山巒之間、深鑿岩石的堡壘群進行防守,縱覽戰場,東甯鎮已然成為雙方争奪的焦點,同時決定戰役成敗的命門所在。基于這些變化,小松原對整體防禦部署進行了調整,過半數的預備部隊被調來加強東甯鎮及縱深防線的守衛,2000多名隸屬于各撤退部隊的零散部隊按照原本的隸屬關系臨時編整成為21個步兵中隊,指揮官的缺額由經驗豐富的士官頂替。此外,出于徹底的防禦作戰需要,第5獨立戰車旅團殘存的戰鬥車輛也從後方休整地開赴東甯鎮西,作為機動兵力加強這裡的防守。
猛烈的進攻停歇了不多久,隆隆的炮聲再度襲來,爆炸聲一陣接着一陣,濃濃的硝煙遮蔽了視線,部署在第一線的日軍官兵們很快察覺到大批機械車輛所發出的聲音。通訊兵們一刻不停地忙碌着,将那些被炮火破壞的線路重新修複,使得各主要陣地得以跟指揮部保持聯系。戰鬥警報第一時間傳達到了城區的各個角落,疲倦不堪的倭兵倭将們知道,激烈的戰鬥無可避免,沒人知道己方陣地能夠支撐多久,後方的反擊與支援又會在何時發起,大多數人腦袋裡隻有一個念頭:死守!
伴随着刺耳的履帶聲,一輛輛橄榄綠色塗裝的戰車赫然出現在了視線當中。
在大約500米的距離上,日軍隐蔽在一棟廢墟後面的新型47毫米速射炮進行了試探性的攻擊,炮彈精準地打中了一輛體型龐大的c-30,居然一炮就打穿了它車體裝甲,熾烈的火球迸射而出,烈焰還未消失,滾騰的黑煙已經噴薄而出。
對俄國人而言,第一次哈拉哈河戰役雖敗,但卻籍此取得了歐美同情與支持,可謂是一場以退為進的輝煌勝利,而對日本人來說,這場戰役除了讓他們的自信心再度膨脹之外,也或多或少帶來了一些促動。一式47毫米速射炮便是針對九四式47毫米速射炮難以對付蘇俄戰車應運而生的,它借鑒了戰場上繳獲的同類型蘇俄火炮,并在研發過程中高薪聘請了意大利火炮專家,新的火炮和穿甲彈在檢測過程中取得了超出預期的效果,日本陸軍迅速訂購5000門,并優先将其配發給關東軍部隊所屬的各速射炮中隊。
受到了同伴的鼓舞,部署在日軍陣地上的另外幾門47毫米速射炮迫不及待地發出了咆哮,射速極高的炮彈呼嘯着飛過了滿目瘡痍的戰場,裝甲相對薄弱的c-30以及初期型号的c-35根本不是對手,有的被炮彈正面擊穿,有的炮塔也被端掉了,還有一些被打壞了履帶,空有一身蠻力卻難以動彈.
47毫米炮的快速射擊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戰果,但漸漸的,日軍官兵們霍然發現有那麼一些蘇俄戰車在被炮彈擊中後仍然若無其事地繼續推進,在整個裝甲集群成員速度相差無幾的情況下,它們很快就從隊列中凸顯出來,并因此挨了更多的炮彈――盡管有兩輛被打爆起火,但日軍的穿甲彈看來并不是每一次都能夠對這些大家夥起到緻命的威脅。
在繼續向前推進了數十米之後,這些防禦異乎尋常強大的蘇俄戰車突然停了下來,隻見它們的炮塔和炮口都在移動,等到整車靜止,片刻之後猛然一顫,炮口烈焰形成了半徑超過一米的不規則球體,車身周圍的地面蕩起了薄薄一層沙塵――雖然蘇俄戰車所配光學設備較差,但是在如此距離上,幾發炮彈下來,不及轉移的日軍速射炮仍有四五門被直接摧毀,另外幾門的炮組也因為近距離落下的炮彈出現損失,剩下的人隻好忙不疊地轉移陣地。這樣一來,日軍陣地這邊的防禦火力迅速減弱,俄國人的裝甲集群和大批步兵更加肆無忌憚地向前推進。
隊列首部,剛剛立下了赫赫戰功的那些重型戰車看起來更是勢不可擋!
“爆破小組做好準備!”
戰壕中,作戰經驗豐富的日國士官們果斷地用高亢的口令聲安撫士兵們過于緊張的情緒。在第一次哈拉哈河戰役期間,日軍步兵的20毫米自動炮和37毫米、47毫米口徑的反裝甲炮在面對蘇俄中型和重型戰車時也曾感到束手無策。在那之後,關東軍參謀部很快下發了戰場技術手冊,告知步兵們面對新情況應該如何解決――對付敵人正面裝甲厚實的戰車最好是想辦法以速射炮攻擊其側面或後部,如果無法實施,那麼就得用炸藥包和******冒險進行近距離的攻擊!
面對47毫米炮搞定起來都有些困難的目标,日軍部署在一線陣地後面的37毫米炮組隻好老老實實地繼續呆在僞裝網或者隐蔽物後面,等待敵人靠近之後揀些防禦薄弱的對付。盡管地面潮濕冰冷,一些軍官緊緊趴在地上,神情極其嚴肅地用望遠鏡觀察着那些距離陣地越來越近的蘇俄戰車。它們的紅五星徽标往往噴塗在炮塔側面,因而從這個角度隻能看到橄榄綠色的車體散發着濃重的寒意,此刻戰壕中那些無比忐忑的年輕士兵們,完全有理由對日軍情報部門的疏忽和無能感到憤慨:直到第一次哈拉哈河戰役爆發,他們才知道俄國人已經從30年中後期開始批量裝備kv-1和c-35,而這兩種偏偏較此前各型戰車有了質的飛躍,日軍戰車及步兵反戰車武器卻還固步自封地停留在二十年代……
行駛在龐大裝甲集群最前部的kv-1,如同古代戰陣中狂傲的重甲步兵,一邊扛着盾牌擋下敵人的箭矢,一邊揮舞着手中的重劍與闆斧。距離日軍陣地隻剩下最後幾十米的距離,它們的前部機槍持續發出嘎嘎的怪叫聲,一串串子彈打在戰壕邊緣塵土飛揚,炮彈所到之處,不論塹壕還是先前戰鬥中殘留的斷牆矮垛都出現了結構性的損毀。
“各戰速射炮組,瞄準敵人戰車履帶,射擊!”
充滿力量感的口令聲回蕩在戰壕中,緊接着,以輕便取勝的37毫米反戰車炮轟轟地開火了,它們能否對敵人的重型戰車構成實質性的破壞并不是最重要的,趁着敵人火力被吸引過去的機會,戰壕中的爆破小組無畏地将手中成捆的手榴彈、四方形的炸藥包、大大小小的******扔向前方。
當一輛kv-1帶着震耳的轟鳴聲碾過一條堆滿屍體的街壘時,一個躬着腰的家夥突然從旁邊的廢墟裡跳了出來,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竄了幾步,猛地朝着蘇俄戰車甩出了一枚瓶罐狀的物體。盡管其人立馬被後面一輛c-35的前部機槍打成了篩子,但前面的kv-1也砰地燃燒起來。繼續前行了幾米,這輛重型戰車停住了,炮塔和車上的艙蓋不約而同地打開了,穿着深色制服的戰車兵無可奈何地跳了出來,沒跑幾步就被前方射來的子彈幹倒了。
雖然遭到了日軍步兵的拼死抵抗,大舉進攻的蘇俄部隊并沒有就此退卻。随着越來越多的步兵們尾随戰車和裝甲車突入日軍防線,形勢越來越利于進攻方。情急之下,有的日軍士兵竟然拿起步槍朝蘇俄戰車射擊,但蘇俄戰車根本不吃這一套,它們也不降低速度,方向也不怎麼改,就像一筆鋒利無比的利劍一樣斜斜的刺穿了守軍街壘。當履帶碾過那些活人或者死人的屍體時,慘叫與骨骼被壓碎的聲音令在場的每一個人都為之膽寒!
兩個多小時的激戰,雙方一條街一條街的反複争奪,等到夜幕逐漸降臨之時,蘇俄軍隊終于将他們的紅旗插上了東甯鎮的中心與四角,日軍戰車和步兵被完全逐出,但俄國人此戰的傷亡卻達到了令人震驚的數字――陣亡6322人,傷10114人,相當于一個1940年型步兵師從作戰序列中完全抹去,而日軍在東甯鎮的傷亡尚不及萬……